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五 誠實人們之間感到一片惶惑


  朵蓀一見她伯母的態度變了,就露出万分無奈的樣子來,有气無力地說:“實情沒有別的,也就是現在您看見的這樣:我——還沒結婚。弄出這件不幸的事來,讓您跟著栽跟頭,我只有求您原諒,大媽:我對于這件事,當然很難過。可是您叫我有什么法子哪?”
  “我栽跟頭?你應該先替你自己想一想吧。”
  “這個誰也不能埋怨。我們到了那儿的時候,牧師說結婚許可證1上有點儿小問題,不能給我們行禮。”
  
  1 結婚許可證:英國當時法律規定,結婚除用結婚通告外,還可用許可證。但結婚的男女,一定得在行禮教堂所管轄的教區住上十五天才算合法,還有其它規定。

  “什么問題?”
  “我也說不上來,韋狄先生知道得很清楚,您問他好啦。我今儿早晨出去的時候,万沒想到我會這樣回來。”天色既是昏黑,朵蓀就不出聲儿暗中流淚,盡情發泄悲痛,因為那時即便淚流滿面,也沒有人看見。
  “我差不多可以說,你這簡直地是自作自受——不過我仍舊覺得,你并非罪有應得。”姚伯太太接著說;只見那時,她有兩种顯然不同而緊緊相連的態度:溫柔和惱怒;二者連接著流露,中間絲毫沒有間隔。“你要記住了,朵蓀,這件事,可完全不是我給你弄出來的;從你剛一對那個人動了痴情那一天起,我就警告過你,說他那個人,不能使你快活如意。我對于這一層,看得非常清楚,因此我才在教堂里,當著大眾,挺身出來反對,讓大家拿著當作了好些個禮拜的話靶儿;本來我做夢也沒想到那是我做得出來的啊。不過我既是一旦出口答應了,那我可不能淨由著他這樣胡天胡地的而我白白地受著。有了這番波折,你非嫁他不可。”
  “您想我會有一時一刻作別的想頭嗎?”朵蓀長歎了一聲說。“我很知道,我很不應該愛他,不過,大媽,不要再說這种話啦吧,越說我心里越難受。現在您決不能讓我就這樣跟著他去吧?能嗎?只有您的家才能是我投奔的地方。他對我說過,一兩天以內,我們准結婚。”
  “他要是壓根儿就沒見過你,那有多好!”
  “既是這樣,那么,我情愿作一個世界上頂可怜的女人,永遠不讓他再見我的面儿。不錯,就那樣好啦,我不要他啦!”
  “這陣儿說這种話,不是已經太晚了嗎。你跟我來。我要到店里去看看他回來了沒有。我當然馬上就得明白明白這件事的底細。韋狄別以為我是好愚弄的,也別以為我的親的近的,不論誰,是好愚弄的。”
  “并不是這樣。實在是結婚許可證弄錯了,他當天又來不及再另弄一個,所以才沒能把事辦成。要是他回來了,他一下就可以對您把這件事說明白了。”
  “為什么他不把你送回來?”
  “這又得怨我!”朵蓀又啜泣起來說。“因為我一看我們結不了婚了,我可就不愿意和他一塊儿回來了,那時我身上又很不舒服。后來我看見德格·文恩,就覺得他合适,就讓他把我送回來了。我不能把話說得更明白了,您要生我的气,那也沒法子。”
  “我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姚伯太太說完了,她們兩個就轉身朝著客店走去。這個客店因為招牌上畫著一個婦人,把頭挾在腋下1,所以附近一帶的人,都管它叫靜女店。店房的前臉,正對著荒原和雨冢,只見雨冢昏暗的形体,好像要從天上下傾,壓在店上似的。店門上面,挂著一個沒人理會的銅牌子,牌子上刻著意想不到的字樣:“工程師韋狄”。這個銅牌子,雖然無用,卻是一個叫人舍不得丟掉的古董,當日有些期望韋狄能有大成就而后來卻落得失望的人,曾把他安置在蓓口的公事房里當工程師,這塊牌子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店房后面是庭園,庭園后面是一條又深又靜的河2,作成荒原這一方面的邊界,因為河流外邊就是草場地了。
  
