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章 赴法


  「醒秋,看見了這張廣告麼?你想到法國去不去?」一個同學拿著一張報紙,走到醒秋的書桌邊,含笑問她。醒秋這時候正在寫一封家信,她將筆向桌上一摔,說道:「看過了,沒有什麼意思。我如出洋,就得到美國去,法國太危險,聽說有許多勤工儉學生餓死在那裡呢。況且法文在中國也不通行,學了沒用。」
  「這回不是勤工儉學的那回事了,是特別辦的中法學院哩。至於說法文沒用,那也不然,法國的文學和藝術是世界有名的,你不是想學畫麼?學畫就得到法國。這次中法學院招考,我是要決意去試一試了。」
  「你是粵籍人,照章程上說,投考這個學校,倒是值得的。但何必性急呢?像你的英文,很有程度,明年考清華留美,不更冠冕些麼?」
  「清華難考,啊!簡直難於上青天,我是不敢作這個希望了。一年一年的蹉跎下去,實在不了;不如抓著機會就出洋,管它是哪一國。」那位同學歎息著說,因為她曾有許多與她程度相等的朋友考清華而失敗了。
  「我想法國也難考呢,落第,不羞人麼?」
  「到法國去的人到底不多,我想你我的程度,總不會不考取的。不然,不告訴人就是了,誰來笑我們。」
  醒秋接過同學手中的廣告,又細細地讀了一遍。廣告上說中法學院是廣東政府辦的,粵籍的學生不但不取路費和學膳費,翻轉來還要領取學校的津貼。他省的學生,則一切費用自備,但為學校種種幫助的關係,比之留美的費用,要便宜一倍以上。醒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讀書,每年也要花費二三百元,現在這個海外大學的費用,和北京相差有限,她赴法的心,遂不覺怦然而動了。
  醒秋對於學問本有很大的野心,但她在本省女子師範學校讀到畢業,英文只讀了半本卷首,算術只學了淺近的代數。到北京後,進了女子高等師範國文系,每週有五小時英文,她對於這蟹行文字,特別用功,兩年以來已經能看淺近的西文書,能寫一封短信了。可惜根基太壞,她的成績和別的同學相比,究竟差得遠。要想考官費留美,自然是個空想,自費呢?家庭無論如何,是不肯替她出這筆費用的。然而她極想出洋造就比較高深的學問,現在看見留學法國的種種便利,自然不免雄心勃勃,想借此機會,實現她數年來趁長風破萬里浪的夢想。
  「密司寧,你已經決定去投考了?」
  「決定了,你呢?」
  「既然你要去,我就陪你去一趟。不過我的英文太不好,算學一點不懂,憑我自知之明,我是不作考取希望的。」「誰的程度又比你高了?本來說大家去試試,也算去玩一趟。」
  「大家去玩一趟罷。我們國文系裡還有誰去?」「誰都不願意,一聽到法國,個個搖頭,以為要和勤工儉學生遭遇同一不幸的命運,但英文系裡密司陸說要預備去考。」
  「密司陸也是廣東人,她應當去。現在距離考試日期還有幾天?」
  「不過一星期左右,考取後一個星期就要預備動身。」「這樣匆促麼?好好,我們明天起,來預備考的功課吧。」
  醒秋雖被密司寧一番慫恿,和海外大學招生的廣告,打動了心,但她雖然想出洋留學,卻永遠沒有想到赴法國。「法國」兩個字和她留學的幻夢,憑空發生了關係,到底覺得勉強。而且這箇中法學院的名詞,又從來沒有聽見人說起過,似乎比不上「劍橋」「哥倫比亞」之動聽,再者考期和行期又都這樣倉猝,更使她在直覺上感到這次留學的性質,有些兒戲了。
  她雖然對密司寧說要預備投考的功課,其實不過這樣說說罷了,她依然在忙著做自己的事。晚飯後她看見密司寧和密司陸同坐在課室中,攤開一本幾何學,很用心地在紙上練習那些例題,她不禁笑了:「你們真的用起功來了麼?」「不用功怎樣?回頭考不出來豈不急人?你的功課預備得怎樣了?」寧低頭寫她的算草,一面回答她的話。「不瞞你們說,我就想預備也無從預備起,因為我根本沒有學過這個勞什子。」
  她對於幾何,確是沒有學過,但覺得一點不預備,有些對自己不起,只得撈起一本英文文法來念。不過一面念,一面自己好笑,她覺得這次去考,一定是不能錄取的,無非像密司寧的話,大家去玩玩罷了。既然是玩的目的,又預備什麼功課呢?
