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23 赤眉綠林起義



推翻新莽政權,是赤眉綠林起義對歷史的巨大貢獻

  赤眉綠林起義是爆發於西漢末年的一次農民起義。
  西漢末年,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有的成為地主豪強的佃農,更多的則完全被排擠出生產領域,成為輾轉溝壑的流民,甚至淪為奴婢。
  由於封建統治動盪不安,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認為漢祚已盡,王莽藉機篡權。王莽為緩和社會危機,實行托古改制。
  由於托古改制措施損害了貴族、官僚、地主的利益,激起了社會經濟的大混亂。加之王莽法禁煩苛,濫用刑罰,又對邊境少數民族無理用兵,結果民怨沸騰,社會危機進一步加深。
  農民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最後醞釀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公元18年,山東琅邪(今山東諸城)人樊崇,在莒縣(今山東莒縣東北)集合饑民百餘人起義,佔據泰山,附近農民紛紛響應。不久樊崇的同鄉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等都率領群眾參加,起義隊伍猛增至數萬人。他們以泰山為中心,轉戰山東,到處捕殺官軍,沒收地主財物,嚴懲惡霸地主。
  樊崇領導的起義隊伍,都是純樸農民。他們沒有文書,沒有號令,也沒有旗幟和標識,領袖和普通老百姓平等相處。其中職位最高的人被稱作「三老」,其次是「從事」,再次是「卒史」。這些都是原來對鄉閭小吏的稱呼。他們互相之間以「巨人」相稱,表示地位平等。他們約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作為起義隊伍的紀律。
  這支起義軍屢敗王莽的地方軍。王莽派太師王匡,率大軍前往鎮壓,被打得落花流水。為了和王莽軍隊區別開來,他們把眉毛塗上紅色,因此被稱為「赤眉軍」。赤眉軍紀律良好,當時流傳的歌謠說:「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起義武裝和王莽官軍的愛憎。此後赤盾軍活動於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諸省交界的廣大地區,聲勢越來越大。
  在赤盾軍起義的同時,全國農民起義軍還有銅馬、大肜、五校、高湖、檀鄉、五樓、富平、獲索等二十餘支。其中力量最強的一支,是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與王莽太師同名)、王鳳領導的隊伍。他們以綠林山為基地,因此被稱作「綠林軍」。
  公元22年,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一帶發生了傳染病。
  綠林軍決定分散轉移,由王匡、王鳳領一支人馬,向北攻佔南陽(今河南南陽),號稱「新市兵」;由王常,成丹領一支人馬,向西攻佔南郡(今湖北江陵),號稱「下江兵」。不久,平林(今湖北隨縣北)人陳牧也聚集一支隊伍響應,號稱「平林兵」。
  正當綠林軍不斷發展擴大的時候,一些地主階級分子也乘機混入。如漢朝皇族、破落地主劉玄參加「平林兵」;南陽大地主劉秀率家兵響應,號「春陵兵」。綠林軍組織成分複雜了,領導權逐漸被地主階級分子所篡奪。
  公元23年五月,綠林軍已發展到10萬人。他們推選劉玄為皇帝,建元更始,王匡為定國上公,設置三公九卿,建立了革命政權。接著,王鳳指揮八、九千農民軍,英勇殺敵,裡外夾攻,打敗了王莽圍攻昆陽(今河南葉縣)的42萬大軍。
  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長安城內百姓乘機暴動,打進皇宮,處死王莽。有人把他的舌頭割下,因為他說盡了騙人的謊話。「新」朝的罪惡統治結束了。
  劉玄政權建立不久遷都洛陽。第二年又遷至長安。在劉玄遷都洛陽時,赤眉軍領袖樊崇親率起義軍首領20多人去洛陽,表示對更始政權的信賴和支持。就在這時,劉玄這個沒落貴族的地主階級本性也開始暴露出來。他日夜在後宮飲宴,先後將農民將領申屠建、陳牧、成丹等人用計騙進宮中殺害。
  樊崇為了團聚部眾,離開洛陽。劉玄又派軍隊攻打王匡、張卬等及綠林軍一些農民出身的領導人。農民軍和劉玄集團矛盾尖銳起來。
  與此同時,混入綠林軍的另一地主階級分子劉秀,到河北發展自己的勢力,於公元25年六月建立了東漢政權。
  赤眉軍在樊崇等率領下,分兵兩路向西進發,所過之處,給封建統治勢力再一次掃蕩和打擊。公元25年正月,進軍弘農(今河南靈寶南)。這時,義軍已擴大到30萬人,樊崇把起義隊伍進行了整頓,分萬人為1營,共30營。這年六月,赤眉軍進至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南)。這時由更始政權中逃出來的一個地主階級分子,向樊崇勸說立宗室。農民軍由於受封建正統思想影響,樊崇從隊伍中找出來姓劉的70多人,最後以抽籤的辦法,選出15歲的牧牛娃劉盆子為皇帝,年號「建世」,國號「漢」。皇帝有了,下一步當然要設立文武百官。
  按地位和作用,樊崇是赤眉軍領袖,威信最高,因此丞相一職應由樊崇擔任。但樊崇不識字,不能看、批公文,只好由初識幾個字,能讀懂《易經》的徐宣作了丞相,樊崇作御史大夫,逄安、謝綠分別做了左右大司馬。
  在鄭縣(今陝西華縣北),革命政權就這樣組成了。9月,赤盾軍開進長安,更始帝劉玄投降,被農民軍處死。
  赤眉軍進長安後,經過整頓,紀律嚴明,各營閉門自守,長安附近治安良好。以前因避王莽之禍或躲更始政權騷擾的長安市民紛紛回來,「市裡且滿」。但赤眉軍不知道怎樣管理奪到手的政權。長安的地主階級看到赤眉軍政權不同於更始政權,不代表他們的利益,都把糧食隱藏起來。赤眉軍在長安1年多,糧食斷絕,不得已撤離長安,向西北就食。當時車甲兵馬「眾號百萬」,所過無敵。他們走到隴縣西北的番須山谷中,正遇上天寒大雪,戰士衣薄,很多人凍餓死去,只得退回長安,準備東歸。這時赤眉軍人人想家,軍心渙散,出長安時只有20萬人,一路上又散去不少。公元27年初,赤眉軍在崤底、宜陽一帶,被劉秀用重兵包圍,被迫投降劉秀。
  同年夏,樊崇,逄安再次起義,旋即被鎮壓。
  赤眉綠林起義推翻了新莽政權,給地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使得西漢後期嚴重的社會危機得到暫時的緩和。但是,在新的封建統治者所布下的陷阱裡,這一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終於失敗了。劉秀竊取農民戰爭的勝利果實,經過10年時間,先後削平地主割據勢力,重建了統一的東漢封建王朝。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