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譯序


  《烈焰》是美國女作家南希·泰勒·羅森堡繼暢銷小說《減刑情節》(1993)、《司法利益》(1993)、《初犯》(1994)和《加利福尼亞天使》(1994)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法律題材的力作。羅森堡1947年生于達拉斯,高中畢業后進入密西西比州的海灣公園學院主攻英語。畢業時希冀成為詩人的夢想被現實打破之后,當了秘書。不久,她加入了警察隊伍。九年之后她轉到緩刑部工作,直接与罪犯打交道。在此期間,她得知一位父親在騷扰了她親生女儿之后卻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這件事情對她刺激很大,于是她就辭去了工作而專事小說創作。羅森堡自身的人生經歷也頗為坎坷,幼年時曾被祖父騷扰,上學期間在約會中被人強奸,當警察時也被同事騷扰過。這些經歷都曾在她的几部小說中有所体現。她還堅決反對美國法律訴訟過程中前案不究的原則,這一觀點在《烈焰》中表現得非常明顯。自1993年以來她創作的几部作品奠定了她作為美國知名作家的基礎,成為由男性作家占主導地位的法律題材小說創作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女作家之一。
  《烈焰》講述了達拉斯地方檢察院公訴人斯苔娜·卡塔勞尼為自己伸張正義,雪洗罪名的故事。小說一開篇就敘述了她作為一名成功的公訴人打贏了一場官司。此案的被告人佩勒姆是位變態殺人犯,六年前就因殺人而成為被告,因為當時陪審團意見不一,而無罪釋放。此次受審則是因為騷扰儿童。在斯苔娜据理力爭之下,終于使陪審團對被告作出前后兩罪并罰的判決結果。但正當斯苔娜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過去的陰影卻正漸漸向她逼近過來,原來在十五年前她的父親在一次縱火案中死于非命,而自己為救護弟弟馬里奧被燒得体無完膚,做了几次整容手術后臉上仍留有傷疤,并且還患有失憶症,對當時發生的一切記憶已相當模糊。出人意料的是她的朋友,原先在達拉斯共過事現任休斯頓檢察院檢察官的霍利·奧本海默出于嫉妒首先向她發難,不巧的是斯苔娜的前男友被人謀殺。霍利于是把縱火罪名和殺人罪名一并推到斯苔娜身上。當時縱火案發生時在現場的有:斯苔娜及其父親、弟弟和叔叔克萊姆,還有她父親的建筑公司伙人布拉德·愛默生。大火過后,布拉德幫助了落難的姐弟倆度過劫后難關。出于感激斯苔娜嫁給了他。但如今兩人感情產生了危机,開始离婚訴訟。而斯苔娜和她的律師塞繆爾·溫斯頓之間卻逐漸產生了感情。霍利在立案之后拘捕了斯苔娜。塞繆爾則為斯苔娜籌集了一筆保釋金,使她得以取保候審。斯苔娜為了查出凶手、洗雪罪名,同其助手布倫達·安德森一起開始著手深入取證調查此案。一個個疑團接踵而至。斯苔娜當警察的叔叔克萊姆曾利用為一些警察非法偽造證明申請傷殘退休金而受賄,而指證斯苔娜殺害蘭德爾的證人又是這一退休金、詐騙案受益者。在縱火案發生之前一家托儿所的地基塌陷,斯苔娜的父親負責督察這起事故,而他又是建造這座托儿所的建筑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布拉德則是主要分包人,就在大火發生前的當天晚上,他們倆曾大吵大鬧、彼此翻臉;斯苔娜的弟弟馬里奧是位癮君子,并且与霍利有染。正當斯苔娜撥開層層迷霧,案情逐漸明晰起來的時候,一件重要特征——當時大火焚燒過后遺留下來的一塊金屬片被人故意隱瞞,斯苔娜不得不据理索回;助手布倫達忽遭暗算;叔叔克萊姆自殺身亡。斯苔娜本人也通過電腦動畫模擬當時的火場經歷了一次對往事的痛切体驗。最后縱火案的真正凶手終于出現在棒球場的看台上。
