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七 夜的女王1


  
  1 夜的女王:羅馬神話,月神為狄安娜,詩人多稱之為“夜的女王”。哈代這一章以“夜的女王”為題,一部分有以古代的神擬本書女主角的意思,但同時更著重在“夜”字,用來象征她的性格。

  游苔莎·斐伊1本是一副天神胚子。她多少作些准備,就能在歐林坡山2上頗能稱職地占一席之地。她那种天性、她那种本能,都很适于作一個堪作模范的女神;換一种說法,也就是她那种天性和本能,不大能作一個堪作模范的女人3。假使全世界和全人類能暫時都歸到她的掌握之中,假使她能把紡線竿。紡線錘和大剪刀4一手自由管領,那時候,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看出來,天道易主,世事變局。那時候,塵世的人類,仍舊要命運不齊,仍舊要永生永世進退維谷,仍舊要先講寬大,后講公道5,仍!日要或受眷寵,或被譴責,仍舊要禍福無門、憂樂難測,和我們現在的遭際完全一樣6。
  
  1 游苔莎·斐伊:《哈代前傳》里說,《還鄉》里女主角的名字游苔莎,本是亨利第四時歐威·冒恩采邑主人的夫人叫的名字。那個采邑,就包括本書所寫愛敦荒原的一部分。
  2 歐林坡山:在希腊北部。古希腊人以為這個山通到天上,是眾神居住的地方。
  3 她那种天性……:据希腊神話里所說,希腊諸神,全都感情強烈,由性任意喜怒愛惡,并無標准,嫉妒仇恨,也和人一樣。那完全是异教精神的產物。至于現在世上,則為基督教文明,作一個女人,總得敬上帝,守貞操,為賢妻良母。現在游苔莎的性情.和古代希腊神話里說的那些天神的性情相近,和現在世上這种模范女人不相近,故云。
  4 紡線竿、紡線錘和大剪刀:希腊羅馬神話,司人生死的女神有三,一為克婁頭,手拿紡線竿,管著人的下生;一為拉奇隨,手拿紡線錘,管著把人一生的事跡織出;一為阿錯婆,手拿大剪刀,管著把人的生命之線剪斷。
  5 先講寬大,后講公道:英國諺語,“我們應該先公道而后寬大。”寬大本為美德,但与公道相比,則寬大徇私,公道從公。
  6 那時候,……和我們現在的遭際完全一樣:哈代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非無定,禍福無門,如果有神管理一切,那么那种神應該是希腊神話里那些神的樣子,不會是基督教講的那种神的樣子。游苔莎的性情,既是和希腊的神一樣,那么要是叫她作神治理世界,世界當然還是要和以前一樣的了。

  她在形体方面,脛臂圓腴,丰若有余;面色之非赤紅,正如其非蒼白相同,身上触著,就像浮云那樣輕軟。看到她的頭發,就會讓人想到,整個一冬的陰沉晦暗,都不夠作出那么一副烏云欲傾的神情。它掩映在她的前額上,好像蒼冥的暮色,籠罩西方的晚霞。
  即使這些頭發上,也都有神經貫通;只要輕輕把她的頭發撫摩,就老能使她的脾气柔和。她的頭發一沾刷子,她的態度就立刻沉靜起來,看著好像司芬克司1。她從愛敦荒原那些坡崖下面走過的時候,如果常青棘帶刺儿的叢條,像有的時候那樣,把她那如云的頭發不定哪几綹挂住了——那時叢條就成了一把頭發刷子了——她就回身再走几步,故意和叢條二番摩擦一次。
  
  1 司芬克司:西方古代神話中的怪物,在希腊的獅身女頭,踞路旁,有人過,便問以跡,不能答者,便殺之;埃及忌茲的金字塔附近有司芬克司的大石像,人頭獅身,极沉靜。

  她有异教徒的眼睛,富于夜的神秘1。眼波去而复來、來而复去地流動,有一部分受到了厚眼皮和長眼毛的阻礙;她的下眼皮和英國一般婦女的比起來,要厚得多。因為這樣,所以她能隨便出神儿沉思,卻叫人家看不出來:如果說,她能不閉眼睛睡覺,恐怕也會有人相信。你要是認定男女的靈魂,都是眼睛看得見的素質,那你就能想得出來,游苔莎的靈魂,是火焰的顏色。她的靈魂里發出來的火花儿,表現在她那雙漆黑的瞳人儿里面,也給人同樣的印象。
  
