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護法戰爭是孫中山先生發起和領導的一場為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恢復國會反對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戰爭。護法戰爭從1917年8月開始,至1918年5月結束,歷時9個月。因南北軍閥的妥協而失敗。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政府的實權落入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中。1917年初,在中國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上,總統黎元洪和段祺瑞因各自投靠的帝國主義後台不同而發生尖銳分歧。段祺瑞力主參戰,並向日本借款。與日本有矛盾的美國則唆使副總統馮國璋反對參戰。國會內黎元洪一派議員也反對參戰。4月,段祺瑞在京召開督軍團會議,脅迫國會和黎元洪,立即宣佈對德作戰。5月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職,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府院之爭」。 段祺瑞被免職後離京赴津,授意皖系、奉系各省督軍鬧獨立。黎元洪於驚慌之中向「辮帥」張勳求援。張勳則藉機搞復辟,黎元洪去職,7月1日擁廢帝溥儀復辟。 張勳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段祺瑞藉機在天津組織「討逆軍」,7月5日馬廠誓師,討伐張勳。12日「討逆軍」進入北京,復辟失敗。段祺瑞以再造民國的功臣自居,重新掌握實權,黎元洪辭職,馮國璋繼任大總統。 段祺瑞重新掌權後,拒絕恢復張勳復辟時期已被拋棄的國會和《臨時約法》,準備號行召集由各省督軍指派的「臨時參議院」。段祺瑞的專制獨裁和武力統一方針,使親英、美的西南軍閥感到威脅。陸榮廷、唐繼堯聯名譴責北洋政府解散國會、廢棄約法的行徑,否認段內閣的合法性,宣佈暫行自主。7月24日,孫中山致電陸榮廷,敦促陸榮廷協力護法,恢復國會,舉起了護法旗幟。孫中山準備借西南軍閥的力量與北洋軍閥的假共和作鬥爭。 孫中山先生的護法主張得到了廣泛支持。1917年7月21日,原海軍總長程璧光發表擁護約法、恢復國會的宣言,率領第一艦隊,由吳淞起航赴粵。原國會議員150餘人也於7—8月間陸續到達廣州,西南軍閥想利用孫中山的威望,借「護法」之名來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因而表示願與孫中山「合作」。8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由南下議員組成的非常國會,議決成立軍政府。9月,護法軍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陸榮廷、唐繼堯為元帥。10月1日,段祺瑞下令「出師剿滅」南方軍隊。護法戰爭正式開始。 孫中山為首的軍政府所轄軍隊主要是陸榮廷、唐繼堯、陳炯明、程璧光所統各軍,總兵力約15萬人。北軍可用於前線兵力10餘萬人,雙方在湘、川、粵、閩等地展開爭奪,尤以湖南戰場最為激烈。 1917年8月,為取得南攻粵桂的前進基地,段祺瑞命其心腹傅良佐代替譚延闓出任湖南省長兼督軍。譚延闓無奈只得於9月9日交出印信。北軍勢力首先伸入湖南。 傅良佐到任後,立即撤銷劉建藩的零陵鎮守使、林修梅的第一師第二旅旅長職務。劉、林都是革命黨人,在湘軍中威望較高。9月18日,劉、林在衡陽宣佈湘南自主。傅良佐急令第一師代師長李佑文率該師第一旅前往進攻。9月28日,第一旅大部分官兵起義,加入護法軍。李佑文僅帶10餘人逃回長沙。10月6日,湘省護法軍各路將領齊集衡陽,決定組織「湘南護法軍總司令部」,程潛為總司令。 