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四十六年度教育部舉辦文藝獎金,美術部門獲獎者為孫多慈教授,戲劇部門則為李曼瑰教授,兩位學養有素,造詣深邃,在文藝學術界久負盛譽,這次獲獎,可謂實至名歸,可為國家得人稱慶,也是文化界莫大的光榮。 筆者個人和孫多慈女士交誼之深,不止一日,在四十四年出版的拙著《歸鴻集》裡,便有了兩篇介紹她的文章,自問介紹得相當詳細,現在想再寫些關於她的什麼,實有「詞窮」之苦。不過這次看見我所敬愛的畫家,獲得這樣大的榮譽,心裡有說不出的歡喜。何況多慈現在正努力從事兩種極有價值的工作:其一是國史館委託她所繪的大幅史畫;其二是梁容若、梁實秋、台靜農諸先生勸她所作的新歷史人物畫。這兩項工作當然都是相當艱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但我們的畫家正在嘗試要肩負這個神聖的使命,悉力以赴。我們做朋友的人,對於繪畫雖完全門外,在旁邊拍拍手掌,叫喊幾聲,替她打氣,那也是義不容辭的吧。 多慈受國史館館長羅家倫先生之托,繪製革命先烈、開國元勳之像,已有好幾年了。已繪成的如秋瑾、陳英士、黃興諸像,英風壯概,凜凜猶生,誰看了都會肅然起敬,認為畫家所傳者不止是些偉人的容貌,其實是這些偉人的精神。尤其秋瑾的那雙眼睛,十分英秀,也十分靈活,竟把個才情倜儻,意氣干霄的鑒湖女俠,從畫布上完全復活起來了。去年又開始蘆溝橋抗戰的大幅油繪,這是我國對暴日八年聖戰所燃起的第一把火,歷史意義,非常重大,所以我們畫家也曾用了她全部精力來繪製這幅大畫。畫中我英勇將士扼守蘆溝橋,阻止敵人的前進,雪刃縱橫,飛丸如雨,雙方肉搏之慘烈,觀之渾如置身當時的戰場。而頭頂長天如墨,殘月一鉤,上弦下弦,都經過天文氣象學者仔細考證過,這雖是館長羅家倫先生的心細如髮,詳加領導,若非畫家傑筆,豈能相得益彰?現在羅館長要多慈女士繪製的大幅史畫尚有多幀,我希望她能繼蘆溝橋抗戰的這一幀以外,再產生幾幀傑作。 筆者幼時,酷愛繪畫,尤愛結構弘偉、人物繁多的史跡畫。民國十年,赴法留學,即以學習繪畫為職志。其實是想將來能夠繪製歷史巨畫。所以我對於拉飛爾、米開朗基羅的宗教諸圖固非常心折;而對於基裡哥(TheodoreGericault)的《馬杜薩之筏》(LeRadeaudelaMeduse),大衛(J.L.David)的《拿破侖在巴黎聖母大堂加冕》及他人所作各種戰爭畫或史跡畫更極其愛好。假如我學習美術成功,動手來繪那些大史畫,技巧是否得心應手,不敢自己擔保,但組織方面的才能,和磅礡闊大的氣魄,我自信雖趕不上這些大藝術家卻也不會十分落人之後。我不但要作現代的史畫,還想作古代的史畫。凡古代英雄在歷史上所表演的龍拿虎躍,風雲變色的壯劇;忠臣烈士碧血丹心,萬古長存的偉跡;以及騷人墨客,才子美人的流風餘韻,艷跡綺情,我都想在我筆底下一一復現起來。可惜為了各種阻礙,我學畫的志願未能貫徹,只有寄望於其他畫家。不過多少年來,看了許多現代中國畫家的作品,很少有合於我之理想者。當然有幾個資格較老的畫家如過去的徐悲鴻、林風眠,現在的梁鼎銘諸先生屬於例外,可是女畫家則實無一人,以女界人才論,實是一種恥辱。現見孫多慈女士居然有這麼大的魄力來作蘆溝橋抗戰畫,我們女界當然要分外高興,所以我要勸她再產生幾幅了。 多慈的新歷史人物畫是用中國筆墨製作的。比大幅油畫省力得多,所以成績也相當豐富,自孔子、孟子、到朱夫子、王陽明,關於思想方面的人物差不多畫全了。文學家方面自屈原到李白、杜甫也畫了八九個。這些人物畫,僅用單純的線條鉤勒而成,並不著色,以便攝制影片。看上去似覺甚簡單,並不難畫,仔細一研究,才知道畫家製作這些歷史人物的畫像,也曾大費經營。 我國古代藝術技巧幼稚拙劣,人物畫的程度當然更淺。殷高宗夢見聖人,使人肖其像求於天下,得傅說於版築之間,遂立為相。據《尚書說命上》:「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有人說便是畫像。即稗官小說所謂「繪影圖形」者。所畫傅說像究竟是什麼樣子是難於想像的。劉向《說苑》「齊王起九重之台,募國中有能畫者賜之錢。有狂卒敬君畫之,而畫妻像於台,視之而笑,王乃取之。」這個記載太嫌簡略,《藝文類聚》及《御覽》所記較詳,曰:「齊王起九重之台,募國中有能畫者,賜之錢。有敬君居常饑寒,其妻妙色。敬君工畫,貪賜畫台。