  1 异教徒的眼睛,富于夜的神秘:异教徒特指古希腊人而言,异教則与基督教相對。英詩人兼批評家安諾德(1822-1888)在他的《异教的与中古的精神感情》一文中,以古希腊代表异教精神,而以羅馬之龐貝為此精神之极度表現。游苔莎之形貌性情,既似古希腊人,則其眼睛所表現之眼神儿,自必屬于此精神。至言其富于夜的神秘,則以其眼光湛湛深遠,其目色沉沉烏黑,其眼神朦朧欲閉,其目睫披拂欲掩,其神秘難測,誠如夜色昏沉,深遠邈冥,令人難知其中所有也。

  她的嘴与其說為說話而生,不如說為顫動而生;与其說為顫動而生,不如說為接吻而生。也許有人還要補充一句說,与其說為接吻而生,不如說為撇嘴儿而生。從側面看來,雙唇相交的線道,現出了圖案藝術上人所共知的胃足線或者雙弧線1那樣的曲折,精确得几乎和几何學上的圖形一樣。在荒寒肅殺的愛敦荒原上面,居然能見到這么姣柔嫵媚的嘴唇,真得算是奇觀异象出現眼前了。這樣的嘴唇,叫人一見就覺出來,決不是從什來司維2侵入英國那一群撒克遜海盜遺傳下來的,因為他們的嘴閉到一塊儿的時候,都像一個小圓糕的兩片半圓塊3那樣。我們總以為,這樣曲折的嘴唇,多半見于埋在南方地下的殘像剩石4上面。雖然雙唇整個看來,圓腴、丰滿,但是雙唇的線道卻非常纖細精致,所以兩個嘴角曲折分明,和鐵矛的尖端一樣。只有在她忽然覺得一陣抑郁的時候,嘴角精細的曲折才顯得模糊起來;那种抑郁本是感情里陰沉昏暗那方面的表現之一,以她那樣的年齡而論,她可以說跟這种感情過于熟悉了。
  
  1 胃足線或者雙弧線:建筑學上名詞,簡單言之,一种模鏤,兩种叫法,其形略如S。
  2 什來司維:半島,介于德國和丹麥之間,四四九年以前本是撒克遜人和盎格魯人所居。后來他們在海上四出劫掠,四四九年開始在不列顛上陸,打敗了土著不列顛人,建立起國家來,才有現在的英國。英國人的嘴唇,多半是直的,沒有曲線。
  3 小圓糕:英人五時茶點所食,圓面肩,先橫掰成上下兩半,抹上黃油,再直切成四片半圓塊。食時上下兩片半圓塊同用。
  4 南方地下的殘像剩石;南方指希腊及意大利而言。希腊和羅馬的許多雕像,后多殘坏、如為英國所掠奪的愛勒金大理石像,就是一例。其女神像中,如米婁的維納斯,即缺兩臂,而一所謂雅典娜,則身首分藏兩地。

  看見她的神情,就叫人想起布邦玫瑰、鮮紅寶石和熱帶的中夜;看見她的意態,就叫人想起食蓮人1和《亞他利》里的進行曲2;她的步伐就是海潮的蕩漾;她的聲音就是中提琴的幽婉。要是把她安置在黯淡的光線里,冉把她梳的頭多少變一變樣式,那她全体的形態,就可以稱得起是任何一個高級女神3的。她腦后要是有一鉤新月,那她就可以說是阿提米4,她頭上要是戴著一頂舊盔,那她就可以說是雅典娜5,她額上要是勒著一串偶然巧合的露珠作為后冕,那她就可以說是希蘿6。她和這些古代天神相似的程度,与許多受人欽敬的畫家筆下那些傳真的女神不相上下7。
  
