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國王在基督圣体節前夕到維斯杜拉河一個島子上的拉仲扎去同大團長舉行會談,結果很不順利,并沒有取得像兩年以后的會談中所達成的協定。在兩年后的那次會談中,國王從十字軍騎士團那里取回了杜勃爾渦省、杜勃爾渦鎮和鮑勃羅夫尼克鎮,這些地方都是從前被奧波爾希克公爵狡詐地抵押給了十字軍騎士團的。亞該老到了那里,提起十字軍騎士團在西方各朝廷、甚至在羅馬對他所散布的誹謗,大為忿怒,尤其恨他們的狡詐。大團長表示不愿意談判杜勃爾潤的問題,這是他故意做作。他和騎士團的其他高級教士每天對波蘭人反复說道:“我們不愿意同您、也不愿意同立陶宛作戰,可時母德是我們的;是威托特親自給了我們的。如果您答應不幫助他,那末對他的戰爭就可以很快結束;然后就有足夠的時間來談論杜勃爾潤的問題,那時候我們一定會向您作許多讓步。”但是國王的樞密院大臣們都是些目光敏銳、經驗丰富、洞悉騎士團欺騙手段的人,不會上當的,“如果你們力量增加了,膽量也就會大起來,”大臣們回答大團長。“你們說你們根本不侵犯立陶宛,可是你們卻又要扶植斯基爾蓋羅登上維爾諾的王位;天主在上!要知道那是亞該老的王權,只有他才能決定誰接替威托特做立陶宛的大公。因此奉勸您自己檢點一下,否則,我們的大國王就要懲罰你們了。” 大團長答道:“如果國王是立陶宛的真正的君主,那就請他命令威托特停止戰爭,把時母德歸還給騎士團,否則,騎士團將不得不攻打威托特最薄弱的地方。”這一場糾纏不清的爭論從早上一直繼續到晚上,正像一個飄泊者游來蕩去,結果仍回到他原來的地方。國王不愿意讓自己受到任何約束,越來越焦躁,便告訴大團長說,如果時母德人民在十字軍騎士團統治下過得很幸福的話,威托特甚至碰都不會碰騎士團一下,因為他怎么找得到借口或理由呢。大團長比較心平气和,也比其他修道騎士們能干,他跟這位實力雄厚的亞該老打交道是全力以赴的,想盡辦法要討他歡喜,毫不理會那些激怒而傲慢的“康姆透”所發出的怨言。他不惜极盡巴結的能事,有時甚至卑躬屈節。不過即使這樣卑躬屈節,有時候仍然免不了含有威脅的語气。這种做法毫無收獲。有關最重大的事件都談判破裂了。第二天,他們忙于一些次要的事情。國王嚴厲攻擊騎士團,說他們支持匪幫,越界襲擊搶劫,劫走了尤侖德父女和克列特科瓦的小雅錫克,殺害農民和漁夫。大團長一味否認,百般抵賴,還賭咒發誓說那些事情都是瞞著他干的;又反過來指控說,不僅是威托特,連波蘭的騎士也都幫助异教的時母德人來反對十字軍騎士團。為了證明這點,并使他的控訴更加有力,他舉出了波格丹涅茨的瑪茨科事件。幸而國王已從波瓦拉那里得知波格丹涅茨的兩位騎士到時母德去的原由,因此不費吹灰之力就駁回了那個控訴,特別是茲皮希科本人正好在場,封·培頓兩兄弟也在那里等待机會向波蘭騎士挑戰比武。 但那也毫無結果。十字軍騎士團本來打算,如果談判成功,就要邀請這位偉大的國王到托綸涅去;為了對他表示尊敬,還要在那里大張筵席,安排公開的比武;但是看到談判不成功了,雙方都很不愉快,很是气憤,因此也就無心作樂了。何況十字軍騎士們一大早就排隊列陣,顯示他們的气力和本領。但是正如快活的雅蒙脫公爵所說的,即使這樣,波蘭人也比日耳曼人強得多,因為塔契夫的波瓦拉比安諾德·封·培頓气力更大,奧列斯尼查的杜伯科使矛的本領胜過任何人,而泰戈維斯科的里斯一跳就跳過馬背。 茲皮希科找机會同安諾德·封·培頓談判贖金問題。德·勞許由于是一個有勢力的爵爺,身份又十分顯要,瞧不起安諾德,和他作對,揚g要自己付贖身金。