傅良佐進攻湘南護法軍,表明南北軍隊在湘決戰已不可避免。桂系軍閥決定以武力援湘,驅逐傅良佐,收復湖南。北軍也積極備戰。 10月6日晨,南北兩軍在湘潭接戰。10月9日,北軍佔領衡山北12公里處的護湘關。10日,北軍又攻佔衡山北面最後一個據點石橋鋪。11日又輕取衡山。護法軍在賀家山(位於衡山、衡陽之間)頑強阻擊。從10月15日起,南北兩軍各投入兵力萬餘人,在賀家山一帶連日激戰。護法軍各部頑強抵抗,挫敗了北軍的進攻,但由於彈藥不繼,未能發起新的攻勢。雙方呈膠著狀態。 為打破僵局,程潛等決定留部分兵力守衡山,主力轉攻寶慶,時北軍在寶慶方向取守勢,僅派湘軍第二師之朱澤黃旅進駐永豐,並控扼永豐寶慶間險要山地界嶺(永豐西南15里)。10月31日,護法軍與朱澤黃旅在洪羅廟激戰,朱旅退界嶺,旋又退至永豐。11月4日,護法軍林修梅部光復寶慶。 11月8日,護法軍克復界嶺,11日佔領永豐。北軍棄城而逃。 11月14日,北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和第二十師師長范國璋(屬直系)因對皖系段祺瑞派其親信傅良佐督湘不滿,在進攻受挫的情況下,不願再為皖系賣命,乃通電停戰議和。通電發出後,王、范二部自行停戰,並從衡山撤退。段祺瑞無可奈何,只得加委王汝賢以總司令代行督軍職務。護法軍乘機進攻,11月17日連克湘潭、株州,20日進佔長沙。王汝賢、范國璋率殘部逃往岳陽。11月22日,段祺瑞因受到直系停戰議和的干涉,無法繼續實行武力統一,只得辭職。馮國璋裝出準備同南軍議和的姿態,這一情況,使桂系陸榮廷為之心動。 但是,段祺瑞不甘心對西南用兵的失敗,下野後,策動各省皖系軍閥一致主戰。馮國璋只得於12月15日任命曹錕為第一路軍總司令,張懷芝為第二路軍總司令,各率所部南下攻湘。18日,又任命段祺瑞為參戰督辦,把軍事指揮大權交還段祺瑞。1918年1月8日,馮國璋通電北洋各督,同意繼續對護法軍作戰。 陸榮廷和護法軍將領見求和無望,乃決定乘北軍主力抵湘之前,先發制人,收復岳陽。 1918年1月23日,由粵、湘、桂聯軍組成的護法軍向岳陽發起進攻。經過數日激戰,於27日上午佔領岳陽,俘敵1300餘人,繳獲飛機兩架,火炮40餘門,以及大批槍支彈藥。 攻佔岳陽後,桂系軍閥以奪取湖南為滿足,不想奪占直系王占元的湖北地盤。桂系潭浩明更聲稱如「北不攻岳」,則「南不攻鄂」,這樣,護法軍就喪失了乘勝北進之機。 護法軍佔領長沙岳陽後,護法軍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先是桂系軍閥對軍政府故意刁難和破壞,後是奪占湖南地盤,在湖南胡作非為,引起湖南人民和許多湘軍官兵的極大反感。在此情況下,北洋軍閥發動了第二次攻湘作戰。其企圖是攻下岳陽、長沙,進而佔領全湘。 1918年2月5日,馮國璋任命吳佩孚署理陸軍第三師師長,令其率部向蒲圻、嘉魚一帶開進。23日,吳部到達蒲圻。 在此之前,張敬堯部已進入通城。28日,北軍發起進攻,當日擊敗守衛新店、灘頭的湘軍,向縱深推進。3月2日,北軍攻佔萬峰山湘軍陣地。護法聯軍退守羊樓司。羊樓司是由武昌入岳陽的咽喉要道。聯軍在此構築了由塹壕、石壘和鐵絲網組成的多道防禦陣地,準備堅守。3月10日,吳佩孚揮軍猛攻羊樓司,聯軍防線被敵突破,只得向岳陽方向後撤。11日上午,北軍佔領羊樓司。此戰,北軍死傷300餘人,南軍傷亡更為慘重。15日,北軍攻佔通往岳陽的最後一個要地雲溪。16日,北軍總攻岳陽。17日夜,守城聯軍棄城撤往長沙。 18日上午,北軍進佔岳陽。此戰,聯軍內湘桂軍之間矛盾重重,互相掣肘,加之兵力分散,消極防堵,裝備落後,士氣不振,因而一遇吳佩孚精銳之師,便難以招架。吳佩孚則因岳陽之戰而名聲大振。 與岳陽之戰同時,北軍張敬堯部對平江也發起了攻擊。3月22日佔領平江。 岳陽和平江失守,使坐鎮長沙的湘桂粵聯軍總司令譚浩明束手無策,於3月25日率所屬桂軍慌忙撤離長沙。26日,吳佩孚第三師不費一槍一彈開進長沙,張敬堯部也隨後趕到。 這時,段祺瑞已重新出任國務總理。3月27日,段任命皖系軍閥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兼省長,同時電令吳佩孚部立即率部向湘南進軍。 