  1 婦人把頭挾在腋下:西洋的無頭鬼,都把頭提在手里,或挾在腋下.教會中殉教圣人都畫成這樣,這是表示死者是被殺頭的。這個招牌,由于本地傳說而來。据說,原先有一個婦人,好多言,所以把她的頭割了下來,使她不能再說話。客店人多,易吵鬧,所以畫這樣一個招牌作成警戒或諷刺。后出各本,在“把頭挾在腋下”后面增有;“在這個令人悚然的招牌上寫著一副聯語,人家女人既然都安靜,你們男人就別再鬧哄。這是常到這個店里來的人都熟悉的。由于以上的情況,附近一帶的人都叫這個店是靜女店。”一九一二年版,哈代自注,“真有這個招牌和聯語的客店,是在現在所寫的這個西北數英里之處。……”赫門·里說,“靜女店現已非客店而為牛奶厂,名‘鴨子’。”
  2 河:即夫露姆河。

  但是當時既然天昏地暗,所以一切景物中,只有天邊的輪廓還看得分明。房后面河邊上,有白頭的死蘆葦,仿佛柵壘一般夾岸聳立;河水在蘆葦中間慢慢流去,能听出來它懶洋洋地在那儿打漩渦。微風緩緩吹來的時候,蘆葦就互相摩擦,發出瑟瑟的聲音,仿佛作禮拜的人呼天低祝似的,听了這种聲音,才知道那儿有蘆葦這种東西。
  那個把燭光透出、又沿著山谷把燭光射到點祝火那群人眼里的窗戶,并沒挂窗帘子,不過窗台太高,所以外面步行的人,不能隔著窗戶看見屋子的內部。一個很大的人影,仿佛是一個男子軀体的一部分,把半個天花板都遮黑了。
  “我看他好像在家,”姚伯太太說。
  “我也得進去嗎,大媽?”朵蓀有气無力地問。“我想我不能進去吧;進去不是就不合适了嗎?”
  “你得進去,一定得進去——進去跟他當面對證一下,免得他有影儿沒影儿地瞎說。咱們在這儿待不到五分鐘,就起身回家。”
  于是她們進了敞著的過道以后,姚伯太太就把私人起坐間的門敲了敲,把門扭開,往里看去。
  一個男子的背脊和肩膀,正擋在姚伯太太的眼光和屋里的火光之間,那就是韋狄的形体了。他當時立刻轉身站起來,往前迎接來客。
  他是一個很年輕的男子;在他的形体和舉動這兩种屬性里,舉動先惹人注意。他的舉動里那种溫雅,很有些特別,好像是一种善迷婦女的行徑,用啞劇方式表現的樣子。第二步惹人注意的,才是他形体方面的特質,這里面最顯著的,是他那長得丰盛的頭發,在前額上拖覆,把額角弄得好像初期哥特式的高角盾牌1;再就是他的脖子,又圓又光,好像圓柱。他那身材的下半部,輕浮而不沉著。總而言之,他這個人,沒有男人會覺得有什么可以稱贊的地方,沒有女人會覺得有什么可以討厭的地方。
  
  1 初期哥特式高角盾牌:哥特式,原文Gothic,除了其它意義及表示歐洲中古藝術,特別是建筑外,在鎧甲兵器史上.則表示十五世紀后半鎧甲等的風格樣式。這個時期的初期,盾牌上部,由以先的方形變為兩角及中部高起之形,如圖:(圖無法處理。)。它的后期則由尖形變為橢圓。哈代在他的待劇《列國》第二部第六幕第一場里,說過后期哥特式盾牌。

