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周書》是唐初所修八史之一,它的成書與初唐著名史學家令狐德棻有著密切聯繫。 令狐德棻是宜州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他於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出生於名聲顯赫的士族之家。青年時代便以博學多才而知名當世。隋朝末年他被任命為藥城長,因世道混亂沒去就職。反隋義軍興起之時,他在李淵從弟手下任記室參軍。李淵入關後,他擔任大丞相府記室。高祖稱帝,任他為起居舍人,又升為秘書丞。唐太宗貞觀年間,他任過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後轉任太子右庶子,受廢太子李承乾牽連,他被免職。後被召回參加修《晉書》工作。書成後升為秘書少監,以後又任過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學士、太常卿、國子祭酒、崇賢館學士等職,並被進爵為公。年近80致仕之時,加金紫光祿大夫。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逝世,年84歲。 令狐德棻的一生為史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初唐史學的第一要人。在唐朝初建時期,針對喪亂之後書籍嚴重缺乏的情況,他向高祖建議購求天下遺書,統一組織抄寫。這一建議得到高祖批准,使數十年間,群書畢備,為唐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良好條件。唐初史學堪稱繁榮,這個繁榮局面,發端於令狐德棻修撰前代所缺各史的建議。武德五年(622年)令狐德棻向高祖進言,提出近代以來各朝正史大多缺略,現在應該趁周、隋等朝滅亡未久,材料還好收集,抓緊修出這些朝的史書,以備鑒戒。他的建議得到唐統治者的重視,高祖下達了著名的《命蕭瑀等修六代史詔》,作出了由蕭瑀等人修魏史,陳叔達、令狐德棻等人修周史,封德彝等人修隋史,崔善為等人修梁史,裴矩、魏征等人修齊史,竇璡、姚思廉等人修陳史的安排。可惜這次修史工作沒有取得什麼成果。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重提修史之事,下詔由房玄齡和魏征任總監修,由諸大臣分別撰寫梁、陳、齊、周、隋五代史,其中周史的修撰由令狐德棻和岑文本負責,令狐德棻還負責對五代史作總的協調工作。《周書》的修撰工作後來又加入了一個助手崔仁師,但是岑文本只是寫了全書的史論,崔仁師也只是協助令狐德棻工作而已,全書的修撰工作基本上是令狐德棻一人完成的,貞觀十年(637年),《周書》與其他各史全部完成。令狐德棻由於修史有功,得到了賜絹400匹的賞賜。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又作出重修《晉書》的決定,並組成了一個由20餘人組成的寫作班子,令狐德棻和敬播擔任著實際主編之職,全書的體例均由他們二人裁定。令狐德棻參加編修的著作還有《藝文類聚》、《氏族志》、《五代史志》、《新禮》、《太宗實錄》、《高宗實錄》、《唐律令》等。此外《北史》和《南史》兩部重要史著,也是經他之手推薦行世的。 《周書》有帝紀8卷,列傳42卷,共50卷。記載北周(包括西魏)的歷史,時間溯自534年東西魏分裂,止於581年隋文帝滅周立隋。 《周書》的修撰有一個很大困難是文獻資料缺乏。除隋朝牛弘的18卷《周紀》之外,就沒有什麼現成的著作可供取材了。而《周書》卻以材料豐富見長,可見令狐德棻搜羅材料的功夫下得相當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列舉「《元偉傳》後,於元氏戚屬,事跡湮沒者,猶考其名位,連綴附書」的例子,評論「德棻旁征簡牘,意在摭實」是有說服力的。 《周書》不僅史料豐富,而且繼承了《漢書》、《宋書》的優良方法,收錄了很多當時的重要文獻。在趙貴等傳後,總敘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可以見到周代授勳之典。