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開元(713一741年)年間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局面的艷稱。這是唐朝極盛的時期。 唐朝自武則天退位到玄宗即位以前的中宗、睿宗統治期間(705—712年)政局極不穩定。武氏諸王、中宗的韋皇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武後女兒太平公主都參預政權,朝廷大臣也分為幾派,相互排擠,因此接連發生政變。 開元元年(713年),玄宗以先發制人的手段消滅了政敵太平公主一夥,才結束了這種混亂局面。此後,為了穩定政局,玄宗採取了以下措施: (1)把武、韋及太平公主的餘黨都加以殺戮或貶斥;把武後以及中宗和睿宗時大量委派的斜封官(非正式任命),試、攝、判、知官(非正職的冗官)予以裁撤精簡,將宰相員額由睿宗時的10餘人減少到二三人,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用恩禮優待自己的同胞兄弟,卻不給他們以實職,從而削弱了皇室內部發動政變的政治基礎。 (3)對那些自恃對玄宗有功而邀求權位的功臣(如劉幽求、鐘紹京、王琚等)堅決予以貶斥。 (4)對有才幹的宰相任用不疑,開元初以姚崇為相,他幫助玄宗執行上述幾項政策,又裁汰僧尼,整頓吏治,對實現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姚崇之後,所用宋璟、張說、韓休、張九齡等,皆為名相,對政治均有所建樹。 政治的安定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於是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開元時期,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 米斗至十三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憑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刀。」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道路暢通,行旅安全。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7,861,236(最多時逾千萬),人口45,431,265,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唐詩最為後世稱道。著名詩人高適、岑參、王維,特別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這個時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詩人(所謂大歷十才子)也是這個時期培育出來的。其他如音樂、繪畫、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有顯著成就。 國力強盛是開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標幟。自唐高宗以後,吐蕾強大,成為唐朝西方嚴重威脅。武後時期,東突厥復興於漠北,契丹崛起於東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勢的緊張。許多在貞觀、永徽年間(627—655年)歸屬唐朝的地區重又脫離控制。唐玄宗加強鄰接地區的軍隊,開立屯田,大大充實了防務;又從東北到西北和南方設立了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伊西北庭、劍南等9個節度使和1個嶺南五府經略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於是在開元五年,收復陷於契丹21年的遼西12州,於柳成(今遼寧朝陽)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羅、拔也古等都重新歸順唐朝;西突厥與唐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來;唐又在西域設置安西國鎮節度經略使,阻止吐蕃勢力的北上;在隴右、河西之西設置軍鎮,鞏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證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當時唐朝的聲威遠達西亞,各國使者和商人往來不絕。 但在繁榮強盛的背面,深刻的社會及政治危機也在發展。 土地兼併激烈,大量農民逃亡,均田制、府兵和租庸調製都瀕於崩潰,特別是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加強而內地軍備廢弛,導致內輕外重,成為後來安史之亂的伏因。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