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石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綠草本。原產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特別適宜生長於山澗淺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縫中,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及適應性強。當然,這與它的特殊的植株形態也有關。石菖蒲的根狀莖於地下匍匐橫走,細長而彎曲,分枝、密生環節,其上還生鬚根(名叫虎鬚)。它的葉從基部生出,似劍狀,細條形,常綠而光亮。肉穗狀花序圓柱形,花很小,四、五月時開黃綠色的花。對這些特性,明代王象晉寫的《群芳譜》中記載:「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上,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不但寫出了石菖蒲頑強生命力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為人們喜愛,並常作案頭清玩、擺設的情況。 石菖蒲的確自古就為人們喜愛,其栽培歷史十分久遠。在公元前6世紀之前的《詩經》中,就有「彼澤之坡,有蒲與荷」的記載,在《禮記·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後,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的記載。歷代文人也多有吟詠石菖蒲的詩作。如詩人杜甫的「風斷青蒲節,碧節吐寒蒲」,姚思巖的「根盤龍骨瘦,葉聳虎鬚長」,陸游的「根盤葉茂看愈好」等詩句,都描繪了石菖蒲盤根錯節,葉纖細多節、青綠可愛之態,置案頭清供,當然瀟灑有情趣。此外有詩人戚龍淵作詩云:「一拳石上起根苗,堪與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無寸土,受人滴水也難消。」更是寫出了石菖蒲盤根結節屹立於山岩石縫之中的風骨氣節。 陸游又有詩曰:「古澗坐菖蒲,根瘦節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陽狂華陰市,顏朱發如漆;歲久功當成,壽與天地華。」說的是石菖蒲的根莖入藥,服之可紅顏黑髮,延年益壽。至於說是「仙人教服」,這其中還有一段傳說。 古籍《神仙傳》中記載:有一次漢武帝(劉徹)上嵩山,至山頂,忽然看見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長垂肩,仙風鶴須,氣度不凡。漢武帝急忙屈萬駕之尊,上前施禮並問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麼會來到這裡?」 只聽此老者回答說:「我是九嶷山中人也。聽說中岳山(五嶽之中,嵩山為中岳)山頂的石頭上,生有一種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節,吃了它可以長生不老。所以特地到這兒來採集它。」說完之後,突然不見了。 漢武帝剛聽完老者的話就突然不見了人,心中頓時大悟,他對左右侍臣說:「這個老者並不是自己想採食菖蒲,而是特意來告訴朕的。」 《神仙傳》中的這段記載雖然純屬傳說,但服食石菖蒲確實可以耳聰目明、益智寬胸,去濕解毒。 《本草》中記載:「石菖蒲一寸九節者良。」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節為寶,以虎鬚為美,江西種為貴。」《群芳譜》記載養菖蒲的口訣是:春遲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換水:添水使其潤澤,換水傷其元氣。見天不見日:見天挹雨露,見日恐粗黃。宜剪不宜分:頻剪則短細,頻分則粗稀。浸根不浸葉:浸根則滋生,浸葉則潰爛。」說的是栽養之道,卻也道出了石菖蒲的獨特個性及其與保健的關係。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