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因為是幹這行的,認識的作家比什麼都多,若干年前見到茅野小姐說是一日本作家也不覺得稀奇。好像還獲贈過她寫的日文書,也看不懂,只有印象這女人顯得年輕很嬌氣的樣子中國話似懂非懂跟她說話挺費勁的。她們有一撥日本女的在中國混,人都不錯,樂意在中國呆著把她也當成那一夥的沒打算問你們為什麼呀似乎喜歡中國是一件挺深刻的事。後來她大概就跟中國人搞到一起去了,盤問過她準備開她的玩笑,躲躲閃閃不說實話中文學了半天還是不靈扯著趾著就說遠了只好說到哪兒算哪兒。覺得她有點兒多情有點兒偏幻想的意思跟大多數愛中國的老外差不多透著實誠,如果是我女兒我得教育教育她,不是。聽說也在世界各國混了一圈哪就可巧叫咱中國糙漢吃了呢?後來偶爾又聽到她的一些悲歡離合,活得挺熱鬧。這就好,都別糟踐了這輩子誰還沒點追求啊?後來就沒影兒了。 再出現在中國就是來出書的,聽說得了一日本小獎,寫的東西跟咱們中國沾邊,這邊作家出版社就給翻過來了。老實說我不是太愛讀日本小說,裡邊有種語氣總像在一唱三歎,看多了非要大聲歎口氣自個給自個立正鞠個躬才穩得住神兒做回中國人。看茅野這小說前我也先躺了半天,估計晚上沒什麼事不見什麼人了才正正經經大張旗鼓看將起來。 先說好我沒拿茅野錢,不是她雇的托兒,有什麼說什麼,我也不會奉承人,向全國人大保證:……只說真話。 這小說確實寫得好。我是說好讀好看不是說別的。第一翻譯得好,沒那些日本人似問非問的自言自語和嘁哩喀嚓的語氣助詞,中文很流暢你就是三心二意磕著瓜子看著電視鍋上婉著排骨一小時也看完了累不著你。第二寫得很年輕感情啊孤獨明白我迷戀閱當然主要圍繞在男女關係上,沒那些老泡作家那麼些叫勁繞脖子的思想包袱絕對不會讓你晚上上床腦子裡只剩下一念頭「活著還是死去」。有點兒像法國寫《你好憂愁》那位佛朗索瓦·薩岡的東西,也有點兒像中國一些年輕女作家新起的棉棉周潔茹什麼的,比程青感性一點兒,比陳染(這不是新秀這是腕兒)直白一點兒,比老張愛玲那強得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這本書其實是仨中篇,故事不連貫但人物拿的那勁兒差不多我是沒避免落了把女主人公同作者混為一談的俗套,更多的興趣在於瞭解茅野小姐的內心。我想小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動聲色基於公議的一種是自我沉浸自我分析的茅野是後一路子。我比較喜歡這一路子讀後總覺得離一個具體的人近了,特別是發覺每個人都孤獨不免竊喜像癌症患者又發現另一個人得了這病十分安慰。 茅野小姐筆下的女子不管叫什麼都是在日本以外的外國城市穿行,用時髦的話說到處流浪。接觸的人也都是各國渣子五花八門沒一個原住民除了在中國。孩子有錢孩子有真情孩子碰到的都是過客孩子挺絕望還想活下去什麼東西經過身旁都情不自禁伸手去抓,這也不難懂這也經常發生在全世界只要你有過青春期我的困惑是她總是抓住一個中國人或者華裔。本能地難以接受籐井省三先生在《讀書》上所言茅野小說中「重複亞裔人仰視華裔人」的說法正如一向也難接受流行的華裔被全世界所輕視的說法。我相當拒絕中國人有與眾不同氣質這一種族主義論斷不管是說好還是說壞。我個人以為茅野小說之所以總將華裔置於鍾情對像純係偶然和個人際遇所圍,我國有十二億人,五六千萬華裔在全世界遊蕩從概率上說和一個中國人或華裔發生關係也比和一個越南人要高。正是這強大的性能力使我們滅了無數歷史上的外邦人至少兩次從被征服的命運中翻過身來(當然結合了人民起義)。所以我覺得茅野這樣寫也沒什麼特別的深意僅僅是男人女人的故事。當然讀中國人被人待見比讀中國人叫人討厭對中國讀者來說心裡要舒服一些。茅野顯然是親華的這是我們接受一個日本人的前提,無法想像一個中國女人像她那樣親日而且寫下來那也扯不上因為祖國強大了因而炎黃子孫揚眉吐氣。 《韓素音的月亮》這篇寫的是在中國的事外國駐華人員的心情寫得十分細膩,很多我們習慣的東西被她當新鮮揭發了,倒也幫助我們獲得了另一種眼光不是旅遊者光會看到的故宮胡同和廟。儘管這樣我還是警惕過多談論中國會歪曲茅野小姐的初衷。其實只有一個主人公那就是茅野小姐自己。嚴格說中國和中國人只是茅野小姐眼中的自然界,使她感受生命的參照物,在本書中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一水換成因紐特人也成立總而言之沒咱們什麼事兒,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秀水雅寶路那些小販的態度:外國人也是人。 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病人,一個以為這世上一定存在著另一種活法的並動身去尋找的偏執狂——這是我讀後大概齊的感受。 本來還想談談中日關係,談談中國男人的德行,想好一句川端康成的話「親切慈祥的內心」用以自我吹噓,都沒安進去,寫寫就找不著話頭兒了。可見滿腔誠意寫文章也不一定能傾吐全部心曲,以書量人終不失偏頗,估計茅野小姐很多想法只能爛在肚子裡了,誰真能瞭解誰呀?真瞭解了又有什麼用啊賈寶玉的話「我也替不了你」。 ------------------ 文學殿堂 掃瞄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