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局外人》是加繆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于“荒謬”的觀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對于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于衷。 《局外人》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開始,以“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看,對我發出仇恨的喊叫聲”結束。小說以這种不動聲色而又蘊含內在力量的平靜語調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惊世駭俗的“荒謬的人”:對一切都漠然置之的莫爾索。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莫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在海難上殺死阿拉伯人為止,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故事。這种敘述毫無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爾索內心自發意識的流露,因而他敘述的接二連三的事件、對話、姿勢和感覺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系,給人以一种不連貫的荒謬之感,因為別人的姿勢和語言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确實的存在便是大海、陽光,而大自然卻壓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人:“我只覺得饒鈸似的太陽扣在我的頭上……我感到天旋地轉。海上泛起一陣悶熱的狂風,我覺得天門洞開,向下傾瀉大火。我全身都繃緊了,手緊緊握住槍。槍机扳動了……” 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會的意識代替了莫爾索自發的意識。司法机构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偶然發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虛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形象:即把始終認為自己無罪、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爾索硬說成一個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因為審訊几乎從不調查殺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計把殺人和他母親之死及他和瑪麗的關系聯系在一起。所以在讀者看來,有罪的倒不是莫爾索,而是法庭和檢察官。 難怪別人把加繆當成莫爾索,以為他也同樣對世界采取如此冷漠的態度,加繆感到十分惱火,因為他和莫爾索是截然不同的。當然,他反對資產階級、反對法西斯,同樣也反對共產党,他的政治態度的變化在從《鼠疫》到《反抗的人》等作品中都有明顯的表現,但是無論如何,加繆不像莫爾索那樣對一切都無動于衷,而是對社會有自己鮮明的態度。他以同情的筆調贊揚莫爾索蔑視宗教、蔑視死亡的傲然態度,正是對30∼40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的揭露和反抗。這种反抗雖然是消极的,然而深刻地反映了二次大戰爆發后西方社會中蔓延的對世界感到不安和絕望的心理,因此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但是主人公又從不分析他內心的思想感情,所以是內心描寫和外部描寫巧妙的結合,表明加繆掌握了美國作家福克納、海明威等人的寫作技巧。關于審訊和判決的段落則顯然受到了卡夫卡作品的影響。主人公在自己不自覺的情況下犯罪,會使人聯想到西默農的偵探小說。總之《局外人》的奇特而又新穎的筆調包含了不能以世俗之見和從字面上來理解的意義:塑造了一個顯然与眾個同的反面人物,卻是一個不指望有別的社會,不想和別人有任何聯系、只想保持自己個性不受干扰的人物。 加繆的小說風格介于傳統小說和新小說之間。一方面,存在主義文學是反傳統的,作者從不介入小說,從不干預主人公的命運,從來不發表自己的議論;另一方面,小說的語言又极其簡單明晰,可以說具有古典主義的散文風格,具有极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局外人》這部前所未有的小說的成功表明了加繆深厚的藝術造詣。當然,与新小說和荒誕派戲劇相比,包括《局外人》在內的存在主義文學,都由于其流暢可讀而應歸入傳統文學的范圍。 (執筆 吳岳添)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