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7世紀中葉,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在島上建了不少便於他們殖民統治和鎮壓台灣同胞的城堡。赤嵌樓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處。開始時該城堡建得比較簡單,只作為防禦工事,到1653年,即台灣人民在民族英雄郭懷義的領導下展開轟轟烈烈反抗荷蘭殖民者鬥爭的第二年,荷蘭殖民者便將此工事改建成四方形的要塞。因為規模不大,人們多以「樓」來相稱。中國人都叫它「赤嵌樓」、「番仔樓」或者「紅毛樓」。改建後的赤嵌樓四平八穩,十分牢固。據記載,該樓用特別加工的磚砂砌成,堅硬異常;高樓聳立,居高臨下,安裝大炮,四周盡在控制之中。 荷蘭殖民者以為他們有堅船利炮,有牢固險要的城堡就能永保他們在島上為非作歹,剝奪欺壓中國人民。1661年初,當鄭成功率領的正義之師,中國軍隊在台江禾察港成功登陸後,即以主力圍攻赤嵌樓。這時荷蘭守將貓難實汀還大言不慚地誇口,說此城堡固若金湯,三年內中國軍隊都攻不進。 經過荷蘭殖民者的多年苦心經營,城堡修建得異常堅固,加上地勢險要,中國軍隊攻了數次都沒攻入。使用火攻也不見效。在圍攻過程中,台灣人民主動為我軍送衣送水,提供糧餉解決了後勤給養問題。在中國軍隊圍攻赤嵌樓城堡,久攻不下的情況下,當地的台灣同胞又獻計獻策,使中國軍隊掌握了當地的水脈,切斷了該城堡的水源,這樣一來,大滅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使得城堡內的殖民者惶惶不可終日。荷蘭守將貓難實汀,眼看走投無路,只好於當年5月4日扯起白旗投降。從此,曾被荷蘭殖民者侵佔並被用來鎮壓台灣人民的據點,赤嵌樓終於回到了中國人民的懷中。 赤嵌樓位於台南市的成功路和永樂路之間,是台灣最重要的古跡之一。明永歷四年(公元1650年)荷蘭殖民者據台時始建,樓起昔日普羅民遮城紅磚高台地址上,是當時要塞之城內堡。1661年鄭成功逐驅荷蘭入侵者後改設政廳承天府於此,築建宮殿,清光緒五年(1879年)又填城壘一部添建文昌閣、海神廟、五子詞、逢壺書院等規模較大的中國傳統結構之建築物。 赤嵌樓樓閣宏壯,周圍約140米,高約11米。樓房高低曲折玲瓏,上樓梯環精緻,棟樑堅固,經三百餘年滄桑,巍然屹立。樓底層高丈餘,有地下室,為古時之軍械庫,樓上有一口荷蘭井,實為隧道,傳鄭成功收復台灣時,荷人多自此逃至安平港而遁。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將此樓列為史跡,樓上陳列明清時期台灣史料、模型及標本,樓北側置有許多古代石碑。現樓內藏有大量珍貴文物,並沒有奉把鄭成功的專飼,信奉者的香火不絕。 赤嵌樓風光優美,氣象萬千。每當夕陽西照時,遊人蜂擁而至,競相觀看這台灣八大勝景之一的「赤嵌夕照」。由於景色絕佳,人們無不為之神怡。 ------------------ allan9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