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維基和西碧爾、瑪麗和西碧爾、佩吉·盧和西碧爾,到底是什么關系?威爾伯醫生決定詢問無所不知的維基。 這一天是1955年6月15日,心理分析已進行了9個月。醫生和維基都坐在長沙發椅上。“維基,”醫生問道,“我想問問你:你是不是西碧爾的什么親戚。” 維基惊愕地答道:“你知道我認識西碧爾,因為你向我問起她的事,不是嗎?” “是啊,”醫生同意,“我知道你認識她。但你怎么會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呢?” 維基的唯一回答是逗人地一笑。 “維基,”醫生寸步下讓,“你剛才說起我們的藍色蟬翼紗衣服。除此以外,你和其他几位所共有的是什么呢?” “共有?”維基的聲調中有冷嘲熱諷的色彩,”我們有時是一起辦事的。” “你曾告訴我:前面提到的几位,她們的母親是同一個人,是不是?若是這樣,你能不能說他們共有一個母親?” “是啊,我看你可以這么說。” “她們是否也共有一個軀体呢?” “這話多無聊。”維基的回答頗具權威件。“她們都是人。我可以把她們的情況告訴你。” “是的,維基,我知道她們都是人。但人跟人有著一定的關系。佩吉·盧、佩吉·安、瑪麗、西碧爾等人之間是什么關系?她們是姊妹嗎?” “沒有人說她們是姊妹。”維基兩眼瞪著醫生。 “的确沒有,”醫生強調地說,“沒有人說過。可是,維基,如果有几個人,其母親同是一個,那么,他(她)們要不是同一個人,就必然是姊妹或兄弟。” 維基好似沒有听出醫生的言外之意,同意道:“我有許多兄弟姊妹,我們共有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 “不錯,維基,”醫生接著說道,“你承認自己的家屬關系,但沒有提到西碧爾、瑪麗、兩個佩吉等人的家屬關系。” 維基聳了聳肩說:“嗯,大夫,你剛才不是說她們必然是姊妹嗎?” “不對,維基,”醫生堅定地說,“我沒有講她們必然是姊妹。我只是問你:她們是否是姊妹。我還說,如果几個人有同一個母親,那么,在邏輯上,他們要不是同一個人,就必然是妹妹或兄弟。” 維基語塞。 醫生無情地按照邏輯來追問下去:“喂,維基,告訴我,她們到底是姊妹,還是同一個人?” 維基在追問下十分審慎地答道:“大夫,你既然如此,我只好承認她們必然是姊妹。她們只能是姊妹,因為她們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維基打開手提包,涂了涂唇膏,關上手提包,往腋下一夾,從而結束了這個話題。“Mon Dieu,”她一邊站起身來要走,一邊說道,“把這些完整的人設想成同一個人,實在是荒唐。瑪麗安·勒德洛和我非常相象,要比你剛才提到的任何兩、三個人相象的程度大得多。” “喂,維基,”醫生堅定不移,“時間還沒有到,我要你好好听一听我現在要對你講的話。” “我們的討論已取得合乎邏輯的結論,還有什么要說的呢?” “坐下,維基,請你坐下好嗎?” 維基不情愿地坐了下來。 醫生冷酷無情地議論道:“你說佩吉·盧、佩吉·安、瑪麗等不是同一個人。但她們有可能是一個人。維基,難道你看不出她們可能是同一個人的不同方面嗎?” “不,威爾伯大夫,我看不出來。”維基搖著頭,深思地說,“你就是你。你就是威爾伯大夫,而不是別人。” “說下去。” “而我就是維基。這儿沒有別人。看見了吧。”維基從長沙發上站起身來,在屋里踱步。“你現在相信我了嗎?” 維基又坐了下來,朝醫生微笑著說:“問題解決啦。這儿沒有別人。你就是威爾伯大夫,我就是維基。” “維基,”醫生答道,“什么問題也沒有解決。我們以誠相見吧。” “可是,威爾伯大夫,”維基堅持道,“問題多半解決了吧。我們已經解決了我是誰這個帶哲學意味的大問題。