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17年11月7日的晚上,涅瓦河上夜霧瀰漫,「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的水兵們焦急地望著彼得堡羅要塞的方向,9點40分左右,一團紅光出現在要塞的上空,總攻開始。政委大聲喊:「開炮!」這是一聲劃時代的炮響,它宣告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的開始。 十月革命前夕,正當彼得堡武裝起義準備工作在緊張進行的時候,叛徒洩露了黨中央關於武裝起義的機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獲悉後立即調動軍隊,企圖佔領斯莫爾尼宮起義總部,逮捕列寧和其他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人。在這危急的關頭,根據列寧的指示,決定提前起義。軍艦遵照起義總指揮部的命令,把軍艦開進彼得格勒市中心的涅瓦河尼古拉耶夫大橋附近待命。 11月7日上午,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了由列寧起草的《告俄公民書》,宣告臨時政府已被推翻,政權已轉歸蘇維埃。臨時政府首腦克倫斯基乘坐美國使館的汽車偷偷逃出首都。起義的工人和士兵乘勝追擊,向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挺進。下午5時,完成了對冬宮的包圍。軍事委員會向盤踞冬宮的臨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命令它立即投降,但是臨時政府還指望前線的援兵,妄圖進行垂死掙扎。晚上9點40分左右,「阿芙樂爾」號接指揮部的命令向冬宮開炮,打響了總攻擊的信號。炮聲響後,工人赤衛隊和革命士兵在雷鳴般的「烏拉」聲中越過一道又一道的街壘。迅猛地衝進了冬宮。躲在那裡的16名臨時政府的部長們全部被捕,武裝起義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冬宮回到了人民的手裡,被開闢為博物館。供遊人參觀,成了人們追思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也是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嚮往的地方。 冬宮始建於1711年,從動工設計到竣工,整個工程耗時50年,前後有德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和英國人參予設計,故其建築風格複雜多變,頗具西歐風采。冬宮,這座宏偉華麗的建築位於彼得堡的涅瓦河邊上,在它前面原是軍事指揮部,中間形成一個半圓形廣場、總指揮部正中是一個高達三層樓的圓拱大門,氣勢雄偉,如同凱旋門的效果。廣場的正中,原來準備放置彼得大帝的銅像,但直到彼得大帝死時,銅像還沒完工,後來就改為亞歷山大羅夫斯基紀念柱。冬宮的立面形象採用古典主義的手法。這種形式後來在俄羅斯建築中經常運用,成了俄國古典主義建築形式之一,而實際上是以法國古典主義和意大利巴洛克建築形式中綜合過來的,冬宮的立面尚有些零亂感,許多雕刻在建築上的位置也不夠確切。雖然宏偉富麗,但卻又過於繁縟,這正代表了彼帝大帝以後的帝王們的窮奢極欲的形態。冬宮內部是一個大型的四合院,外面部分都是些次要的辦公用房和服務性房間,主要的宮殿在裡面部分。 ------------------ allan9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