  他看見過道里那位年輕的姑娘就說:“那么朵蓀已經回來了。親愛的人儿,你怎么就能那樣把我撂了哪?”跟著又轉身朝著姚伯太太說:“我無論怎么勸她,她都不听。她非走不可,還非一個人走不可。”
  “不過這件事到底是怎么弄的?”姚伯太太帶著高傲的樣子質問。
  “先坐下,”韋狄說,一面給這兩個女人安好了兩把椅子。“這本是一時不小心,把事弄錯了,不過這种錯誤,有時免不了要發生。結婚許可證在安格堡不能用。因為原先弄那張許可證的時候,本來預備在蓓口用,可是因為事前我沒看一下,所以不知道有這一層過節。”
  “但是你前些日子不是在安格堡待著的么?”
  “不是。我一向都是在蓓口待著的,一直待到大前天;因為我本來想把她帶到蓓口去;可是我回來帶她的時候,我們臨時又決定了往安格堡去,可就忘了得另弄一張新許可證了。出了這個岔儿以后,再上蓓口去,已經來不及了。”
  “我想這件事多半得怨你,”姚伯太太說。
  “我們不該選安格堡,那都怨我,”朵蓀辯護說。“那地方本是我提議的,因為我在那儿沒有熟人。”
  “我很知道都得怨我,還用您提嗎?”韋狄簡慢粗略地回答。
  “這种事不是無原無故就發生的,”這位伯母說。“這對于我個人,對于我們一家,都得算是很嚴重的藐視,要是一傳出去,我們總得有好些難過的日子熬。你想想,她明天還有什么臉見她的朋友?這簡直是欺負人,我不能輕易地就放過了。連她的名譽都會叫這件事給帶累了。”
  “沒有的話,”韋狄說。
  姚伯太太對韋狄發話的時候,朵蓀的大眼睛,往這一位臉上看一看,再往那一位臉上看一看,看到現在就焦灼地說:“大媽,您可以允許我跟戴芒兩個人單獨談五分鐘嗎?戴芒,你說好不好?”
  “只要你伯母肯給咱們一會儿的工夫,親愛的,我當然不成問題,”韋狄嘴里說著,就把朵蓀領到隔壁的房間里去了,把姚伯太太撂在火旁。
  他們兩個人剛一到了那個屋子,把門關上了,朵蓀就把她那淚痕縱橫的灰白面孔轉向韋狄說:“這簡直是要我的命,戴芒!我今儿早晨在安格堡的時候,并不是生著气跟你分手的,我只是嚇著啦,所以也不知道都說了些什么話。我還沒肯告訴我大媽我今儿都受了什么樣的罪哪。你想,我硬要忍住了眼淚,勉強作出笑容來,裝作事情無關緊要的樣子,那有多么難;不過我可盡了我的力量這樣作來著,為的是免得使她更生你的气。不管我大媽怎么想,反正我知道你是沒法子的,親愛的。”
  “她真招人不痛快。”
  “不錯,”朵蓀嘟囔著說。“我覺得我現在也好像招人不痛快了……戴芒,你打算把我怎么安排?”
  “把你怎么安排?”
  “不錯。因為有些和你不對付的人嘁嘁喳喳地議論你,叫我听來,有時不能不生疑心。我想,咱們當真打算結婚吧?是不是?”
  “當然咱們當真打算結婚。咱們只要禮拜一再上蓓口去一趟,馬上就結了婚了。”
  “那么咱們一定去罷。唉,戴芒啊,你看你居然叫我說出這种話來!”她用手絹儿捂著臉說。“按理說,應該是你跪在我面前,哀求我,哀求你這位狠心的情人,千万不要拒絕你,要是拒絕了,你的心就要碎了。我往常總想,那种情況一定又美又甜,可是現在跟那种情況多不一樣啊!”
  “當然兩樣,實際的人生從來就沒有那樣的。”
  “這件事就是永遠不辦,我個人也毫不在乎,”她稍微帶出一點尊嚴的態度來說。“我不在乎;我沒有你也一樣地能活下去。我只是替我大媽著想。她那個人,愛面子,講門第,要是咱們不把事辦了,那么今天的笑話一傳出去,就非把她窩憋坏了不可。我堂兄克林也要覺得很寒磣。”
  “那樣的話,那他那個人就一定很不通情理了。我說句實話,你們一家人都有點儿不通情理。”
  朵蓀臉上微微一紅,不過卻不是由于愛情。但是不管這一瞬之間讓她紅臉的情感是哪一种,反正它來的快,去的也快;她只仍舊低心下气地對韋狄說:“我從來就沒有故意那樣的時候,那都是你把人逼的。我只覺得,你到底有几分能制伏我大媽了。”
  “要是說公道話,這差不多得算是我應該的,”韋狄說。“你想一想我求她同意的時候,我在她手里都受了什么樣的挾制;結婚通告叫人反對了,無論是誰,都要覺得栽跟頭;再加上我這种人,生來就倒霉,非常地敏感,好自己難過,更加倍地覺得栽跟頭。結婚通告那回風波,我無論多會儿都忘不了。換一個比我更厲害的人,一定會很高興利用我現在這种把柄,把事擱起來不往下辦,好給你大媽個厲害看。”
  韋狄說這些話的時候,朵蓀只把她那滿含愁思的眼睛如有所望地瞧著他,她的神气好像是說,在這個屋子里,還有第二個人,也可以自傷自怜,說她敏感哪。韋狄看出來她實在難過,就好像心里不安的樣子,接著說:“你知道,我這個話不過是我一時的感触就是了。我一點儿也沒有把這件婚姻擱起來的意思啊,我的朵綏——我不忍得那么辦。”
  “我也知道你不能那么辦!”這位漂亮的女孩子高興起來說。“像你這樣的人,就是看見一個受罪的小虫,听見一种難听的聲音,或者聞到一种難聞的气味,都受不了,那你怎么忍得讓我和我家的人長久受罪哪。”
  “只要我有法于,我決不忍得。”
  “你得擊一下掌才算,戴芒。”
  他毫不在意地把手遞給了朵蓀。
  “啊,你听,外面是作什么的?”韋狄忽然說。
  只听許多人歌唱的聲音,正從門前送到他們的耳朵里。在那許多的聲音之中,有兩個因為很特殊,所以尤其顯著;一個是粗重沉著的低音,一個是細弱尖銳的高音。朵蓀辨出來,一個是提摩太·費韋的,一個是闞特大爺的。
  “這是怎么回事——千万可別是司奇米特游行1,”朵蓀惊惶無措地看著韋狄說。
  