我是我,你是你。” “什么問題也沒有解決,”醫生提醒維基,“我們還沒有弄清西碧爾、佩吉·盧、佩吉·安、瑪麗等人之間的關系。什么……?” “問題,問題,問題,”維基打斷了醫生的話。“我也想問個問題哩,你為什么非得問這些問題不可呢?” 維基抵制了醫生千方百計地引她作出的合乎邏輯的結論,卻以下面一番話反駁了她自己所說的僅有醫生和她在一起的講法:“對了,威爾伯醫生,瑪麗想見見你。她想參加我們的心理分析,我想我們得答應她。” “我們的心理分析?”威爾伯醫生重复一句。“如果你們几位姑娘不是一個人,怎能說是‘我們’呢?” 維基咯咯地笑了。“你可以叫作集体治療吧,”她的話模棱兩可。 “你剛才已承認你們是妹妹。” “那就算是家庭治療吧,謝謝你糾正了我的話,”維基的反應真快。 于是,維基隱去了,如同她的肉体也离開這間屋似的。另外一個肯定不是維基的嗓音,有禮貌地開了腔:“很高興能見到你,威爾伯大夫。” “你是瑪麗?” “瑪麗·露辛達·桑德斯·多塞侍。” 這不是諸于世故的維基的嗓音,也不是孩子發脾气般的佩吉·盧的嗓音。這是明确無誤的美國中西部口音,語音柔軟、低沉而憂郁。醫生沒有听見過這個嗓音。她只是通過維基對六年級生活的回憶才知道有瑪麗此人。 醫生朝瑪麗作手勢,示意她坐在長沙發椅上,然后等著瑪麗開口。但瑪麗保持緘默。醫生認為這是新病人常有的含蓄。不過,這是新病人么? “你平時愛干什么,瑪麗?”醫生問道。 “我操持家務,”瑪麗答迫,“但這事做來不易呀。” “你必須干哪些事不可呢?”醫生問道。 “跟隨西碧爾。” “你跟隨西碧爾干什么?” “她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還干些什么?” “幫助西碧爾,” “怎么幫法?” “在實際方面,在微妙的方面幫助她。” “譬如呢?” “唔,威爾伯大夫,這是很實際的。你也許知道西碧爾和特迪·里夫斯不久前在晨邊車道合租了一個公寓。你知道新公寓是怎么回事。昨天早晨8:45,我不得不出來接待一位修配新窗戶的工人。晚上7:15,我又得出來一趟,因為我不想讓西碧爾來挂新窗帘。我覺得使一家運轉的關鍵在我。這几天,我們一會儿收到這儿的交貨,一會儿收到那儿的交貨,早晨無法睡覺。所以,我只好在樓下電鈴旁邊挂起牌子:“請別打扰。”西碧爾和特迪在重新裝修那公寓。這活儿由我來干。” “你還干什么?” “在那褐色沙石的大房子里很難干什么事。多一些空間有多好。我喜歡有一座花園,有動物房,我們剛養了卡普里那只貓。“ “你不喜歡紐約?” “不太喜歡。但我也沒有到處去看看。有時我去博物館或圖書館,也就這樣。我很少离開公寓。” “你在公寓里干什么呢?” “家務事。還有讀書呀,听音樂呀,偶而繪一些畫呀,寫點詩呀。詩可以緩解痛苦。” “什么痛苦,瑪麗?” “噢,我禱告過。” “什么痛苦,瑪麗?” “她們沒有告訴你嗎?維基呢?西碧爾呢?佩吉·盧呢?” “沒有直接講過。她們說過:害怕接近別人,害怕音樂,害怕手,害怕落入陷阱。維基和佩吉·盧不承認自己的母親,表明她們怕她。你怕她嗎?” “我從來不覺得西碧爾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瑪麗象在說真心話。 “什么痛苦,瑪麗?” “你總會知道的,我告訴維基我今天想來,正是為這個。我想幫你搞我們的心理分析。但我到這里來時心里有些內咎。也許來找精神病學家是一种罪惡吧。” “喂,瑪麗,”醫生說得又慢又清楚,“你知道西碧爾、維基和佩吉·盧已經來了九個月左右。你真以為他們在這儿說的做的都是罪惡?” “我不知道,”瑪麗深思著,“我真不知道。” “那么,你為什么來呢?” “上個月,在山茱萸和開花的酸苹果樹中,你不是一位精神病學家,”瑪麗深思地說:“你是一位朋友。我們需要朋友。” “西碧爾有朋友。她的朋友是不是你的朋友?” “恐怕是的。”瑪麗答道。“但反過來不行。特迪·里夫斯知道我的名字,能在几個人中把我識別出來。但勞拉·霍奇金斯把我認作西碧爾。