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一章 王安石、蘇東坡的菊花風波


  深秋時節,寒氣襲人。在萬花凋零時,唯有秋菊盈園,傲霜怒放,高潔清雅,給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在這段日子裡,那大而純白的美容菊,艷麗的桃花菊,黃燦燦的金絲菊,翡翠般的綠菊,似玉雕般的臘光菊,黃白相間的萬壽菊……,無不色彩紛呈、千姿百態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菊花,是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秋季開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黃色,因此,古代詩人的筆下常常把它寫成黃的、金色的,還用「黃花」代菊花。《禮記·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的記載,這是關於菊花的最早記載。故時至今日,也有人稱菊花為黃花。特別是菊花又叫「節花」,為在重陽應節而開的意思。
  菊花的花很特別,是由舌狀花和筒狀花聚縮成的,舌狀花是花瓣,圍繞在花序四周;筒狀花即花心,位於花序的中心。菊花依花序大小、形狀和顏色不同可分不同種類。比如依花序大小,分大菊系、中菊系和小菊系。而大菊系又可分為圓盤型、荷花型、牡丹型、繡球型、紐絲型等;中菊系又可分為桂花型、梅花型、茉莉型、荔枝型、萬鈴型等;小菊多為滿天星。按花期可分為早菊(9∼10月);秋菊(11月);晚菊(12月)及五月菊、七月菊等。此外,還有不少分類方法。
  菊花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史。《孔記·月令》中記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以菊花來指示月令。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寫下過「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等關於菊花的詩句。神農《本草經》更有「菊服之輕身耐老」的說法,可見當時人們已熟悉了菊花的習性、用途和藥性功能。
  晉以來,菊花逐漸從食用向觀賞過渡。晉代詩人陶淵明愛菊名聞天下,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是詠菊的名句,人們因此常把菊花叫做「東籬菊」。詩人所欣賞的九華菊,白瓣黃心、花頭大,枝葉疏散,清香飄溢。是白菊中的上品,這也說明菊花的品種已由黃菊一種擴展到白菊等多色彩品種了。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家家菊盡黃,梁國獨如霜。」宋以後,品種更多了。宋代寫成的《菊譜》就有五六部。列舉的品種達163種之多。菊花栽培也由露地自然栽植過渡到整形盆栽。南宋范成大在《范村菊譜》中提到,蘇州一花匠能使一棵菊株上開出幾十朵花,這大概就是現代的大立菊了。當時,還有用小菊結紮成寶塔、門樓等形狀的扎景。此外,自宮廷開始,漸至民間每年有「賽菊會」、「菊花會」等觀賞活動。
  至明清兩代,菊花栽培技術日益提高,品種日益繁盛,出現了三四百個艷傳一時的名貴品種,品種名稱也別有韻味,如「黃鶴樓」、「賽西施」、「簾卷西風」等。藝菊專著達三十多部。
  新中國建立之後,對富有民族色彩的菊花的栽培是更為重視了。愛菊者日增,種菊者日廣;菊品更是日新月異,目前我國菊花品種已達七千多個,為古今中外花卉的奇觀。不但品種多,而且各地栽培的菊花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江蘇揚州養菊,是專取淡逸之致,以「瘦」為貴,保持菊的本色。而北京地區則喜愛栽培花大而豐滿的獨本菊。
  關於菊花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很多。早在兩千多年前,漢代的應劭在《風俗通義》裡說:河南南陽酈縣(今內鄉縣)有個叫甘谷的村莊。谷中水甜美,山上長著許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從山上菊花叢中流過,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戶人家都飲用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歲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歲。漢武帝時,皇宮中每到重陽節都要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說到重陽節,風俗很多,主要是登高、飲酒,但最盛行的就要數賞菊了。
  農曆九月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據古書記載:因「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是兩陽相重,故名「重陽」。《西京雜記》裡說:「菊花舒性,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因此,自古以來稱「九月」為「菊月」,原因是菊花在九月開放。所以漢時宮中也有飲菊花酒的習俗了。
  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曾經給他的好朋友鐘繇寫了一封談菊花的信,信上寫到,派人送給他一束菊花,因為在秋天萬木凋謝的時節,只有菊花絢麗多姿,茂盛地生長,可見它有些天地的真氣,是人可以延年益壽的好東西,因此送來供他研究長生的道理。晉代名醫陶弘景也贊成人們吃菊花。並說: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詩人陶淵明也在他的詩中常提到服菊,並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的說法。人們愛菊,不但觀賞,也早就認識到菊的藥用和食用價值了。
  人們愛菊,不僅因為它高潔、韻逸,而且色彩繽紛,形質兼美,更由於它開放在深秋季節,做霜挺立,凌寒不凋,因此被詩人譽為「花中君子」。用它來象徵堅貞不屈的意志和堅定頑強的鬥爭精神,「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凌霜留晚節,殿歲奪春華」,這就是菊最可貴的地方。