  她寫信給她在京的父親,提起預備考中法學院的話,但輕描淡寫的幾句,表示她對於這件事,並沒有什麼熱心。又囑父親連表叔都不要告訴,怕人家將這事張揚開去,後來考不取,使她難為情。寫信給故鄉的母親時,卻一句都不談。母親離京後已過了兩個星期,早平安到了家了。
  一星期的光陰,一霎眼就過去了,密司寧已托人在中法學院招考部,去報了三人的名,繳了相片和卒業文憑。到了考期,便相約帶了文具到招考部去考。醒秋看見她們二人「若有其事」的神情,只是要笑,因為她總將這件事當做兒戲,當做有趣的兒戲。
  考場借用某校的課堂,那天入場的學生約有一百餘人。女學生卻不多,連醒秋等三人一共是六個。學生分做兩個課室考的。醒秋和寧陸兩女士同在一個課室,而且還同坐在一排。
  考題分三次發給:第一次是國文題,教各生敘述他將來預備研究的學科。這題目很容易,醒秋沒有起草,便揮灑了一千餘字,說她自己性愛藝術,預備到法國學畫。繳了卷後,領下英文題,一共有兩題,一個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一個是《公園散步》。第一題是議論,醒秋當然做不出,第二題她恰於英文補習教員處,做了一篇中央公園遊記,這一來真是得其所哉,連忙默寫出來,又添了些枝葉,一共也有二三百字,也就算繳了卷。第三是算學題,共十二個,這可坑殺她了。那些例題,她都沒有學過,橫看不懂,豎看也不懂。想問密司陸,只見她一手托住額角,似在苦心思索;更偷窺密司寧,她兩眼注視著題紙,臉上也是一派苦悶的顏色,只將一支鉛筆在紙上畫來畫去。「糟了!糟了!」醒秋暗暗心裡叫苦,「已經打破了兩道難關,誰知最後還有一條跳不過的天塹,我真不該來考了。」
  醒秋在本省女子師範學校的時候,對於校章頗能遵守,品行分數總算是優等的,不過她有一端不好的脾氣,便是考試時有點愛作弊的習慣。但她的作弊,不為她自己,卻是為的別人,她的國文基礎好,每遇考試時,關於國文方面的功課:如歷史、地理、修身等課,她從來不著急。同學中有年齡過長,文理不甚清順的人,預先和她約好,遇到試題困難時,便請她加以援助。那時擔任這類功課的教員,大都是躬身曲背,鬚髮蒼白的老先生,對於女學生很客氣,出過題目後,往往拉過一張椅子坐在講壇上看他的書。名為監考,講壇下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是從來不聞不問的。於是醒秋便可以大展其科舉時代試場中所謂槍替的手段了。她將自己的試卷一揮而就後,便打開那一團一團由隔座傳遞來的小紙條,看過後就提筆向紙上寫,寫完又搓成紙糰子拋擲回去。半小時以內她能接連救援得三四人。
  後來監學漸漸知道她們的故事了,便親來監考。在那幾位形跡可疑的學生座前,旋轉不停,對於醒秋更特別注意。一見她將試卷寫完,便強迫她交上去,而且立刻將她趕出課堂,在這樣嚴厲的監視之下,竟使好幾個學生曳了白。
  但醒秋雖失敗了一兩次,她卻又學了乖,她接到自己的試卷後,不急急去寫她的答案,她裝做不懂的樣兒,坐在那裡冥心搜索,眼睛卻溜過去看同學送給她的暗號——那是預先約定的,第幾題答不了,便伸第幾個指頭——得到暗號後,立刻就寫小紙條,趁監學一轉身便立刻拋過去。除此以外,她們傳遞的方法還多著呢:她故意到他人座上借削鉛筆的小刀,或者那個同學端著硯台到她桌邊討幾滴水……神不知鬼不覺間便把電報打通。監學雖明知醒秋還是不老實,會當著她們的面弄鬼,但捉不著她的真贓,也沒奈她何。
