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卡戎五號潛艇停靠在浮筒平台旁邊,隨著海浪上下顛簸著。晨曦中,這艘鮮黃色的潛艇就像放在油筒平台上的小孩的浴盆玩具。 一艘橡皮艇把諾曼送到了浮筒平台旁。他爬上平台,与駕駛員握了握手。這個駕駛員頂多18歲,比他的儿子蒂姆還年輕。 “准備出發了嗎?先生?”駕駛員問道。 “行啊。”諾曼答道。他是隨時都做好准備的。 從近處看,這艘潛艇并不像玩具。它不僅体積龐大,看起來也很堅固。諾曼看見它有一扇由丙烯材料制成的弧形舷窗,是用跟拳頭差不多大小的螺栓、螺帽加以固定的。他用手試探性地摸了摸這些螺栓。 駕駛員笑了起來。“想檢查檢查?” “不,我相信你。” “舷梯在這邊,先生。” 諾曼順著狹窄的舷梯爬到潛艇頂部。他看見了那個小小的圓形艙門后猶豫起來。 “坐到這個邊上來,”駕駛員說道,“把腿放進去,然后順著它下去。也許你得把肩膀向里收一收,還要把肚子也向里……這就對了,先生。”諾曼從那個小艙門中擠了進去。到了里面之后,他發現里面小得連站都站不直,到處是各式各樣的儀表和机器。特德已經先上來了,此刻正蜷縮在后面,笑眯眯的,像個天真的孩子。“有趣极了吧?” 諾曼很羡慕他那种樂天派的性格。他感到這儿空間太小,心情有點緊張。在他上面的是駕駛員,此刻匡當一聲把那扇沉重的艙門關上,然后爬下來操縱這艘潛艇。“大家都准備好了沒有?” 他們點點頭。 “很遺憾,我們看不到什么東西,”駕駛員說著回過頭看了看,“你們二位几乎只能看到我的后背。我們開始吧。听點莫扎特的曲子,行不行?”說著他按下錄音机的鍵,笑了笑。“下到水底要13分鐘,听點音樂可以使气氛輕松一點。如果你們不喜歡听莫扎特的,我們就換點別的听听。” “莫扎特就很好了。”諾曼說道。 “莫扎特的曲子妙极了,”特德說道,“雄壯而高雅。” “好吧,先生們。”潛艇開始發出嘶嘶聲,無線電也嘎嘎地響了起來。駕駛員透過頭戴式送話受話器輕聲說著些什么。一個戴著水下呼吸器的潛水員出現在舷窗口,朝他們揮了揮手。駕駛員也朝他揮了揮手。 一陣嘩啦嘩啦聲之后,又是一陣沉悶的隆隆聲。他們開始下潛了。 “你們可以看見,整個滑板都下了水。”駕駛員解釋道,“在水的表層,潛艇不太穩定,所以我們讓它滑行。到水深100英尺左右,就不用滑板了。” 透過舷窗,他們看見站在甲板上的那名潛水員。此刻海水已浸到他的腰際,接著海水浸過舷窗,潛水員的水下呼吸器冒起泡泡來。 “我們已進入水下了。”駕駛員說道,他用手調節了一下頭頂上方的几個閥門。他們听見了空气流動的嘰嘰聲,而且很響。水中冒起更多的气泡。舷窗外一片湛藍色,漂亮极了。 “真美呀!”特德說了一句。 “現在我們不用滑板了。”駕駛員說道。馬達轟隆隆地啟動后,潛艇開始向前運動。潛水員赶快躲到一邊。現在從舷窗向外看,除了一片深藍色的海水之外,什么也看不見。駕駛員對著無線電說了句什么,然后把莫扎特的音樂開大了些。 “坐好吧,先生們,”駕駛員說道,“下降速度為每分鐘80英尺。” 諾曼感覺到電動馬達的隆隆響聲,但卻不覺得潛艇在運動。他只是覺得外面變得愈來愈暗了。 “你知道吧,”特德說道,“我們能去那個地方,運气還真不錯呢。太平洋里大多數地方都非常深,我們無法親自去那些地方。”他解釋說,浩瀚的太平洋占了地球表面面積的一半,平均深度為兩海里。“深度比這個平均值淺的地方不多,有一個范圍不大的長方形地區就在薩摩亞、新西蘭、澳洲和新几內亞之間的水底。它實際上是一個海底平原,就跟美國西部的平原一樣,只不過它處于海平面下兩千英尺的地方罷了。我們現在就是要向下走,去那個海底平原。” 特德說話的速度很快。他緊張嗎?諾曼還說不上來,他感到自己的心跳得很猛。此刻外面已相當暗了。各种儀表在閃著綠光。駕駛員打開了艙內的紅色照明燈。 繼續下降。“400英尺了。”潛艇突然傾斜了一下,接著又平穩地向前駛去。“這是一條河。” “什么河?”諾曼問道。 “先生,我們現在駛進了一道鹽度与溫度都不同的海流之中,它呈現出來的情形就像大洋中的一條河流。我們通常是在這附近停下,先生。潛艇將沿著這條河把我們再往前送一程。” “哦,是的。”特德邊說邊把手伸進口袋。他掏出一張10塊錢的鈔票遞給駕駛員。 諾曼用詢問的目光看了特德一眼。 “他們難道沒有跟你提起過?