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馬尾海戰是中法戰爭期間,法國海軍在福州馬尾港襲擊中國福建海軍的一次作戰行動。由於清朝的腐敗無能,福建海軍在這次作戰中全軍覆沒,寫下了中國近代海軍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中法戰爭發生在19世紀80年代。當時,世界資本主義正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急速轉化,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和瓜分世界領土的鬥爭更趨激烈。早在18世紀後期,在和英國爭奪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和東印度失敗後,法國便開始將侵略矛頭轉向遠東的越南。從19世紀中葉開始,法國加緊了對越南的侵略。1874年,法國與越南簽訂《法越和平同盟條約》,宣佈越南完全獨立。1883年8月,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領擁有4000人的艦隊攻佔越南首都順化,強迫越南簽訂《順化條約》,規定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為了擺脫完全淪為法國殖民地的命運,越南兩次遣使來華,請求清政府支援他們抵抗法國的侵略。而法國則準備以越南為跳板,向中國發動新的侵略。 面對法國的侵略和挑釁,清政府舉棋不定,採取的措施也充滿矛盾。在軍事上,一面派軍隊出關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命令清軍不得主動出擊;在外交上,一面抗議法國對越南的侵略行徑,一面又企盼通過談判或第三者的調停與法國達成妥協。清政府的這些舉措,給了法國擴大侵略的時間。 1883年12月11日,法國完成了擴大侵略的準備,向駐紮越南山西的中國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挑起了中法戰爭。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全部佔領了紅河三角洲。清軍敗退。法國看準了清政府的虛弱本質,決定趁新勝之機和清朝談判,迫使清政府屈服。在法國威脅下,1884年5月,李鴻章與法國海軍中校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中法簡明條約》,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駐越清軍撤回邊境(但未明確規定期限),開放中國與越南北部毗鄰的邊界。 清政府對法國的妥協退讓,並未換來它所企求的「和局」。法國侵略者在條約簽訂一個月後,即不顧中法雙方尚未就中方撤兵問題具體磋商,就悍然向諒山附近中國駐軍進行挑釁,蠻橫要求尚未接到撤防命令的中國軍隊交出陣地,打死前來同他們交涉的中國代表,炮轟中國軍隊陣地,中國軍隊忍無可忍被迫還擊,連續兩次擊敗法軍的進攻。法國侵略者藉機反誣中國破壞《中法簡明條約》,隨即派遣孤拔率領遠東艦隊到台灣海峽進行武力威脅和訛詐。 1884年7月12日,法國代理公使謝滿祿向清朝發出最後通牒,限中國立即從越南撤軍,並賠償軍費2.5億法郎,否則將訴諸武力,限清朝7天之內給以答覆。7月14日,法國軍艦兩艘趁中法議和之機,以「遊歷」為名,駛進福建閩江口。7月16日,孤拔也乘軍艦到達閩江口。法國新任駐華公使在上海叫囂,如果中國不接受法國的條件,孤拔就要執行最後通牒,消滅福建海軍,摧毀馬尾船廠,佔領福州。 清政府決定向法國妥協,派曾國荃到上海與巴德諾談判,請免賠款,延長最後通牒期限。巴德諾堅持勒索巨額賠款。談判破裂。 8月5日,法國艦隊進攻基隆,被中國守軍擊退。8月16日,法國議會通過增加侵華軍費,準備大舉侵華,並將打擊目標選在馬尾。 馬尾位於福州東南,是閩江下游的天然良港,福建海軍和船廠均在港內。從1884年7月中旬起,法國軍艦就陸續闖入閩江口,進泊馬尾。