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魏軍主帥夏侯琳,兵力被殲過半,轄下將領亦幾乎被趙子龍和蕭侯儀斬掉大半,他幾乎陷入無兵可使,無將可用的地步。 夏侯琳問計於程武,程武歎道:「蜀軍竟有再世關羽,加上趙子龍的神威,我還有何計可施?如今唯有一面堅守武都,一面派人向主上求救了。」 夏侯琳無計退敵,只好下令堅守不出,一面又派快馬,飛赴洛陽,向明帝曹睿求援。 趙子龍、蕭侯儀率前鋒大軍,乘勝逼近武都城下,第三天便向武都發起進攻。但魏軍堅守不出,武都城牆高地勢險峻,蜀軍強攻不下,反而折損了近千兵馬。 趙子龍本欲再攻,但在蕭侯儀和鄧芝的力勸下,終於同意停止進攻,先行休整,再作行動。 此時,孔明的十萬大軍,已出陽平關,向中原挺進。孔明將大軍分作三部,一部留駐陽平關,以保住糧道。一部則分駐左右,成犄角之勢,駐守兩陽、石城。他自己則親率中軍,直插武都。很快,孔明的大軍,便挺進到武都城郊,與趙子龍軍會合。 趙子龍、蕭侯儀、鄧芝等先鋒將領,赴中軍大營參拜孔明。向孔明匯報鳳鳴山之役,及武都久攻不下的戰況。 孔明聽罷,即親自抵臨武都城下,視察一番。返回營寨,即對趙子龍、蕭侯儀兩將道:「武都城高壕深,易守難攻,不宜在此與魏軍僵持。」 趙子龍道:「魏軍統帥夏侯琳在城中鎮守,下令堅守不出,因此一時之間難於攻破,但只須再困此城半月,敵軍軍心必渙散,屆時可一舉攻破也。」 鄧芝亦道:「夏侯琳是魏國駙馬,若擒得此人,必令中原震動,勝斬魏軍百將,豈可輕易放棄呢?」 孔明道:「不然,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我軍在此久攻不下,魏軍卻分軍突出,進攻漢中,斷我軍退路,則大勢危矣……因此宜先放開武都,從兩翼入手,圍點打援,先殲滅魏軍後援,則武都城自可不攻而破。」 鄧芝道:「丞相此計雖妙,但武都由夏侯琳鎮守,地位重要,只有夏侯琳召兵相救,他哪會分兵援外圍?」 孔明微微一笑,他攤開軍略圖,向諸將解釋道:「武都城西連天水郡,而北接安定郡,兩地皆武都的兩犄之勢,不容有失,若兩地失守,則武都可不攻自破也!因此對武都宜攻而不破,集中主力先陷天水、安定兩城,若武都出兵援救兩城,則我正好中途設伏殲之;若武都魏軍不救兩城,兩城被破,則武都亦難堅守。」 眾將聽孔明詳細闡述用兵之法,深感孔明知己知彼,洞悉敵我雙方的態勢,因此制定的策略,十分嚴密,令敵人根本尋不到破綻。 孔明見眾將已無疑惑,即令魏延、蕭侯儀兩將,依計率軍行動。又令親兵數人,換上魏軍兵服,出去執行秘密任務。 再令趙子龍在武都城四周燃點柴草,令煙霧騰升,造成進攻武都的假象,以迷惑魏軍,各將領令,分頭行動去了。孔明自己留在武都城郊中軍大營,指揮調度各路兵馬。 鎮守武都北面安定郡的魏將,是太守崔諒。他聽聞蜀軍大破夏侯琳大軍,將夏侯琳圍困,不由十分驚駭。安定郡城的守軍兵力只有四千人,崔諒不但不敢去救援武都,他就連保住安定城也毫無信心。 就在此時,忽報武都城夏侯琳派人來到,崔諒不敢怠慢,連忙召見,來人自稱是夏侯琳的親兵,奉都督之命,殺出重圍,前來求救,令崔諒火速率軍援救武都。 