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
《書訊報》有一個專欄,名為《我的第一本書》。編輯同志來組稿,要我也寫一篇,我就一口答應了。過了好多天,才有空閒執筆,想還掉這一項文債。可是,一想,這個欄目意義不很明白。我的第一本什麼書呢?可以是我讀過的第一本書,也可以是我買的第一本書,也可以是我寫的第一本書。估量編者之意,大約是希望我談談我所寫的第一本書。不過,我又想,趁此機會,從三個方面都談談,也有趣味,可以作為我的一篇關於書的回憶記。 一九一○年,即清宣統二年,我六歲,隨父母住在蘇州醋庫巷。過了陰曆元宵節,父親就給我舉行了開蒙儀式。第二天早晨,就送我到鄰居徐老夫子的私塾裡。行過拜老師的大禮之後,徐老師分配給我一個靠窗的座位。我坐下來,從新做的花布書包裡取出我生平所讀的第一本語文讀本:《千字文》。老師先讀一句,我跟著照樣讀一句。他讀了四句,就結束了一天的功課。餘下來的一整天時間,就是我高聲朗讀這四句:「天地元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老師只教我讀字音,不給我講字的意義。這四句,我不到放午學,都已能背誦得滾瓜爛熟,但是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元」本該是「玄」字,因為避清聖祖玄燁的諱,一切書本上所有的「玄」字,都改作「元」字。這是我到中學三四年級才知道的。 第二天,一到學館,第一件事就是背書,要立在老師的書桌旁邊,背對著老師,背誦昨天所教的四句。這第二天的功課當然很容易,背誦四句,新學會四句。但是第三天就要背誦八句了。這樣滾雪球似的讀下去,十多天以後,就感到很困難,常常背漏了幾句。 一本《千字文》,半年就讀完而且背熟了。這就意味著我在初上學半年內就認識了一千個字,雖然不很懂得它們的意義,但也並不是毫無所知。現在小學一年級學生,恐怕識不到五百字。因此,我對舊社會中以「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為小學生啟蒙讀本的辦法,現在也不很反對了。 我父親有十二個書箱,藏著他平時節衣縮食買來的書,經史子集都有。我進中學後才能自己找書看,以為父親的書,我一輩子也讀不完,所以從來不想到自己去買書看。可是,我在高等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位同班同學常常講曹操、劉備的故事,武松殺嫂的故事,才知道有一種書叫做「小說」。這種書,我父親的十二個書箱裡卻一部也沒有。於是我開始把母親給我的零用錢積聚起來,星期日到東嶽廟書攤上去買小說書看。第一部就是金聖歎批本七十回的《水滸傳》。 父親書箱裡有幾本關於詞的書,如《白香詞譜》、《草堂詩余》之類,我也統統看過,並且學著填詞。起先以為這些書都屬於詞曲,後來才知道詞和曲是兩種文學形式。可是東嶽廟書攤上不賣詞曲書,不用說曲沒有,詞也沒有。於是我到城裡新開的雲間古書處去問。那個年輕的老闆兼店員請我自己到書架上去找。架上有一堆木版書,全是詞曲。我幾乎每本都想買,可是口袋裡沒有足夠的錢,只揀了部書名《蕉帕記》的曲子書。回家仔細一看,才知道這是汲古閣刻《六十種曲》的零本。 《蕉帕記》是我自己買的第一本戲劇書,也是我看過的第一本古典戲劇書。下一個星期,又到雲間古書處去,買到了一部有錢大昕藏書印的《北詞廣正譜》。這兩部書引起了我涉獵曲學的興趣。 這時候,我學做小說、詩詞,不自知其幼稚,寫好了就向上海的鴛鴦蝴蝶派文藝刊物投稿。周瘦鵑編的《申報》副刊《自由談》、《半月》,包天笑編的《星期》,都發表了我好幾篇作品。但那時的刊物不給稿費,我也不知道發表了文章可以得到稿費,只要給我發表,就很高興了。 五四運動使我懂得了封建主義、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帝國主義這許多新名詞、新思想。胡適的《中國哲學史(上冊)》,是使我接觸先秦諸子的第一部書。郭沫若的《女神》是我買的第一部新詩集。《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我買的第一部新文學出版物的外國小說。在早期的新文學運動中,創造社給我的影響,大於文學研究會。 這時,我已決心搞文學,當作家。我十分崇拜歌德、莫泊桑、屠格涅夫。