這是老規矩了,在下潛過程中得給駕駛員一點錢,為的是有好運气。” “我也要有好運气。”諾曼說道。他把手伸進衣服口袋里,摸出了一張5塊錢的鈔票,想了想,還是決定拿出一張20塊的。 “謝謝你們,希望你們在海底愉快,二位。”駕駛員說道。 開始減速。 潛艇仍在下潛。海水變得很暗了。 “500英尺,”駕駛員說道,“已經下了一半了。” 潛艇發出了嘎嘎的響聲,后來又傳來几聲劈劈啪啪的聲音。諾曼感到惊訝。 “這是正常的壓力調節,”駕駛員說道,“沒有問題”。 “哦。”諾曼說了一句。他用袖口擦去了汗水。現在看起來潛艇的內部是太小了,兩邊的艙壁似乎离他的臉更近了。 “事實上,”特德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太平洋中的這個地方叫做拉烏海盆,對嗎?” “對的,先生,是叫拉烏海盆。” “它是兩個海脊之間的一塊高原,它的西邊是南斐濟海脊,或者叫做拉烏海脊,它的東邊是湯加海脊。” “完全正确,菲爾丁博士。” 諾曼看了看那些儀表,只見上面都是水汽。駕駛員得用一塊布先擦一擦,然后才能看清上面的讀數。是潛艇發生滲漏了嗎?他想了想,認為不是。只是水汽的凝結。潛艇里開始有點涼了。 別緊張,諾曼暗暗對自己說。 “800英尺。”駕駛員說道。 現在潛艇外面已是漆黑一片。 “這太有意思了,”特德說道,“你以前干過這种事嗎,諾曼?” “沒有。”諾曼答道。 “我也沒有,”特德說道,“還真有點刺激呢!” 諾曼真想讓他住嘴。 “你知道吧,”特德又說道,“當我們打開那艘外星人的太空船,開始跟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打交道時,那將成為我們地球生物史上非常重大的時刻。我一直在想,我們見了面要說些什么。” “說些什么?” “你知道該說些什么。站在門檻上,等他們使用照相机之后。” “會有照相机嗎?” “哦,我想各式各樣的文獻記錄方式都會有的。你想想,這不是很正常嗎?所以我們要准備說點什么,說點有紀念意義的話。我想到這樣一句話:‘這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時刻。’” “重大意義的時刻?”諾曼重复了一句,同時皺起了眉頭。 “你是對的,”特德說道,“有點拗口,這我同意。也許用‘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會更好些?” 諾曼搖了搖頭。 “那么用‘人類進化的十字路口’怎么樣?” “進化過程中還有十字路口嗎?” “我看沒有什么不可以嘛。”特德說道。 “可是,十字路口是兩條路的交會點。進化是一條路嗎?我想還不是吧。我覺得進化是不能規定方向的。” “你太咬文嚼字了。”特德說道。 “到底了,”駕駛員說道,“900英尺。”他放慢了潛艇的下潛速度。他們听見了聲納斷斷續續發出的聲音。 “‘人類進化到了一個新的門檻’?”特德還想著剛才的事。 “行啊。你想會是這樣的?” “怎么樣?” “新的門檻嘛。” “怎么不行呢?”特德說道。 “如果我們把它打開之后,里面只有一堆破銅爛鐵,沒有什么有价值、或者能給人啟示的東西,該怎么辦?” “問得好!”特德說道。 “950英尺。外部燈光已打開。”駕駛員說道。 他們看見了舷窗外的白色亮點。駕駛員解釋說那是水中的懸浮物質。 “看見了,我看見海底了。” “哦,讓我們來看看!”待德說道。駕駛員向旁邊讓了讓,他們都去看了看。 諾曼看見一塊平坦、暗褐色、毫無生气的海底平原,一直伸展到燈光所及的范圍,再往前就是漆黑一片了。 “這儿恐怕還沒有多少東西可看。”駕駛員說道。 “真是滿目凄涼啊,”特德嘴里這么說,可是臉上卻絲毫沒有失望的感覺,“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有生命力的東西。” “唔,有點冷哩。水溫是華氏36度。” “几乎到冰點了。”特德說道。 “是的,先生。我們來看看是否能找到你們的新家。” 馬達還在低聲轟鳴著。舷窗外泛起海底的沉沙。潛艇轉了個方向,沿著海底向前運動。他們在几分鐘之內所看到的,全是褐色的海底。 接著他們看到了燈光。“到了。” 海里出現了一大片燈光,這些燈的布局呈長方形。 “那是坐標方格。”