  醒秋如此喜替人打槍,若說完全出於救助同學的俠義心,那也不見得,她不過借此賣弄她游刃有餘的才力而已;而且這種干犯校章的秘密活動,也有一種特殊風味。在同學擠眉弄眼,提心吊膽的神情中接過小紙團,在惴惴於痕跡透露的心理狀態裡,百計千方的將它轉送過去。一面提防監學的眼光,一面又暗暗嘲笑她的疏忽,和上了她們的當。這些事在略帶頑皮天性的醒秋看來,實是一種滿足,一種快樂。不過醒秋雖常替他人打槍,自己卻從不曾請人替她打,有一回考算術,有兩個問題她答不出來,一位算學比她好而國文方面常受她幫助的同學,遞給她一個紙糰子,她終於不願展開來看。現在她對於這些幾何題完全不瞭解,她雖著急,但也不好意思竟去請教朋友,況且看寧陸兩女士的神情,也像不大懂呢。
  「原是來玩玩的,又認什麼真呢?」醒秋這樣一想,忽然將心一橫,將那張卷子折疊好了,送還監考人的座上,竟洋洋焉走出考場,回校去了。
  過了兩個鐘頭,寧陸兩女士累得精疲力盡似的回來了。「你們算學考得怎樣?」醒秋迎上去問。
  「總算勉強考出了,你呢?為什麼繳卷繳得這樣快?」「白卷,完全繳了白卷。」她大笑說。
  她們一聽這話,大為惋惜,怪她不該先離考場,不然,她們謄清自己的試卷後,可以將草稿傳遞給她的。「原是說去玩玩的,值得什麼呢?我本來懶得到法國去,考不取,正合了我的心。」
  三天後,醒秋正坐在課堂裡看書,寧女士喜氣揚揚的進來,「我們都取錄了!我們都取錄了!我才去看了榜文來。」她喊著說。
  醒秋跳起來問道:「我呢?」
  「你也取錄了,我說『我們』原是說我們三個人。」
  醒秋這時候的心思,完全擾亂了,她不信她自己會被錄取,但又似乎信自己不致於落第;知道寧女士不是撒謊,但又怕自己的姓名在不取者之列,學校特將這些姓名宣佈出來,教他們去領回相片和文憑的。寧女士大約沒有分別清楚。「我非自己去看看,總不放心。」她抓了錢袋,跑出校門,喊了一部人力車,飛也似的趕到中法學院招考部。
  果然,一點沒有錯,她是被取錄了。本屆招考,粵籍學生考取四十餘人,外省學生考取十餘人,杜醒秋三字壓在榜尾。
  雖然名在榜尾,到底算是錄取了。百餘學生之中僅取了五十幾名,竟會帶了一個繳白卷的她,真僥倖,卻也真滑稽,好像閱卷人偏著她似的。
  這回考試,若是名落孫山,她是一毫不惋惜的,現在反而使她陷在極端困難的景況裡了。去吧,她本無赴法留學的心,原說來考著玩的,這不是弄假成真了麼?不去呢?又覺得可惜,這樣一個機會,一個他人求之尚不可得的機會。
  於是她跑回去將考取的事告訴父親,以為父親一定要阻止她去的。誰知父親這回卻大大的開通了,他贊成她去;並且一口允許她赴法的旅費,和第一年的學膳費——他說一年以後可以請求本省教育廳的津貼。——表叔和其他幾個親戚也鼓勵她去。
  醒秋的心,本來擱在「去」與「不去」的天平上,兩邊重量相等,分不出高低,現在聽父親一說,那「去」的一端天平,好像添上幾個砝碼,立刻沉下去了。
  她是決定去的了,忙著收拾行李,忙著添做新衣服,忙著辦理護照,忙著印西文信封和名片,將赴法的消息,通知了各親友,單單將通知母親的一封信,在離京的前一天才發出。她知道母親若聽見她出洋,定要阻止的,那時心裡反增煩亂,現在這樣一辦,母親便打電報來阻止她,也來不及了。
  等到母親的信到北京時,她早在汪洋萬頃的海上了。
  離京的前一晚,醒秋的行李都預備齊全了。縫工送了兩件新做的夾衫來,她打開箱子,將它們收進。但她想一路所過都是熱帶,用不著夾衫,不如將它們墊在箱底。她將箱底衣服翻轉,見每件衣服都折疊得極整齊,極熨帖,隨著季候寒暖,厚的薄的,一層一層,鋪在箱裡:這是母親南旋的早上,特別為她整理的。慈母一片真摯的愛心,細細銘刻在每件衣裳的褶紋裡,熨痕中。
