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迪子的身体里,仿佛栖身著和思維不同 的另一种沖動,好不容易驅動理性,淡然處之, 玉体卻大潑嬌情…… 她仿佛感到有一种無法抗拒的情感在她 的体內涌動著… 一种叵測的欲情在迪子的內孕育著,一點 點地擴張著…… 七月,隨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抵園祭(京都八板神社抵國會,類似中國的廟會——譯者注)開始了。一般提起抵園祭,許多人以為是典祭七月十七日神幸祭(迎接神靈降臨的祭把。——譯者注)的御駕巡行的日子。其實這次祭把應是七月一日吉符入(往箋筒里插箋以圖吉利。——譯者注)到二十八日洗神輿(神輿:是登耙時裝上神牌位抬起游行的轎子。洗神輿:即將鴨川的河水澆在神輿上的儀式。——譯者注),持續時間將近一個月。 正因為持續時間長,所以在這期間還摻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比如御駕的巡行順序由抽箋決定,如仿照神功皇后形象的“占出山”成為頭箋,這年分娩的產婦便是順產,在戰前還有女子不能登上御駕的禁忌。 迪子在京都土生土長,所以對京都的地理環境很熟悉,但又因為是戰后出生,所以不太了解那种歷史遺留下來的習俗,只記得一些從父母那里有意無意中听到過的事。在那些傳說中,迪子記得最深的,便是抵園祭的無言脂(京都的祭耙,相傳在此期間,倘若不說話,心意就能夠如愿。——譯者注)。 從七月十七日在街上巡行的神輿向四條街的御旅所(臨時停放神輿的地方——譯者注)獻納,到二十四日返回八板神社,這一個星期為無言脂。相傳在這期間,有心愿的人,即使碰到熟人也絕對不能開口講話,每夜從四條大橋橋畔到御旅所走一次,走過七次,心愿就能夠如意。 迪子是畢業于藥科大學的現代青年,當然不會盲目地相信那些事。她想,那肯定是以前的抵園和先斗町的舞妓等祈愿愛情而想出的迷信。但在否定它的同時,在迪子的內心深處,也隱隱地怀有也許會奏效的僥幸心理。孩提時潛移默化地灌在腦海里的東西,是不易從頭腦里抹去的。 她覺得這是迷信,根本不可能實現,一邊卻在頭腦里牽動著舍不得扔掉。 自從七月初斷然拒絕阿久津的邀請回家以后,迪子還沒有和他單獨見過面。在這几個月的摩擦里,迪子仿佛感到自己終于看清了阿久津的真面目。 至今阿久津仍熱情地約著迪子。 “為什么不見面?”“你討厭我?”有時化驗室里只剩兩個人時,他會緊緊地追逼著迪子問。干活時也用一副熱切的目光望著迪子。也許因為迪子陰陽怪气的模樣,阿久津的愛重又燃燒起來。 但是,阿久律無論多么愛著迪子,也沒有和迪子結婚的打算。唯獨這才是确切無疑的。 阿久津總是顧忌著周圍的影響,害怕被妻子察覺。妻子生病時,那副擔憂的模樣是非同一般。而且只要妻子生病,他便會魂不附体食甘不昧。阿久津的溫和和豁達的態度好像是建立在妻于健在的基礎上。迪子覺得,他擔心著自己的社會影響而欺騙著妻子,足以證明他還愛著妻子。 可以說,如果愛情僅是表面的,那就更要万分地珍惜。 以前阿久律說掩人耳目,在妻子面前敷衍塞責,都是為了我們兩人,還說為了讓愛長久地持續下去,這是最好的辦法。迪子一時里也傻里傻气地相信了。她覺得,現在遮人耳目,是為了不久以后能開花而忍耐的過程。 可是,無論怎么等待,花也無意開放。別說開放,面對妻子的病和社會的体面,甚至還在枯萎下去。阿久津真正理解迪子固沒有開放而忍受著的悲哀嗎? 