駕駛員說道。 潛艇進入水平狀態,從燈光照亮的坐標上方順利地滑行而過。這個坐標延伸了有半海里。透過舷窗,他們看見潛水員們站在海底,在坐標网格內作業。他們向著從身邊開過的潛艇揮手致意。駕駛員按響了一只玩具喇叭。 “他們能听見這個聲音?” “那沒問題。水是性能良好的傳播媒介。” “我的上帝呀!”特德來了一句。 正前方的海里,有一只巨大像鈦制的鰭狀物翹在那里。諾曼根本沒有想到它竟然如此龐大。潛艇向左一轉,那個巨大的鰭狀物擋住了他們的全部視野,時間長達近一分鐘。那金屬呈灰色,毫無光澤,除了上面聚生了一些白色的海洋生物之外,上面沒有任何標記。 “沒有任何腐蝕。”特德說道。 “一點也沒有,先生,”駕駛員說道,“每個人都這么說。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种金屬与塑膠的合金。不過我覺得他們都不十分肯定。” 那鰭狀物慢慢移向了艇尾,潛艇再度轉了個彎。正前方又出現了一片燈光,但這一次是上下垂直排列成几排。諾曼看見了一根黃色的鋼制圓柱体,上面有閃閃發光的舷窗。在圓柱体旁邊是一個低矮的金屬圓頂狀物体。 “左邊的那個東西是DH-7,是潛水員們住的地方,”駕駛員解釋道,“它很實用。你們要住在DH-8里面,那要比我這個好多了,請相信我。” 他將潛艇轉向右側,一陣短暫的黑暗之后,他們又看見一片燈光。等靠近時,諾曼數了數,總共五個大小与形狀各异的圓柱体,有些處于垂直狀態,還有的則處于水平狀態,其間以一种錯綜复雜的方式相連著。 “到了,那就是你們在這里的家——DH-8,”駕駛員說道,“停靠碼頭要一分鐘的時間。” 金屬碰撞發出眶當聲;一陣猛烈的震動,接著馬達停了下來。一陣沉寂。空气流動的嘰嘰聲。駕駛員爬上去打開艙門,奇怪的是,一陣冷風吹到了他們身上。 “气艙已打開了,先生們。”說完他就向旁邊挪了挪。 諾曼抬頭從气閘里向上望,看見上面有一排紅燈。他向上爬出潛艇,進入一個直徑大約有8英尺的鋼制圓柱体內。它的四周都裝著扶手,還有一個窄窄的金屬長椅;頭頂上是散發著熱量的燈,不過看起來并不能產生多大熱量。 特德爬上來之后,在諾曼對面坐下。他們靠得很近,膝蓋都碰到一起了。他們下面的那道艙門被駕駛員關上了。他們看見上面的門把在轉動,接著是潛艇与圓柱体脫鉤發出的聲音;隨后則是潛艇漸漸遠去的聲音。 現在是什么聲音也沒有了。 “怎么回事啊?”諾曼問道。 “他們是在給我們增壓,”特德說道,“使我們能适應非大气气壓。在這儿我們無法呼吸空气。” “為什么呢?”諾曼問道。現在他們已經下到這儿來了。他凝視著這個圓柱冰冷的壁,心想當時在簡報會上若沒有打瞌睡該有多好。 “因為地球上的大气是有害的。”特德解釋道,“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氧气是一种腐蝕性的气体,它和氯、氟在化學上同屬一族,而氫氟酸則是我們已知腐蝕性最強的酸。氧气可以使吃了一半的苹果蒙上一層銹色,也可以使鐵生銹。如果人類接触到太多的氧气,對人体造成的損害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在這种壓力之下,氧是有毒的——毒性很大。所以我們減少你的吸气量。你在地面上呼吸的是含氧量21%的空气。在這儿,你只呼吸含氧量2%的空气。不過,你不會感覺到有任何不适——” 播音器里傳出一個聲音:“我們現在要開始對你們增壓了。” “那是誰呀?”諾曼問道。 “巴恩斯。”那個聲音說道,可是听起來卻不像巴恩斯的聲音,沙啞而有几分做作。 “准是學說人話的鳥。”特德說著笑了起來。他的聲音明顯變尖了。“是氦气,諾曼,他們在用氦气給我們增壓。” “你說話的聲音像唐老鴨。”諾曼說著也笑了起來。他自己的聲音也變得像卡通片里的角色,尖聲尖气的。 “說你自己吧,米老鼠。”特德怪聲怪气地說道。 “我想我是看見了一匹小馬。”諾曼學著米老鼠的腔調。他倆听見自己的聲音,都笑了。 “伙計們,別逗樂了,”內部通信聯絡系統傳來巴恩斯的聲音,“現在不是時候。” “是,長官,艦長。”特德這時說話已經尖到几乎听不清的地步,說完他又笑起來。他們那种像學校里的女孩子般尖細的聲音在鋼制圓柱体內回蕩。 氦气使他們的聲音振動頻率加快并交尖了,但它還有其他的作用。 “伙計們,是不是有點冷啊?”巴恩斯問。 他們的确感到有點冷。諾曼看見特德在打哆嗦,他感到自己的腿上也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就像有一股冷風吹在身上,只不過此刻什么風也沒有。由于氦气很輕,所以就加速了蒸發,使他們感到冷。 這時,坐在對面的特德說了一句話,可是諾曼沒有听明白,因為特德的聲音已經尖到無法辨清的程度,听上去就像是在吱吱地叫。 “听起來就像是兩只老鼠。”巴恩斯十分滿意地說道。 特德用眼睛看著喇叭,嘰哩呱啦又說了句什么。 “如果你們想講話,那就拿起一只講話器,”巴恩斯說道,“它們就在你們座位下面的小柜子里。” 諾曼發現了座位下的小金屬柜,卡噠一聲將鎖打開,只听見一陣金屬發出的很細的吱呀聲,就像粉筆划在黑板上發出的那种聲音一樣。室內的一切聲音頻率都非常高。在小柜里有兩只黑色的塑膠墊子狀的東西,上面有可以套在脖子上的帶子。 “把它們戴在脖子上,把墊子放在喉嚨下面的部位。” “好的。”特德說道,接著他惊异地眨起眼睛來。他的聲音變得粗了些,但仍然不很正常。 “一定是這些東西使聲帶頻率發生了變化。”諾曼說道。 “你們當時為什么不好好听簡報呢?”巴恩斯說道,“它們所起的正是這個作用。到了這下面,你們隨時隨地都要把它們戴在脖子上。至少是在你想讓別人明白你在說什么的時候。還冷嗎?” “是的。”特德說道。 “好吧,再忍一會儿,對你們的增壓馬上就要結束了。” 這時他們又听見一陣嘎嘎聲。旁邊有一扇門打開了。巴恩斯站在那里,手上拿著兩件質地很輕的衣服。“歡迎你們到DH-8上來。”他說道。 “你們是最后一批到達的,”巴恩斯說道,“在打開那艘太空船之前,我們還來得及很快地轉一圈看一看。” “你們已經做好了打開它的准備?”特德問道。“太妙了!我剛才還在和諾曼談這件事呢。這將是一個重大時刻,是我們第一次和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打交道。我們應當准備一篇神話般的講稿,以便在打開它時使用。” “會有時間考慮這個問題的,”巴恩斯看了特德一眼。“我先帶你們去看看住的地方。這邊請。” 巴恩斯解釋說,DH-8號居留艙由五個大型圓柱体組成,編號分別為A至E。“A號筒体就是我們現在待著的這個密封艙。”接著他領著他們走進隔壁一阿更衣室。牆上挂著很厚實的布衣,還有黃色的頭盔,就像諾曼看到那些潛水員頭上戴的一樣。這些頭盔頗有些未來派的感覺。諾曼用指關節在上面敲了敲。是塑膠的,非常輕。 他看見有一只頭盔的護面具上方印著“詹森”的字樣。 “我們都要戴上這個?”諾曼問道。 “是的。”巴恩斯答道。 “這么說我們要到外面去了?”諾曼有點緊張地問道。 “總是要出去的。不過現在還不必為此擔心。還冷嗎?” 他們都感到冷。巴恩斯讓他們都換上藍色條紋緊身連褲工作服。特德皺起眉頭說:“你不覺得穿上這個顯得傻里傻气的?” “也許不算時髦,但它們可以保暖,防止由于氦气造成的熱量散失。”巴恩斯說道。 “這种顏色太難看了。”特德說道。 “管它什么顏色呢。”巴恩斯說著便把衣服遞了過來。諾曼覺得其中一只口袋里有個沉甸甸的東西,拿出來一看,原來是個電池。 “這种衣服里面有電線,可以用電來加熱,”巴恩斯解釋說,“就像電熱毯一樣,是你們睡覺用的。跟我來。” 他們走進了B號筒体。這里面裝的是動力系統和維生裝置,乍看起來像個鍋爐室,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管道和使用裝置。“這是我們產生熱、動力和空气的地方。”巴恩斯說道。接著他又指出了各种設備:“封閉循環式內燃發電机,240/110伏特,氫气驅動燃料電池,維生裝置監視器,銀鋅電池的液体處理裝置。那個是士官長弗萊徹,艾麗斯·弗萊徹。”諾曼看見一個骨架很大的人,正在那些管道邊上用一只大扳手干活。那人轉過身,朝他們笑了笑,揮動著沾滿油污的手。 “她干起活來挺在行的嘛。”特德用贊許的語气說道。 “她是很在行,”巴恩斯說道,“所有的主要維生裝置都是綽綽有余的。弗萊徹是我們這儿最后一個多余人員。實際上你們將發現,整個居住系統都是自動調節的。” 巴恩斯把一枚很重的徽章別在工作服上。“你們要一直把它別在身上。