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哈爾濱的知識分子對「官」的反應狀態,也各有不同。 一類知識分子,將官看做是一種至聖、至美、至全的事。這一類知識分子要達到做官這一目的,常常在心中有一個計劃。一方面,他們注意張揚知識分子的身份和作用,當然更是自己的作用。一方面,他們也特別注意發現和研究當代官場的某些規律性的東西。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劃和行為,更加科學化、實用化。 這類知識分子在他們的上司面前,表現得唯命是從,恭恭敬敬。可。已裡又老大不服,一派的嘲笑——這是因為他們或多或少有一點文史知識的緣故。他們特別注意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幹得「有聲有色」。甚至不惜製造一些假象,同時,他們也注意在本部門推舉一些拔尖人物(當然是那種不超過自己的拔尖人物,這不是什麼嫉妒,也不是什麼文人相輕,完全是自我計劃的需要),宣傳這些拔尖人物所取得的成就,從表面上看,是在光大別人,但實質上,是利用這一點來推銷自己,借此向上級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便將來謀得更高的職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一類知識分子,通常是不害別人的,除非萬不得已,才使用一點讓人震驚的計謀、輿論,排除異己,清除有害於自己的障礙。平常,他們總是努力與人為善,而且樂於助人,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施恩與人的。而且,這一類知識分子很注意團結一些「有用」的輿論人士,發揮他們對自己的有利作用。 這一類知識分子,視知識自然沒有視仕途那樣重要。算是人各有志吧。 不過,這樣的人當上了官,尤其是當上了主管科技或管文化的官,對科學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多有形式上的好處,自然,也免不了略有芥蒂。 倘若這一類知識分子,因為某種原因沒有當上高官,或者當上了高官又被人家玩了,他們又常常表現出別一種審美價值與風度。他們開始大肆張揚「淡泊」,張揚「與世無爭」,張揚「歸田園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是啊,中國的文化太古老也太豐厚了,它給各種各樣的情勢與人格,都提供了合理的存在意義。因此在中國,有沒有西方的那種所謂的「心理醫生」,一點都不重要。聽說,在中國,心理醫生這活兒也不十分景氣,有點慘淡經營的味道。原因之一大約就是中國人善於依賴中國的傳統文化做自我調解。其實所謂的淡泊之說,基本是美夢破滅、仕途失意之後才高舉起來的旗幟,形象有點像堂吉河德。但很多人信這一點,覺得這是一種真美、大美、純美,並把這種虛假的人生態度,作為一種高尚人生的尺度,量天下之人。這一做法,不僅僅是消極的,而且也是滑稽的。 哈爾濱另一類知識分子對待官的態度,比較曖昧。一方面也知道當官好,認為有許多風光和便宜在裡頭,似可一謀。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捨不下自己為之獻身的科學和為之追求的理想。這樣一來,他們對官位,常常在骨子裡持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這樣的知識分子,與其讓他們去當官,讓他們坐在官位上心猿意馬地發號施令,不如讓他們安心於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趣兒的是,這一類知識分子,常常讓當官的愛也不是,恨也不是。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對待諸如倒運之類的事,在哈爾濱的知識分子當中,也分兩類。一類,只要倒了運,就心灰意冷,現出一副被打垮了的樣子,讓人不忍卒觀,完全是一副沒有出息的樣子。這一類人,倒運之後,或者不修邊幅,放蕩行骸,或者行為乖巧,嗜酒好賭。一生就算砸了。 而另一類知識分子遭遇倒運,反而成為他們東山再起的巨大動力,激發了他們的血性,激發了他們的聰明才智。這一類知識分子,在這個城市裡成功者頗多。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知識分子中動人心弦的景觀之一。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