兩年前第一次作愛時,阿久律擁著迪子口口聲聲地說“想在一起生活,”還說“永不分离,”說“想結婚”。當然,迪子不會听信那些話,以為兩人馬上就能住在一起,馬上就能結婚。也許,阿久津是心情亢奮時隨口說的,何況阿久津也不可能百無禁忌地說要“結婚”。 但是,听著那些山盟海誓,迪子即使認定兩人早晚能在一起生活,也是极自然的。這說是迪子的誤解,不如說責任應該在于使迪予信以為真的阿久津。 最近,阿久津就是在作愛時也已几乎不講那樣的話了,依然溫柔、激奮地愛撫著她,但最后剩下的只是作愛的回憶,沒有再多的心靈溝通。只是為了作愛,缺少激蕩的情緒。 冷靜下來一想,阿久津好像認為現在這樣的狀況最好,能确保妻子,同時和迪子保持著往來。她仿佛覺得他正在自鳴得意,以為這是毫無傷害的最便宜的做法。近來迪子忽然覺得阿久津是個卑徽狡詐的人。盲目戀愛期已經過去,現在也許是反省期,一時間顯得可靠而溫柔的男子,如今顯得自私而詭詐。 她不想任他擺布。斷然拒絕阿久津的邀請后半個月,迪子就是靠著這樣的意气生活著。但是,所謂的固執己見,仍還是意識到他的存在,對安之若素的、已經不能從妻子那里逃走的怯懦的男子沒有用處。她覺得應該甩甩他。 可是,迪子一邊這么想著,一邊也滋生著想和他見面的沖動。午休等的時候,他极認真地緊逼著她:“今天見面吧!”她終于會扭扭擰擰地想著要不要去,想不去考慮那些令人不俠的事,忘掉一切,接受他的撫愛。 在迪子的身体里,仿佛栖身著和思維不同的另一种沖動,好不容易驅動理性,淡然處之,玉体卻大潑嬌情,一邊愛理不理,冷若冰霜,一邊在阿久津死心將要离去時,便慌慌張張地露出要呼他回來的目光。 在親近阿久津的,應該說不是頭腦,而是身体,一邊理智在告訴她不能謙就,一邊身体卻在不住地怀戀著他。 迪子對自己頗感煩心。少女時代,她對自己的靈肉從未失控過,從來沒有過身体背离理性作出什么舉動來,兩方面都協調得很好。 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時起,迪子吃惊地發現,身体會產生連自己都不明白的搖憾。她仿佛感到有一种無法抗拒的情感在她的体內涌動著。 自從大學畢業那年委身于秋野以后,那种可怕的情怀便清楚地探出臉來。從此,一种匣測的欲情在迪子的体內孕育著,一點點地擴張著。 被秋野甩去后几個月里,她痛苦得死去活來,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是因為那种离奇的情感不能自己的緣故,什么東西攪亂了迪子那顆想要平靜的心。 可是,她感到那時心靈和身体還沒有現在這么分离。 秋野那時,因為他不辭而別,她內心里糾結著想尋死的怨情和畢竟還不能拋棄怀戀的思情。是心靈和心靈的糾葛。 那時,心靈和身体還沒有如此分离,而且可以說,靈肉同時享受著縱情的歡悅和分离的苦痛。 象觀在這樣心靈和身体的對立,好像是從和阿久津交往以后才出現的。現在她的心里明白無疑地憎恨著阿久津,覺得也是怯懦而自私的人。 可是,身体卻偏偏在向阿久津獻媚,他一靠近,就聯不知恥地露出要接受他的神情。不僅僅舉止,就連体內的乳房、肌膚都象將要開花似地喘息著。 迪子感到自己近來變得放蕩而荒淫起來。為何唯獨身体如此敏感?她想起來就感到可怕。 以前她更拘謹靦腆,更怯弱而純真,和現在不同。使迪子的身体蕩檢逾閒的是阿久津。因為阿久津,才使迪子切實地領悟了玉体的愉悅。 如同在窗玻璃前有一片美麗的花坪,以前她不想去,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并找到了洞穴一樣。