  1 司奇米特游行:是一种粗獷的音樂作的歌曲,對于不道德或者作丑事的男女而發。作這种舉動的人們,群聚在作丑事的人房前,拿著鍋、盤等物,敲打喊唱。朵蓀以為是她和韋狄婚禮出了岔儿,鄉人興問罪之師,所以害怕。

  “怎么會是司奇米特,不是;這是那些老鄉們來給咱們道喜的喲。這叫人怎么受!”他開始在屋里走來走去,同時只听外面的人,興高采烈地唱——
  
  他對伊說,世界上只有伊能給他快樂。
  伊要是點了頭、他們就作終身的結合。
  伊沒法拒絕,兩個就進教堂把禮行過。
  小維已被忘卻,小蘇心滿意足地快活。
  他把伊放在膝蓋上,把伊的嘴唇吻著。
  普天下的有情人,誰還能比他情更多。

  只見姚伯太太從外屋沖了進來,一面气忿忿地瞧著韋狄,一面叫;“朵蓀,朵蓀!這真是活現眼!咱們得馬上躲開。快來!”
  但是那時候,想從過道儿出去,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前門上已經听到嘈雜的敲門聲了。韋狄那時剛剛走到窗戶前面,一看這种情況,馬上就又回來了。
  “別動!”他一把抓住了姚伯太太的胳膊,命令似地說。“他們已經把咱們四面包圍了。他們要是沒有五十多個人才叫怪哪。你和朵蓀先在這屋里坐穩了;我出去見他們去。你們看在我的面上,一定得在這儿先坐穩了,他們走了你們再動;這樣就可以看著好像是沒出什么事儿的樣子了。朵綏,親愛的,千万別鬧別扭——有了這一番過節儿,咱們一定得結婚;這是你我都看得出來的。你們只坐穩了就得啦,不要多說話。我出去對付他們去!這一群瞎眼亂闖的渾東西!”
  他把這位惊惶失措的女孩子硬按在一把椅子上,自己走到外屋,把門開開。只見闞特大爺已經進了緊在外面的過道儿,和仍舊站在房子前面那些人一同唱和。他走進屋里,帶著只顧別的事儿,視而不見眼前的樣子,朝著韋狄點頭,把嘴仍舊張著,臉紅筋浮地使勁和大家一齊高唱。唱完了,他熱熱烈烈地說:“給你們新夫妻道喜,上帝給你們加福!”
  “謝謝你們,”韋狄把一腔的怒气都冷冷地表現在臉上說。只見他的面色,好像雷雨陰沉的天色。
  同時闞特大爺屁股后頭,跟了一大群人,其中有費韋、克銳、赫飛、掘泥炭的賽姆,還有十來多個別的人,都朝著韋狄,滿臉含笑;并且朝著他的桌子、他的椅子,同樣地滿臉含笑;因為他們愛屋及烏,愿意對于主人的東西,像對于主人自己一般,一視同仁。
  “咱們到底沒能走到姚伯太太前面去,”費韋說,因為他們站立的公用間,和那兩個女人坐著的里屋,只隔一道玻璃隔斷,所以費韋隔著這道玻璃隔斷,認出姚伯太太的帽子來。“韋狄先生,你不知道,俺們本是沒按道儿,一直穿過來的,姚伯太太可轉彎抹角,走的是正路。”
  “喲,俺都看見新娘子的小腦袋瓜儿啦,”闞特大爺說,因為他也往那一方面瞅去,看見了朵蓀:那時朵蓀正手足無措、滿心苦惱,坐在她伯母身旁,靜靜等候。“看樣子還沒安置妥當哪,哈,哈,有的是工夫。”