崔諒正感兵微將寡,難於守住安定城,欲拒絕派兵援救武都,他的幕僚卻進言道:「將軍!不可不救武都埃」崔諒道:「為何不可不救?」 幕僚道:「將軍試想,夏侯琳乃國之駙馬,他若被蜀軍破城擒捉,主上必怪罪將軍不去援救,屆時安定城保住,將軍的人頭卻保不住了。」 崔諒一聽,驚然而悟,心道:城破尚可求饒,但武都城夏侯琳若有失,則自家人頭必定難保!他無奈之下,只好點起四千兵馬,城中僅留文官防守,南馳救援武都夏侯琳。 他率軍走到半路,但見武都城下,火光沖天,不由大驚,慌忙催三軍火速南馳,援救武都。 就在此時,蜀軍分三面突然殺到,前有魏延,後有蕭侯儀,側面有蜀將王平,三路夾攻,崔諒怎能抵擋,只好倉惶回奔安定城。甫抵安定城下,便見城門突開,蜀軍殺了出來,崔諒見安定城已被蜀軍趁虛攻破,只好轉身而逃。走不到半里,蕭侯儀、魏延兩將已殺到,三面將崔諒困祝崔諒知不能抵抗,只好下馬向蜀軍投降。蕭侯儀依孔明密計,亦不為難崔諒,親自護送,解返中軍大營,孔明見崔諒帶到,親自離座接迎,崔諒似被孔明的誠意打動員,向他下拜降服。 孔明也似乎信以為真,殷殷相待,賜酒壓驚,席間,孔明含笑問崔諒道:「武都郡太守楊陵,與你有交情麼?」 崔諒一聽,立刻道:「楊太守與我交情甚深,亦言聽計從。」 孔明微笑道:「那請你入武都,勸說楊陵擒夏侯琳獻降,你辦得到麼?」 崔諒一聽,竟一口答應道:「可以!但丞相須令兵馬退後,方便入城行事。」 孔明欣然依從,即時傳令,三軍退後二十里。 崔諒單人匹馬,進入武都,見到武都太守楊陵,即將孔明之計向楊陵道出,楊陵道:「我等如何應付?」崔涼道:「可將計就計,先稟告都督夏侯琳,再告知孔明,說願獻城。待蜀軍入城,即全部擊殺,再趁勢出擊,孔明軍必敗。」 崔諒大喜,先行出城,向孔明報述,道:「楊陵願獻城,擒捉夏侯琳。但楊陵手下武士不多,難於行事。」 孔明微笑道:「如此容易之極,我可令原安定降兵百人,內伏我大將,隨崔太守入城,先伏於夏侯琳府四周;再約楊陵於夜半時分,獻城打開城門,我即親率大軍殺入,裡應外合,必建奇功。」 崔諒心道:若不答應,必惹孔明生疑,不如先行答應,待誘孔明入城,再一併擊殺,則大事成矣!於是一口答應。 孔明又囑道:「我差大將與你同去,為恐夏侯琳生疑,可推說是救援武都兵馬。到半夜舉火為號,我必親入城中,大事一舉可成。」 崔諒見孔明中計,心中大喜,毫不猶豫,即率他的原安定降兵百人,向武都進發。 到抵武都城下,讓崔諒率軍進入。一面密令伏百餘刀斧手在他府中,待誘得蜀將進入,便關城門,先殺蜀將,再誘孔明入城斬殺。 楊陵此時亦已抵城門,親自迎接崔諒,以便接應。 崔諒率軍入城,楊陵下來迎接。就在此時,蜀軍中暗伏的大將蕭侯儀,閃電而起,一劍斬掉楊陵,崔諒知計敗,慌忙搶奔入城。但蕭侯儀的劍快如閃電,劍光一吐,崔諒背心被穿透,立刻倒地而死。 蕭侯儀令隨行混入的蜀兵,把守城門,他獨自一人,躍上城樓,以閃電之勢,將城樓上敢於抵抗的魏兵斬殺,其餘魏兵嚇得四散奔逃。蕭侯儀也不追殺,在城樓上施展千里傳音神功,仰大長嘯,聲傳十里之外。 嘯聲剛響一會,趙子龍一馬當先,率五千精騎,飛馳而進。衝入城內,往來馳騁,但有敢於反抗的魏軍兵將,即被趙子龍一槍刺死。 