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八章 迎圣体


  于連裝小裝傻,都沒有用,他不能討人喜歡,他太特殊了。“不過,”他想,“這些老師都是些精明人,千里挑一挑出來的,何以也不喜歡我的謙卑呢?”他覺得他的殷勤只蒙住了一個人,因為這個人什么都信,似乎什么當都上。此人就是大教堂的司儀長夏斯一貝爾納神甫,十五年前,人家讓他覺得有望得到議事司好的位置,他就一邊等,一邊在神學院里教授布道術。在于連還蒙在鼓里的那個時期,有几門功課他常得第一,其中就有布道術。夏斯神甫為此對他表示友好,下了課,很愿意挽住他的胳膊在花園里轉几圈。
  “他到底想干什么?”于連心里說。他感到奇怪,夏斯神甫跟他談大教堂擁有的飾物,一談就是几個鐘頭。除了喪事用的飾物,大教堂共有十七件鑲有飾帶的祭披。大家對老邁的呂班普萊議長夫人寄于很大希望;這位老夫人已九十歲,七十年來一直保存著結婚禮服,那是用夾了金線的上好里昂料子做的。“想想看,我的朋友,”夏斯神甫說道,一下子站住了,睜大了眼睛,“用的金子那么多,料子都立得住。在貝藏松,大家普遍認為,議長夫人的遺囑將使大教堂的寶庫增加十多件祭披,還不算四、五件重大節日用的無袖長袍。更有甚者,”夏斯神甫壓低聲音,補充說,“我有理由認為,議長夫人會給我們留下八個精美的鍍金銀燭台,据說是勃民第公爵大膽查理從意大利買回來的,她的先人中有一位曾是他的寵臣。”
  “可是,這個人說了一大通舊衣服,他究竟想干什么呢?”于連想。“這种舖墊真巧妙,做了一百年,可我還是什么也沒看出來。他肯定是不信任我!他比那些人都机靈,那些人的秘密目的我只用兩個禮拜就猜出來了。我知道了,此人十五年來一直受著野心的折磨!”
  一天晚上,正在上劍術課,于連被叫到彼拉神甫處,神甫對他說:
  “明天是CorpusDomini節(圣体節)。夏斯—貝爾納神甫先生需要您幫他裝飾大教堂,去吧,要服從。”
  彼拉神甫又把他叫住,帶著体恤的神情補充說:
  “這是一個進城走走的机會,就看您愿意不愿意了。”
  “Incedoperignes(我有敵人藏著呢),”于連答道。
  第二天一大早,于連前往大教堂,一路上兩眼低垂。看到街道,看到城里已開始出現的熱鬧景象,于連感到很舒服。為了迎圣体,到處都有人在房屋正面張挂帷幔。他覺得,他在神學院度過的全部時光,實在不過一瞬而已,他想到韋爾吉,想到那位漂亮的阿芒達·比奈,也許能碰見她,她的咖啡館不太遠。夏斯—貝爾納神甫正站在他心愛的大教堂門口,于連老遠就看見了;那是一個面相快活神情開朗的胖子。“我正等著您哪,我親愛的儿子,”他一看見于連就叫道,“歡迎您。今天的活儿很重,時間又長,我們先吃頭頓早飯,添些力气,第二頓在大彌撒中間十點鐘開。”
  “先生,我希望,”于連神情庄重地說,“我希望時時刻刻有人跟我在一起,煩請注意,”他指著頭上的鐘,補充說,“我是五點差一分到達的。”
  “啊!神學院的那些小坏蛋讓您害怕了!您想到他們,這很好,”夏斯神甫說,“一條道路因為兩旁的篱笆有刺就不那么美麗了嗎?旅人赶路,讓扎人的刺在原地枯萎。還是干活吧,親愛的朋友,干活吧!”