在阿久律的怀里,迪子突然懂得了歡悅。 那种歡悅与認識秋野時不同,具有總算已經找到了似的切切實實的感覺。 迪子的宴体和心靈的分离,好像是從那時開始的。体驗到了歡悅以后,身体每次都總是擠在心靈的前邊,并開始主宰著自己。 迪子恨死了阿久津,如果他不教會她那樣的愉悅,迪子會更自由,至少不會一邊憎恨、輕蔑對方,一邊卻還順從著。 她感到委屈,覺得很窩囊。但是,結果只是那么想想而已,她還不至于斷然地拒絕他。她自己也明白,即使裝得冷語冰人愛理不理,也是勉而為之。總之,以后有待時間的考驗。秋野的時候也是那樣,但最后把它忘記了。也許只有經過時間的流逝,身体不久也會平靜下來。 十七日,抵園祭開始的那天,迪子吃完晚飯后偷偷地溜出了家門。 “你去哪里?” 妹妹亮子問道。但迪子沒有回答,徑自走下了樓梯。她穿著花紋浴衣,只帶著一只小布包,從船岡山向大德寺走去,在那里乘上電气列車沿著鴨川下去,在四條大橋下丁夜晚,天气悶熱無風,暑气熏蒸,臨河兩側的房子都洞開著房門。臨時搭建的樓台上坐滿著納涼的人。大橋一帶因來觀看御駕巡行的觀光客人,已經擠得水泄不通。到處听得見東京的口音。 迪子站在大橋橋畔。從這里過橋到寺町大道的御旅所,步行只要几分鐘。 迪子打了個空咳。到底是不能講話的。她在那里站下,咬緊著下嘴唇,目光使勁地朝前看著,然后開始走去。 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大橋前的信號燈從藍色變成紅色時,人流停止蠕動。迪子的眼睛目不斜視地盯著前邊人的后背。信號燈變成藍色時,人流又開始移動。好像沒有發現熟悉的面孔。一群青年女性挪動著定過去。不久,右邊看得見新京极大街的連拱廊,走過那里,左邊就能看見御旅所。 三間寬的小拜廟處裝著僅有的一盞提燈。下邊挂著獻納札。在熱鬧的四條大街的一角,唯獨那里,寂靜得象是被人遺忘了似地。 迪子确認四周沒有熟人,便點燃起蜡燭,合起雙手。 祈禱的事情,從一星期前就已經想好了。 析愿忘掉那個人,決不再挂念他。 不管怎樣,那是很遺憾的祈愿。只要來祈禱,總想祈愿能夠在一起。折愿能分手,這是辛酸的。然而,對現在的迪子來,那是至關重要的。她想擺脫如今整天只想著阿久津而被牽著鼻子定的境況。她想躲開阿久津,能夠按自己的意志行動。 這樣的祈愿不是非要祈禱上帝的,只要意志堅強,也許自己就能做到。 可是,迪子想以此考驗自己。堅持一個星期不講話,若有那樣的意志,自然就能和阿久律斷然分手。今天的無言脂是最初的意志磨煉。 迪子緊緊地閉上眼睛,想赶走栖身在自己內心里的所有惡魔。驅散惡魔,恢复以前那种洁白無暇的羞答答的身体。 但是,祈禱著時,迪子的心里漸瀕地怪涎起來。她一邊祈禱著能夠忘掉阿久津,有時一邊也祈禱著他和夫人散伙。不僅如此,順便也祈禱著有更好的男子出現。愿望分裂成好几個。 總之,主要的心愿,就是能夠忘掉他。迪子祈禱了三次,离開了御旅所。 一個星期,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就并非如此。而且,不講話也是一种煎熬。 盡管如此,迪子堅持每天都去。吃完飯就出門,母親和妹妹很煩,會問她去哪里,所以從第三天起,她在下班后便直接去四條大橋,從那里再默默不語地向御旅所走去。 過無盲脂并非一定要在夜里,也并非一定要穿和服,所以即使下班后去也無妨。 第六天,今天結束就還剩一天。