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為外文版《風雲初記》寫的序言


  一九三七年秋季,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入中國的華北地區。那時我正在家裡,親眼見到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的巨大的抗日戰爭的怒潮。
  人民的抗日情緒,是一呼百應的,奮不顧身的,排山倒海的。
  這一年的秋季到冬季,可以說是人民抗日戰爭的動員、組織時期。在這一過程裡,村莊的局面,開始是動盪不安的,經過黨領導的一系列的宣傳、組織、教育工作,使人民的抗日的意志和力量統一起來,更高地發揚起來,集中而有力地抗擊侵略者。
  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從它誕生以來,在華北地區就有很大的政治影響,以後在農村更有了深厚的工作基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前後,黨很有遠見地加強了這一地區的地下工作。
  當我的家鄉,遭遇到外敵侵略的時刻,我更清楚地看到了中華民族的高貴品質。在八年的抗日戰爭裡,我更深刻地瞭解到中國農民勤勞、勇敢的性格。他們是獻身給神聖的抗日戰爭的,他們是機智、樂觀的。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在最危險的時候,他們也沒有低下頭來。他們是充滿勝利的信心的。這種信心,在戰爭歲月裡,可以說是與日俱增的。
  偉大的抗日戰爭,不只是民族的覺醒和奮起,而且是廣泛、深刻地傳播了新的思想,建立了新的文化。
  在這個歷程裡,我更加熱愛著我的家鄉,這裡的人民,這裡的新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甚至一草一木。所有這一切都在艱苦的戰爭裡,經受了考驗,而毫無愧色地表現了它們是不可戰勝的。
  所有這一切,都深刻地留在我的印象裡,和我的思想、情感融合起來,成為一體。
  所以,當一九五○年,我在天津一家報社工作,因為環境比較安定,我想寫一部比較長的小說的時候,我只是起了一個朦朧的念頭,任何計劃,任何情節的安排也沒有做,就一邊寫,一邊在報紙發表,而那一時期的情景,就像泉水一樣在我的筆下流開來了。
  大家開卷可以看到,小說的前二十章的情節可以說是自然形成的,它們完全是生活的再現,是關於那一時期我的家鄉的人民的生活和情緒的真實記錄。
  我沒有做任何誇張,它很少虛構的成分,生活的印象,交流、組織,構成了小說的情節。
  我重複地說,再沒有比戰爭時期,我更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人民,以及他們進行的工作,和他們所表現的高尚品質。
  我特別喜愛他們那種隨時隨地表現出來的高度的樂觀主義精神。這可以被稱做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我的作品自然反映了這種精神。它在我的心靈裡印證最深,它是鼓動我創作的最大的動力。
  因為我所經歷的生活有限,我的藝術經驗不足,加以寫作時沒有全盤的計劃,小說的結構力量,在有些地方是薄弱的,所表現的生活是不夠廣闊的,以及其他種種缺點。
  我希望熱心的讀者予以批評,賜以教益。
                     1963年9月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