  1 食蓮人;希腊神話,蓮為婁投發直人所食,他們吃了這种果子。便懶惰起來。荷馬的《奧德賽》第九卷里,俄底修斯自述他回國的行程說:“我們……走到食蓮人的國土。我打發了三個人上岸,那些食蓮人給他們蓮吃。他們于是便再也不想回來了,并且一點回家的心也沒有了。”
  2 《亞他利》里的進行曲:《亞他利》,法國戲劇家拉辛(1639-1699)的偉大悲劇,本事出《慣約·列王紀下》第十一章。給此劇作樂曲者有數人,德國音樂家孟德爾孫(1809-1847),曾給它作過序曲等。其進行曲在末幕中,通稱《僧侶戰斗進行曲》,极生動激勵;遠非食蓮人意態。蓋原文moods為多數,言不同情態。食蓮人喻其經常之嬌慵,進行曲則喻其偶然之矯健。
  3 高級女神:希腊神話,在歐林坡山上的神為高級神,共十二,其中女神六,包括后面所舉諸女神。
  4 阿提米:古希腊神話中的月神及獵神,相當于羅馬神話里的狄安娜,她的像普通總有一個月牙在頭上。
  5 雅典娜:古希腊神話中的智慧女神,相當于羅馬神話里的敏乃法,她的像上通常總戴著頭盔。
  6 希蘿:古希腊的天后,相當于羅馬神話里的朱諾,普通她的像,總是頭戴后冕、坐在寶座上。(在英文里,神話中的神名,多從羅馬叫法,以拉丁文更通行。但哈代多從希腊叫法。)頭戴舊盔,可以意為,腦后新月,則已須偶然巧合。至額綴露珠,造成冕形,更須偶然巧合。縱于晨光來晞,花上露泫,或夕陰久合,柳間露下之時,亦不能一遇之。蓋此處哈代所表現者、為繪畫上之游苔莎。故下旬有“她和……畫家筆下……的女神不相上下”之語。這儿的畫家指維多利亞時代的畫家而言。他們有時畫古代天神。參看下注。
  7 哈代的—個批評者說,“游苔莎之形象与其人格,頗不相稱。其形象始終停留于藝術世界中——即繪畫与雕刻中。無可否認,其形象源于拉斐爾前期畫派。她那雕刻一般的威嚴儀態、她那朦朧欲睡的深沉神情,都定不可移地令人想起羅賽提畫中的女性形象,特別令人想起捷恩·冒銳斯。看到她那頭發‘掩映在前額上,好像蒼冥的暮色,籠罩西方的晚霞’;看到她那‘异教徒的眼睛,富有夜的神秘’,就可以說,她和《敘利亞的婀絲塔提》,恰恰匹敵。”(拉斐爾前期畫派,為英國十九世紀中葉之畫派,羅賽提為其中之一,其人后期所畫多以捷恩·冒銳斯為模特儿。〈敘利亞的婀絲塔提〉即以捷恩為模特儿畫的一幅油畫。敘利亞的婀絲塔提為古代小亞細亞所祀之生育女神,相當于古希腊之愛神愛芙夢黛提)。

  然而天神的威嚴、熱烈、愛憎、喜怒,在愛敦荒原這种下土塵世,顯然無用武之地。她的力量發揮不出來;她自己很感覺到這一點,所以她的性格就發展成激偏一路。愛敦荒原就是她的冥土1,自從她來到這儿,雖然她心里永遠和它格格不容,但是它那种郁蒼暗淡的情調,卻叫她濡染吸收了不少。她那种外貌,和她那种抑郁激憤的叛逆性正調和;她的美麗所表現的那种陰幽威儀,也就是她心里的熱烈在郁結抑制之下的真正外表。她的眉目上顯出一片真正屬于陰曹地府的陰森峻厲,既不是喬模喬樣的人工,也沒有拘牽勉強的痕跡,因為這种森嚴峻厲,已經和她与日俱增、習与俱化了。
  
  1 冥土:古希腊神話中之地獄,在地下,黑暗無光,為死者所居,其中為罪惡最大之死者所居之處為Tartarus,此亦譯作“陰曹地府”。冥后波賽弗尼本為谷神狄彌特之女,為冥王劫入冥土為冥后,居森嚴之冥土,目必表現森嚴之面目。