狄更斯的小說,我讀的都是林琴南的文言譯本,雖然覺得很好,但林琴南的譯本當時大受批判,我也把狄更斯歸入鴛鴦蝴蝶派,以為他是英國第三、四流的作家,不值得重視。 我既不再向鴛鴦蝴蝶派刊物投稿,而新文學刊物如沈雁冰編的《小說月報》和創造社的《創造季刊》,在我看來,都是望塵莫及的高級文學刊物,我有自卑感,不敢去投稿。於是我一氣寫了十多個短篇小說,編為一集,題名《江干集》。這些小說都是在之江大學肄業時寫的,而之江大學在錢塘江邊,故題作《江干集》。我請胡亞光畫了封面,請王西神、姚鵷雛、高君定題了詩詞,交松江印刷所排印了一百本。這是我自費出版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這一集中的作品,文學和風格,都在鴛鴦蝴蝶派和新文學之間,是一批不上不下的習作,所以我不認為它是我的第一本正式的文學創作集。這一百本書,送親戚朋友二十本,餘下的八十本,都委託上海南京路文明書局代售,因為有一個同鄉在這家書局中當門市部經理。過了幾個月,我去向同鄉打聽書的銷售情況,據說只賣去十多本。又過了半年,文明書局歇業,我的同鄉不知轉業到什麼地方去了。我的書不知下落,也沒有結賬,我一個錢也沒有拿到。前幾年,上海文研所的應國靖同志在上海圖書館書庫中發現了一本。他借出看了一遍。承蒙他誇獎,認為這些粗糙的小說都是具有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現實主義作品。 一九二七年,在《小說月報》上讀到夏丐尊譯的日本作家田山花袋的短篇小說《綿被》,覺得很受啟發。這是一篇東方氣息很濃重的小說,和歐洲作家的短篇小說完全不同。我摹仿它的風格,寫了一篇《絹子姑娘》。這時,沈雁冰已是我的老師,他的助理編輯徐調孚,也已是我的新朋友。我想,我已有條件去向《小說月報》投稿了。於是我把這篇小說交給徐調孚,他得到沈先生的同意,就給我發表了。這時,上海經營新文學書刊的小書店正在多起來,許多出版商需要文稿。經朋友介紹,我把《絹子姑娘》再加上二三篇沒有發表的小說,湊足五萬字,編成一本小說集,題名即為《絹子姑娘》,交給一家書店(現在連店名都忘了),不到三個月,就出版上市,這是我的第一本由出版商印行的小說集。《絹子姑娘》和《綿被》雖然故事情節不同,但明眼人一定看得出來,二者之間有很多相同之處,我自己心裡更明白,這是一種高超的摹仿,還不能說是創作。因此,我也不承認它是我的第一本新文學創作。 一九二八年,我和劉吶鷗、戴望舒辦第一線書店、水沫書店,先後編刊《無軌列車》和《新文藝》兩個刊物,這時我們的思想都左傾了。我寫了二篇摹仿蘇聯小說的《追》和《新教育》,算是我的普羅文藝創作。當時把這二篇小說列入我們的一套小叢書《今日文庫》,書名即用《追》。這是六十四開本,一張報紙的小冊子。《今日文庫》的第二種是畫室(馮雪峰)譯的蘇聯詩歌集《流冰》。這兩本小書,不久就被國民黨目為宣揚赤化的文藝書,下令禁止發行。這是我第一本被禁止的小說集。不過,第一本之後,不再有第二本,因為我不再寫無產階級革命題材的小說,所謂第一本,也就是唯一的一本。 我真正的第一本新文學創作集是一九二九年由水沫書店出版的《上元燈》。但是,在初版本的《上元燈》裡,還有一篇《牧歌》是摹仿希臘牧歌的,算不得創作,因此我在由新中國書局出版的再版本《上元燈》中,把這篇《牧歌》也刪去了。正確地說,我正式的第一本創作小說集應當是再版本《上元燈》。 「五四」新文學運動給我的教育,是重視文藝創作的「創」字。一個作家,必不能依傍或摹仿別人的作品,以寫作自己的作品。一篇小說,從故事、結構到景物描寫,都必須出於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這才算得是「創作」。我不願意把初期的一些多少有摹仿嫌疑的作品,老著臉皮說是我的創作,因此,我否定了《上元燈》以前的幾個「第一本書」。 這一二年來,有幾位青年作家的得獎小說,被讀者檢舉,有抄襲嫌疑。有的是故事雷同,有的是描寫風景山川部分,整段抄襲外國小說的譯文。這種現象,都有損於作者的品德。如果有一篇被評為好的小說,其中間有一段描寫文字,證明為抄自別人著作的,那麼讀者就有理由可以懷疑這整篇小說是從許多不同的別人作品中抄襲來的。這樣,即使它是一個得獎作品,讀者也就不能信任那些評獎委員了。我希望今天的青年作家,必須珍惜自己的創作,才能提高我們的文藝創作水平。 一九八五.十二.十五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