  韋狄并沒作答;他大概覺得,他款待他們越早,他們走得也就越早,所以伸手拿出一個砂瓶來;這樣一來,所有一切都馬上平添了一層溫暖的光輝。
  “俺一看就知道這一定是好酒,”闞特大爺說;他的樣子极其体面,仿佛他很講禮貌,不能見了酒就急著要喝似的。
  “不錯,”韋狄說,“這是些陳蜜酒。我希望你們都愛喝。”
  “哦,不錯,不錯!”來賓們都用熱烈誠懇的口气回答;這种口气,本是客气的禮貌和真心的感激恰巧吻合的時候自然的流露。“普天之下,沒有比這個再好的了。”
  “俺敢起誓,沒有比這個再好的,”闞特大爺又描了一句。“蜜酒唯一的毛病,就是勁頭儿太大,喝了老把人醉得不容易醒過來。不過明儿是禮拜,謝謝上帝。”
  “從前有一回,俺就喝了一點儿,就覺得膽子大了,和一個大兵一樣,”克銳說。
  “你要是再喝了,還要那樣,”韋狄屈尊俯就地說。“街坊們,你們用瓷杯啊,還是用玻璃杯?”
  “要是你不在乎,那俺們就用一個大杯,輪流著傳好啦。那比滴滴拉拉地倒好得多了。”
  “滑不嘰溜的玻璃杯才該摔哪,”闞特大爺說。“一樁東西,不能放在火上溫,還有什么用處?街坊們,你們說有什么用處?”
  “不錯,”賽姆說;跟著蜜酒就傳遞起來。
  “俺說,韋狄先生,”提摩太·費韋覺得應該奉承几句才好,于是說,“結婚本是好事;你那位新人,又是金剛鑽一般的人物,這是俺敢說的。不錯,”他又朝著闞特大爺接著說,說的時候,故意把嗓音提高,好讓隔壁屋里的人都听見;“新娘子她爹(說到這儿,費韋把頭朝著隔壁一點,)是一個再正直沒有的人啦。他一听說有什么鬼鬼祟祟的勾當,就馬上忍不住生起气來。”
  “那很危險嗎?”克銳問。
  “這方近左右,沒有几個能和姚伯街坊1的肩膀儿取齊的,”賽姆說。“只要有游行會2,他准在前面的音樂隊里吹單簧管,吹得真起勁儿,好像是他一輩子,除了單簧管,沒動過別的東西似的。剛一到了教堂門口,他就又急忙扔了單簧管,跑上樓廂,抓起低音提琴來就吱吱地拉,也是拉得頂起勁儿,好像是他除了低音提琴,從來沒動過別的樂器似的。人家都說——凡是真懂得音樂的人都說:‘真的,這跟剛才俺看見那個吹單簧管吹得那么好的,絕不像一個人!’”
  
  1 姚伯街坊:《哈代前傳》里說,“哈代的祖父年輕的時候,喜愛音樂,為教堂樂隊的低音提琴手。……哈代雖不及親見其祖父,但《還鄉》里費韋講朵蓀的父親演奏盛況,卻無疑問,是老哈代當年奏樂的傳說,而出之以夸張与幽默。”
  2 游行會:英國鄉村的一种互助會,養老送終皆有資助。每年舉行聯歡會一次,繞區游行并跳舞。

  “俺還想得起那种情況來,”那個斫常青棘的樵夫說。“一個人能把整個的管子都把過來,指法還要不亂,真了不得。”
  “還有王埤1教堂的故事哪,”費韋又開了頭說,好像一個人掘開了一個里面蘊藏著同樣趣味的新礦苗似的。
  