1918年4月初,段祺瑞決定將在湘北軍分三路向南推進。以吳佩孚部為中路,出長沙攻衡陽,以張敬堯為右路,由湘鄉、永豐攻寶慶,原第二路軍之施從濱師、張宗昌第二混成旅等為左路,經醴陵南下,攻攸縣、茶陵。此時,桂軍已退到祁陽、寶慶地區,將湘軍甩在湘潭、衡山一帶。湘軍將領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力保湘南。他們決定以較弱的北軍左路為打擊對象,對敵實施反攻。 4月20日,湘軍以趙恆惕為湘東前線總指揮,在部分粵軍協助下,分五路向進入攸縣的北軍發起突然攻擊。4月21日,湘軍一部與粵軍一道將北軍施從濱師包圍,經兩晝夜激戰,殲施師大半。4月23日,湘軍攻克攸縣,斃敵千餘人,俘敵數百名,奪獲飛機兩架。25日,湘粵軍與扼守黃土嶺之敵展開激戰。27日,湘粵軍發起總攻,據守黃土嶺之張宗昌第三旅等部拚死抵抗。趙恆惕親臨督戰,指揮湘軍從下面連續突擊。北軍終於不支,棄黃土嶺而逃。湘軍乘勢猛追,連克醴陵、株州,前鋒距長沙僅數十里。經此一戰,北軍左路軍幾乎全軍覆沒。湘東反擊戰取得重大勝利。後來,已攻佔衡陽的吳佩孚部向湘東卷擊,湘軍遂放棄株州、醴陵,吳部連陷安仁、攸縣、耒陽。至此,湖南大部又為北軍所佔,護法聯軍全部退守湘桂邊界地區。 與湖南主戰場激烈鏖戰的同時,護法軍(有的省稱靖國軍)在四川、廣東、福建等地區也同北軍進行激戰,但越到後來,軍閥爭奪地盤的色彩愈濃,已脫離了護法的軌道。 護法戰爭的大旗是孫中山先生首先高舉起來的,但孫中山先生有「政府」(護法軍政府)而無軍隊,因而戰爭的領導權實際上操縱在西南軍閥陸榮廷、唐繼堯等人手中。這些軍閥一面利用孫中山的名望與北洋軍閥爭地盤,一面排擠打擊孫中山。1918年4月,唐繼堯密電西南各省,逼孫中山去職。 5月20日,西南軍閥與反動政客操縱非常國會,改組軍政府,廢大元帥首領制為總裁合議制,推唐繼堯、孫中山、陸榮廷、岑春渲等7人為總裁,後又以岑春渲為主席總裁,而由陸榮廷把持實權。孫中山只得於5月4日向非常國會辭去大元帥職。5月21日,孫中山孑然一身,憤然離粵轉滬,標誌著護法戰爭的失敗。此後,護法軍政府成了與北洋政府妥協議和的機構。1918年8月,北軍主將吳佩孚在湘南前線公開通電主張「和平」,反對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護法軍政府復電贊成和平。此後,各地區的戰爭基本停止。 孫中山發動和領導的護法戰爭雖因西南軍閥的破壞而失敗,但仍然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並使軍閥制度的黑暗腐朽受到進一步揭露。事後,孫中山得出結論:「吾國之大患,莫大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護法戰爭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一、沒有堅強的革命政黨的領導,沒有提出有號召力的政治口號,沒有觸及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務;二、沒有建立起強大的革命武裝,孫中山依靠的是靠不住的西南軍閥,因而只能使戰爭性質逐漸演化為軍閥紛爭;三、缺乏集中統一的指揮和協調一致的軍事行動,各省軍閥大多各行其是,各懷私圖。當然,北洋軍也未能在戰爭中實現其武力統一的圖謀。所以,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講,南北雙方實際上都不是勝利者。 護法戰爭的失敗,宣告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的徹底破產,標誌著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失敗。中國人民應該尋求新的救國道路。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