  醒秋自幼不會整理東西,無論書籍衣服,總是一團糟的,硬向網籃或箱裡塞。母親知道她這脾氣,隨時幫她的忙,每年暑假由鄉間赴校,她的行李都是母親親自替她收拾的。她翻到箱底時,手忽然觸著一件沉重的東西,拿出一看,卻是一個皮紙包,外面用麻繩密密捆紮著。
  她找到一把剪子,將麻繩剪斷,打開那皮紙包,一看,卻是雪花耀眼的一疊銀錢。
  她將那疊銀錢數了數,不多不少,一共是五十元。
  她衣服也不整理了,坐在一邊,發起呆來了。母親平生用錢,時時拮据,這筆錢是哪裡來的呢?啊!是她節省下來的,在零用上一天一天節省下來的,現在私下給了她的女兒,作為她一學期留學的用度。
  醒秋平日見母親用錢的不能稱心,心裡時常難過。她在本省學校讀書時,便時常想:我將來卒了業,弄個小學教員的位置,定要把薪水攢積起來,寄給母親。後來果然被留在母校當助教,但薪俸一個月也不過十幾元,一到手便花光了。只有一回寄了母親四十元大銀錢,算是她第一次將心血換來的禮物,獻上母親,算是她第一次的反哺。
  小學教員沒有當上兩年,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招考,她拚命要去升學。祖母極力反對,母親卻瞭解年輕人要求上進的苦志,終於將她自己私蓄的百餘元,幫助女兒上京去了。
  她一到京便考取了。在京讀了兩年,再捱一年,可以卒業;畢業後可以當中學教員,賺更多的薪水,她想那時我一定要教母親用錢用個暢心樂意。
  誰知她現在又要高飛遠走了。出洋留學,不是短促的時間可以回國的,她預定留學的期限是七年,喔!七年!不是很長久麼?母親的身體似乎不比從前強健了。尤其這次在京看見母親,覺得她比從前增了許多老態:她血氣充盈的雙頰,鐫上許多皺紋,變成又黃又枯了。頭髮也有些花白了。這是醒秋的三弟三年九死一生的大病,給與她的打擊,三年日夜的憂勞,使她肉體和精神都陷於頹唐之境。
  醒秋記得母親在京時,有一回躺在炕上,醒秋替她捶腿,她看見母親半露的脛,從前又白又肥,現在卻瘦削不少,用手摩撫時,寬鬆的皮,隨指皺起,醒秋心裡忽然湧起隱憂,她第一次感到母親現在是老了。
  醒秋又突然間憶起母親南旋時無端悲痛的情形,她骨髓裡迸起一個冷戰,「預兆!」這是預兆麼?慈母的心,是比世間一切富於感覺性的東西還要來得細膩,還要來得靈敏的,她早憑空預先感到這回和女兒的離別,七年的離別!
  而且隱隱約約,半明半昧間,醒秋覺得這次預兆的意義所關,還不止此,還有……唉!她不忍再想了。
  不去吧?但哪能夠呢,一切都已停當了。一個人要到哪裡去,去志不決則已,一決就難於挽回,好像高山墜石,非骨碌骨碌一直滾到底不止。她的一顆心,早在大海波濤中蕩漾了。
  她是一個富有新知識的青年,對於預兆,雖然犯疑,究竟不會因此挫了她的壯志。她想那是迷信,青年還應當迷信麼?母親那天的悲泣,也許為起身太早,被騾車顛得難受,也許為北京沒有玩得暢快,便被祖母逼回去,心裡覺得委屈,也許……我怎麼可以胡亂推測到不可知的事上去呢?
  七年光陰雖然長久,過去也是很快的。要是自己加點努力,恐怕不需七年,四五年就可以回國了,那時我永遠不離母親膝下了。
  醒秋雖然疑惑了一陣,悲痛了一陣,流了許多眼淚,但自己寬解了半天,也就不覺得怎樣了。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