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危情使館》是美國作家萊斯利·沃勒1987年出版的一部冷戰間諜題材小說。它圍繞美國駐英大使館為美國獨立200周年慶祝酒會進行的准備活動,敘述了一系列惊心動魄的事件。小說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文筆洗練流暢,堪稱同類題材小說中的一部优秀力作。 故事發生在1976年6月28日至7月4日短短的7天時間里。大使館防務處副處長耐德·弗蘭契上校剛剛受命負責美國獨立200周年慶祝的安全保衛工作,便陷入多方受制的困境。喜歡拋頭露面的大使夫人一心想擴大酒會的規模,一面偷偷打電話邀請各方人士參加,一面又動用輿論工具大肆張揚,從而大大增加了防范工作的難度。中央情報局倫敦工作站站長勞倫斯·蘭德對弗蘭契素怀忌恨,處處跟他刁難作對。使館有些部門對他的工作采取不合作態度。与此同時,恐怖組織針對慶祝酒會頻頻制造事端。而在關鍵時刻,他的親密助手夏蒙又突然遭人暗算。弗蘭契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完成了安全防衛的所有部署,并在酒會舉行當日險情突發之際,奮力解救被劫持的大使夫人,而妻子卻慘遭不幸。 小說中的人物各有特色,個性鮮明。主人公弗蘭契精明強干,富有經驗,反應敏捷,嫉惡如仇。他巧妙應付對他恨之入骨的大使夫人,冷靜面對妄自尊大的蘭德的無理指責,机智勇敢地与恐怖分子較量,不動聲色地与暗藏的間諜周旋。他以血肉之軀迫使肇事司机停車,及時救下受到小流氓欺侮的老人。妻子勒維妮見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冷落了自己,整天郁悶不樂,与他感情不睦,夫妻關系名存實亡。 但在千鈞一發之際,她卻毫不猶豫地挺身擋住射向丈夫的子彈。福爾默大使凡事全憑夫人做主,接受電視采訪時身旁不見夫人,便手足無措,窘促不安,在政界自然“不會有什么出色的表現”,“大概只能抄起獵槍,相隔200碼開槍擊中一只成年牡鹿。”福爾默夫人聰明伶俐,精力充沛,千方百計利用丈夫的地位,給自己制造出風頭的机會。電視台記者吉蓮·蘭姆容貌俏麗,風姿綽約,但卻熱衷于制作揭人短處的節目,使深諳她底細的使館代辦羅伊斯·科耐爾唯恐避之不及。還有粗魯蠻橫、動輒罵娘的勞倫斯·蘭德,連被上司召見時自己該穿什么衣服也拿不准的“和藹可親的蠢家伙”麥克斯·格雷烏斯,經歷坎坷、飽受磨難的退伍老兵伯恩賽德,老奸巨猾、深藏不露的塔斯社記者波拉馬連科……作者筆下的這些人物,無論是濃墨重彩的細致刻畫,還是寥寥几筆的簡略勾勒,無不活脫傳神,躍然紙上,令人過目不忘。 《危情使館》高于一般偵探小說之處,在于它并不是單純以惊險刺激的情節吊讀者的胃口,而是通過大量翔實生動的細節揭露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正是這些矛盾促使60年代以后的美國人用批評的目光審視現存制度,看到被物質文明所掩蓋的种种深刻危机。福爾默明明對政治一竅不通,就因為有錢,為總統選舉獲胜立下汗馬功勞便被委以大使的要職。作者借科耐爾之口激烈地抨擊了美國金錢政治的弊端:“這個國務院是怎么回事,居然會批准這項總統對駐英大使的提名。難道那些外交知識等于零的闊佬,只要舍得大把大把地掏出鈔票,就可以不加限制地隨便他們在外交部門爬到高位嗎?難道像羅伊斯這樣的職業外交家就活該丟人現眼,成為每屆新總統迫使國務院接受的政治交易的犧牲品嗎?”德國的一幫新納粹党徒殘忍地殺害了弗蘭契的戰友威考夫不算,還割下他的腦袋,放入弗蘭契公寓的冰箱。軍方卻以“國家利益”為名,對其家屬隱瞞死因。伯恩賽德是一位參加過二次大戰的退伍老兵,他辛苦積攢了大半生的血汗錢全被一家信托公司騙去,妻子剛剛獲悉這個消息便猝然倒地死去。作者通過書中人物血淚交織的慘痛遭遇,無情鞭撻了腐敗的權力制度。 另外,小說語言方面的某些特色也是值得稱道的。主要表現在這樣几個方面。一、作者善于利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心境。例如弗蘭契早晨出門時心情不佳,“經過溫菲爾德官邸時,他看見了旗杆上升起的星條旗。黯淡的晨光下,上面的紅白條紋萎靡不振,像是毫無特征的薄荷棒糖,藍底白星朦朧不清,長方形的整面旗幟渾然一体,說不出是什么色調。”再比如,殺手伯特執行任務時,心里忐忑不安,“爬上樓梯時,听到身后威靈頓路上轆轆駛過越來越多的車輛。笨重的貨車和紅色巴士呼哧呼哧喘著粗气,在這片嘈雜聲中格外刺耳難听。”“隨著早晨時光的流逝,這座城市變得越發嘈雜不堪,仿佛被几只鯨一樣龐大的揚聲器放出的巨大聲流吞噬了。伯特眨眨眼,各种幻景不邀而至,在他腦海里轉悠。”二、對話傳神。作者注意運用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同時使說話人的語气口吻与其身份特征相協調。比如下面福爾默夫人講的一段話,就很符合記者出身的她長于辭令、喜歡賣弄的特點:“‘你可以用5這個數字來概括我的相貌特征。’她常常對婦女雜志的新聞記者說。……‘我与5這個數字有不解之緣。我身高5英尺,所有服裝,包括鞋子都穿5號。個頭偏矮,所以我几乎總要穿上這些討厭的后跟高達5英寸的鞋。’”三、譬喻奇肆。作者善于使用新鮮形象的比喻。如:“……誘使消費者越來越深地陷入這個宛如海盜窩藏贓物的洞穴的商業迷宮……”“她那銀鈴般清脆的嗓音帶著地道的英國腔,吐出的每個輔音猶如玻璃碎裂般尖利。”“她眼珠上的兩只大大的桔色虹膜看上去像是電視攝像机的鏡頭。”“他站在那里,無意間瞥見下面一層的樓梯閃過一個樹樁般粗壯結實的身影:腰板筆直、貓儿一般輕捷無聲的走路姿勢,……”所有這些比喻,無不妥帖生動,耐人尋味,增加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 我們在翻譯中,注意選擇既熨帖原意又切合語境的詞,盡量采用与原作風格相符或接近的語言形式,努力体現原作的丰采姿致。 冷戰時代早已結束。但是,歷史的教訓是不應該忘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危情使館》一書仍有重要的警世作用。也許,這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譯者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