  歷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把菊花作為歌詠描繪的對象,形成了獨特的菊文化。古畫裡就有「梅、蘭、菊、竹」四條屏。不少詩詞把菊花人格化,當作安於貧窮、不慕榮華、有骨氣的人的象徵。「黃花晚節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徵人的品質的高潔。唐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他的《題菊花》詩中豪邁地寫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歌頌菊花的耐寒與獨立。又在另一首詠菊詩中把菊花比作身披黃色盔甲的戰士:「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人們愛菊,以菊明志。晉代陶淵明寫了許多菊花詩,讚美「秋菊有佳色」,描繪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
  為寫菊花詩,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歐陽修討論菊花詩的事,也很有意思。據《西清詩話》載,王安石寫了一首《殘菊》詩:「黃昏風雨瞑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歐陽修讀了之後,笑曰:「百花盡落,獨菊枝上枯耳。」又戲曰:「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看。」王安石回說:「是豈不知《楚辭》『餐秋菊之落英』,歐陽幾不學之過也。」他們爭論的重點是菊花落與不落。菊花落還是不落呢?其實,這只是品種的不同,雖然大多數菊花品種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種的菊花是落的,只不過較稀罕罷了。
  不過,關於這一爭論講得更具體、更傳神的則是《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一文。此文載《警世通言》卷三,但與王安石發生爭論的不是歐陽修,而是蘇東坡。
  據載,蘇東坡任職湖州期滿後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當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訪,被僕人安排在書房等候接見。閒來無事,他在書房隨意走動觀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題為《詠菊》的詩稿,上面只有「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兩句詩,沒有完稿。他認得這是王安石的筆跡,但卻想不通王安石怎麼會吟出這有悖情理的詩句來。因為據他看來:「黃花即菊花。此花開於深秋,其性屬火,敢於秋霜鏖戰,最能耐久,隨你老來焦乾枯爛,並不落瓣。說個『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錯誤了?」
  這麼一想,蘇東坡不由興之所發,便舉筆舐墨,依韻續了兩句詩:「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了以後,他又覺不妥,擔心王安石責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
  後來,王安石得知蘇東坡續詩譏諷自己之事,便決定煞一下蘇東坡的傲氣,給他一個教訓。因為王安石所詠之菊乃一特殊品種,此菊花產於黃州。不久,經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蘇東坡為黃州團練副使。
  果不其然,在蘇東坡赴黃州上任後的那年重陽節之後幾天,連日大風,蘇東坡與來訪的好友陳季常一道去後花園賞菊花,沒想到只見菊花棚下滿地遍灑黃燦燦的菊花,枝上全無一朵。這一情景使蘇東坡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陳季常見而生疑。蘇東坡便坦誠他說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見他《詠菊》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看菊花也。」
  難能可貴的是,蘇東坡在事實面前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變得謙虛多了。
  人們愛菊,是因為菊花除供人觀賞之外,既可食用又可藥用。供人觀賞的菊花,主要有翠菊、藍菊、雛菊、萬壽菊等,大立菊是其中的「皇后」,一個枝幹上就有上千朵花,競放吐艷,清香陣陣,沁人肺腑,令人陶醉。菊花作食用主要是作飲料和制菊花酒等。又據醫書記載,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毒,祛風明目的作用。明代李對珍對菊的藥用性能作了詳細考察,認為菊有「利五脈,調四肢,治頭目風熱,腦骨疼痛,養目血,去翳膜,主肝氣不足的功效。據說漢代有個叫胡廣的太尉,就是喝菊花水治好了風濕病。現代醫學更證明菊花制劑對冠心病、胸悶、心悸、頭暈、頭痛、四肢麻木等有明顯療效,對擴張冠狀動脈功效顯著,還有減肥、輕身耐老之功。
  作為制飲料的茶菊,主要產在浙江的桐鄉、海寧等地,統稱「杭菊」。主要有白、黃兩種,一般以朵大、蕊小、瓣厚、白色或粉白色為好。杭菊氣味芬芳,是泡茶佳品。可以消暑、降熱、驅風、潤喉、養目、去翳、解酒。
  作藥用的藥菊,主要以產在浙江、安徽、河南、四川、山東濟寧等地的為最佳。其中,安徽滁菊氣味幽香,尤其是絨球形的菊花,是藥中珍品。
  近幾年來,許多植物學家研究發現,菊花還具有保護環境、淨化大氣的奇妙功能,被稱之為空氣的「衛士」。它不畏煙塵污染,對一些有害氣體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能力和非凡的抵抗力。特別是白母菊,它在使人生畏的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硫的空氣中茁壯成長,並且枝葉並茂,花開仍舊。比起那些做雪臘梅、飄香桂花、富貴牡丹及芍葯、石竹等經受不住二氧化硫的「折磨」的鮮花來說,菊的生命力可謂強矣。因此,在一些被二氧化硫污染的地區,如化工廠、電廠、藥廠、鋼廠等地的附近,可多栽植菊花,一則美化環境,二則可淨化空氣,是理想的環境保護植物。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