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有人說人類無論如何進步,戰爭總是難於避免的。古印度人想像的三十二天的文明幸福,比現代科學家所希望的還高千百倍,然而天人間也還有饑寒、失望、疾病、死亡等等痛苦,即野蠻慘酷為人間至所厭惡的戰爭,也避免不了。天人每隔若干年代,便須和惡魔領袖阿修羅宣戰一次,由戰爭產生的流血、破壞諸苦比地球更劇烈萬分。因為痛苦與幸福,是素來成正比例而存在的,天人所享的幸福,既比地球人類富,則他們所受的痛苦,也應該比地球人類深了。這雖是個寓言,然而具有極深極廣的意義,不是明智的頭腦決想像不出。 以前中國人談論人生種種痛苦,很少提及戰爭,《洪範》六極,所謂貧、弱、短折等都屬於個人方面的痛苦,當然不會牽涉團體性的戰爭。康南海《大同書》言人生之苦,如天災、人道、人治、人情,可謂至詳且盡,但於戰爭卻無專章的敘述。過去文人非戰文學特多,而於戰爭之苦,也只能說幾句「大兵之後,必有凶年」的不著邊際的話。蓋戰爭之苦,非身歷者不知,真正在戰爭漩渦裡打滾的人,其用筆決不如用刀槍之便利,所以他們不能描寫。文人之從軍者,頂多也不過磨盾草檄而已,何嘗與戰爭真正對面?所以他們雖能寫而無機會給他寫。幸而近代西洋各國實行徵兵制度,知識分子也有當兵的義務,描寫戰爭的痛苦與宣佈戰爭罪惡的作品,日見其多。像《西線無戰事》那部書以結構和技巧論,確不能說得一個好字,然而居然轟動世界,成為不可多得的著作,還不是為了書中一切,皆出之作者所親歷,寫得十分真切動人之故嗎? 戰爭破壞之力,比之自然界,是狂濤,是巨颶,是火山的大噴口,是提起來便教歐洲人發抖的某世紀的黑死症。但戰爭又是一種大魔術,它可以從無變有,從有變無,它可以顛倒四時,錯亂陰陽。它又是一種大催眠術,可以使全世界的人中風狂走,失其本性。什麼榮譽、財產、威權、地位,凡人殫畢生精力以蘄求者,可以失之於一旦,也可以得之於一旦。怪不得有人拿戰爭來比賭博。嗜賭者不惜罄家一擲,好戰者也不惜以國家運命為孤注,這心理法國文學家佛朗士解說得很明白,我也不必再費詞了。 戰爭最大的罪惡,還是與文化不相容。人類不能不要文化,而文化又不能避免爛熟與頹敗的定律的支配。文化一到這階段,戰神的鐵拳,便乘虛搗了進來。或者要說,文化既爛熟頹敗,則毀滅又何足惜?況且戰爭能毀滅舊文化,也能創造新文化。譬如大風暴,雖能釀成許多災害,而也有澄清空氣之功。譬如癰疽的手術,雖甚苦楚,但腐肉不去,新肌也不能生長。這話當然有一部分的理由。不過文化的爛熟頹敗也有程度上的分別,像羅馬末葉一般社會之糜爛情形,讀過吉朋羅馬衰亡史的人,自然承認羅馬之亡系羅馬人自取。但像中國西晉、兩宋、晚明之滅亡,與其完全歸罪於文化腐敗,不如說恰當遊牧民族崛興之會,當國者外交上和戰略上也有若幹錯誤之所致罷了。人每謂法蘭西潰敗之速,是吃了文明過度的虧,當他們的士女,正在奢侈享樂;當他們的文人正在講究什麼傳記文學、象徵主義;當他們的學士正在翰林院爭論哲學上一個名詞的含義,而納粹的七十二噸的重坦克,幾百里射程的大炮,便出其不意地殺進來了。不過我要說一句:法蘭西的文化果然能說爛熟頹敗嗎?為什麼魯易十四時代,一般社會那樣繁華、富盛、窮歡極樂,史家偏又目之為雄飛宇內的「大時代」呢? 或者又說文化沒有武力的保護,則文化基礎必難穩固,所以「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實為至理名言。「晏安」、「享受」雖為人類之鴆毒,但這本是文化最後目的,在國家站得住時,又有何害?韓非子說疑篇,所舉趙敬侯與燕王子噲之例:一個異常的荒淫無道,而以治國有方,居然享國數十年,內無君臣百官之亂,外無諸侯鄰國之患;一個苦身愛民,足稱明君聖主,而以用人失當,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但韓非此說也蘊藏極大危機,我們不可不知道。越王勾踐敗於會稽以後,矢志復仇,進西施於吳王夫差,果然達到了十載沼吳的目標,後世之以女色為戒者,又多了一條例證。袁子才最愛替古今美人充義務律師,有「可憐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傳裡人」之說,他曾替吳王籌一策云:……子胥白頭諫刺刺,吳王英雄笑不答,抱著西施更練甲。苧蘿村飲合歡杯,越王顏色如死灰! 