《蘇綽傳》中載錄六條詔書和《大詔》全文,可以考見周代創製之事。 《宇文護傳》記其母子相寄的書信,今天讀來,其母子的真情也催人淚下。《王褒傳》記其《寄周宏讓書》,《庾信傳》記其《哀江南賦》都是文學史上的傑作。這些文獻的采錄可以使人們更真切地瞭解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是很有意義的。 《周書》所記史事範圍廣闊。從縱的方面看,它的記事仰包西魏。對於西魏時期的政治、軍事大事,書中都有詳細的記述。在魏澹所撰記述西魏歷史的《魏書》佚失之後,《周書》對魏史的記述,更加寶貴。從橫的方面看,從宇文泰控制西魏到建立北周之時,北有東魏、高齊、南有梁、陳,在48年時間裡,有6個政權先後或同時存在,史事錯綜複雜,頭緒紛繁。但《周書》卻能很好處理這些關係,把幾國的大事都交待得清清楚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時期全國範圍的歷史發展大勢。趙翼對此最為賞識,他說:「後周時區宇瓜分,列國鼎沸,北則有東魏、高齊、南則有梁、陳,遷革廢興,歲更月異,《周書》本紀一一書之,使閱者一覽瞭然。…… 此書法之最得者也。」(《陔余叢考》卷7《周書》條) 《周書》所記史實詳盡,還可以補充其他史書記載的不足。 蕭察是梁武帝蕭衍的孫子,初封岳陽郡王,因援助其兄湘州刺史蕭譽,被梁元帝蕭繹逼迫,遂在襄陽自立為梁王,後在江陵稱帝,建立起後梁政權,成為西魏和北周的附庸,歷三帝33年後滅於隋朝。後梁在當時是一個國家,可姚思廉的《梁書》不載其事,造成歷史記載的一年缺失。《周書》特立《蕭察傳》,補充了當時的重要史事,這是很妥當的。 《周書》和《魏書》、《北齊書》在民族史和民族關係史上的價值是值得重視的。北魏、東魏、西魏是鮮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權,北周是鮮卑宇文部建立的政權,北齊則是鮮卑化的漢人建立的政權。這三部史書比較集中地記述了這五個皇朝的興衰史。如果把這三部書中記述的鮮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種種變化,與《三國誌》、《後漢書》裡所記鮮卑族歷史加以比較的話,就會看到在這二三百年中,鮮卑族的歷史取得了何等偉大的進步。這個記錄是匈奴、鮮卑、羯、氏、羌等少數民族不斷發展進步,和他們同漢族不斷融合的歷史過程的一個縮影,也是中華民族不斷擴大、不斷發展的偉大過程的一個縮影。 《周書》同當時修成的其他各史一樣,對記述文人有特殊的興趣。他不但詳記了王褒、庾信等文學家的事跡,所記史學家的事跡也比較詳細、具體。如對西魏史學家柳虯,記下了他提出的修史後即在朝廷公佈,以杜絕曲筆現象,及時發揮勸戒功能的重要建議,也寫出了柳虯直書宇文泰廢黜西魏廢帝的過錯並當朝宣佈的史實。這對於史家勵節勵行是有促進作用的。 《周書》在行文敘事上能夠做到繁簡得宜,文筆簡勁,反映了令狐德棻深厚的史學功底。 《周書》在撰寫中暴露出作者的階級和歷史局限性。它同許多正史一樣,把農民起義誣為寇亂,對帝王將相卻盡力粉飾、美化。書中還反映了作者較深的門閥觀念,在講到所謂「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時,作者津津樂道:他們當時的榮盛,沒有人比得上,現在稱道門閥,也首推八柱國家。可見門閥觀念在作者身上是根深蒂固的。《周書》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唐初不少功臣、顯貴的先人都立了佳傳。唐初宰相杜如晦的曾伯祖杜杲,在北國原無突出事跡,《周書》勉強為其它傳。後梁傀儡皇帝蕭察被美化得「蓋有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原因就在於他的孫子蕭瑀是當朝宰相。今狐德棻還在書中對自己的先人加以吹捧。這類問題在唐修五代史中普遍存在,但《周書》表現得明顯一些。另外,《周書》在材料考訂和編排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 《周書》流傳到北宋初外已經殘缺,大約有5卷全缺,有3卷缺少大半。現經後人輯補,大致恢復了原書面目。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