迪子從輸血中心下班后去大橋橋醉,在那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緊緊地閉上嘴唇開始走去。傍晚天气悶熱,眼看就要下雨了。正好是公司下班的時間,路上擠滿著下班的職員。渡過橋穿過信號燈時,迪子感覺到有人在注視著她。 不能往別處看,她一邊告誡著自己,一邊卻把目光朝那邊瞥了一眼。 有個人在二十米開外朝她微微笑著站立著。是所長。 迪子慌忙轉過臉,想要徑直穿過去,可是還沒有等她這么反應過來,所長迎上前來。 “臉色這么可怕,出什么事了?” 迪子毫不搭理,繼續走著。若在這里開口,五天的努力便前功盡棄。對方即使是所長,現在也不能回答他。 “你,你?” 所長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站在她的邊上。但是,迪子依然無動于衷,繼續走著。所長又追上前來。 “你去哪里啊?” 穿過木屋四大街,渡過河原町大道,再筆直走二百米左右就是御旅所。 行人依然很多。 所長已經不再追問她,只是還跟在她的后邊。想干什么?總之,迪子仍然不講話,只是默默地走著。 終于到了御旅所。迪子站下回過頭來。所長的目光含著和藹的笑意。 迪子在那里點上蜡燭,合上雙手。 希望我能夠忘掉他…… 她低著頭有一分鐘左右,回過頭來,所長也在她的左邊,隨她一起合起著雙手。 拜廟結束,迪子終于如釋重負,朝站在斜后邊的所長回過頭去。 “對不起。” “噓!” 所長把手指擋在嘴唇上。 “不行啊,必須圖到四條大橋橋畔才能講話!” “真的?” “回到橋畔之前不講話,這才算是結束。嚴格地講,有的人要一直回到家里才能講話。不過,拜廟結束了,所以勉強過得去吧。你怎么會想起要過無言脂的?” 所長干笑著,開始和迪子并肩走著。七月末,暑气沉甸甸地滯溜在京都夜晚的街道上。兩人漫無目標地在納涼的嘈雜聲中向鴨川走去。 “真的要到橋那邊才能講話嗎?” “這事過去就算了,別提了。” “所長也知道無言脂?” “我是過來人嘛。” 所長獨自笑了。 兩人返回河原町的交差口。因為酷熱的緣故,很多人穿著短袖襯衫或浴衣。在這紛亂的人群里,所長那瘦瘩的身材穿著米黃色的高領絨套衫,外穿白麻套裝,具有和年齡不太般配的洒脫。 “吃點什么吧,我晚飯還沒有吃呢。” “您不回家嗎?” “妻子又去跳舞了,我正閒逛著想找地方吃飯,卻碰到了你。見你看著我卻不講話,我嚇了一跳。” “對不起。” “可是,無言脂幫不了忙的。你吃點什么?也有土用饅魚(在立秋前第十八天的魚——譯者注),水面條怎么樣?” 听說面條,迪子有些猶豫了。她想盡量不讓有對她好感的男人看見她滑溜溜地吃面條的模樣。可是,在夏天的夜晚吃水面條是員合适的。 “在前面那條小徑走下去就是。” 所長走在前面,走過交差口在第二個岔道向右拐去。 店名叫“井瀨屋”,門口很大一塊地方潑過水。客廳按能眺望庭院夜景的式樣設置著。兩人在隋圓形桌子的中段面對面坐下。 中央設有很大的冰柱,面條在冰柱的四周隨著水流漂動著。 迪子在芝麻佐料汁里放入陳姜,無聲地暖著。 冷面滿曰清涼熬是好吃。院子里發出赶鳥器發出的聲音,靜得簡直令人怀疑這里會是鬧市區。 “剛才的無言脂,你在祈禱什么呢?” 所長忽然想起問道。 迪子思索著,不知該如何回答。若說實話,就等于承認了和阿久津的關系,但她覺得若是對所長,說說也無妨。 “去那里拜廟的人,都是祈愿愛情方面的……” “我,想和部長分手,所以……” 既然開口了,以后說話就流暢了。 “他實際上是愛著夫人,和我,只是在愿意時才見見面,圖個快活。” 