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把「面子」作為全體中國人的一種「素質」,一眼看起來實在是荒謬透頂。但是在中國,面子這個詞不單指人的臉部,它在字面上是一個群體復合名詞,意思比我們所能描述的要多,或許可能比我們所能理解的還要多。 為了理解面子的含義,哪怕不是完整地理解,我們也必須考慮如下事實:中國人作為一個種族,有一種強烈的戲劇本能。戲劇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全國性娛樂,中國人對戲劇的狂熱,如同英國人之於體育、西班牙人之於鬥牛。只要很少的觸動,任何一個中國人就會以為自己是戲劇中的一個人物。他把自己放進戲劇場景之中,像戲中人一樣行禮、下跪、俯身、叩頭。西方人看到這種做法,即使不認為荒唐,也以為多餘。中國人是用戲劇術語來進行思考的。每當他的自我防禦心理覺醒之時,即便他對兩三個人講話,也像是對大批民眾。他會大聲地說:「我對你說,對你,還有你,對你們說。」如果他的麻煩化解了,他可以自稱在讚揚聲中「下了台」;如果這些麻煩沒有化解,他就會發現無法「下台」。所有這些事情,如果你弄明白,就會知道與現實毫無干係。事實永遠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只是形式。如果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方式講出一段漂亮的話,那完全就是戲了。我們是不去大幕後面的,那樣的話就會攪壞世界上所有的戲。在生活的各種複雜關係中像這樣恰當地去做,就會有面子。如果不這樣做,或者忘記這樣做,或者中斷表演,就叫「丟面子」。一旦正確理解,面子就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中國人許多重要素質這把號碼鎖。 必須補充一點:面子的運作原則和這個原則帶來的成就,西方人通常完全不能理解,他們總是忘記戲劇因素,誤人無足輕重的事實領域之中。對於一個西方人來說,中國人的面子很像南洋島的「塔布」1,都是一種無可否定的潛在力量,只不過面子不可捉摸,不講規則,只按照人們的常識來廢除和替換。這一點,中國人與西方人必須認同這種異議,因為他們從來不能對同一件事情達成共識。在調解小村莊居民永無休止的爭吵時,「和事佬」需要仔細考慮面子的平衡問題,正如歐洲政客曾經考慮力量平衡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目的不是為了公正,儘管理論上要求公正,但對一個東方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調解完全只是考慮當事各方的面子。同樣的原則,也經常出現於法律裁決,很大比例的訴訟結果都是不分勝負的比賽。 -------- 1譯註:塔布(taboo),即禁忌。 送人一份厚禮,是「給他面子」。如果這份禮是某個個人送的,那就只能收下一部分,但很少或者說從來沒有全部拒絕過。許多渴望保留面子的例子足以說明這個問題。被人指出一個缺點是丟面子,因而不管有多少證據都要否認這些事實,以保住面子。丟了一隻網球,肯定是一個苦力撿到的。他氣憤地否認這一點,走到丟球的地方,很快「發現」球就在那兒(從他的袖子裡掉出來的),然後他說:「你『丟』的球在這裡。」女傭把一位客人的鉛筆刀藏在她主人房間裡,人們不久就發現這把鉛筆刀在桌布下面,她就裝模作樣地把它拿出來。在這些例子裡,面子是保住了。僕人丟了一把銀勺子,他知道要賠,或者從他工錢裡扣,他就主動辭職不幹,並且故作清高地說:「那錢留著賠那把銀勺子好了,我不要了。」這樣,他沒傷著自己的面子。一個債主知道錢要不回來了,但還是到欠債人那兒,嚴厲地訓斥一頓,表示自己知道該怎麼做。錢沒要到,面子卻保住了,以保障自己以後不會再像這次一樣要不回錢。一個僕人忽視或拒絕執行一些職責,一旦得知自己會被解雇,他就重複以前的過錯,然後再主動辭職,以保全他的面子。 保全面子卻丟了性命,這對我們來說並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我們曾經聽說中國的一個知縣,作為一種特殊照顧,被允許在砍頭時身穿官服,以保全他的面子!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