當時主持福建軍務的欽差命辦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張佩綸、閩浙總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撫張兆棟和福州將軍穆圖善等人,根據清廷「不可釁自我開」的訓令,對法艦的侵入不但不予攔阻,反而給以熱情款待,同時命令各艦不准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於是,法艦在馬尾港進進出出,自由自在,而中國軍艦則處在法艦監視之下,不得移動。 8月17日,清政府見和談無望,下令沿海沿江各省加強防備,但對馬尾方面,僅指示法艦在內者應設法阻其出口,其未進口者不准再入,並未解除不得主動出擊的禁令。 當時,馬尾一帶有福建水師軍艦11艘,江防陸軍20餘營。但由於清政府和戰不定,前敵諸將昏聵無能,水陸各軍缺乏統一指揮和協同作戰的周密計劃,加之裝備不良,彈藥不足,因此,總的兵力雖然較法國方面佔優勢,但戰鬥力卻很弱。 8月22日,法國政府電令孤拔消滅中國福建海軍。孤拔決定於次日下午趁退潮船身轉移方向時開戰。當時,泊於馬尾的法軍艦8艘,1.45萬噸,另有魚雷艇兩艘,還有兩艘軍艦在金牌、琯頭一帶江面,阻止清軍塞江封口,保障後路安全。參戰法艦共有重炮77門,總兵力1800人。福建海軍軍艦11艘,6500噸,炮45門,兵員1100人。從噸位、防護能力、重炮數量、兵員素質等方面比較,法艦佔有明顯優勢。另一方面,孤拔選擇退潮時開始攻擊也對法艦有利。這是由於當時系泊用船首,船身隨潮水漲落而改變方向(漲潮時,船頭指向下游,落潮時,船頭指向上游)。孤拔選擇落潮時開戰,可使大部分中國軍艦位於法艦之前方,暴露在法方炮火之下,無法進行有力的回擊。 8月23日上午8時,法國駐福州副領事向何璟發出最後通牒,限福建海軍於當日下午撤出馬尾,否則開戰。何如璋得知後,竟然對福建海軍將士封鎖消息,並企圖要求法方延至24日開戰,遭到拒絕後,才匆忙下令進行臨戰準備。 8月23日下午1時56分,孤拔趁落潮之機,指揮法艦突然發起攻擊。福建海軍艦隻未及起錨即被敵炮擊沉兩艘,重創多艘。廣大愛國士兵義憤填膺,奮起還擊。旗艦「揚武」號在駕駛官詹天祐和管帶張成帶領下,不顧何如璋的禁令,事先作好戰備。當法艦開炮時,立即沉著應戰,用尾炮準確地襲擊法軍旗艦「伏爾泰」號,擊斃法軍6名。法軍魚雷艇擊沉「揚武」號,中國岸防大炮隨即命中這艘魚雷艇,使之鍋爐爆炸,喪失作戰能力。福建水師的炮艇「福星」號在開戰時就受了重傷,但它們立即斷錨轉向,衝入敵陣,瞄準敵旗艦猛烈射擊,連續命中。後遭敵艦三面圍攻,火藥庫中彈爆炸,全艇官兵殉國。「揚威」號在法艦開炮後,也立即勇敢回擊,當它在兩艘法艦的夾擊下被打穿船體後,艦上官兵置生死於不顧,仍然頑強發炮挫傷敵艦,直到被敵魚雷艇擊沉前的剎那間,還發射出最後一發炮彈,重傷敵艦長和兩名士兵。 「飛雲」號、「福勝」號也都臨危不懼,奮戰不已,直到船沉。 江面戰鬥進行了約半小時,福建海軍11艘艦艇全部被法艦擊沉,海軍將士傷亡700餘人。法軍僅死傷30餘人,兩艘魚雷艇受重傷,其餘為輕傷。 8月24日上午,法艦用重炮轟擊馬尾船廠,使船廠遭到毀滅性破壞。此後幾天,又將兩岸炮台摧毀。清軍再次遭受重大損失。 馬尾海戰以福建海軍的全軍覆沒而結束,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清政府戰略指導上錯誤。清政府自中法開戰以來即存妥協求和之心,和戰不定,始終不敢鼓足勇氣與侵略者決一死戰。在法艦頻頻進入馬尾港的危急情況下,仍死守釁不可自我開的教條,從而喪失了先機制敵的條件。二是清朝前敵官員不諳軍事,書生典兵,在法艦進泊港內戰爭一觸即發之際,不預作準備,反而約束將士不准先敵開炮,不能報據戰場情況臨機處置,結果只能被動挨打。三是清軍武器裝備落後。福建海軍軍艦多系木殼,防護力不強;重炮少,形不成強大火力,在敵人突然襲擊下,難以作有效的反擊,致使全部被敵擊沉。 馬尾海戰是中國近代海軍創建以後進行的第一次大的戰鬥,結果卻如此之慘。這裡不僅有清朝政治腐敗這一根本原因,還有軍事思想落後的因素起作用。清軍的單純消極防禦思想是馬尾海戰慘敗的不可忽視的原因,值得認真記取。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