所長拿著筷,望著面條的湯水,片刻,說道: “這不對吧。” “為什么?” “我不清楚你們的關系,不過我想,阿久津君是真心喜歡你的。” “他喜歡的……” 迪子講到這里,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橫橫心說道: “大概只是我的身体。” 所長點點頭,毫無吃惊的模樣。 “這不是很好嗎?” “為什么?” “年輕的女人好像太輕視肉体關系了,但這是錯的,沒有必要。如果阿久津被你的身体所吸引,那就好了。因為人,可以靠肉体關系,相互更加深理解。” “可是,男人,只要是女人,不是誰都可以嗎?” “一兩次,倘若只是玩玩,也許誰都可以,但長期交往就不同了。不喜歡就不可能長期地維持下去”“一邊有著夫人,一邊又追求著我,沒有這么自私的了。” “确實很自私,但男人,就是那樣的。” 迪子心想,假如真心愛著一個人,就應該對那人忠誠。 阿久律倘若愛她,就應該完全將妻子拋開。 “他不就是把愛平分給我和夫人了嗎?” “不!不全是平分,多半是愛著你。” “既然那樣,為什么不能和夫人分手?” “因為喜歡就一定要在一起,沒有這么回事吧。” “可是……” 倘若阿久津愛她胜過愛妻子,難道不應該和妻子分手,和她在一起嗎?沒有絲毫的感情,卻維持著夫妻的形式,迪子覺得這是虛偽。 “你對什么事都愛考慮得太認真。” “對愛,難道考慮得認真些不好嗎?” “大概,不好吧。” 水面條后,西瓜送上來了。冰柱的白色和西瓜的紅色形成明鮮的色差。迪子望著西瓜那熟透的紅潤面說道: “我不想讓步。” “沒有什么讓步或搪塞之類的事情。愛,不可能總是透明的。” “可是……” “這樣的解釋,你也許不會滿意。人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單純豁朗……” 人确實很复雜,即使現在這么想著,以后也許又會變成另一种想法。可是不能說,正因為如此,所以連對人來說最可珍貴的愛都是幽妙而靠不住的。 “任何事都不能簡單定論。” “我沒有定論。可是,他已經結婚,和夫人在一起,這是無可否定的事實。” “這些都是你知道的吧。” “當然知道,不過……” 開始時是想暫時填補一下和秋野分手后的空白,但不知何時想這樣獨占他了。想起采就覺得可怕。 “我并不是袒護阿久津君,但從愛情這一點來看,他無疑是愛著你的。” “您不用安慰我。” “不是安慰,我真的是這樣感覺到的。” “我不懂呀……” “一個很离奇的理由,阿久律君愛著你,也許就是因為他沒有和你結婚。” “可是待在一起,不就是因為喜歡嗎?” “你好像把原因和結果混淆了。确實,因為喜歡才結婚,可是不一定因為結婚著就是喜歡。有的夫婦甚至愛情已經冷卻,因為各种原因卻任在一起。對這樣的夫婦,說沒有愛,所以就應該馬上分手,這不是有些太苟刻了嗎?” “呃?” 确實,男人和女人結婚,有了孩子,作為家庭已經產生了社會性的關連,于是便難以分手了。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沒有愛也在一起”,但是想起來,那仍還是一种讓步,好像是托辭。 “連愛也得不到,為什么偏偏還要在一起呢?” 迪子為妻子的那种麻木感到生气。 “大概因為這里面有著一种安定吧。” “安定……” “僅僅只是妻子這一身份的安定,愛本身大約在于不是妻子的另一個女人身上,不是嗎?” 他還是說,阿久津的妻子從阿久津那里得到的是安定,迪子自己得到的是愛吧。就是說,阿久律將安定和愛分別給了兩個女人。 “男人會有這樣的事?” “不是會不會的問題,結果就會發展到這樣吧。” 迪子想起阿久津在雨后的夕暮中匆匆赶去醫院的背影。倘若所長說的話沒錯,那么所謂的妻子的安定,准是在他那寬厚的背影里。 “你這么想和他結婚?” “不……” 要說她現在想做的,畢竟還不能說。迪子也有女人的心術。 “不能結婚,不是也很好嗎?一旦和他結婚,現在這樣的愛也許就消失了。” 迪子注視著冰柱四周的湯水。淌過來的面條,象纖細的魚一樣在翻動著。 “你們現在分居著,想見面時也不能自由見面,因為他的妻子和社會都注視著,可是也可以說,正因為有著那樣的障礙,你們的愛才得以持續著。一旦結婚,在障礙消失的同時,你們的愛也會消失,也許就會墮落成夫和妻那种形式上的關系里。” 确實,如果兩人同住在一個房間里,隨時都能見面,戀人時代那种令人眼花締亂的愛也許就消失了。可是縱然如此,那里不是仍有著足夠的愛嗎?所長把這說成是徽不足道的安定。但果真只有這些嗎?對從未結過婚的迪予來說,她無法作過多的想像。 “你是說,如果真正追求純洁的愛情,還是不結婚好嗎?” “如果有獨自生活下去的信心,也許還是那樣好。” “可是,我們之間近來也變成有些惰性了。” 即使說迪子他們的愛比阿久津和妻子的關系熾烈,也已經沒有沖動時的亢奮情緒了。見面就吃飯,去旅館作愛,接著分手。他好像順理成章地做著那些事,然后分手回家。 “愛情,不可能總是按一個模式發展的。” “我明白。” 冰柱在慢慢地融化,目光盯視著還看不出,但忘了几分鐘后再看,才知道正在變小。愛情,興許也是如此。每天每天看卻看不出,但用長期的目光來看,卻在漸漸地萎縮。 這么想著時,迪子對自己以前做的事漸漸地不理解了。如果讓人牽腸桂肚的愛情也會轉移,那么說旬多余的話,還有什么可以信賴?雖說愛也會轉移,但除了愛之外,如今能讓迪子牽挂的東西,看來已經沒有了。 “你還是不要太急。” 所長把煙投人煙缸里。煙遇上煙缸底的水便發出“吱……”的聲音。 迪子頓感万般的孤獨,好似一股涼風吹透体內。她預感到愛在漸漸地消失。自己一個人被孤苦伶仃地拋下,這是不堪忍受的。現在若能替她驅散這种孤獨,她什么都不在乎。 “帶我出去走走?” “去哪里?……” “哪里都行。” 迪子在桌子下悄悄地看了一眼左手的食指。手指邊有一道呈淺紅色的傷口。傷已痊愈,但那里凝滯著對阿久津的怀念之情。 “那么,走吧?” 所長站起身去結帳。迪子又看了一眼白色的湯水,跟隨在所長的身后。 走出店外,暑气迎面扑來。 “去哪里喝杯茶吧。” 兩人沒有去神社大道,在木屋町大街向松原橋那邊走去。 “先生也怕夫人嗎?” “到了我們這樣的年齡,這又當別論了。” “倘若那樣,就帶我去哪里走定。” “你今天很奇怪。” “怎么了?” 迪子的胸膛里充溢著自拋自棄的心情。如果所長邀請她,她哪里都會跟著去。如果向她求愛,她也會答應的。即使只是一夜,倘若有因此而充實的夜就足夠了。如果因此而能忘掉現在的痛苦,她覺得是可以原諒的。 但是,所長絲毫沒有那樣的舉止。上次夜里也是如此,今夜亦然象在保護任性撒嬌的孩子似地,只是毫不介意地陪伴著。 他很親切地和她交談,絲毫不說嫌惡或喜歡她。如果愛著迪子,就應該慫恿她和阿久津分手,但他也沒有那种表示,宁可說是編袒著他。 所長是大人了?還是把迪子當作小女孩,不想自作多情?總之,冷冰冰的,舉止安穩,毫無輕挑之舉。 延續著寺院的石牆。迪子想再走得遠一些,無奈所長好像已經不想再走下去了。 所長見迪子沉默,以為她同意了。有拐往寺町大街去的地方,有一家叫“通遙”的小茶店。 