蕭侯儀亦率一百蜀軍,直闖城中的都督府,打算生擒魏軍都督夏侯琳。 不料夏侯琳驚悉蜀軍入城,根本不敢抵抗,搶先逃命,從城西門馳奔天水郡去了。 孔明親率大軍,隨後亦至,迅速平定武都城內的戰事。 在一夜之間,即兵不血刃,一舉攻陷久攻不下的中原邊關重鎮武都城。 趙子龍十分佩服孔明的妙計,他特地拜見孔明,向他詢教。 孔明道:「崔諒欺我軍力弱少,根本無心降我。我便將計就計,利用崔諒急於將功補過的心理弱點,故意讓他有機可乘,以為我中其計。利用他將武都城門誘開。我則伏下子龍和候儀二路奇兵,侯儀就在城門斬崔諒、楊陵二人,再奪城門,讓子龍你率伏兵攻人。我料夏侯琳未歷戰陣,膽小如鼠必不敢抵抗,因此兵行險著,一舉攻取武都城也。」 趙子龍不由歎道:「義兄用兵,已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我軍今有備而來,又有又兄督師,必可一舉平定中原,復興漢室大業。」 孔明卻微歎口氣,意味深長的說:「子龍弟,你我皆天機運勢中人,豈能違逆天機大勢的演行呢?……我之所以力主北伐,不過是實行以攻為守、力保蜀川的戰略罷了!而也不會如你想像般,真能一舉平定中原、恢復漢室大業矣!」 孔明意猶未盡,正想再解釋什麼。 魏延已疾奔而進,向孔明請戰道:「丞相神機妙算,一舉攻陷武都、安定兩郡!天水郡如今已成孤城,為甚不趁此良機進擊呢?」 趙子龍見魏延打斷了孔明的思緒,心中不悅,冷哼一聲,正欲出言斥責。孔明卻向魏延含笑點頭道:「魏將軍既有請戰之心,我便令吳懿代你守武都,派你率軍攻取天水郡。」 魏延見孔明肯依從其計,又有建功機會,不由大喜,即拜謝而去。 趙子龍道:「義兄既力主穩紮穩打,魏延又急功冒進,為甚派他去攻打天水郡呢?」 孔明道:「魏延雖然躁急,但其戰意甚旺,不可令其淡化也。而且我下一目標,亦正是天水郡,只要攻下天水郡,與武都、安定二郡成犄角之勢,我軍便立於不敗之地了。」 於是孔明不再猶豫,令魏延率軍向天水郡挺進。 不料魏延卻被天水郡的一位年輕將領殺敗。魏延回來向孔明稟告。孔明吃了一驚,暗道:天水郡為甚竟有這般能人?他派人找來當地的土人,細詢之下,才知這年輕將領,原來是天水郡人,姓姜名維,表字伯約,極富智勇、膽略。 孔明猛地憶起,他早年曾與雕雪一道,在隴西之地,替一位姓姜的當地人堪察了一處龍脈之地,莫非姜維即姜姓人的後裔嗎? 於是孔明親自抵臨戰場,當面考察姜維,他終於斷定,姜維必定是當年姜姓龍脈的子孫。他便設計,令天水郡中的夏侯琳,對姜維生疑,姜維被逼得走投無路之際,孔明又親自現身,向姜維曉以大義,再表露身份。 姜維得知,孔明便是他的先父遺訓,要他設法投效的那位諸葛先生,終於下馬,向孔明拜服。 孔明在姜維的相助下,迅速攻佔了天水郡,但卻被夏侯琳逃到大漠去了。 魏延有點抱怨,怪孔明行動遲緩,放走了夏侯琳。 孔明卻大笑道:「我放夏侯琳,如放一鴨,今得姜維,如得一鳳,二者豈能相比。」 魏延見孔明對姜維十分重用;心中不悅,但這是孔明的主意,他不敢公然反對。不過,自此魏延即對姜維暗生忌恨。 為日後的反叛埋下禍根。 孔明統率的蜀軍,連陷魏國邊關三郡,蜀軍威震天下,附近州縣,紛紛投順蜀國。 