但是茲皮希科認為這件事有關騎士的榮譽,一定要按照原定協議,如數付給,因此即使安諾德想要減少這筆款子的數目·德’勞許也從中凋停,他都不同意。 安諾德·封·培頓是個普通人;他的优點只是雙臂具有無限膂力;雖然很貪財,為人卻誠實。他沒有一般十字軍騎士的那种狡猾,這就是他愿意減少贖金數目的原因。“我不是到這里來參加大團長同貴國王談判的,”他說,“我是來交換俘虜的。既是這樣,您就能領回您的叔父而不付出任何代价。我當然喜歡到手一點東西,因為我總是缺少現款。常常弄得連一天喝三壺麥酒的錢都不夠。實際上我卻要喝五六壺,否則就十分難受。”茲皮希科不喜歡他這些話。“我一個子儿都不會少您,困為我曾以我騎士的身份作為擔保。我不愿意還价,要讓您知道我們的身价。”于是安諾德緊握著他的手,波蘭騎士和十字軍騎士兩方面都贊揚了茲皮希科,說道:“這樣一個年輕人果然不愧為一個束腰帶、戴踢馬刺的騎士,因為他完全知道有關榮譽和尊嚴方面的問題。” 這時候國王和大團長正在談判交換俘虜的事,交換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后來王國的主教和大臣們都寫信給教皇和外國君主提到過這些事。波蘭人确實有許多俘虜,都是些茁壯而結實的漢子,是從邊界上的戰斗和遭遇戰中俘來的。十字軍騎士團手里的俘虜主要卻是些婦女和孩童,都是在夜里被劫走的,為的是勒索贖金。羅馬教皇本人就發表過他自己的見解,并且不顧十字軍騎士團在羅馬的代表約翰·封·費爾特的狡辯,公開表示了他的激怒和憤慨。 至于瑪茨科的事卻有一些困難。大團長雖非真正留難,表面上卻故意留難,為了使自己的每一個步驟都能增加分量。他斷言瑪茨科以一個’天主教騎士的身份幫助時母德人反對騎士團,照理應該處死。盡管國王的樞密大臣們竭力把他們所知道的有關尤侖德父女的事,把騎士團加在他們父女身上以及波格丹涅茨的騎士身上的种种駭人听聞的折磨一一提出,作為答辯,還是徒然。騎士團的辯護人盡管承認了這點,但在口答的時候,大團長卻引證了特殊的理由,正如齊葉莫維特公爵夫人有一次向波格丹涅茨的老騎士說的話几乎完全一樣: “你們把自己說成是綿羊,把我們的人說成了餓狼;可是參与綁架尤侖德小姐的四頭狼現在卻一頭也沒有活下來,綿羊呢,還是安然無恙地在漫步。” 情形也許是這樣。可是在辯論時,在場的塔契夫的爵爺回答道:“不錯,可是所有那些被打死的狼臨死時不都是手里握著劍么?” 大團長听了這句話,啞口無言了。后來他看到國王眉頭緊鎖,雙眼炯炯發光,便馬上讓步了,因為他實在不愿意使國王怒火爆發。后來他們商妥了雙方都派出使者去接收俘虜。波蘭人方面指定的是瑪希科維支的盛特拉姆,他原來就很想去仔細觀察一下十字軍騎士團的實力的,此外還有騎士波瓦拉和波格丹涅茨的茲皮希科。 茲皮希科很感謝雅蒙脫公爵幫他的忙,因為雅蒙脫公爵為他向國王進言,說茲皮希科年紀輕,如果作為國王的使者到那里,可以一下子就認出他的叔父,把他帶回來。國王接受了這個年輕公爵的請求,因為公爵生性樂觀隨和,是國王和整個朝廷的寵儿。茲皮希科衷心感謝雅蒙脫,現在他完全相信可以從十字軍騎士團手里把他的叔父弄回來了。 “誰也不會嫉妒您同國王的關系,”茲皮希科說。“因為您運用了您同國王的親密關系,盡力為公眾的利益出力;可以說,誰都沒有像您這樣心地善良。” “我做了國王的隨從,固然心滿意足,可是我更愿意到戰場上去同十字軍騎士交鋒。您已經同他們交過鋒了,真叫我羡慕。” 