兩人在“逍遙”角落的包廂里面對面地坐下。店內空蕩蕩的,只有一伙客人散散落落地坐在左側的酒台前。 直到服務員端來咖啡,迪予一直感到心中倫恍一言不發。不久,咖啡放在兩人的面前時,所長說道: “去參拜,明天還有一天吧。” “我不去了。” “為什么?” “因為今天回家時和所長談過話了。” “這你不用介意。關鍵是拜廟時的心情。” “很好。” 不知為何,迪子對拜廟之類已經不感興趣。 “如果能不去,那是最好不過了。” “為什么?” “因為男人和女人,不是靠著祈禱就能輕易地分手或在一起的呀。” “我想分手,我討厭總是被他牽著鼻子,這樣遲疑不決地過下去。” “我理解你的話,但那也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吧。” “呃?” “可以說,正因為你喜歡他,所以結果便被他牽著走……” “我已經不愛他了。” 迪子用倔強的口吻說道。所長仍然啜著咖啡。 “不用那么勉強,倘若命該分手,到時候自然就會分手的。” “我不喜歡這樣茫然地等待著,不知道什么時候是結束。” “分手不是按道理可以講通的,事物不會簡單得按著你的想法發展。正因為不能想當然,所以愛才是可貴的。” 所長的話,迪子仿佛感到自己能夠理解。兩人的愛不會按自己想的那樣發展。何況,即使在迪子自己的內心里,還摻和著對阿久津的憎恨和愛慕。 “不過,一個人也不會一旦決定分手便馬上朝著那一方向發展吧。說任何事都由命運決定,是有賴于時間的。我想,這是順其自然的做法。可見,人還是有著作為人而應有的理性。” 心里贊同所長的話,但嘴上,不知為何,迪子總想反駁。 “當然,能那樣做是最好的了。如果真能按你所想的那樣,我當然不反對。可是很多人就是因為做不到才感到惱火、痛苦。如果并不那么喜歡,僅是逢場作戲,要做起來就很簡單,如若身心都深深地相愛著時,就非常困難了。” “我要試試。不!非要試試。” 迪子清晰地想起自己現在是二十四歲。她不相信什么結婚适齡期之類的無稽之談。她覺得這些話都是父母們任意杜撰的幻想,但實際上迪子也在為适齡期的逼近而焦躁。她深感不安,仿佛覺得再這樣拖延下去,就會失去以后無法彌補的极珍貴的東西。 “你還是希望堂皇而之地結婚吧。” 同意所長的話,作為永不后悔的女人,這是一种失敗,但她沒有勇气完全否認它。迪子現在正處在倔帳迷亂的狀況里。 “你現在陷入在和有婦之夫的愛情僵局里,想要從那里擺脫出來,這樣的心情,我很理解。這的确很明智,但不能勉強,不能一味地希求擺脫而跳進一個更錯誤的地方。” “我決不會那么胡來。” “若是那樣就好,按你的想法試試看。” “分手的時候真地會來吧。” 雖說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當所長真的提出去試試時,她便又感到倘倘不安了。 “男人和女人之間,在想要分手的時候卻怎么也分不了,有時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卻突然產生了分手的條件,而旦分手得也很順利。總之,不要太強求自己。” 一上了年齡就會產生所長那樣的寬容和耐心吧?或者那是在人生旅途中跋涉過來的人具有的真實体會?迪子望著所長那慈厚的表情,對將要來臨的未來感到一种不安和快意。她凝視著對面的白色牆壁。 ------------------ 帆帆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