天水郡即祈山所在,孔明在穩定了安定、武都、天水三郡後,即統率大軍,出祈山,直指中原。 魏明帝曹睿接報,十分驚駭。他急召群臣商議,命老將曹真率軍西上,抗擊蜀軍。 但曹真統率的魏兵,與蜀軍進行打三仗,皆慘敗告終。 曹真大駭,派人入洛陽,向曹睿求救。 直到此時,曹睿在無奈之下,才任司馬懿為平西都督,統掌各路兵馬,西上抗擊蜀軍。自此,蜀、魏之戰,便演變為孔明與司馬懿的正面大拚鬥了。 孔明第一次北伐,在攻陷武都(即南安、甘肅隴西縣)、天水(甘肅甘谷縣)、安定(甘肅鎮原縣)三郡後,己打通了通向咸陽的平坦通道,天水郡距咸陽不過是五百里,大軍急進一日一夜,便可抵達,而只要攻陷咸陽,便可直指中原西部重鎮潼關,出潼關八百里,便即魏國都洛陽。 因此,若蜀國國力雄厚,兵多糧足,保證軍需糧草物資的供應,孔明的北伐,當真有成功的可能。 但蜀軍說有後顧之憂,其一是後方山路崎嶇,糧草供應須靠唯一的平坦通道,若此運輸線被斷,則蜀軍必不戰自敗。 其二是蜀軍國力遠遜於魏國,兵力亦只及魏國的三分之一,為保護運輸線的安全,蜀軍不得不分兵把守,因此實際用於進攻前線的,僅得十萬八萬兵力,蜀軍根本不能作持久之戰。 因此戰線拖得越長。對蜀軍便越不利:只要偶有疏忽。蜀軍的處境便十分凶險。 對這一戰略態勢,孔明自然是十分清楚。他因此才不敢冒險,采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用兵戰略。 不過,另一方面,新任魏軍統帥的司馬懿,亦洞悉蜀軍的弱點,他因此而制定了抗擊蜀軍戰略——西守南攻,從西面抵禦蜀軍的進攻,從南面向蜀軍的運輸線突襲進攻,矛頭直指蜀軍的咽喉命脈,令蜀軍不得不化攻為守。司馬懿高明之處在於他與孔明均采同一戰略——以攻為守,不單純防禦,而以主動出擊來逼敵防守。 如此一來,蜀、魏雙方,便必定陷入艱苦的持久戰,而雙方的國力懸殊,魏國可以支撐長久之戰,蜀國卻連數月的消耗也支持不了。 因此蜀、魏之戰,從雙方的戰略態勢而言,其實勝負已早決定了,唯一可以轉化成敗的因素,是戰爭中的戰術運用,用兵智謀,這亦是孔明唯一可以發揮的優勢。可惜的是,孔明碰上的是司馬懿這一位十分強勁的對手,他的智謀、戰術運用優勢,便顯得十分有限了。 或許,這便是天機大勢的演變,從三分大勢向一統之局演化玄力作用,才冒出司馬懿這一位強勁的孔明對手吧! 此時,司馬懿統率二十萬大軍,以老將張郃為先鋒,更令其子司馬昭隨軍作戰,以吸收戰陣經驗,一路西進,挺進到距天水郡五十里,即下令大軍停駐,不再西行。 先鋒張郃不解,前來帥帳,問司馬懿道:「此地西進五十但裡,即孔明屯駐的天水郡,都督為甚不一鼓作氣,直擊天水,若奪回天水郡,則可令我軍士氣大振也。」 司馬懿一聽,即呵呵笑道:「若然如此,則正中孔明之計矣!孔明善於用兵,他怎會不在天水郡大道上設伏,引我軍進人,然後發動攻擊?蜀軍以逸待勞,我軍必敗無疑呀。」 張郃吃了一驚,他亦深知孔明用兵如神,司馬懿所判斷的確切中孔明的意圖。他慌道:「如此都督將以何計破敵?」 司馬懿對著軍略圖,仔細審察一番,才決然說道:「我決以西守南攻之策,以破蜀軍。」 張郃道:「如何西守南攻?」 