停了一會儿,他又說: “托給涅的‘廉姆透’封·溫頓,昨天來了;今天晚上你們就要同大團長以及他的扈從隊上他那里去。” “從那里到瑪爾堡去么?” “是的。” 這時雅蒙脫公爵笑了起來。 “路程不遠,不過對他們來說,卻很不好受舊耳曼人從國王這里什么也沒有得到,從威托特那里也不會得到什么安慰的。也許他正在集中立陶宛的全部力量,向時母德進軍呢。” “要是國王幫助他,那就要有一場大戰了。” “我們所有的騎士都在這樣祈求天主。雖然國王不愿意讓天主教徒流血,他卻會以糧食和金錢接濟威托特,此外,他決不會阻止波蘭騎士到那里去當志愿軍的,” “不錯,千真万确,”茲皮希科回答。“但騎士團那邊卻會因此而向國王宣戰的” “哦,不!”公爵回答。“只要他們現在的大團長活著,就不會發生戰爭。” 他說得對,茲皮希科很早就認識大團長了,現在到瑪爾堡去的路上,他同盛特拉姆和波瓦拉一起,經常在大團長身邊,因此能夠仔細觀察他,對他有進一步的了解。一路上,他更加相信大團長康拉德·封·榮京根不是個坏人,心地也不坏。固然大團長往往也不得不胡作非為,那是因為騎士團的整個組織就是建筑在胡作非為的基礎上的。他也常常橫行霸道,那是因為騎士團整個組織就是建筑在橫行霸道的基礎上的。他不得不說謊,那是因為說謊是同大團長的徽章一起繼承下來的,而他多年以來已經習慣于把說謊看作政治手腕了。但大團長并不是個殘酷的人;他害怕天主的裁判,經常制止騎士團那些傲慢和貪婪的高級教士,因為這些人一心想要向亞該老宣戰。可是大團長也是一個柔弱的人。騎士團早已習慣于伏擊外國人,掠奪外國人,用武力去搶奪或者并吞鄰近的地方,所以康拉德不但不能制止那种掠奪的野心,反而違背自己的意志,隨波逐流,努力去迎合這种行為。 在溫列赫·封·克尼普羅德的時代,十字軍所奉行的那种鐵的紀律,曾經惊動了全世界,如今早就成為過去了。在榮京根之前,即康拉德。華合羅德擔任大團長的時代,騎士團就已經陶醉于它本身不斷增加的權力而驕橫不可一世了。騎士團一味陶醉于本身的繁榮和人民的流血,因此原來使它得以強盛和統一的种种紀律,都松弛了。大團長盡他力之所及來約束騎士團奉公守法,盡力減輕騎士團的鐵腕壓力,這种壓力使得騎士團統治下的農民和市民苦不堪言,甚至教士和貴族也感到承受不了。在瑪爾堡近郊,農民或市民不但夸稱丰衣足食,而且夸稱富裕。但在比較遠的領地上,“康姆透”依然專橫獨斷、殘酷暴戾,踐踏入民的權利,加緊壓迫和掠奪,在人民身上极盡了苛捐雜稅、敲詐剝削的能事,甚至不必有所借口就把人民搜刮精光。人們給壓榨得淚干血盡,到處都听得到貧困与埋怨的呻吟。即使有時為了騎士團的利益(例如有時在時母德),大團長下令要統治得溫和些,然而,這种命令也是等于白白的頒布,因為“康姆透”都不听命,天生就很殘忍。因此康拉德·封·榮京根雖然身為領袖,也只得听其自然,不聞不問,听大由命。他常常給不祥的預兆壓得透不過气來,腦子里常常浮現起這樣的預言:“我使他們繁榮,把他們安置在天主教國家的邊界上,但他們卻反對我。因為他們既不關心那些盲目皈依了天主教和我的人們的靈魂,也不關心他們的肉体,不宣揚天主的圣誡,不給人民施圣禮,反而把人民變為奴隸,使人民受永世的痛苦,比服膺异教時更為痛苦。他們作戰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總有一天他們的牙齒將被敲落,他們的右手將被斫掉,他們的右腳將被剁去,好讓他們認識自己的罪孽。” 大團長知道,圣勃里杰特顯靈時的神秘聲音對十字軍騎士團所作的控訴是真實的。