當然,這只是一种防范措施:如果維生裝置的狀況不符規定,它就會自動報警。不過不會出現這种情況的。居留艙的每個房間都有感測器。環境是隨著你們的出現而不斷變化的,你們很快就會适應了。照明燈和取暖燈都是自動開關的。空气通風管道也是自動開關的。全部都是自動化,不要人去費力气。每個主要系統都有備用的。我們可以失去動力,可以失去空气,也可以完全沒有水,而在130個小時之內仍安然無恙。” 在諾曼看來,130個小時并不算長。他在腦子里換算了一下;約五天。五天也不算長。 他們走進了另一個筒体內。他們一進去,里面的燈就自動打開了。C號筒体是居住用的,里面有床舖、廁所和淋浴問。“你們會發現這里有的是熱水。”巴恩斯說道。他很自豪地帶著他們四處看著,好像這里是一個旅館。 居住的地方有良好的隔音、隔熱性能:下面舖的是地毯,四壁和天花板上覆蓋了一層軟襯墊,如此一來,這里面就像是一只襯墊過多的沙發。盡管里面色彩明亮,經過精心裝潢,但諾曼總覺得空間過于狹小,顯得很有壓迫感。舷窗很小,所看到的只有黑漆漆一片。他看見襯墊的底部是堅固的螺栓和鋼板,看了這個就可以提醒他們現在是在什么地方。他覺得自己仿佛進入了一葉鋼鐵制成的巨大肺里——而且他覺得這樣想并沒有錯。 他們彎腰穿過狹窄的通道,進入D號筒体。這是一個小實驗室,上面一層有長條椅和顯微鏡,下面一層是小型電子設備。 “這一位是蒂娜·錢。”巴恩斯指著一個十分文靜的女子介紹道。他們都和她握握手。諾曼覺得蒂娜·錢的文靜有點不自然,接著他才意識到她是個几乎從來不眨眼睛的人。 “要好好地對待蒂娜,”巴恩斯說道,“她是我們与外部世界唯一的聯系人——負責我們的通訊聯絡作業以及傳感系統。實際上,所有電子設備她都管。” 蒂娜·錢的四周,是諾曼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的龐太監視系統。它們看上去很像50年代的電視机。巴恩斯解釋說,有些設備,包括電視顯像管在內,在氦气中工作都不正常。在早期的水下居留艙中,顯像管每天都得更換一只。現在使用的顯像管經過精心的包裝,所以体積顯得很大。 在錢的旁邊是另外一名女子。巴恩斯介紹說她叫簡·埃德蒙茲,是檔案管理員。 “檔案管理員是干什么的?”特德問她。 “我是海軍上士,負責數据處理,先生。”她一本正經地答道。戴著眼鏡的簡·埃德蒙茲站得筆直。她的樣子使諾曼想到了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數据處理……”特德喃喃地說道。 “我的任務是保管所有數据資料、影像資料和錄像帶,先生。這一歷史性時刻的每個過程都會被記錄下來。我把每樣東西都歸檔存放。”諾曼心想:她就是個圖書館館員嘛。 “哦,太好了,”特德說道,“我听到之后很高興,是膠卷還是磁帶?” “是磁帶,先生。” “我知道如何操作攝影机,”特德說著笑了笑,“你用的是什么帶子,是1/2英寸的,還是3/4的?” “先生,我們使用的是數据掃描圖像,相當于每一個邊偏轉幀2,000個像素,每個像元含12种色調的灰度標。” “哦。”特德哦了一聲。 “這比你們所熟悉的市場上的那些要好一些,先生。” “我明白了。”特德說道。他弄明白了,然后又与埃德蒙茲就技術上的一些事交換了意見。 “特德對于我們怎樣把這一過程記錄下來似乎很有興趣。”巴恩斯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有點不自在。 “是啊,看來是這樣。”諾曼不明白這件事怎么會使巴恩斯感到不安。難道他是為錄像感到擔心?還是他擔心特德會搶鏡頭?特德會搶鏡頭嗎?是不是巴恩斯擔心這會讓人看上去像一次非軍事行動? “不,內部燈光是150瓦的石英鹵素燈,”埃德蒙茲說道,“錄像時感光度相當于50万,夠大的了。真正的問題是反向散射,我們不斷地努力克服這個問題。” 諾曼說道:“我注意到你們的支援人員都是女的。” “是的,”巴恩斯說道,“深水潛水研究測試顯示女子在水下作業的表現比男子強。她們体型較小,消耗的養分和空气比較少。她們的社會生存能力較強,住得擠一些也能將就。她們的生理适應能力較強,而且耐力也比較好。事實上,海軍方面早就認識到,他們的潛艇上全應換上女的。”說著他笑起來。“不過大概沒法完成這個任務了。”他看了看表。