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北宋末年,遼宋邊境十分緊張。遼國多次想用兵征服中原,宋朝將士每次都拚死抵抗。 遼宋雙方一次次地交鋒,相持了很久。北宋朝廷的態度也是很不明朗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爭論不休,輕信的皇帝宋真宗一會覺得這派有理,一會又覺得那派有理,經常改變主意;而遼國卻是對中原虎視眈眈,志在必得。如此幾番之後,遼軍終於戰勝了宋軍,長驅直入,進逼澶淵城下,宋朝大亂,主和派勸真宗割地賠款,遷都南方,主戰派代表丞相寇准卻準備「逼」皇帝親征,鼓舞將士一舉收復失地。真宗心裡實在害怕,寇准一面避開主和派單獨勸說皇帝,一面暗暗作好行動安排,一旦皇帝作出決定,立刻安排車馬、侍衛並大加宣傳,決不遲疑。也不知談了多久,真宗終於同意了親征,寇准鬆了口氣,宋朝終於有救了,大家緊張地忙碌起來。他也是冒性命之危勸駕的,萬一皇帝真有個三長兩短,也絕不是那麼好交代的,事實上,皇帝親征比起坐守朝廷來危險性又大了多少倍呢。 真宗來到前線上,並且到了雙方火拚的澶淵城下,將士們得知都非常感動,他們誓死保衛國家,保衛皇上,形勢一下起了變化。宋軍很快地退了遼兵,正待乘勝追擊,真宗卻不許了。原來他也並不想戰,只是遼國貪得無厭,一定要讓他連一隅江山也不保,他才動了氣,加之寇准不停地勸說,他才親征來到這裡。而此時,遼軍敗退,正是講和的好時候,條件也好談,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宮過安逸的日子。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於是,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真宗臨走之前,察看了邊界的地勢地形,當他看遼國邊境應州有一座雄偉高大的古塔時,便下詔要求在北宋與應州地位遙遙相對的定州,修築一座超過對方的高塔,以觀察敵方軍情。宋朝的能工巧匠們日夜苦幹,終於將塔修至當時工程技術的極限高度,約84米。登高望遠,料敵效果十分顯著,而塔名也直截了當地被命為「料敵塔」。 於是,在藍天白雲的北方大漠之中,便巍然挺立起兩座高塔,一木一石,遙遙相對,顯得格外瑰麗壯觀。 那麼,激怒並啟發宋真宗的應州的木塔,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塔呢? 原來這座木塔,叫「佛宮寺釋迦塔」,因它位於山西應縣,又稱應縣木塔。它建於遼清寧二年,距今已有九百餘年的歷史,因全塔沒有一釘一鉚,全部用縱橫交錯的主柱、木環、深架、斜撐與斗扶相互搭連,因而它是現存最古老高大的純木結構的塔,堪稱世界一絕。塔高67米,外觀五層,加之每層又有暗層,實為九層,修建在一個4米余的石徹高台上,底層平面呈八角形,直徑達30米。第一層,門開南面,室內空間設計頗具匠心。內外柱間,是朝拜禮佛的通廊,中心佛堂上,有高約十米的釋迦坐像,四周牆壁上繪有如來、金剛、天王及弟子,尤以飛天最為精美,每當饒鈸空鳴,佛香氤氳,室內氛圍頓時肅穆而神玄。自第二層以上,八面凌空,塔內塔外景色連通。塔內佛像形態各異,有的塑四方佛面向東南西北各方,有的釋迦居中,八大菩薩分坐八方。塔內並無暗層,因而十分寬敞高大。塔外均有迴廊和扶欄,遠望恆岳、桑幹盡收眼底。據說最多一次曾有幾千人同時登塔眺覽。令人叫絕的是,在近十個世紀的滄桑歲月裡,木塔曾歷經多次強烈地震和戰亂,仍巋然不動。據載,元朝曾大震7日,近年邢台、唐山、內蒙及林格爾地震均涉及於此,於它都無絲毫的損害。1921年,馮閻軍閥混戰,木塔中彈兩百餘發,兩根立柱折斷,仍安然無恙。應縣木塔,巍峨壯觀又不失端莊秀麗,連同它傳奇般的經歷,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木構建築的高超技藝和輝煌成就。 ------------------ allan9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