  1 王埤:底本為埤爾·銳直。

  韋狄喘的气,表示他的煩躁已經到了難以忍耐的程度了,同時他從隔斷上,往那一對被囚的女人看去。
  “他老是每禮拜天下午上王埤去找他的老朋友安墜·布昂;安墜是那儿吹第一單簧管的,也是一個好人,不過他奏起樂來,可總有點吱呀吱呀的聲音,你們還記得吧?”
  “不錯,是那樣。”
  “作禮拜的時候,姚伯街坊總要替安墜一會儿,好讓安墜稍微打個盹儿,這凡是朋友都要這樣作的。”
  “凡是朋友都要這樣作,”闞特大爺說,同時其余的听者,也都用把腦袋一點的簡單方法,表示同意。
  “說也奇怪,安墜剛一打盹儿,姚伯街坊剛一把他的頭一口气吹到安墜的單簧管里,跟著教堂里那些人,一個一個馬上就都覺出來,他們中間有了不平凡的人了。大家全体,沒有一個不轉過臉去看的,并且嘴里都說,‘啊,俺早就知道一定是他么。’有一個禮拜,俺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正赶著拉低音提琴,姚伯先生就把他自己的低音提琴帶去了。奏的是第一百三十三章1,譜子是《里地亞》2。他們唱到‘芬芳的膏油,流在他的胡須和長袍上’那一句,正是姚伯街坊奏到酣暢痛快的時候,只見他把弓子往弦上一拉,勁頭那么大,連提琴都差一點儿沒讓他拉成兩截儿。教堂里所有的窗戶,全都震動起來啦,像打了個沉雷一樣。忌本老牧師,穿著件神圣的大白袍3,卻很自然地和穿著平常衣服一樣,把手舉起,他的神气好像是說,‘但愿我們的教區里也出這樣一個人才好!’但是,所有王埤那些人,沒有一個能和姚伯街坊比的。”
  
  1 第一百三十三章:指《舊約·詩篇》里那一章而言;是每月二十八號作早禱唱的。本文為:“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化的頭上,流到胡須,又流到衣襟。”本書后面引的那一句,和《公詩書》以及《欽定圣經》不一樣,是退特和布銳兌改訂的詞句。
  2 《里地亞》:《詩篇》樂調名。《哈代前傳》里,說到哈代的祖父那時候教堂唱詩的情況說:“他們唱詩的時候,完全依据退特和布銳兌的《詩篇》樂調,像《老第一百》,《里地亞》……。”
  3 神圣的大白袍;一种寬大白紗作的長袍,英國教教會的牧師作禮拜的時候穿的。

  “窗戶都震動啦?那不危險嗎?”克銳說。
  沒有人回答他;因為所有的人,听了這番形容,都只有怔怔地坐在那儿對姚伯先生欽慕了;那位故去的姚伯先生,在那個值得紀念的下午所奏的奇技,也和法銳奈利在眾公主面前的歌喉1,謝立丹著名的《比格姆演》2以及其它情況相同的事例一樣,因為幸而一去不返,難以再現于世上,它的光輝才日積月累,更加偉大;假使能用比較批評法把它批評一下,那它的光輝也許就要減少許多了。
  
  1 法銳奈利(1705-1782):意大利歌唱家,曾在西班牙腓力浦第五的宮廷里供奉過。他對國王一家演唱時,极得常識,腓力浦要他永留西班牙。
  2 謝立丹(1751-1816):英國戲劇家兼政治家。印度總督華倫·亥司廷受國會彈劾的時候,謝立丹當時是議員,有一篇演說,攻擊他种种不當的措置,對于他在印度對印度的王后等勒索財物,特別攻擊。那篇演說,叫做《比格姆演說》。比格姆就是印度的王后或者貴婦人的意思。