  她在額上束著一條薄薄的黑色天鵝絨帶子,把她那烏壓壓的厚頭發束攏,因此參差的烏云在額上掩覆,叫她那种獨有的威儀更加顯明。銳希退1說過,“除了一條橫束額上的細帶而外,沒有別的東西能把美麗的面龐襯托得更好的了。”住在鄰近一帶的女孩子們,都用有顏色的帶子把頭發束攏,還在別的地方戴金銀首飾;但是有人勸游苔莎·斐伊扎有顏色的帶子,戴金銀首飾,她就一笑走開。
  
  1 銳希退(1763-1825):德國文人,以懂得婦女著名。他寫到女人,一般總要寫婦女的巾、帶等裝飾。此處所引,則可能見于他的《美學之預備課程》。

  為什么這樣一個女人會住在愛敦荒原上呢?她的故鄉本是當時那個時髦的海濱浴場蓓口。她父親是考府1人,一個很好的音樂家,在駐扎蓓口的聯隊里當樂隊長。那時她母親還是姑娘,跟著她外祖——出身高門的老艦長,一同到蓓口旅行,在那儿和她父親相遇。他們兩個的結合,很難說可這位老人家的心,因為樂隊長的錢袋,也和樂隊長的職業,一樣地輕簡。不過這位音樂家卻十分努力,就姓了他太太的姓,在英國長遠落戶,對他女儿的教育很盡心,不過教育費卻是由她外祖出的。她父親在當地作主要的音樂師,倒也闊了几年;不過她母親一死,他就潦倒起來,喝上了酒,以后也死了。這女孩子于是就由她外祖撫養成人。她外祖老艦長,曾因為遇險船沉,折了三條肋骨;從那時以后,他就在愛敦荒原上這塊高臨半天的山崗上住下;因為那所房子几乎等于不花錢就到了手,同時在那所房子門前,能遠遠看見一片藍色,在天邊上的山間出現,歷來相傳,都說那就是英倫海峽:有了這兩層原因,老艦長就愛上這個地方了。游苔莎對于這种變動卻很痛恨;她自己覺得跟充軍發配一樣;不過她沒有法子,非在那儿住不可。
  
  1 考府:希腊海島之一,在愛歐尼海,為希腊諸島中之風景最美者。

  因為有了這种情節,所以游苔莎的腦子里,就有极端不同的觀念同時并存,有的由舊日而來,有的由近日而起。當她把她前后的經歷一眼看去的時候,她的視野里并沒有中景1。她只想到,從前的時候,在散步廣場上,日暖天晴的午后,有悠揚雄壯的軍樂,有英武矯健的軍官,有殷勤体貼的情人:這种种回憶起來發人幽情的光景,和眼前四圍荒原的光景一比,就是輝煌的金字,刻在昏暗的牌子上面2。海濱胜地上燦爛的光輝,和愛敦荒原上偉大的庄嚴,要是隨意混合,就會生出种种离奇的景象來,現在這些景象,都能在游苔莎的腦子里找到。她現在看不到紛壇的人事了,所以她就把以前曾經看見過的人事,更加意地琢磨想象。
  
  1 中景:在一幅畫或一片風景上,凡背景和前景之間的,叫做中景。
  2 牌子:指紀念死者的銅牌或石牌而言,多嵌于教堂的牆上。

  她那种庄嚴驕矜的儀態,是從哪儿來的呢?她父親既是生在夫愛夏島,那她的儀態,是隱隱從愛勒辛惱厄族一脈相傳而來的吧1?——不然的話,就是因為她外祖有一位堂兄弟,是貴族籍中的人物,她的儀態是由德·威爾,和夫在倫族2來的吧?也許兩樣都不是,她的儀態只是天賦,只是自然律的适然巧合。不說別的,她近年以來就沒有沾染上粗俗鄙俚的机會,因為她老离群索居。在荒原上獨處,差不多就不能讓人鄙俗、讓游苔莎鄙俗起來,也和讓野馬、蝙蝠、蛇類鄙俗起來一樣地作不到。她要是老在蓓口過一种狹隘局促的生活,那她也許就變得滿身小家子气了。
  
  1 夫愛夏島……愛勒辛惱厄……:夫愛夏,古地名。荷馬的《奧德賽》第五卷里,說俄底修斯在這個島上把船撞沉。第六、第七、第八卷里說,那時這個島上的國王,是愛勒辛惱厄,款待俄底修斯。歷來相傳,都說現在的考府島就是古代的夫愛夏島。
  2 德·威爾和夫在倫:德·威爾,英國的一個望族,作牛津伯爵五百五十多年;英國歷史家麥考雷曾說,這一家“在英國向來所有的貴族之中,年代最久,門第最顯。”夫在倫也是英國的一家貴族,作阿倫岱伯爵很久。