大多數人也這樣。我有時很孤獨。” “那么你為什么不出去走走,自己交几個朋友,就象維基那樣。” “嗯,你知道是怎么回事,”瑪麗作解釋,“就說一件事吧,我沒有合适的衣服。我在我們壁櫥里找到什么便穿什么。別人穿著好看的,不一定對我合适。”瑪麗停了停,低下了頭,然后疲倦地微微笑了笑。“另一方面,我不如維基有魅力,又不如瓦尼莎迷人。我比不上她們。我就是這副樣子。” 威爾伯醫生后來才知道瑪麗把自己看成一個矮胖的、富有母性的小老太婆類型的姑娘,不太時髦。的确,瑪麗是以一個以家庭為生活中心的人,以一個筑巢者,以一個喜愛娃娃、廚房和教堂的家庭主婦的形象出現的。盡管沒有孩子,盡管“在象鉛筆盒那樣的公寓廚房”里做飯很難,但威爾伯醫生愈來愈清楚:瑪麗的問題不在娃娃和廚房,而与教堂有關。醫生有朝一日會發現:她的開場白“也許來找精神病學家是一种罪惡吧”,濃墨重彩地反映了以教堂為中心的沖突。 濃墨重彩的,還有她祖母在她心中的份量。“祖母死了,沒有人能代替她。西碧爾沒有悼念祖母,她隱去了。佩吉·盧在獨自一人時不動聲色地悼念祖母。除了維基,我們全都哀悼,但我最悲痛,祖母死后,我干脆現身來悼念她。” “你在葬禮時現身啦?” “沒有,”瑪麗答道,“我不在場,那時西碧爾才九歲。當我們十歲,而且由佩吉·盧當家時,我就出來了。” “你的名字是怎么取的?” “這是我祖母的各字。我很象祖母,便取了她的名字。多塞特祖母的儿子是我的父親,我也象他。” 瑪麗輕聲哭了起來。醫生想起來了:西碧爾從不流淚。“你怎么啦,瑪麗?” “祖母,”瑪麗答道。 “但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這是現在的事,”瑪麗悲哀地搖了搖頭。“沒有什么過去的事。如果你心里有它,它就是現在的事。”后來威爾伯才知道,瑪麗時刻追求著她唯一知道的真正的家——瑪麗·多塞特的家。 “瑪麗,”醫生在時間快到時說,“我希望你不要討厭我的詢問:你离開這儿以后到哪里去呀?” “回家,”瑪麗道,“回到我所歸屬的家。我一回家便打電話給爸爸。西碧爾告訴你沒有,他和他的妻子弗里達住在底特律?我想使他對許多事情都別再擔心。你瞧,西碧爾在他眼里不是一個有毅力的人。有毅力的是我。 “在生命的露營地中, 別象那不能說話的,受人驅赶的牛, 要做一個斗爭中的英雄!” 醫生想說什么,但瑪麗解釋說:這首詩是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所作的“生命的贊歌”,并繼續朗誦下去: “偉人的生命提醒我們, 我們可使自己的生命崇高, 在我們的身后留下, 印在時間之沙礫上的足跡!” 醫生又想說什么。瑪麗徑自朗誦下去: “那就讓我們起來干吧, 一心一意,不顧任何命運, 完成著,追求著, 學會勞動,懂得等待!” 瑪麗的嗓音嘶啞了:“噢,可怜……可怜……” “可怜什么?”醫生問道。 “人生呀!”瑪麗立刻回答,“這些留宿兵士的露營地不好。我們不可能都成為英雄。” “露營地不是兵營,而是任何野營的營地。”醫生指出這一點。 “我是告訴你這個意思,”瑪麗有些不耐煩,“一兩個詞無足輕重。我們大家所有人住宿的營地實在很糟。我們是吃了敗仗的兵士。這才是真諦。完成著,追求著,學會勞動,懂得等待。我們要設法鎮靜,我們在年幼時一直是很好的。我們學得很多,我們試了一次一次又一次。西碧爾試過。我試過。我們都試過,但無濟于事。” “瑪麗,”醫生溫存地說道,“也許有什么東西妨礙了你們,也許在我們弄清是什么東西以后,就能試成功了。” “所以你瞧,”瑪麗自顧自說下去,不听醫生的話,“你不能永遠相信詩人,我無論誰都不信任。” “你信任祖母么?” 瑪麗點頭。 “你信任你父親?” “是的,”語气很有力。“他几乎是一個完人。”瑪麗顯然毫無保留地愛她父親。 “你必須相信我,否則你就不會來這儿了。” “唔,看將來吧。”瑪麗說。 時間到了。