  夏斯神甫說得對,活儿很重,大教堂前一天舉行過盛大的葬禮;任何准備工作都沒有做,因此要在一個上午把形成三個殿的那些哥特式廊柱都用一种紅色錦緞套子罩起來。主教先生用郵車從巴黎請來四個帷幔匠,但是這些先生也不能把活儿都包了,而且他們非但不能鼓勵那些笨手笨腳的貝藏松的伙伴,反而嘲笑他們,使他們更笨了。
  于連一看,他得自己爬梯子了,他的靈活幫了他大忙。他負起了指揮本城帷幔匠的責任。夏斯神甫大喜,看見他從一架梯子飛到另一架梯子。所有的柱子都罩上了錦緞,接下來要把五個巨型的羽毛束放在主祭壇上方的大華蓋上。那是一個繁复的木制繪金頂怖,由八根意大利大理石螺旋型大柱子支撐著。但是,要到達大圣体龕上方的華蓋的中心,心須走過一條木頭上楣,這段木頭頗陳舊,可能已遭虫蛀,并且离地四十尺高。
  看見這條險路,一直神采飛揚的巴黎帷幔匠,個個傻了眼;他們從底下住上看,嘰嘰喳喳地議論,就是不上去。于連抓起羽毛束,一溜跑,登上梯子。他把羽毛束穩穩地放在華蓋中心的冠狀飾物上。他從梯子上下來,夏斯—貝爾納神甫把他抱在怀里:
  “好极了,”善良的教士叫道,“我要把這講給主教大人听。”
  十點鐘的那頓飯吃得很快活。夏斯神甫從未見過他的教堂如此美麗。
  “親愛的弟子,”他對于連說,“我母親曾在這座可敬的教堂里出租椅子,所以我是在這座偉大的建筑物里長大的。羅伯斯庇爾的恐怖把我們毀了;但是我那時已經八歲,能在私人家里舉行的彌撒上幫忙了,所以做彌撒的日子,他們給我飯吃。要說折祭披,誰也沒有我折得好,飾帶從未斷過。自從拿破侖恢复宗教信仰以來,我有幸在這座可敬的大主教堂里指導一切事務。一年五次,我親眼看見它用這些如此美麗的飾物裝扮起來。但是它從未像今天這樣富麗堂皇,錦緞的幅面從未像今天這樣平展,這樣緊緊貼著柱子。”我道出他的秘密了,”于連想,“他在談自己,這是傾吐衷腸啊。”然而,這個明顯地興奮難耐的人卻什么不慎的話都沒說出來。“不過,他干了不少活儿,他很幸福,”于連想,“好葡萄酒也沒少喝。怎樣的一個人啊!對我來說,怎樣的傍樣啊!他有點暈乎了。(這是他從老軍醫那里學來的一句粗話。)”
  大彌撒的Sanctus響了,于連想穿上白法衣,跟著主教參加盛大的圣体游行。
  “還有小偷呢,我的朋友,還有小偷呢!”夏斯神甫叫道,“您沒有想到啊。游行隊伍要出來了,教堂里要空了;您和我,我們得看著。如果圍著柱腳的美麗的金線只丟失兩奧納,那就是我們的造化。那也是呂班普萊夫人的饋贈;那是從她的曾祖父、那位著名的伯爵那里得來的;是純金的,我親愛的朋友,”神甫貼著他的耳朵,顯然很激動地補充說,”一點儿也沒摻假!我讓您負責查看北側殿,呆在那里別出來;南側殿和大殿歸我。注意那些神工架;就是從那儿,小偷的女眼目盯著我們轉身的那當儿。”
  他剛說完,十一點三刻的鐘聲響了,緊跟著那口大鐘也響了。鐘聲大作,如此飽滿,如此庄嚴,感動了于連。他的想象飄然遠去,离開了塵世。
  神香的香气,化裝成圣約翰的孩子們撒在圣体前的玫瑰花瓣的香气,終于使他激動起來。
  那口鐘的聲音如此庄嚴,本來只應讓他想到二十個人的勞動,他們的報酬只有五十個生丁,也許還有十五或二十個信徒幫助他們。他應該想到繩子的磨損、鐘架的磨損、鐘本身的危險,那鐘每兩個世紀掉下一次;他應該考慮圖什么辦法降低打鐘人的工錢,考慮用赦罪或用取自教會的財富而又不使其錢袋癟下去的其它恩寵來支付他們的工錢。