  沒有領土掌管,沒有人民擁戴,卻要威儀儼然,叫人看著像一個女王,那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作出領土喪失、人民离散的樣子來;游苔莎就把這种樣子作得很逼真。她雖然住的是老艦長的小房儿,她卻使人起一种她身居從未見過的巨宅之感。這种情況,也許是因為她常常游蕩的地方,是那些顯敞的丘阜,是超過一切的巨宅吧。她的心情,正和她四圍那些地方上的夏景一樣,她可以說就是“一片孤寂中万象紛呈”1這句話的化身;她表面上雖然那樣無情無緒,空漠寂靜,實際上卻盡日匆忙、滿腹情思。
  
  1 “一片孤寂中万象紛呈”:原文見拜倫的《查爾德·哈羅德》第三章第一○一節第九行和一○二節第一行。

  把人家迷得神魂顛倒,這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對于她,愛情就是唯一的興奮劑,能夠把她的歲月里那种使人瘦損的煩惱寂寥驅走赶掉。她所渴想得到的,好像不是什么個別的具体情人,而是叫做熱烈愛情的抽象意念。
  有的時候,她能作出一种极生气的樣子來;不過她發作的對象,与其說是人類,不如說是她想象中的某种東西,這些東西之中的首領就是命運——她老模模糊糊地認為,由于命運的干涉,愛情才只能落到韶華不久的青年身上,她所能得到的那點愛情才要逐沙漏之沙,与同時而逝。她越把這一層琢磨,就越覺得命運殘酷,因此她就有一种一意孤行、不隨流俗的趨向,想要不論在什么地方,只要能夠作到,就伸手把愛情攫取,至于能繼續一年,繼續一月,或者繼續一時一刻,全都不顧。現在因為她沒得到愛情,所以她就雖然高歌低唱,卻不感歡樂;雖然甘芳當前,卻不得享受;雖然光彩過人,卻不覺得意。她的寂寥,更加深了她的欲望。在愛敦荒原上,頂冷淡頂鄙賤的愛情之吻,都像荒年的谷价一樣地貴;并且能夠和她相配的雙唇,到哪儿找去呢?
  她和大多數的女人不同。她只覺得,男女愛悅,為忠心而忠心,沒有什么意味;倒是為了愛情強烈而自然忠心,那才有很大的意味。烈火炎炎的愛情,頃刻消滅,也胜過燈火熒熒的愛情,多年繼續1。關于這一方面,多數的女人,都是有了經驗以后,才能知道,她卻全憑預知先見,領悟一切;她已經在心里周游了愛情的國度,數點了它的城樓,察看了它的宮殿了2;她最后的結論,認為愛情是樂中帶苦的東西。然而她對于愛情,仍舊很想得到,好像在沙漠里的人,對于咸水也覺得感激似的。
  
  1 英國諺語,熱烈的愛情,很快就變冷。另一諺語,愛須如細水,愛始能長流。
  2 在心里周游愛情的國度。……:這句模仿《舊約·詩篇》第四十八篇第十二節:“你們當周游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細看它的外郭,察看它的宮殿。”

  她常常反复禱告;不過她作禱告,并沒有一定的時刻;她只像那些真正虔誠的人一樣,什么時候想起來要禱告,就什么時候禱告。她的禱告,老是自然而然地發動。她禱告的話總是說:“快把我的心靈,從這樣可怕的抑郁和寂寥里救出來吧。不論從哪個地方,快快賜我一點偉大的愛情吧。不然的話,我就要死了。”
  她所最崇拜的英雄,是征服者威廉1、司揣夫2和拿破侖,她對于他們的知識,只是當年她讀書那個學校里女子歷史教科書告訴她的那一种。要是她作了母親,那她一定管她的男孩子們叫掃羅3和西西拉4一類的名字,而不管他們叫大衛5和雅各6,因為這兩個人,沒有一個她喜歡的。當年她在學校里讀到非利士人7打仗的時候,她總是向著他們;并且心里曾琢磨過,本丟·彼拉多8是很公正、坦白的,但是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同樣地漂亮。
  