  “誰也沒想到,在所有的人里面,他會在正當年的時候,一病不起,大家都認為,別人都死光了,才能輪到他呢,”赫飛說。
  “唉,說的是啊;姚伯街坊要伸腿以前頭几個月,就病得好像土已經埋到半截儿了。那時候女人們常到綠山會上去賽跑1,贏了的能得女小褂和袍子料儿。俺家里的,那時候還是個長腿長腳的妞儿哪,老蹦蹦噠噠的,長的還不到一個出門子的姑娘那樣高;那一次,她也和她那些街坊鄰居的姐妹一塊儿去啦;那時她還沒胖,所以很能跑一气。她回來的時候,俺就問她——俺們那時候剛剛常在一塊儿——俺問她;‘你得的是什么東西呀,俺的寶貝儿?’她說:‘俺得的是——啊,俺得的是一件袍子料儿。’說的時候,臉上一紅。俺心里想,她得的決不是袍子料儿,一定是貼身的女緊身儿;果然不錯是女緊身儿2。唉,她這陣儿跟俺不論說什么,都一點儿也不紅臉,那時候可連那么點儿小事都不肯跟俺說,俺這陣儿一想起來就覺得奇怪。……不過閒話少說:跟著她就說啦——就是因為她說這個話,俺才提起這段故事來的——她說:‘不管俺得的是什么衣料,素的也罷,花的也罷,能叫人看也罷,不能叫人看也罷(她那時很會說几句謙虛話),俺豁出去把它去了,也強似看見今天這件事。因為可怜的姚伯先生,一到會上就病啦,只得馬上又回家去了。’那就是姚伯街坊最末了一次出教區了。”
  
  1 女人賽跑:這是英國從前鄉間通行的,叫作smock-race,英國博古家布蘭得(1744-1806)在他的《英蘇民間古風見聞錄》第二卷第九頁有記敘。也見于英國小說家喬治·愛略特的《亞當·比得》,哥爾斯密的《威克斐牧師傳》等處。綠山的背景是烏得勃銳山,在王埤附近。從前每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有“廟會”。

  
  2 女緊身儿:比較英國文人白洛姆(1788-1845)《英格茲比的傳說》里:“批太太特有教養,緊身字樣嘴里都不肯說。”

  “從那天起,他的病就一天重似一天,以后俺們就听說他過去了。”
  “你說他死的時候受罪不受罪?”克銳問。
  “哦,不,不受罪。心里也不覺得苦。他的福很大,他一定上了天堂,伺候上帝去了。”
  “別的人哪——你說別的人死的時候,要不要受大罪,費韋先生?”
  “那得看他們害怕不害怕了。”
  “俺是不害怕的,謝謝上帝!”克銳使著勁儿說。“俺很高興,俺不害怕,因為照你這一說,俺不害怕就能不受罪了……俺想俺是不害怕的——俺要是害怕,那是俺沒有法子,俺也不該受罪。但愿俺一點儿也不害怕,那就頂好了!”
  跟著來了一陣庄嚴的靜默,同時提摩太把眼睛往窗外看了一看(窗戶沒挂窗帘子,也沒下百葉窗)說:“你們看,那個小祝火——斐伊艦長門外那個祝火,著得真有勁頭儿,老不滅!它現在還是跟先前一樣,真難得。”
  所有的人,全往窗外望去,所以當時沒人理會到,韋狄在那一瞬之間,臉上的神气露出了馬腳,卻又掩飾過去了。只見遠上荒原的蒼冥山谷,在雨冢的右面,果然有一個火光,老遠照耀,雖然不大,卻穩定持久,和先前一樣。
  “那個祝火,比咱們那個點得還早,”費韋接著說;“可是所有這方近左右的都早滅了。”
  “也許這里面有用意吧!”克銳嘟囔著說。
  “有什么用意?”韋狄用鋒利的口气問。
  克銳正東思西想,一時答不出來,提摩太就替他說:
  “他的意思本來是說,先生,那儿不是住著一個黑眼珠的孤身女人,有人說她是女巫1的嗎?——憑那么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俺叫她女巫,真太不該了——她的行為總是古怪、別致的,所以這個火也許是她點的。”
  
  1 女巫:英國鄉間,對于年老的女人,或者古怪的女人,往往加以女巫的徽號,從前并有种种刑罰,加到女巫身上。直到一七六三年,才由議會通過取消處女巫死罪之令。所謂女巫,都是老而丑,無妙齡而貌美者,故說“不應該”。

  “要是她肯要俺,俺一定很高興跟她求婚,豁出去叫她那雙迷人的黑眼珠儿來蠱惑1俺,”闞特大爺毅然地說。
  
  1 蠱惑:英國迷信說法,女巫能用眼蠱惑人、使人中邪。參看本書三九三頁注2。

  “你不說這种話吧,爹爹,”克銳懇求他說。
  “俺說實話,誰要是娶了這位姑娘,那他頂闊的客廳里,一定不缺美人畫儿了。”費韋喝了一大口酒,把酒杯放下之后,用流利圓活的語調說。
  “那他一定也不缺像北极星那么精靈1的伴儿了,”賽姆拿起酒杯,把剩下的那一點儿酒喝干了說。
  