司馬懿道:「孔明目下屯軍天水,必出祈山從西面進攻中原。因此我已令西線守軍,堅守湄城、箕谷,不可出戰,以免中孔明奸計。此乃西守也。」 張郃道:「南攻呢?」 司馬懿道:「此地南面百里,即扼守漢中的邊關重鎮陽平,陽平關東面有一大道,地名叫街亭,乃蜀軍的糧草軍需的運輸線。我若攻取街亭,則蜀軍糧道立受致命威脅,孔明便不得不從天水南退,入漢中救援矣!待他退兵時,我再沿途突擊,令蜀軍首尾不能相顧,我軍可獲大勝。」 張郃不由歎服道:「都督用兵,不下於諸葛孔明,必可一擊而破蜀軍矣。」 司馬懿卻肅然說道:「不然,孔明非等閒之輩,將軍先鋒南攻,一路不可輕進,須傳令諸將,循山沿途,先作查探,如無伏兵,方可前進,稍有輕忽,必中孔明之計。」 張郃凜然遵命西去,率五萬大軍,一路向南面的陽平關街亭大道挺進。 司馬懿率軍出關西上的消息,迅速傳入孔明的中軍天水大營。 孔明聞報,大吃一驚,向諸將道:「司馬懿極善用兵,比之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督軍西上,必不作正面抵抗,而南攻我糧草運輸咽喉之道街亭!若街亭失守,我軍糧道被斷,必不戰而自潰!須有一得力之將赴街亭鎮守,誰敢當此重任?」 此時,帳下一員將領應聲而出,道:「未將願往。」此人正是參軍馬謖。他是孔明好友馬良之弟,自幼熟讀兵書,孔明對他極為信任。 但孔明此時卻不太放心,因街亭對蜀軍太重要,關乎全軍的糧道咽喉命脈,絕對大意不得。孔明肅然道:「街亭乃我軍糧之道,咽喉命脈,萬不容有失!你雖然深通謀略,但當地既無城廓,又無險阻可守,要保住十分困難,只恐你力有不逮也。」 馬謖傲然說道:「我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兵法,區區街亭,還保守不住嗎。」 孔明未及答話,趙子龍曾與司馬懿有數面之會,他出言告誡馬謖道:「司馬懿非等閒之輩,先鋒張郃又是魏國名將,馬參軍不可輕敵。」 馬謖高叫道:「休道司馬懿、張郃,即便曹睿親至,有何足俱!若有閃失,願以我人頭作抵。」 孔明肅然道:「馬參軍!軍中無戲言哪。」 馬謖慨然道:「我願立生死軍令狀,以明我志。」 孔明無奈答應了。馬謖毫不猶豫,即寫下軍令狀,呈給孔明,表示以生命保住街亭。 孔明見馬謖意志甚堅,若不用他,恐不利於兵將效力之心,便無奈下令道:「馬參軍既已立下軍令狀,萬勿視作兒戲,須知軍法不容情也!我調二萬五千兵馬,再派一員大將作你副手,前去街亭鎮守。」 孔明又令王平道:「我素知你平生謹慎,故派你相助馬參軍鎮守街亭。但凡下寨,必當要道,以防敵軍迂迴偷襲,又須偵悉地物地形,才定進止。切記!切記!若保街亭不失,則為北伐中原第一功也。」 馬謖、王平二人,領令率二萬五千大軍,南下陽平關,防守街亭去了。 孔明仍不太放心,又令魏延、高翔兩將,率五千兵馬,分駐街亭東面、側翼,必要時以作救應。魏延、高翔二將,亦領令率軍去了。孔明這才稍微心安,即又令趙子龍、蕭侯儀二將道:「如今魏軍由司馬懿統率,我進軍路線,不得不作更動矣!你二人各率一軍出箕谷,以作疑兵;但遇魏軍,能戰則戰,目的乃迷惑其軍心足矣。