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近半世紀以來,西洋繪畫於極盛之後難於為繼的狀況下,企圖改變方向,另外開闢一個天地。新天地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試探,需要摸索。畫苑裡那些怪誕離奇不可向邇的派別,無非表示這一段試探摸索時期的苦悶。走盡了這段幽昧、曲折、迷惑的道路,應該有一個雲物晴和,山川錦繡的世界湧現於我們目前。中國繪畫雖有具特殊的氣韻和趣味,但不講透視,缺乏空氣,構圖方面不合理的地方太多,若不改良,雖為現代人接受,勢必趨於沒落之途。 不過在目前的中國,擅長國畫者不懂西畫原理,學習西畫者對國畫又一知半解,要綰合中西之長而產生一種新藝術,必須對於中西畫法均有極深研究的人,才能負得起這個重大責任,我於是不得不將這希望寄托於孫多慈女士身上。 多慈原籍安徽壽縣,自幼好畫,卒業安徽第一女中,以第一名考進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時年不過十七。因其聰慧絕倫,又復勤敏好學,老師們均另目相看,許為大器。她於素描極有功夫,稱國內第一手。民國廿四年,中華書局為她印行孫多慈素描集,宗白華先生作序,稱她「落筆有韻,取象不惑,好像生前與造化有約,一經晤面,即能會心於體態意趣之間,不惟觀察精確,更能表現有味,是真能以藝術為生命為靈魂者。」又說她「觀察敏銳,筆法堅實,清新之氣,撲人眉宇。」又讚美她用中國紙筆寫肖像:「落墨不多,全以墨彩分明暗凹凸,以西畫的立體感含詠於中畫的水暈墨章中,質實而空靈,別開生面。引中畫更近自然,恢復踏實的形體感,未嘗不是中畫發展的一條新路」云云。 卒業中大後,教授中學數年,為國立英士大學講師,國立杭州藝專副教授,現任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教授。民國四十一年秋赴歐美考察美術,四十三年春返國。多慈出國以前,作風傾向寫實,遊歷外國後,受印象派及各派的感染,畫法漸變,尤其意大利龐貝古城壁畫與雕刻給予她的影響更大。但她究竟是個東方文化孕育出來的人,祖國的敦煌壁畫也深刻銘感於她腦海,在倫敦博物院裡她重見這些散失國外的國寶,當然又喚起她久經蘊藏在內心的感應。她現在所作油畫,採取龐貝和敦煌壁畫的筆意,融匯於西畫之中,質樸而復清華,沉著而不失瀏利,像她最近所作靜物、風景和小鹿,可覘其新作風之一斑。西洋野獸惡魘各派叫囂跳擲,令人神經痙攣,應該來領略一下這位中國女畫家性靈裡澹遠寧靜之美,至少對於他們企圖發現的那個藝術新天地,是有所幫助的吧。 多慈女士乃筆者心目中所認為天才犖卓而又具有全能的畫家,西畫之外,又能繪作國畫: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無不工妙,畫鵝尤有獨擅:晴沙曬羽,春波試浴,舞態翩躚,活躍紙上。台灣梁鼎銘、又銘、中銘三弟兄以善畫馬、羊、猴出名,多慈之鵝亦稱一絕,足與頡頏。多慈曾受西畫訓練,所以能應用西畫原理來改良中國畫,正如宗白華所批評她的「引中畫更近自然,恢復踏實的形體感」,她畫人物與禽獸勝於一般舊畫家在此。但她雖將中國畫引入寫實的境界,而對中畫那種瀟灑的詩意,高遠的氣韻,仍能盡量保存。而且她所作的畫無論工筆寫意,均有一股蔥蘢的秀色,沁人心脾,令人一見便知這幅畫出於一個慧腕靈心的藝術家筆下。這種好處實由她那種特殊的氣稟而來,不是普通畫家所能企及的。藝術家的性格每多乖僻不近人情,而多慈則溫厚和婉,事親孝,待友誠,與之相對,如沐春陽,如飲醇醪,無人不覺其可愛。她於繪事之餘,又善屬文,國內刊物,常有她的大作。這位畫家方在盛年,又復力學不倦,前途當然有無限的輝煌。 選自《歸鴻集》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