威爾伯醫生陪她的新病人走到門口。 “你知道沙拉·費爾斯寫的‘利己主義者’嗎?”瑪麗問道,“西碧爾和我在小時候都喜歡這首詩。它是這樣的: “在一個以我為中心的圓圈內,他繞了一圈又一圈, 說他是個奇才,一點不假; 因為除了利己主義者外, 誰能又做圓周又做圓心。’” 誰是圓周?誰是圓心?醫生掂量著。圓心是西碧爾,還是某一個化身? 尋找圓心本就不易,第二天來了兩位從未見過的化身,這個問題就更加复雜了。由維基介紹這兩位新人開始,這間診室就如此活躍,使威爾伯難以抑制自己興奮的心情。坐在醫生身旁的女子,竟在同一時間內,既是馬西婭·林恩·多塞特,又是瓦妮莎·蓋爾·多塞特。醫生不由得時時思索西碧爾·多塞特這么嬌小的身体怎能同時哺育那么多五花八門的角色。 威爾伯醫生對馬西婭和瓦妮莎的了解很有限,還是維基介紹的:“馬西婭能感到西碧爾所感受的東西,而且更加強烈。瓦妮莎是一個身材較高,頭發發紅的姑娘,愛彈鋼琴,充滿著 joie de vivre (生之歡樂)。她倆旨趣大体一致,而且喜歡在一起辦事。” 但當見到馬西婭和瓦妮莎時,醫生對她倆的了解還不如對瑪麗。 由于軀体同時被馬西婭和瓦妮莎所占有,醫生還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兩人區分清楚。但剛交換了几句玩笑話,她就能從她們的嗓音上識別出來。盡管兩人的英語發音相同,說話的方式一樣,但瓦妮莎是女高音,馬西婭是女低音。瓦妮莎的嗓音輕快而有節奏,馬西婭的嗓音卻顯得郁悶。 正如對待瑪麗一樣,醫生也以下面的問題開始談話:“你們兩位姑娘愛干什么?” “旅游。”馬西婭說。 “到處逛逛,”瓦妮莎說,“我們總是對新奇的地方和新奇的東西感興趣。生命在于生活呀。” 馬西娜和瓦妮莎談到她倆都欣賞飛机、大城市、戲院、音樂會、名胜古跡、購買自己喜愛的書。“我們各有所好,”馬西婭解釋道,“但有瓦妮莎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更加心曠神怡。”醫生明白,正如維基和瑪麗安·勒德洛是人間密友一樣,馬西婭和瓦妮莎是西碧爾·多塞特的圓周內的密友。 “說說你的感受吧,馬西婭。”醫生建議道。 “你不知道這么一來會使你遭到什么麻煩,”馬西婭面帶笑容地答道,“你用這個問題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1啦,” “大夫,”瓦妮莎插話,“你不該問她。她可能會告訴你的!” “我看你們兩位姑娘挺有幽默感。”醫生說。 “要在多塞特家族中生存,必須有幽默感。”瓦妮莎立即回答。“瑪麗,佩吉·盧,當然還有西碧爾,總是十分發愁,把生活弄得象一本俄羅斯小說一般。瞅著她們那模樣真是滑稽。我抵達威洛·科納斯時,西碧爾才十二歲。我在那里呆了很長時間,但我受不了這座小鎮。真的,你該來瞧瞧。害怕上帝,又憎恨人。阿諛,奉承。他們在待人接物時慣用甜言蜜語,甜得我患了精神上的糖尿病。” “措詞真妙,”馬西婭打斷她的話,“我從來沒有所你用過這种措詞。你是從我那里剽竊的吧?我是作者!你為什么不整天彈你那鋼琴,而讓我來創造絕妙好詞呢?” “但創造這詞的是我呀,是我……” “噢,瓦妮莎,對不起,我只是逗弄你呀。” “小心,”瓦妮莎警告道,“我們的母親就會說啦:‘逗弄這個詞儿在周圍有人時是不該用的’。”瓦妮莎的嗓音顯然是模仿海蒂·多塞特。她又轉身對威爾伯醫生:“在家庭圈子之外,我們從來就不能是‘孩子2’。在家里,連‘糟啦(heck)’這個詞都不許用。” “你不該批評母親。”馬西婭說。 “噢,你依附母親的粘乎勁儿使找作嘔啦。你一輩子也斷不了臍帶。大夫,我說臍帶。你說對不對?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這位好心的大夫才來幫助你長大成人。” “瓦妮莎,別這樣,”馬西婭懇求道,“要求有人來愛自己,并不是罪過呀。” “看在大地的面上——我宁可說看在上帝的面上——你的話听上去象一出電視連續劇。”