  1 征服者威廉:即威廉第一,本為法國西北部諾曼地公爵,一○六六年率兵渡海,打死了英國國王亥洛得,作了英國國王。一○八七年死。為人個性最強,治國嚴明,制伏當時諸侯,造成英國統一局面。
  2 司揣夫:即托姆斯·溫得華,生于一五九三年,以功封司揣夫伯爵。那時英國國王查理第一壓迫國人,他幫著查理第一。為人意志剛強,一六四一年,叫國會處了死刑。
  3 掃羅:以色列國王。為人生性憂郁,個性剛強。事跡見《舊約·撒母耳記上》第九、十、十四、十五、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二及二十八各章。
  4 西西拉:迦南王的將軍,曾殘酷地欺壓以色列人。事跡見《舊約·士師記》第四章。掃羅和西西拉是失敗慘死而富于詩歌性的典型人物。
  5 大衛:以色列的國王。為人有智勇,敬上帝。事跡見《舊約·撒母耳記上》第十六章至第三十章,《撒母耳記下》第一章至第二十四章,《列王紀上》第一、第二章等處。
  6 雅各:《圣經》人物,為人敬信上帝。事跡見《舊約·創世記》第二十五章至第五十章。大衛和雅各是平淡無奇而事業成功的典型人物。
  7 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交戰事跡,見《舊約·約書亞記》第十三章,《士師記》第三章、第十四至十六章,《撒母耳記上》第四、十四、十七、十八、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章,及《歷代志下》第二十一章等處。
  8 本丟·彼拉多:羅馬的猶太巡撫。耶穌被執,他曾審問,說耶穌無罪,又說不管耶穌的事.事跡見《新約·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馬可福音》第十五章,《路加福音》第三章第一節、第二十三章,及《約翰福音》第十八、十九章等處。以上游苔莎所喜歡的人,都是意志堅強、性格嚴厲,感情抑郁,不信上帝的;她所不喜歡的人,都是虔誠篤實,敬信上帝的。

  由此看來,她這個女孩子,在思想方面,很算得有些先進;不但先進,從她淨跟思想落伍的人相處的情況看來,實在算得有獨到之處。她那种不拘世俗的天性,就是她這种思想的根源。對于假日,她的態度,就好像一匹馬,自己干完了活儿,在草地上吃草,卻喜歡看它的同類在大路上掙扎。別人都勞作的時候,她自己單獨得到休息,她才覺得休息可貴。由于這种情況,所以她恨禮拜天,因為那天大家都得到休息;她常常說,禮拜天早晚會要了她的命。本來到了那一天,荒原上的人就都帶出過禮拜的樣子來,大家把手插到口袋儿里,穿著剛上過油的靴子,連靴帶儿都不系(不系靴帶是過禮拜天的一种特別表示),逍逍遙遙地在他們前六天斫的常青棘和鏟的泥炭中間溜達,并且還帶著批評的神气,拿腳去踢那些泥炭和常青棘,好像不知道它們好作什么用似的:這种情況,使她煩悶到可怕的程度。所以一到禮拜天,她就一面嘴里哼著鄉人禮拜六晚上唱的小曲1,一面翻著她外祖放舊地圖和破古董的柜子,好把這個討厭的日子所給的膩煩減輕。但是禮拜六晚上,她倒常唱祈禱詩;她念《圣經》,也老是在禮拜一到禮拜六這几天以內,因為這么一來,她就不覺得她是在那儿作她職分以內一定得作的事了。
  
  1 禮拜六晚上唱小曲:英國人在清教徒及福音派的影響下,嚴格遵守規矩過禮拜天,除了上教堂、讀《圣經》,不許作任何游戲及娛樂。故遂把禮拜六晚上作為游戲、娛樂之時。英國一個作家說,“禮拜六晚上,對英國人說來,總要生出一种縱容行樂之感。即有閒階級,平日不須工作,也都感到那天晚上應有權利作消遣性娛樂。”