“怎么樣,特德,我們最好還是向前走吧?” 他們繼續向前走。最后一個筒体的標號為E,比起其他几個顯得寬敞得多。里面有一張長沙發,有雜志,還有一台電視机。在下面一層甲板上有個餐廳和廚房,都很實用。廚師羅斯·萊維是個中士。她是個臉色紅潤的女子,操著南方口音,此刻正站在一個巨大的吸式排气扇下面。她問諾曼有沒有什么特別喜歡吃的甜食。 “甜食?” “是的,詹森博士。我盡量為每個人准備一份他喜愛吃的甜食。菲爾丁博士,你呢?你最喜歡吃什么樣的甜食?” “酸橙甜餅,”特德說道,“我比較喜歡吃酸橙甜餅。” “我會做,先生。”萊維笑道。接著她轉身對諾曼說:“詹森博士,我還沒听到你的呢。” “草莓攀1” 1一种西式點心,亦譯作排。 “很簡單。上次潛艇補給時,正好送來一些很好的新西蘭草莓。你是不是今天晚上就想吃?” “為什么不呢?羅斯。”巴恩斯熱情地說道。 諾曼向黑漆漆的舷窗外望去。從D號筒体的舷窗向外看,可以看見那個被燈光照亮的長方形坐標网格,它沿著墜落在海底的那半海里長的太空船延伸開去。潛水員們像螢火虫一樣,在被照亮的坐標网格表面移動著。 諾曼心想:現在我處在大洋深處1,000英尺地方,可是我們現在卻談論要不要吃草莓攀。然而他越想越覺得有道理。要讓一個人在新的環境中生活得舒服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吃到他所喜愛的食物。 “草莓很對我的胃口。”特德說道。 “我就給你們做草莓攀。”萊維不慌不忙地說。 “加不加奶油?”特德問道。 “這個嘛……” “你不能什么都要,”巴恩斯說道,“在30個大气壓的混合体中,是無法做出奶油的——攪不起泡泡來。我們繼續朝前走吧。” 貝思和哈里在餐廳上方那間不大的、裝有襯墊的軟壁小會議室里等著。他們都穿著工作服和加熱型外衣。他們走進來的時候,哈里搖了搖頭。“喜歡我們這個軟壁牢房嗎?”他用手指戳了戳絕緣隔音的牆壁。“就像生活在陰道里一樣。” 貝思打趣道:“哈里,難道你不想再回到子宮里去?” “不想,”哈里說道,“我到過那儿,一次就夠了。” “這些工作服真差勁。”特德說著用手拽了拽身上的條紋工作月民。 “可以清楚地顯出你的肚子。”哈里說道。 “我們都坐下吧。”巴恩斯說道。 “加上几個小閃光裝飾片,你就可以當埃爾維斯·普雷斯利1了。”哈里開玩笑地說。 1即貓王,美國著名搖滾樂手。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已經不在人世了。” “現在就是你的机會了。”哈里說道。 諾曼四下看了看。“萊文呢?” “萊文沒能來,”巴恩斯很快地答道,“他乘潛艇下來的時候得了幽閉恐怖症,我們只好把他送回去了。這是難免的事。” “這一來我們就沒有海洋生物學家了?” “沒有他我們也還能湊合湊合。” “我真不喜歡這种工作服,”特德說道,“我真的不喜歡。” “可是貝思穿了就很好看。” “是的,貝思穿什么都好看。” “這儿太潮濕了,”特德說道,“是不是總是這么潮濕?” 諾曼注意到這里的濕度是個問題。他們摸到的每一樣東西都顯得有點潮濕,冷冰冰的。巴恩斯叫他們當心不要受感染,不要感冒了,并給他們每人一瓶潤膚液、一瓶點耳朵用的藥水。 “我想你曾說過技術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哈里說道。 “是的,”巴恩斯說,“相信我,跟10年前的居留艙相比,這個水下居留艙豪華多了。” “他們10年前就不再制造水下居留艙了,”哈里說道,“因為里面老是死人。” 巴恩斯皺了皺眉頭。“出過一次事故。” “出過兩次事故,”哈里說道,“總共死了4個人。” “那是特殊情況,”巴恩斯說道,“不涉及海軍的技術或人員。” “太好了,”哈里說道,“你說我們要在這下面待多久?” “最多72小時。”巴恩斯說道。 “你有把握嗎?” “這是海軍的規定。”巴恩斯說道。 “為什么?”諾曼頗為不解地問道。 巴恩斯搖搖頭說:“不要問海軍的規定是為了什么,絕不要問。” 內部通信系統打開了,里面傳來蒂娜·錢的聲音。“巴恩斯艦長,我們收到了潛水員發來的信號。他們現在正在安裝密封艙。再過几分鐘就要開了。” 房間里的气氛頓時發生了變化;人們明顯興奮起來。特德搓了搓手。