去家日久,思憶其妻,遂畫其像,向之喜笑,旁人瞻見之以白王。王召問之,對曰:『有妻如此,去家日久,心常念之,竊畫其像,以慰離心,不悟上聞。』王即設酒與敬君相樂,謂敬君曰:『國中獻女無好者,以錢百萬請妻,可乎?不者殺汝!』敬君惶懼聽許。」這也是人像畫之較古者,故事似乎不是捏造。畫的人像大約有相當好了,不然不會引動齊王邪念的。 漢武帝於甘泉宮畫太一諸神。宣帝畫功臣十九人於麒麟閣。在宣帝前,功臣形容已有繪製,司馬遷見張良像如婦人女子可證。《漢官典職》「明光殿省中,皆以胡椒塗壁,紫青界之,畫古烈氏。」《歷代名畫記》,「漢明帝雅好圖畫,別立畫官,詔博洽之士,班固、賈逵輩,取諸經史事命尚方畫工圖畫。」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對壁畫所繪人物,敘述更詳,自三皇五帝到黃帝唐虞夏商週三代,嬪妃亂主,忠臣孝子,「賢愚成敗,靡不載敘,惡以誡世,善以示後」,可見壁畫作用是具有教育意義的。顧愷之女史箴圖亦此類。 故宮所保存的歷代帝王及歷代名人像,有的當然是寫真,大多數恐怕是出於想像。以孔子像而論,最早出於武梁祠《孔子見老子像》。可是孔子見老子是不是有這回事呢?事跡先靠不住,像怎麼會真呢?其他唐宋以前名人像,想必都是畫師筆下的虛擬,而不是他們本人的廬山真面。並且媸妍肥瘦,往往與真人相反。譬如以屈原像而論,我在蕭雲從(尺木)所作離騷圖卷首見有一幅「三間大夫卜居漁父」,屈原高冠岌岌,長劍陸離的服飾是對的,面貌蒼老也未甚誤,屈原死時原有六十多歲了。不過臉型開得太瘦陋,未免太唐突了我們的詩人。據屈原在其作品中屢次自敘,他原來是個美丈夫,並且生性抱潔懷芳,極愛修飾,《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前人誤以「能」字作為「才能」解,誤,「能」即古「態」字。若作「才能」則可以統在「內美」之內,又何必加「重之以」三字以別之呢?《抽思》:「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好姱佳麗兮,胖獨處此異域!」可見他常以自己昳麗的容顏自負。我們圖畫屈原像,先要把他的面目畫得極其秀美,他的精神則是一位駕飛龍,乘瑤車,望舒前驅,飛廉奔屬,遨遊於崑崙懸圃,赤水西極之間的真人,一位咳唾九天生珠玉的天仙,把他畫作披髮行吟,形容枯槁固然是錯,便像梁容若先生所說「愛國憂民,深謀遠慮,肝腸千結的詩人典型」恐怕也只能表現詩人神情的一面而已。我覺得張大千先生所藏趙子昂所繪屈原像,極愜鄙意,《暢流》七卷九期溥心椂先生所作《屈子投江圖》的封面,雖簡單數筆,神態也極佳。總之,我們替屈原作像,千萬不要忘記他容貌俊美這一點,否則我們詩人汨羅的幽靈也要不高興的。 又如陶澍集注的《陶淵明全集》卷首有靖節先生像二幀,第一幀是個半身像,後有張昌燕題記,謂「自明人所摹歷代名賢傳鉤得此幅」,與吳興見「龍眠居士蓮社圖真跡,豐致與此正同,乃知此本得靖節真面目也。」這像頭戴草笠,肩披蓑衣,則在靖節躬耕之際,畫得那麼癡肥臃腫,說是靖節的真面目,誰能相信? 舉屈原與陶淵明二例,其他可以類推,不必贅論。因此新歷史人物畫,確有重新創作的必要。多慈是學西洋畫出身的人,對於造形之學,築有堅實的基礎,她每畫一名賢之像,必先求前人所作,參伍折衷,求得一個比較近似的標準。這比較近似本來是難說的,我們既未及身從古人游,前代畫家所作,又大都出於想像,有什麼標準可以依據?所以她想出一個不畫形貌而畫靈魂之法。古人的靈魂寄寓於他們自己的作品,熟讀他們的作品,則可以想像出他們聲音笑貌,最後神光離合之間,整個法身,倏然湧現,攝之毫端,也許比當時對面寫真,更能肖似,所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所謂「求之於牝牡驪黃之外」者是也。 總之,我希望多慈女士能把這批歷史人物畫像早日趕製完工,刊為專集,宣揚國外,使外人景仰我們的先賢,因而認識中國文化的偉大,尤其重要的是教海外僑胞,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多的人物,更能熱心擁護祖國文化,而以生為中國人為榮。則這批歷史人物畫像意義所關,更不止教育而已了。 選自《讀與寫》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