  像她這樣的人生觀,本來多少有點是她那樣天性受了環境的影響而自然產生的結果。在荒原上居住,卻不研究荒原的意義,就仿佛嫁給一個外國人,卻不學他的語言一樣。荒原微妙的美麗,并不能被游苔莎領略,她所得到的,僅僅是荒原的凄涼郁蒼。本來愛敦荒原的景物,能叫一個樂天知足的女人歌詠吟嘯,能叫一個受苦受罪的女人虔心禮拜,能叫一個篤誠貞洁的女人祝頌神明,甚至于能叫一個急躁浮囂的女人沉思深念,現在卻叫一個激憤不平的女人憂郁沉悶。
  游苔莎對于輝煌莫名的婚姻,早已不作幻想了,但是同時,她的情感雖然正激旺,而她卻又不肯作低于那樣標准的結合。因為有這一种情節,所以我們很可以看出來,她正處在一种遺世獨立的奇待情況之中。一方面已經放下了行所欲為那种仿佛天神的自尊自大,另一方面卻又不肯熱心從事于行所能為的本分道路:這种心情,本是志高气做的結果,在道理方面講起來,本來未可厚非;因為從這种心情里可以看出來,失望只管失望,卻仍舊不能含糊遷就。不過在道理上說起來固然是好听的了,但是對于國家社會,卻容易發生危險。在現在這個世界里,有作為就是有妻子,國家社會,就是由“心”和“手”所构成1,在這樣的世界里,她那樣的心情,自然要帶來危險。
  
  1 國家社會就是由“心”和“手”所构成:英文字“心”為愛之府,“手”為定婚之證物。“心和手”就是婚姻的意思。比較哈代的短篇小說《愛麗莎的日記》中,“接受了亥屯的手和心”,即許婚之意。又《伊鏗維夫人》里“把他的手和心獻給她”,即求婚之意。羅馬政治家西賽羅即有“婚姻是社會的第一种聯系”之說。英詩人柯爾律治說,“婚姻与愛情、并無天然關系。婚姻是……一种社會契約。”英國主教兼作家太勒說,“結婚的人雖有負擔,而獨身的人則有情欲,而情欲更加危險,且往往使人陷于罪惡。婚姻含有社會之祝福,含有心与手之結合。結婚比獨身,美好少而安全多,負擔大而危險小。”

  因為以上种种情況,所以我們就看到我們這位游苔莎——因為她有時也并不是一點儿不可愛——正發展到開明先進、看破一切的時期,覺得天地間沒有一樣有价值的事物。同時,因為得不到較好的人物,就在閒暇無事的時候,把理想中的美境,完全都安放到韋狄一個人身上。韋狄所以能占优勢,這是唯一的原因:游苔莎也不是不知道這种情況。有的時候,她驕傲自重的心,反對她對韋狄的熱戀;不但這樣,她還想脫去情网的束縛。但是要把韋狄放棄,只有一种情況,那就是,得有一個比他更好的人物來臨。
  除了以上說過的情節而外,她還因為心緒煩悶而苦惱,所以老在荒原上漫游閒行,消愁解悶;她散步的時候,老拿著她外祖父的望遠鏡和她外祖母的沙漏。她拿沙漏是因為她覺得,那樁東西就是光陰漸漸過去的實物表現,叫她看著對它發生一种奇怪的愛癖。她不常用計謀,但是她一旦用起計謀來,她的策划,很像一個大將統籌全局的戰略,不是所謂婦人女子的小巧。不過她不愿意直截了當的時候,她也會說像戴勒飛的讖語1那類模棱兩可的話。在天堂上,她大概要坐在愛婁依沙2和克里奧佩特拉3之問。
  
  1 戴勒飛的讖語:戴勒飛,地名,在希腊的帕奈色斯山里。古代那里有希腊日神阿波羅的廟.為求讖語的中心之一。讖語都是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
  2 愛婁依沙(1101-1164):中古法國的美女。曾和當時著名的經院哲學家阿伯拉(1079-1142)發生戀愛。為人富于理智.以學問稱。她的愛是柏拉圖式純洁之愛的典型。
  3 克里奧佩特拉(公元前69-30):古代埃及女王,以美艷机警著名。曾迷過羅馬大將凱撒和執政安東尼。她是一個放蕩、奢豪的女人。她的愛是熱烈奔放肉感之愛的典型。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