  1 “像北极星那么精靈”;英國方言,亦作“像北方那么精靈”。英人以北方人,如約克郡人,特別艾伯丁人,為狡猾。

  “好啦,這陣儿俺想咱們應該活動活動了吧,”赫飛看見酒杯已經空了說。
  “咱們還得給他們再唱一個歌儿吧?”闞特大爺說。“俺這陣儿和鳥儿一樣,滿肚子的小曲儿。”
  “謝謝你,大爺,”韋狄說。“不過現在不敢再麻煩你們啦。以后再唱也一樣,等我請客的時候再唱好啦。”
  “等你請客的時候,俺要是不再學十個新歌儿來唱,你就罰俺,”闞特大爺說。“你放心吧,韋狄先生,俺決不臨陣脫逃。”
  “我很信你這個話,”那位上等人說。
  大眾都告辭了,都禱祝招待他們的這位主人結婚后多福多壽,因此又麻麻煩煩地嘮叨了半天。韋狄把他們送到門口;只見門口外面,一片深暗的荒原,漸漸高起,正在等著他們;那一片黑暗,從他們腳下開始,差不多一直頂到天心;到了天心,才有一樣東西,可以看出來,那就是雨冢陰沉的前額了。掘泥炭的賽姆在前面領著,頭一個鑽到漆黑一團的夜色里,后面一行人跟著,大家一齊穿過沒有人徑的荒原,往各自的家里去了。
  常青棘在他們的裹腿上摩擦的窸窣之聲漸漸听不見了,韋狄才回到他安置朵蓀和她伯母的屋子里。只見那兩個女人已經走了。
  她們要出這屋子。只有一條路,就是走后窗;只見后窗正開著。
  韋狄不覺笑起來,跟著又琢磨了一會儿,才懶洋洋地回到前面的屋子里。在那儿,他的眼光落到了放在壁爐擱板上一個酒瓶上面,于是他嘴里就嘟囔著說:“呀——老道敦!”同時走到廚房門口,大聲問:“那儿有人沒有,去給老道敦送點儿東西?”
  當時沒人回答。原來屋里沒有人,打雜的小伙計已經睡覺去了。韋狄就回到屋里,戴上帽子,拿起酒瓶,出了屋子,把門鎖上;因為那天晚上,店里并沒客人。他剛一上路,迷霧崗上的祝火,就又映進他的眼帘。
  “我的心肝,你還在那儿等我哪,是不是?”他嘟囔著說。
  但是他當時卻并沒一直就往那儿去;他撇開他左面那座小山,而走上了一條崎嶇不平的小路,一腳高一腳低,走到一所小房儿跟前;這所小房儿,也和荒原上那時候別的住宅一樣,由于寢室的窗戶里射出一道微茫的亮光來,才讓人知道它的所在。原來這就是扎笤帚的奧雷·道敦住的房子;韋狄當時走了進去。
  樓下一片黑暗;不過韋狄卻摸索著找到了一張桌子,把酒瓶放在上面,又出了屋子;一分鐘后,他又到了荒原上了。他站住了腳,朝著東北方看那不滅的小祝火,只見它遠遠地高在半空,不過沒有雨冢那樣高。
  女人一旦計慮,會有什么情況發生,我們是已經听說過的了1。不但如此,名言警句,并不永遠只說說女人,就能算可以休矣特別是一件事情,如果有女人——并且還是漂亮女人——身在其中的時候。2韋狄當時站在那儿,站了又站,毫無主意,他喘气的樣子都顯出他心慌意亂,站到后來,才听天由命地自己對自己說——“也罷,我看我不往她那儿去就不成!”
  
  1 女人一旦計慮……:英國文人艾狄生在他的劇本《凱伊陶》第四幕第三場第三十至三十一行說:“我們盡可自詡,女人如何正气,反正她一計慮,她就定要失足。”
  2 一件事情……:英國詩人約翰·蓋伊(1685-1732)在他的寓言詩《兔与其眾友》倒數第二三至二四行說;“一件事情,如有女人身在其中,那其它一切,就都要唯命是听。”

  他本來應該轉身往自己的家里去,現在卻順著雨冢下面一條山路,朝著那顯而易見是招呼人的號火那儿,急急忙忙地奔去。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