我親自統率中軍,出斜谷直取湄城,若得湄地,則漢室舊都長安可破也。」 趙子龍、蕭侯儀各率五千兵馬,突出箕谷,向北挺進,迷惑魏軍。孔明則令姜維為先鋒,出斜谷直插湄城。 另一面,馬謖、王平二人,統率二萬五千大軍,一路南進,很湄便趕到陽平街亭要衝之地。 馬謖登高視察地勢,他向王平笑道:「丞相今回大多疑了!我看如此荒僻山地,魏軍怎敢來攻呢?」 王平心性謹慎,忙道:「雖然如此,但亦不可大意,宜於要衝道口,紮下營壘,作長久保守之計。」 馬謖不以為然,道:「大道之中豈能紮寨?此山便位於道旁,四面壁立,山上樹木極多,此乃天賜之險要地也!我軍可在此山屯駐。」 王平忙道:「馬參軍不可!我以為若干交通要道,築營壘以守,敵軍便有十萬,亦難逾越。若駐軍山上,魏軍突臨,四面包圍,孤山豈能久守?」 馬謖大笑道:「此乃婦人之見!兵書有道,佔據高處,俯視低處,勢如破竹,若魏軍敢來,我令他片甲不回。」 王平道:「我隨丞相多年,用兵紮寨之法,丞相悉心教導。 我以為此山乃絕地也,萬一魏軍斷我軍取水之道,我軍將不戰自潰。」 馬謖不悅道:「你莫胡說八道!知否孫子兵法有云:置諸死地而後生?若魏軍斷我軍水道,我軍將士必拚死戰鬥,以一當百,魏軍必敗!我熟讀兵書,連丞相亦時常向我詢問大計,你不過一介武夫,敢妄議我破敵之法嗎?」 王平無奈,只好退而求其次道:「馬參軍若堅持山上駐紮、我亦無法。不過,請參軍分出一半兵力,由我率領,在此山西面扎一營寨,以成犄角之勢,便於接應。」 馬謖不以為然,正欲一口拒絕。 就在此時,山下奔上一群當地百姓,說山北面魏軍大隊兵馬,已奔馳而來。 馬謖卻又有點心慌,便對王平道:「你既不聽我將令,我撥五千兵馬於你,到別處紮寨。但我破了魏軍,在丞相面前,你可莫與我爭功。」 王平也不理會,率領五千兵馬,便緊急下山,到西面紮寨去了。王平紮好營寨,便立刻派人去向孔明匯報馬謖在山上紮營防守之事。 此時,司馬懿統率的大軍,尚在街亭的百里之外。司馬懿深知孔明的厲害。也不敢輕進,派其子司馬昭親去探路,再作打算。 司馬昭很快趕回,向司馬懿道:「父帥,街亭果然有蜀軍把守。」 司馬懿一聽,不由歎了口氣,道:「我早知孔明用兵如神,他怎會忽視如此咽喉命脈之地呢?我自愧不如孔明也!」 司馬昭笑道:「父帥為何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依兒之見,要攻取街亭亦不難。」 司馬懿道:「街亭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人莫敵,你怎敢發此妄論?」 司馬昭微笑道:「父師,兒親眼所見,要衝道上,並無蜀軍駐守,反而大軍皆屯駐於道旁的孤山之上,破之不難呀。」 司馬懿一聽,不由大喜道:「若蜀軍當真駐紮山上,乃天助我破敵礙…但亦切勿粗心大意,我當親往街亭視察。」 司馬懿不辭勞苦,換了便服,率一百親兵,親自深入街亭,實地視察。 他抵達街亭時,已是月上中大時分,但見月色如水,山野大地一片銀白。 ------------------ 大唐書庫 獨家推出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