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羅廣祥神父向馬戛爾尼提供朝廷內部的情況。皇帝共生20個儿子,但活下來的只有4個。“皇帝為人非常謹慎小心,因此沒有人知道他想立哪個儿子為繼承人。”由于中央帝國沒有長子繼位制度,而是像羅馬法規定的那樣“确立繼承人。”康熙統治60年,他在接班人問題上曾有過不幸的經歷:他曾不得不廢黜指定的接班人,讓他死在牢里。康熙的儿子雍正了解這個失敗的先例,便秘密地把他的繼承人的名字放在一只封好的盒子里,并寫在隨身攜帶的一份文件上。這個名字就是乾隆。乾隆學他父親的辦法。不過,這种謹慎做法并無必要,因為乾隆在1796年85歲時宣布內禪,公開指定嘉慶繼承皇位。 “乾隆不准任何一個儿子插手國家事務。”他一個人統治國家。“他親自批閱所有奏折。事無巨細,他都親自過問。”馬戛爾尼錄下羅廣樣神父的這段話時,卻沒料到“皇帝事必躬親”這一點正在他本人率領的使團問題上得到證實。不過,皇帝是听取6名國家主要人物、內閣大學士的意見的。這6人原則上是平等的,但其中1人的實際地位比其他5人高。 附体再生的人 皇帝最寵信的人就是和珅。他是“一個出身貧微,靠自己的才干爬到最高官職的韃靼人。”但他靠的還不光是才干。“乾隆把他從皇家衛隊的一名小官一直提拔到受寵的宰相位置。20年前,乾隆在一次檢閱皇家衛隊時被和珅的魅力所吸引。和珅深受皇帝寵愛,不斷得到提升。”人們可以估計到這位善良的神父向馬戛爾尼談了更多有關和珅在責任心很強的乾隆皇帝生活內占有充滿浪漫色彩的位置的情況。不過,一個大使的報告必須有一定的分寸。關于那個問題,他只在報告中作了暗示。其他一些同時期的材料表明,和珅不僅是皇帝的寵臣,而且也是皇帝的嬖幸。 皇帝后宮盡管有過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但這恐怕是中國皇帝所經歷的最奇特的事了。乾隆在很年輕約時候發瘋似地愛上了他父親的一名妃子。他的母親皇后娘娘發現此事后就想消除誘惑他儿子的這种力量:皇后召見那名有罪的妃子,強迫她用白綾自縊。40年后,一天乾隆皇帝檢閱皇家衛隊,他發現站在第一排有一個漂亮的小伙子,長得和他曾經熱戀過的妃子几乎一模一樣。中國人都相信暴死的人死后靈魂到處游蕩,然后附体再生。乾隆更相信這點,因他是喇嘛教徒,相信靈魂轉生。他不怀疑他曾熱戀的妃子的靈魂附在這個小伙子身上再生了。据說,他和這個年輕人在一起嘗到了很久以前沒讓他嘗到的幸福。 寵臣和寵妃 和珅迷住了比他大35歲的皇帝。他漂亮、健壯,熱愛生活。他聰明机靈,談吐動人。他并非真正是一名文人,只是善于辭令,會寫一些短詩,然而他當上了總督、尚書、中堂,并是后來登基當上皇帝的嘉慶的太傅。 對于和珅的地位,一位前耶穌會士曾用一句話來概括:“皇帝年事已高,再說所有國家都有一些蓬巴勒和蓬帕杜爾。”蓬巴勒是葡萄牙國王約塞的寵儿和首相;蓬帕杜爾則是路易十五的情婦和顧問:對和珅的最好形容就是他既是寵臣,又當寵妃。 通常,作為最高官員的中堂是代表天朝政府在皇帝面前說話的。乾隆与和珅之間的曖昧關系打破了天朝制度的平衡。他使文官等級制度不能行使其建議權,甚至不能向皇帝進諫。他成了皇帝前面不可逾越的屏障,加劇了專制体制。 至于同是韃靼人的“二號大學士”福長安,羅廣祥神父沒說什么,只說他讓哥哥娶了皇帝的侄女。的确,其兄福康安將軍功績突出:他胜利平定了台灣和西藏的叛亂,出色地管理過對外接触最多的廣東省。福長安很年輕時就被任命為內閣大學士,“雖然他像一個得寵的人,而不像是一個有才干的人”。他之所以有這么高的地位,主要是因為他与和珅的關系十分密切。 這兩名閣老后來成為宮廷積怨的犧牲品。乾隆一死,他的儿子嘉慶就把他們抓了起來。和珅被勒令像他的前身那位妃子一樣用白綾自縊而死。福長安原判死刑,后被免死,但他被迫幫助和珅自殺。 至于第三位滿族內閣大學士阿桂,因為年事已高,他已不再怎么過問國事了。不過皇帝還征求這位老臣的意見。皇帝常在批文中寫:“通常有遠見卓識的阿桂對此有何意見?” 另外三位國家最高權力机构的成員——二名漢人和一名蒙古人——的影響要小些。讀者將會遇到他們中的一位,即蒙古人松筠,他在馬戛爾尼回國途中陪送到杭州。不管他們的能力有多強,他們對君主的影響就小多了。 由于所有一切都取決于年邁的皇帝本人以及他的寵臣和珅,馬戛爾尼懂得他必須親自同皇帝或和珅談,吸引他們,向他們解釋,并說服他們——總之,要跟他們談判。但是,羅廣祥神父介紹的朝廷情況使馬戛爾尼感到十分困難。難道朝廷里有權的人是否會不像躲在無形的禮儀屏障后的幽靈那樣在他面前走過呢? 与此同時,船隊…… 中國人像關心英使那樣關心他的船隊。英國人向浙省地方官要求“指給空地一塊,俾伊等支立帳房,將船內患病之人送至岸上暫行栖息。”皇帝立即作出答复:“毋許僭越所指地方滋生事端,沿海居民亦著禁止前往該處。”這种隔离是有道理的。從8月6日至29日,“獅子”號上死了5人:1名兵士,1名木桶修理匠,2名水手,1名軍官。水手們用醋沖刷甲板,做煙熏消毒,給船艙通風。 8月27日,浙江巡撫長麟在一份奏折中寫道:“且船泊珠山,四圍皆系沙泥,不能支立帳房。查珠山之西北有一岑港,在此停泊可以避風放心,且船泊山下即可在船旁支立帳房。”人和船都在一個地方,負責監視外國人的部門就感到方便了。皇帝朱筆批道:“好。” 無論是英國船隊的航行情況還是夷人的表現,皇帝都一清二楚。但皇帝受他人影響,全朝廷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唯獨他自己不知道。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