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97年4月,西班牙阿爾法瓜拉出版社推出了巴爾加斯·略薩一部新作:長篇小說《情愛筆記》從同年5月開始,該出版社所屬的桑地亞那出版集團在美國、阿根廷、墨西哥、危地馬拉、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巴拿馬、秘魯等美洲國家將此書大量推向圖書市場。 到同年11月底,根据國際互聯网提供的統計資料,該書在西班牙語圖書市場的銷售額一直名列前茅。1998年11月,筆者隨云南出版團考察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的圖書出版情況,在一些書店里看到這本書的“賣點”依然很好。顯而易見,這部作品問世不久已經引起西語世界讀者的注意。 中國介紹巴爾加斯·略薩的作品開始于1979年的上海《外國文藝》,這本專業雜志首次介紹了這位早在1962年就已經成名的秘魯作家的生平和創作情況。次年,便有這位作家的中譯本《胡利婭姨媽与作家》与中國讀者見面。截止到1998年為止,巴爾加斯·略薩的主要作品,甚至包括散文和戲劇,都集中在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以《全集》形式出版了。就在這對西班牙文的《情愛筆記》來到了筆者手中。閱讀之后發現,它与1988年巴爾加斯·略薩發表的一部中篇小說《繼母領》的故事情節有聯系。《繼母領》講的是:保險公司的經理利戈貝托給13歲的儿子阿爾丰索找來一位繼母,名叫盧克萊西姣。小小年紀的阿爾丰索比克精靈還要精靈,他利用繼母試圖建立良好家庭气氛的愿望,不斷地与年輕、美麗的繼母撒嬌、耍賴、時喜時怒,發展和深化二人的關系。終于,有一天,這個少年偷吃了上帝的“禁果”,与盧克萊西撒發生了性關系。奇怪的是:事情發生后,阿爾丰京竟然用作文和提問題的方式,把這個“絕密”情況透露給父親了。利戈貝托听罷,极為震怒,一气之下把妻子赶出了家門。故事到此結束。但是,做為輔助線索,書中引證了不少古典神話為阿爾車索的性萌動辯解。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作品里,全然沒有了作者此前利用文學抨擊社會弊端的筆墨了。比如:《城市与“狗》中的反對軍事獨裁統治,《酒吧長談》中的反對資產階級官僚政治,《綠房子》中的反對官場中的營私舞弊,《世界末8之戰》中的反對政府對農民起義的殘酷鎮壓,《狂人瑪伊塔》中的對极左思潮的批評,等等。從追蹤研究的角度說,這顯然是巴爾加斯·略薩文學創作的嶄新動向,是應該加以注意的。但是,筆者在1990年看完《繼母須》之后,曾經有過錯誤判斷,誤以為這是“偶爾為之”,這樣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作家肯定會“回過頭來,投入到批判現實丑惡現象的斗爭中去的”,同時又考慮到故事內容有“亂倫”之嫌,加上這部作品還不到中文10万字,所以不想翻譯介紹過來。誰想到事隔9年之后,巴爾加斯·略薩仍然抓住“情愛”這個題材不放,又創作出《情愛筆記》來。這一次,他仍然讓阿爾車索登台表演,但是不再擔任“破坏家庭”的角色,恰恰相反,由他來牽線搭橋促成了父親和繼母的和好。有趣的是,他對繼母的“情愛”反而冷淡下來了。他唯一感興趣的是:為重建一個有父愛和母愛的幸福家庭而奮斗。反复閱讀《情愛筆記》之后逐漸發現,這條故事主線還引出許多“枝蔓”,上面挂著許多鮮嫩的果子:通過“筆記”形式聯想出來的小故事,比如利戈貝托看著法國畫家巴爾塔斯、哥倫比亞畫家博特羅、法國版畫家瓦洛東的作品,便聯想到已經与他分居的盧克萊西婭与貓群好戲的情景;又如利戈貝托從“筆記”上看到一部題為《海盜兄弟》的影片觀后感,便聯想自己也有這樣一個兄弟同盧克萊西婭調情。据不完全統計,“筆記”引用的藝術家、文學家、哲學家的思想、言論和故事多達140余處,而引用的目的是為了“想象”。西班牙一位文學評論家說:“《情愛筆記》是一部關于想象性愛快感的不尋常作品,同時又是關于性愛快感詳盡而不可思議的記錄。”閱讀、尤其是翻譯完《情愛筆記》之后,筆者非常同意這位評論家的看法。可以說,“想象”是這部作品的主題和生命。巴爾加斯·略薩為什么如此重視“想象”?他在這部作品中借用利戈貝托的嘴巴說出下面一番道理來:“最重要的是我想象,做夢,建設一個更好的現實,一個清除了全部垃圾的嶄新現實。”因為這個世界實在太齷齪、太肮髒了:“人類的自由已經淪為娼妓,自由已經被毒化和閹割,”(利戈貝托給一個官僚的信),所以要讓“想象”插上翅膀高高地飛翔,沖破污染的空气,抵擋社會環境的毒化。“‘想象”同時又是治療生活空虛和庸俗的良藥。“做夢”是更為自由、更不受約束的“想象”。耐人尋味的是,利戈貝托把“想象”和“建設新現實”聯系起來了。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思路:“創新”离不開“想象”,而“想象”恰恰是針對了現實中的丑惡而發生的。如果沒有對現實矛盾的置疑和追問,如果沒有對矛盾的分析和思考,如果沒有在此基礎上對我現實的“想象”,怎么能談得上“建設新現實”呢?第一次閱讀完《情愛筆記》時,听到和看到我們的電視台和報紙上都提到“創新精神”,朦朧中覺得書中的“想象”力量是可以給我們提供一點靈感的。所以決定把這部作品翻譯出來。這是第一個要翻譯的理由。 第二個理由是:《情愛筆記》集中記錄了“情愛”問題,尤其是集中從‘“心理想象”的角度詳細論述、分析和表現了對中國人來說几乎是匪夷所思的“情愛現象”,比如:儿童戀母情結,戀物癖,戀足癖,同性戀,性虐待狂,等等。這些現象在我國的情愛生活中,根据李銀河博士的調查報告(詳見《同性戀亞文化》和《虐戀亞文化》)也是存在的,但是社會上的輿論通常持否認和排斥的態度。巴爾加斯·略薩從生理、心理、哲學、藝術、宗教等角度提出:情愛世界是一塊私人領地,社會和他人應該尊重主人的“自主權利”;但是領地的主人同樣需要遵守公共規則。至于倫理道德方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習慣,其他民族沒有必要非模仿不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為好。但是不了解他人的風俗習慣是不可能尊重人家選擇的。如果翻譯介紹過來,可能有助中國讀者了解同類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認識和解決方法。比如,在我國,大多數人會認為同性戀是罪惡或者變態;而利戈貝托說:“我雖然不喜歡同性戀,但那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并不違反人天性,社會不應該干涉。”把這兩种看法比較一下,恐怕也會看出各自的价值觀念和文化上的差异來。再比如,盧克萊西婭在〈情愛筆記〉中是個從性格到性欲都很開放的婦女,利戈貝托對于她的“開放”經歷了复雜的心理轉變過程,他從狹隘、嫉妒轉向冷靜、平和,是吃了不少苦頭的。看一看利戈貝托是怎樣吃苦頭的,對于那些長期以來認為性行為就是動物性,因此就是低級下流的,應該脫离之、但實際上又是須臾不可少的“正太君子們”是非常必要的。不為別的,僅僅希望他們在處理這一矛盾時減少几分尷尬。 1999年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當天 于北京大學燕北園316樓507室 ------------------ 圖書在線制作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