“當然,你已經意識到,即使我們不打開這艘太空船,也已經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發現了。” “什么發現?”諾曼問道。 “我們已經宣判了唯一進程假說的死刑。”特德說著看了貝思一眼。 “唯一進程假說?”巴恩斯不解地問了一句。 “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傾向于認為在地球外還存在著其他智能生物,但生物學家則不同意這种看法。”貝思解釋道,“許多生物學家認為,地球上智能生物的發展經過了許多特定的階段,它代表了宇宙中的唯一生命發展進程,在其他地方也許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就是他剛才說的意思。” “智能生物難道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嗎?”巴恩斯問道。 “唔,它在地球上差點就沒有生成。”貝思說道,“地球已經形成45億年了,單細胞的生命形式是39億年前才出現——從地質學的觀點來看,几乎是頃刻間就出現的。這种單細胞的生命形式在地球上繼續存在了30億年。到了寒武紀,也就是大約6億年前,地球上突然出現了許多生命形式。在此后的一億年中,海洋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魚類。后來陸地上也出現了生物。后來又有了空气,但是誰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生命形式。既然在此之前的30億年中,都沒有出現這种情況,那么在其他星球上,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种情況。” “即使到了寒武紀之后,導致人類出現的一系列發展進程看上去竟是如此特殊、如此偶然,以至于生物學家們也覺得那些情況也許根本就不會出現。想想看嘛,如果6億5千万年前恐龍沒有突然絕跡——是由于彗星的撞擊或其他原因——那么地球上至今可能還是爬行動物主宰的世界,哺乳動物絕不可能取而代之。沒有哺乳動物就不會有靈長目動物,沒有靈長目也就不會有猿。沒有猿,也就沒有人……在進化過程中有許多偶然因素,有大量机遇。生物學家因此才認為,智能生物也許是宇宙中的唯一發展進程中產生的,只有地球上才有。”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特德說道,“我們知道它并不是唯一進程,因為在那邊就有個碩大無比的太空船。” “就我個人而言,”貝思說道,“我是再高興不過的了。”她咬了咬嘴唇。 “可是你看上去并不高興。”諾曼說道。 “我跟你說吧,”貝思說道,“我不免有點緊張。10年前,比爾·杰克遜在斯坦福大學組織了一系列關于外太空生命的周末研討會,那是他剛剛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后的事。他把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設計外太空生命的形式,用科學方法進行推論。第二組對這种生命形式也進行推論,并設法与之聯系。杰克遜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主持了整個研討過程,他不讓任何人去想入非非。有一次我們帶去一個自己提出的外星人的草圖,他非常嚴肅地問:‘好,那么肛門在哪里?’那就是他提出的批評意見。不過地球上有許多動物是沒有肛門的,它們身上有各式各樣的排泄机制,因而并不需要一個專門的排泄孔。杰克遜認為肛門是很有必要的,其實不然。現在嘛……”她聳了聳肩。“誰知道我們將發現什么?” “我們很快就會知道了。”特德說道。 內部通信系統又響了。“巴恩斯艦長,潛水員已把气閥裝好了。現在机器人已准備進入太空船了。” “什么机器人?”特德問道。 “我覺得這樣做很不妥當,”特德十分生气地說,“我們下到這儿來,是為了親自進入這艘來自外太空的太空船。我認為應當去做我們到這儿來要做的工作——要用人進去。” “絕對不行,”巴恩斯說道,“我們不能冒這個險。” “你必須考慮這一點,”特德說道,“這是一個考古現場。