使夫差真能遵子才建議以行,越王自非「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可,然而當一個人懷中抱了如花如玉的美人,再叫他去練甲,恐怕也就不大容易吧。況且,就有極強大的武力,也未必可以永保無虞。女真民族崛起東北,滅遼服宋,臣高麗,朝西夏,儼然成了東亞的主人。他們的領袖們嘗謂自己的武力,除了不能使天與地相連接外,移山填海,都不算什麼。又嘗謂若非大地忽然陷落,則他們的威權富盛,也可傳之萬世而不窮。可是金之亡國,更在他們所最輕視的弱宋之前,這是那些武力狂的領袖們所能預料的嗎? 況且現代的武備更不像以前那末簡單,不但經常費竭盡國民負擔能力,而且數年之間便須全部改造一次,否則不免落伍的危險。這裡不妨再以法蘭西為例。法國在一九一四年世界大戰後,擁有天下無比的龐大陸軍,又擁有世界最多的飛機。然而這一次對德宣戰時,陸軍以不及早改機械化而失敗,飛機也陳舊難用。雖有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仍然免不了康迫森林那一幕悲劇的演出。 戰爭除兵器與戰術外,還有更為重要的士氣。若士兵認識了戰爭的罪惡而憎惡戰爭,厭倦戰爭,則雖有精良的武器,優勝的戰略,也無所用之。所以從事戰爭者,必於事前作多年的物質準備,也作多年的精神準備。為提高士兵作戰的勇氣起見,不惟要極力灌輸愛國觀念,即維繫正義,保護文化等名詞,也不妨拿來濫用。但戰爭之不人道,既為顯明的事實,所以和平主義者與身受戰禍者遂常詛咒戰爭。過去中國文人之詛咒戰爭還不過唱唱「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類低徊陰鬱的調子;近代西洋哲人則不但揭發戰爭的罪惡,且甚至不惜公然打破愛國觀念使兵士反戰。在第一次大戰時,像英國的羅素,法國的羅曼·羅蘭等,都是這一類的人物。羅素竟因此下獄,羅曼·羅蘭則在本國不能容身,流亡瑞士。他們說:戰爭是一種反選擇的作用,戰爭愈繁多,人類愈將趨於劣敗。他們又把現代文明國家遵守紀律,慷慨犧牲的士兵,比為成千累萬被人屠殺而不飛不鳴的愚笨企鵝。此等話頭,感動人心之力,可謂至為偉大。但可恨者,敵國也會利用這類論調,乘機向本國宣傳以收頹唐士氣之效。聽說德國於這一次戰前,便向法國做了不少這樣的工作。可見列國並爭之世,反戰論的鼓吹還以從緩為妙。所以當第二次大戰爆發時,羅素也態度一變,發表贊成戰爭的言論。 或又將說列國並立,當然防備不了許多,假如先用武力統一了天下,則從此豈不就高枕無憂了嗎?那末,我又要請他讀一讀賈誼的《過秦論》。春秋時晉范士燮不曾說過嗎?「惟聖人能外內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然而聖人究竟是不世出的,所以戰爭也就與人類相終始了。 西洋人受尼采超人學說和達爾文優勝劣敗天演淘汰論的影響,崇拜威權,迷信武力,以弱肉強食為天經地義,造成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結果毒流天下,而他們自己也常常自食其報。我們過去曾受他們的壓迫,現在又受東施效顰的倭寇之壓迫,追源禍始,不能不太息痛恨於這些思想病態的作家。 個人雖好作讚美戰爭的言論,但僅為過於懦怯的同胞而發,而且所讚美的也只限於自衛的戰爭。我不信印度人修到天人還不免戰爭之患的推測,也不信這人類的週期性瘧疾,永無根絕之望。我認為戰爭不過人類蠻性遺留之大者,將來終會被文化改造、消滅。若人類沒有戰爭,則不能滿足其征服欲,發洩其掠奪狂,則又何妨把戰爭換個方面:與同類的戰爭,改為與自然的戰爭。 自然界的蘊藏是無盡的,自然界的奧秘也是探之不窮的,埋頭實驗室,和探險於南北極的科學家,比殺人放火以自殘同類為豪的軍人,其實偉大得多。因為後者是人道的蟊賊,而前者則為人道的戰士。 中國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說來容易,實現卻非常之難,單說治國便費了幾千年的工作,還未臻於至善,要達到理想的大同世界——即所謂平天下主義——恐怕又要幾千年。民胞主義實現之後,又有物與主義,這工作更長久而繁重。即說可以做到,而還有許多工作永遠不完,因為我是相信易經上宇宙「終於未濟」那句話的。我們人類的英雄,既不愁用武無地,那末為什麼要從事這毫無理性的戰爭呢? 原載《東方雜誌》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