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公元14世紀,歐洲大陸上出現了兩個強盛的大國,一個是拜占庭帝國,一個就是土耳其帝國。為了擴張勢力,他們征服了許多小國,最後他們之間展開了角逐。正在這時,拜占庭一帝國發生內讓,土耳其軍隊乘機渡過了達達尼爾海峽,挺進巴爾幹半島。不到半年時間拜占庭帝國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圍一帶狹小地區。在國家存亡的危急時刻,拜占庭的封建主們仍然只顧為自己爭權奪利。有的甚至公開投降。但是君士坦丁堡的軍民不甘做亡國奴,與敵人作著殊死的鬥爭。 土耳其軍隊遠離本土,供給不足,而攻城又無進展,素丹穆罕默德二世傷透了腦筋,也沒有什麼辦法。再過幾天,糧草就有問題,怎不叫他愁眉不展,心急如焚呢。 幾天過去,戰鬥仍沒有進展,反倒損失了不少的兵士。 這時,突然有一位士兵求見。 「吾皇萬歲,我為攻城之事來見您。」 「什麼,你有辦法攻城?」素丹穆罕默德二世半信半疑的看著他。 「我想到了一個辦法,不知您想不想試一試。」 聽這位士兵所講攻城的謀略,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樂了。 於是,土耳其軍隊又組織了一次新的攻城戰,但這一次與前幾次不同,他們在大隊士兵之前由那位士兵帶領著一批扛著許多蜜蜂箱的養蜂人。 部隊很快到達了君士坦丁堡城下,這些養蜂人立即把蜂箱扔上城頭。委時間,成幹上萬隻蜜蜂從摔開的蜂箱中鋪天蓋地飛出來,遇人便蜇,把守城的軍民蜇得睜不開眼,一個個哇哇直叫,亂成一團,頃刻間便失去了守戰的能力。土耳其軍隊一鼓作氣發起猛攻,兩個小時後就完全佔領了君士坦丁堡,至此,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拜占庭帝國壽終正寢了。 為了報攻城之難,土耳其皇帝下令槍殺三日,城中的百姓死亡無數,金銀財寶恣意搶奪而唯一沒有動的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或許是那宏偉的建築征服了每個士兵,或許他們也要去尋找精神的寄托。土耳其把這座名城改稱為伊斯坦布爾,把這座教堂改為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現在的建築大部分應該是6世紀查士了尼皇帝時代修建的。前後歷時7年多,耗資巨大,它代表著東羅馬帝國建築藝術的頂峰。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座世界建築的珍品吧。 教堂前部是一個華麗的庭院,周圍有柱廊環繞,中央是水池。經過三聯門便到了外前廊,其後就是宏偉的大前廊,它長61米,寬9.1米,分為兩層,下層為新教徒與仟悔者使用,上層為教堂遊廊的一部分。平面組合的正中為正方形,邊長32.6米,周長183米,寬7.6米的大石柱築起拱圈。上承托四個半圈,以支托大圓頂。大圓頂高15米,直徑為32.6米。據說在裡海中可以看得到它。旁附兩個半圓頂,中殿是橢圓形。該段最初國施工匆忙,穹頂曾一度倒塌,修復時增加了扶壁。但後人仍可從中瞭解到,它的結構成就和匠師對結構受力的分析能力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其實最引人注目,還是其內部結構。教堂的內部空間相當宏偉,既統一又富於變化,大小半圓頂錯綜變化。特別是中央大圓頂天明顯的支點,加之組成穹頂的40個助之下部開設了40個窗子,所以當人們置身那幽暗的大殿中,斜射的陽光穿過窗戶照到大殿中,眼中便會出黑白交錯的圖案,使人產生宛如飄浮在空中一般的奇妙感受。怪不得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普洛開比烏斯曾說:「彷彿由天空的鐵鏈懸繫著。」 在建築中最富有特色的是色彩的利用。圓頂用磚砌,外面覆蓋著灰色的鉛皮。牆身內部各處都貼上彩色的大理石,這些大理石分別從羅馬,雅典,以弗等地運來,有白,綠,藍,黑,紅等顏色。柱子大多是綠色的,柱頭是色鑲金箔,地面用彩色碎石鋪成各種圖案,拱頂與圓頂則為玻璃綿石,並用金子鑲嵌了天使及聖徒像。這樣整個大廳就璀璨奪目,神奇非凡,使每一個聖教徒感受到宗教的神秘色彩。而牆身外抹灰泥,作黑白相間的條帶,就像石與磚的摻合,使外形顯得樸實典雅。 看到這宏偉的建築,難怪查士丁尼走進教堂時禁不住喊道:「感謝上帝,挑選我來完成這宏偉的事業!所羅門,我超過了你!」 後來土耳其加建4個伊斯蘭尖塔,內部換了一些裝飾,它的名字便改為阿亞索菲亞,意為「神聖的智慧」。直到1935年這裡改為軍事博物館名稱又改回」聖索菲亞」。 ------------------ allan9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