它比奇琴伊察、特洛伊、圖坦卡門的墓都重要。它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考古現場。你難道真想讓一個机器人去打開它?你的人類命運意識到哪儿去了?” “你的自我保護意識到哪儿去了呢?”巴恩斯反問道。 “我堅決反對,巴恩斯艦長。” “知道了,”巴恩斯說罷轉過身去,“現在我們開始吧。蒂娜,把影像送過來。” 特德真有點气急敗坏的樣子,可是當他們面前兩台大屏幕監視器打開之后,他也安靜下來。從左邊那台監視器上,他們看到了机器人那复雜的金屬管狀框架結构以及它那外露的動力部件和傳動部件。這個机器人被置于那艘太空船流線型的灰色金屬外壁前面。 外壁上有一扇門,樣子跟客机的艙門十分相像。從第二台監視器上看到的是那扇門的近景,這個畫面是由裝在机器人里的攝影机攝取的。 “很像一扇飛机的艙門。”特德說道。 諾曼看了哈里一眼。哈里臉上露出一种神秘的微笑。他接著看了巴恩斯一眼,發現巴恩斯絲毫沒有惊訝的表情。他意識到巴恩斯早就知道有這扇門了。 “我真不知道怎樣才能解釋在門的設計方面竟如此雷同,”特德說道,“這种雷同產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可是這扇門,完全是人類使用的大小和形狀嘛!” “是啊。”哈里附和道。 “簡直不可思議,”特德說道,“太不可思議了。” 哈里微微一笑,但一聲未吭。 巴恩斯說道:“我們來找一下控制面板。” 机器人的視頻掃描器開始在太空船的殼体上左右搜索,最后停在那扇門左側的一個長方形面板上。 “你能打開那個面板嗎?” “正在打開它,長官。” 机器人与机械手向那扇門伸過去。但那机械手顯得很笨拙;它在金屬壁上不停地抓,留下一道道閃亮的抓痕,那控制面板卻依然紋絲不動。 “荒唐,”特德說道,“就像在看一個嬰儿。” 那只机械手仍在不停地抓著控制面板。 “這种工作應當由我們來做。”特德說道。 “利用吸的辦法。”巴恩斯說道。 机器人伸出了一只帶橡皮吸盤的机械手。 “啊,管道工的朋友。”特德說話時帶著一种不屑一顧的神情。 他們看見那吸盤接触到控制面板上,壓了下去,然后卡噠一拽把面板給拽開了。 “終于成功了!” “我不明白……” 面板里面的情況看不清楚,影像的焦距不對。他們可以看出一系列彩色的圓形金屬按鈕,其中有紅的,有黃的,還有藍的。在這些按鈕的上方是一些复雜的黑白符號。 “看,”特德說道,“紅、黃、藍三原色。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為什么?”諾曼問道。 “因為這說明外星人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感覺器官——他們也許用和我們一樣的方式來看世界。從視覺說,使用的是電磁波譜中的同樣部分,看到的是同樣的顏色。這將大大地有助于我們跟他們的交流。那些黑白符號……肯定是他們的文字!你能想象得到嗎?外星人和文字!”他熱情洋溢地笑起來。“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時刻。我真覺得能到這儿來是一种享受!” “聚焦。”巴恩斯說道。 “正在聚焦,長官!” 影像變得更加模糊不清了。 “不行,朝相反的方向旋轉。” “是,長官,正在聚焦。” 圖像發生了變化,慢慢地變得十分清晰。 “哦呵。”特德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不由自主地發出了感歎。 現在他們看得比較清楚了:那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按鈕,實際是黃、紅、藍三种顏色的按鍵。鍵鈕的直徑為一英寸,邊緣有滾花。鍵鈕上方的符號現在變得清晰可辨,原來是一系列印制得很整齊的標簽。 這些標簽從左到右分別是“緊急准備”、“緊急鎖死”和“緊急打開”的字樣。 是英文。 一時之下房間里悄然無聲,他們似乎都惊呆了。接著,亞當斯開始輕輕地笑起來。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