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三國有這麼一個故事,劉備和孫權為了抵抗曹操的南下,組成統一戰線,兩家聯合在赤壁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國之勢。劉備入主西川,留下大將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恃才輕敵,不執行軍師孔明.「聯吳抗曹」,堅守荊州的戰略部置,一意孤行。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樊城,形成後方空虛,鑄成大難。孫權乘虛而入,荊州告急;關羽應急撤兵,敗走麥城。噩耗傳至西川,上下震驚。張飛聽到關羽慘死的消息,嚎聲大哭,發誓要為義兄報仇,在極度悲痛下,嚴令三軍趕製白旗白甲,限期三日,掛孝出征。末將范疆,張達對此表示反對,受到鞭打。軍令如山,日期將近,范、張二人是又驚又恨,便暗設毒計,乘張飛深夜酣睡之時,一刀刺死,割下首級,東奔吳國,向孫權邀功請賞。 據傳,范、張二人帶著張飛的頭顱星夜逃出閬中城,來到嘉陵江邊,駕起預先備好的小船,連夜馳往長江,順流東下。當船到雲陽境內時,頭顱開始腐爛。范、張二人尋思,如果繼續東下,到達東吳時,張的面目早已爛得難以辨認了,倘若孫權疑為詐降,則性命難保。他倆想此可怕後果,忙將頭顱投入水中,狼狽逃入大巴山中,終被一群餓狼吃掉了。 卻說那張飛的頭顱落江後,順江而下漂到雲陽南岸的銅鑼渡口,被一漁民撈起。當地人民得知這頭顱就是他們敬仰的英雄張飛的頭顱時,自願修樓建廟,將頭顱安葬入此地。從此,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的傳說便不脛而走,張飛廟也不斷修茸和擴建逐漸形成今日的宏偉規模。該廟由結義樓、助鳳閣、杜鵑亭等建築群組成。 張飛廟始建於1700年前,歷經千年風雨,觀盡人間蒼桑。它多次毀壞而重新修建,是因為人們景仰他勇冠三軍的虎虎雄威,推崇他剛直勇毅的高尚情操。張飛廟依山傍水,廟貌典雅,其建築縱橫交錯,矗立於懸崖之上,掩映於綠蔭之中。這奇異的建築,詩一樣的境界,給人以無限的藝術享受。 結義樓,飛簷排閣,雄臨大江。這古老的四合院,取意於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之說。該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廊寬敞明亮,珍藏著遠溯漢、唐,近至明、清的書法、繪畫、木刻等藝術珍品。其中唐代顏真卿的草書《爭座位貼》木刻,黃庭堅、蘇軾的大字行草,其書法藝術,使遊人交口讚賞。如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寫得豪放、瀟灑,如他的詩文一樣,行雲流水,可行可止,抑揚頓挫,婀娜多姿。達到了筆墨生花,使人聯想的藝術境地。至於清代的名家書畫,更是琳琅滿目,其中何紹基、鄭板橋等的翎毛蘭蕙、行草楷隸,風格各殊,均是佳品妙作。 古往今來,張飛廟以它獨特的風格,壯麗的山河,動人的傳說,以及廟內珍藏的大量文物,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 ------------------ allan9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