  于連沒有做這些明智的考慮,他的心靈受到如此雄壯如此飽滿的聲音激勵,在想象的空間里邀游起來。他永遠也成不了一個好教士,成不了一個干練的行政官員。像這樣容易激動的心靈頂多适于產生藝術家。此時此刻,于連的自負暴露無遺。他的那些神學院的同學,因為民眾的仇恨和人們告訴你們每道篱笆后面都隱藏著雅各賓主義而去注意生活的現實,其中也許有五十個听到大教堂的鐘聲之后只考慮打鐘人的工錢。他們會用巴萊姆的天才去檢查民眾的感動程度是否和付給打鐘人的錢相符。但凡于連愿意考慮大教堂的物質利益,他那沖出目標的想象力也會考慮怎樣為教堂的維修節省四十法郎,會放過一次避免支付二十五生丁的机會。
  這一天,天气再晴朗不過,圣体游行的隊伍緩緩走過貝藏松,不時停留在有權勢的人們竟相搭起的輝煌的祭壇前面,教堂則沉浸在一片幽深的寂靜之中。半明半暗,一片宜人的清涼;神香和鮮花的香气仍舊到處彌漫著。
  寂靜,深深的孤獨,長形大殿里的清涼,使于連的夢幻更加溫柔甜蜜了。他不必擔心受到夏斯神甫的打扰,他正在另一個地方忙著呢。于連的靈魂几乎拋棄了肉体的外衣,在歸他查看的北翼慢步徜徉。他确信忏悔室內只有几個虔誠的女人,他就更平靜了;他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
  然而,他的心不在焉還是不能徹底,因為他看見兩個穿戴极好的女人,一個跪在忏悔室里,另一個在她旁邊,跪在一把椅子上。他隨意看了一眼,或是朦朦朧朧地感到了責任,或是贊歎兩位太太的高貴而淡雅的裝束,他注意到忏悔室內并沒有教士。“這就怪了,”他想,“她們若是虔誠的,就該跪在祭壇前;若是上流社會中人,就該赫然置身某個陽台的第一排。這連衣裙剪裁得多好!多雅致!”他放慢了腳步,想看看她們。
  于連的腳步聲在深邃的寂靜中響起,跪在忏悔座里的女人听見了,略微偏了偏頭。突然,她輕輕叫了一聲,暈過去了。
  這跪著的女人沒了力气,向后一仰;她的朋友,緊挨在她身邊,跳起來扶住她。就在這時,于連看見了向后跌倒的女人的肩膀。一條用精美的大顆珍珠串成的絞形項鏈引起他的注意,他很熟悉啊。當他認出德·萊納夫人的頭發時,他是多么激動啊!正是她。試著扶住她的頭不讓她跌倒的那位太太是德爾維夫人。于連不顧一切地沖上去,若不是他扶住她們,德·萊納夫人倒下去,還會拖上她的朋友。德·萊納夫人面無血色,毫無知覺,頭軟綿綿地靠在他的肩上。他幫著德爾維夫人讓這迷人的頭靠在一把草墊椅子的背上。他跪下了。
  德爾維夫人轉過頭,認出了他。
  “走開,先生,走開!”她對他說,口气中帶著最強烈的憤怒。“特別是不要讓她再見到您。見到您只會使她感到厭惡,她在見到您之前是那樣的幸福!您的手段太殘忍了。走開,走得遠遠的,如果您還有一點廉恥的話。”
  這句話說得那么強硬,于連此時那么虛弱,不容他不离開。“她一直在恨我,”他想到德爾維夫人,自言自語道。
  這時,教堂里響起游行隊伍前排的教士們哼哼呀呀的歌聲,他們回來了。夏斯—貝爾納神甫叫了于連好几聲,他沒有听見,他過去抓住他的胳膊把他從一根大柱子后面拖了出來。于連躲在那里,半死不活。神甫想把他介紹給主教。
  “您不舒服,我的孩子,”神甫見他那么蒼白,几乎走不動路;“您干活儿太多了。”神甫把胳膊伸給他。“來,坐在這張洒圣水的小凳子上,在我背后,我擋著您。”此時他們正在大門一側。“您放心,還有二十分鐘主教大人才露面呢。努力恢复您的精神,他經過時,我扶您起來,我雖年老但還強壯有力。”
  但是主教經過時,于連抖得那么厲害,夏斯神甫只好放棄引見他的打算。
  “別太難過了,”他對他說,“我還會找到机會的。”
  晚上,他讓人給神學院的小教堂送來十斤蜡燭,說是于連細心和熄滅蜡燭動作迅速節省下來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怜的孩子自己也熄滅了,自從見到德·萊納夫人,他的腦海里已是一片空白。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