  該小說以“火”作為貫穿始終的意象。十五年以前的大火雖已燃盡,但是引發這場大火連同這場大火演變而來的人們心中的貪欲之火、邪惡之火、妒嫉之火和憤怒之火,在經年的休眠之后卻死灰复燃。一片片火光交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煉獄景觀圖。于是書中人物圍繞著這場縱火案又重新經受著烈火的烤灼。小說情節環環相扣、層層剝揭,在追查縱火案元凶的過程中,作者運用自己嫻熟的筆法,抽絲剝茧、條分縷析,逐一審視相關人物的縱火動机与可能。斯苔娜覺得叔叔克萊姆對她的無端怀疑非常蹊蹺,在對他進行調查后發現他曾是警察傷殘退休金詐騙的主謀,這位利欲熏心的家伙是因為懼怕真相敗露而殺人滅口。本是朋友的霍利眼看斯苔娜的事業蒸蒸日上,而自己卻一事無成,不由得妒火中燒,利用指控斯苔娜縱火一案,搞臭對方,抬高自己的身价,結果是机關算盡卻成空。而身為檢察官的斯苔娜成了眾矢之的,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小說的巧妙之處在于使主人公處于失憶狀態,對當時的失火情景已了無記憶,使“莫須有”的罪名有可能成立。斯苔娜堅信自己是無辜的,她難抑胸中的怒火,誓死揭開這場大火的邪惡火种、澄清真相,与隱藏的真正凶手展開了一場明暗之間斗智斗勇的較量。
  小說的主人公斯苔娜作為作者的代言人,她的洗刷罪名的行動是一次針對當今美國法律制度的詰問和發難。無辜者可冤枉而坏人則可逃脫是對這一制度的极大諷刺。對真正罪犯的過分寬宥和對受害者的妄加罪名是這一法律制度的弊病所在。斯苔娜奮起洗雪罪名不僅有力地說明了她對這一体系的質疑与挑戰,而且還告訴人們法律并非個体命運的救世主,依恃它就可以伸張正義、懲惡揚善,而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求得公正的對待。斯苔娜勇于揭開這場大火的罪惡淵藪的意義還在于她發出了女性壓抑于內心深處積蓄已久的最強音。女性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体,常常受到男性強勢群体的壓制和迫害。書中大多數男性人物的頭腦中存有對女性的偏見与歧視。這些偏見和歧視也是斯苔娜遭到無端怀疑的原因之一。他們持有的這种“女人禍水論”的觀念可以被看成是這起罪名誣陷案的邪惡滋生源。斯苔娜這种不靠他救而靠自救的精神也充分体現在她与這股強勢力量的斗爭之中。
  世界上沒有人想再受二遍苦、再遭二次罪。但書中的女主人卻恰恰經受了一次“切膚切向”的体驗還原。她的助手布倫達利用電子計算机的動畫虛擬現實技術,不僅真切地還原了縱火案發生現場——斯苔娜的家,而且還通過模擬當時在場人物的聲音,逼真地再現了當時斯苔娜所處的環境。通過這一高科技手段,作者讓她再次經歷了十五年前的失火現場,又一次經受大火的燒灼。与上次不同的是,這一次斯苔娜并沒有遭受皮肉的痛苦,而是經歷了一次地獄般靈魂的冶煉,即使她逐漸恢复了對往昔的記憶,也更加增添了她不查出真凶誓不罷休的決心。小說通過高科技進行的這一体驗還原是本書的一個鮮明的時代特色。
  在這前几部小說創作所積累的經驗基礎上,作者羅森堡新近推出的《烈焰》這部小說無論從細節還是主線都顯得圓通而周密,為讀者展現了一幅迷宮般交錯互織的線索网絡,讀者會不自覺地被引領到充滿色欲、貪欲、野心和權欲的各种人物的內心隱密處,去探究人之惡的根源,以及孕育這些惡源的社會土壤。當貌似無辜的假面被逐一撕開,猙獰的真面目暴露在人們眼前時,讀者不禁會為女主人公的人生遭際抱腕唏噓,對人性之惡悲歎唾棄,而對善終于戰胜惡的最終結果表示由衷的欣慰。
                      劉華文
                      1997年11月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