瓦妮莎字字句句都用著夸張的手勢。 “瓦妮莎,你這樣講,太不公平。”馬西婭已帶哭腔。 “不公平!我們几個人,誰得到過公平?”瓦妮莎回擊道,“人家女孩儿有的,我們卻遭拒絕,這公平嗎?有朝一日,我要掙脫出來,自行其是。而你,親愛的馬西婭,將跟我走,讓你品嘗生活的滋味和体驗生命的活力。而我們一直在一起,盡管你早在我之前就進入了西碧爾的生活。馬西婭,你將發覺自己能在夜間睡覺,并在早晨舒适的醒來,關鍵是你別再回顧既往。你別忘記洛特的妻子的下場!” “瓦妮莎,”馬西婭懇求道,“你說的夠多了。我們倆在對話,大夫也許以為我們是一個人在自言自語哩。” “那倒不,”醫生打斷她的話,“我完全清楚你倆是兩個人。我希望你們兩位姑娘想來就來,想說就說,不要拘束。” “我們不同別人競爭,”馬西婭調皮的說,“比如,維基吧,她挺瀟洒,幫我們不少忙。但她也說得過多,差不多跟瓦妮莎一樣。” 由于時間已經到了,醫生便問:“你們离開這里以后打算干什么?” “我想通過國際机場到什么地方去。”瓦妮莎毫不躊躇地說。“上次我要走,而佩吉·盧來搗亂。我本想買一張去舊金山的机票,但她買了一張去克利夫蘭的票。所以,我看還是回家去彈莫扎特的鋼琴曲吧。” “我要回家去寫那篇《寶冠》雜志組稿的論文。”馬西婭說道。 “好吧,那就請便。”醫生提醒了她們一句。 她們走后,威爾伯醫生想象瓦妮莎怎樣在彈奏莫扎特樂曲時在鋼琴上猛力敲打,而馬西婭怎樣在著文立說時在打字机上猛力敲打。她們是兩個人,但無論如何只有兩只手呀,怎能同時彈琴又打字呢? 一連三天,馬西婭和瓦妮莎天天都來,醫生開始擔心維基、瑪麗、佩吉·盧和西碧爾本人會不會出事了。但通過這三次接触,醫生終于認定馬西婭和瓦妮莎盡管個性迥异,卻是一對連系緊密的好友。而將二人緊密地連系在一起的,是兩人都是這樣地生气勃勃。 不過,二者仍有差別。瓦妮莎充滿能量,似乎是帶電的,常用夸張的手勢,把一切都搞成戲劇化。這一點,無論馬西婭,還是其他任何化身(至少是醫生見到過的)都是不可比擬的。馬西婭是瓦妮莎的翻版,只是比較安靜、比較憂郁,盡管有時心情還比較輕松,但基本上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可以跟著瓦妮莎來逃避現實,或借讀書而遁世。她把人生看作“令人厭惡和枉費心机”,把人們看作“簡直糟糕透了”。 維基曾說馬西婭能感受西碧爾的情緒,而且加以強化,這點好象是說對了。瓦妮莎拐彎抹角地數說馬西婭的不是,以及說她講的話象一出電視劇,似乎也沒有說錯。西碧爾和其他化身看到電視中的悲哀場面時,傷心落淚的必有馬西婭。不論是什么故事,只要演到一個小孩(甚至是一條狗)終于回家或被人帶到父母面前或找到了母親,馬西婭就哭得涕泗滂沱。馬西婭是几個化身中最需母愛的人。維基曾告訴威爾伯醫生:“馬西婭只是為了想她母親就會哭。” 在瓦妮莎和馬西婭第四次來診后不久,瓦妮莎上演了一出戲。“再見,親愛的,”瓦妮莎用悅耳的嗓音說道,“我离開你真感到難過。我會想念你的,但我將在歐洲尋歡作樂。”然后,瓦妮莎轉過身子,說了一段旁白:“我一看見她就受不了。但愿這淫婦离開碼頭回家。” 瓦妮莎又改變了所站的位置,嗓音也變了。她改演碼頭上另一個女人,正在望著第一個女人离去。“我為你离開我而難過,你自己保重,愿你在歐洲愉快。”然后,瓦妮莎撇著嘴,咕嚕出一句旁白:“但愿她淹死!” 威爾伯醫生清楚地看到碼頭上兩個女人在告別。這個小品演得如此逼真,如此活神活現,醫生不由得大發議論:“瓦妮莎,你選錯了行業。你應該做演員。” ------------------ 掃校排版:于成中 || 文學与電影劇本http://photoplay.126.com首家推出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