他也知道,這一個欺壓外國人、建立在外國土地上、完全依靠于虛偽、欺詐和殘忍的手法來維持生存的机构,它的壽命是不長了。他唯恐這一個已經被人民血淚的洪流沖毀了牆基的机构,經不起波蘭人合力同心的一擊就會坍倒。他知道這輛由脫韁之馬所拖的馬車一定會落入深淵,跌得粉碎。因此他只得盡其所能,使得天怒和天罰遲些到來。為了這個原因,盡管他為人柔弱,他還是堅決反對那些力主与波蘭作戰的驕傲和專橫的人。他們徒然責難他心地懦弱。那些駐在邊界的“康姆透”徒然用盡全力發動戰爭。大團長總是在戰火眼看就要爆發的千鈞一發的關頭,把戰火扑滅。于是他在瑪爾堡感謝天主防止了那一把架在十字軍騎士脖子上的劍斫將下來。 不過,他知道滅亡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他認識到騎士團并不是站在天主的真理一邊,而是站在不義和虛偽的一邊;也体會到最后審判日不久就要到來,因此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如果他能扭轉大局,使十字軍騎士團走上正路,他是不惜流自己的血或者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改變現狀的。可是他知道一切都來不及了。走上正路就是等于放棄騎士團所獲得的一切財富和肥沃的土地,而這些財富,天主才知道是在多久以前占有的;況且不僅要放棄這些土地,還要放棄許多像革但斯克這樣富有的城市。不僅如此,還得放棄時母德,放棄在立陶宛的產業,插劍人鞘,最后完全從那些土地上撤退;其實那些地產的原來業主都不在了,十字軍騎士也無從把它們歸還原主了。也許到頭來唯一的出路只有回到巴勒斯坦去,或者到希腊的某個島上去定居下來,在那里保衛天主的十字架免受撒拉遜人的侵犯。但那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等于消滅騎士團。誰會同意那种做法呢?哪一個大團長希望這樣呢?康拉德·封·榮京根的靈魂和生命被投進了一片黑暗中。除非是發了瘋、在黑暗里迷失了方向的人,才會主張這樣做。因此只有不斷前進,一直到天主指定的末日到來為止。 因此盡管他心里又急又愁,仍舊不斷前進。他的須發已經灰白,原來是明亮的雙眼已經籠罩在濃眉的陰影之下。茲皮希科甚至一次也沒有看見他的笑容。他的臉色并不嚴峻,甚至毫無愁容。可是他卻像是一個內心里受盡隱憂折磨的人一樣。他倒是披上甲胄、胸前懸著十字架(十字架正中間的紅方塊上有一頭黑鷹)、披著一件白色大斗篷(斗篷上也綴著一個十字架),顯得威嚴、气派,而帶著几分憂郁。康拉德原來就是一個生性愉快隨和的人,喜歡作樂,即使現在也不放過大宴會、大場面和比武;不僅不放棄,甚至還要親自安排這些事情,不過說到參加各种作樂場面,他可沒有那种豪興了,既不跟那些到瑪爾堡來作客的顯赫騎士在一起,也不跟那批喧囂無度、只圖行樂的人為伍,無論是鬧熱的喇叭聲,兵器的撞擊聲,無論是貴賓或酒徒,都動不了他的心。當他周圍的人自覺權力龐大,聲勢顯赫,財富無窮和權力無邊的時候;當羅馬皇帝和其他西方國王的使者們大聲宣稱單是一個騎士團就能夠抵擋所有王國和全世界威力的時候,——只有他不受迷惑,只有他記得圣勃里杰特顯靈時的那些不祥的話:“總有一天他們的牙齒要給敲落,他們的右手將被斫掉,他們的右腳將被剁去,好讓他們認識自己的罪孽。” ------------------ 亦凡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