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貧窮的威脅:商號巍然聳立 嘉莉的姐姐敏妮住的是公寓,那是當時對占据一個樓面的套房的稱呼。公寓在西凡布侖街,是個工人和職員的居民區。這些人來自外地,現在還不斷有人搬來。芝加哥的人口以每年五万人的速度驟增。她的房間在三樓。前屋的窗子臨街。 一到夜里,雜貨店里大放光明,孩子們在街上玩。馬車駛過時,車上的鈴鐺叮當叮當地響起,直到漸漸消失在遠處。對于嘉莉來說,這鈴聲不僅新奇而且令人愉快。敏妮帶她走進前屋后,她的目光便投向了窗外燈火通明的馬路,對于大城市的各种聲音,各种活動和向方圓几英里彌漫的嗡嗡聲不由感到新奇惊訝。 在剛見面的寒暄過后,嘉莉的姐姐漢生太太把嬰儿交給嘉莉,就動手去燒晚飯了。她的丈夫問了几句話,就坐下來看晚報。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美國出生,父親是瑞典人,他本人是畜牧場冷藏車的清洁工。對他來說,小姨子來不來,与他無關。她的來到既不使他高興也不讓他惱火。他和嘉莉說的唯一正經話題是在芝加哥打工的机會問題。 “這里是大地方。"他說,"几天內就能在哪里找個活干,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他們事先已達成默契,嘉莉得找份工作,付伙食費。他為人正直,生活節儉,在很遠的芝加哥西區用分期付款的辦法定購了兩塊地皮,已經付了几個月了。他的野心是有朝一日在那地皮上蓋起一棟房子。 趁她姐姐燒飯的空隙,嘉莉打量了公寓。她有那么几分觀察的天賦和女性特有的直覺。 她意識到他們的日子很艱難。房間的牆是拼湊的紙糊的,顏色很不協調。地板上舖的是草席,只有起居間舖了一塊薄薄的破地毯。看得出家俱是倉促間湊合起來的,是那种分期付款商店賣的質量很差的貨色。 她手里抱著孩子坐在廚房里,和敏妮在一起,直到孩子哭了。于是她站了起來,來回走動著,嘴里哼著歌哄孩子。漢生被孩子的哭聲吵得看不成報了,就走了過來,接過孩子。這里顯出了他性格中可喜的一面:他很有耐心。看得出他很喜愛自己的孩子。 “好了好了,別哭了。"他一邊走動一邊對嬰儿說話,他的聲音里帶有一點瑞典口音。 “你一定想先在城里看看,是不是?"吃飯時敏妮說道。"這樣吧,我們星期天上林肯公園去。"嘉莉注意到漢生對這個提議不置可否。他似乎在想別的事。 “不過我想明天先四處看看,"她說。"我還有星期五和星期六兩天空閒。這不會有什么麻煩的。商業區在哪里?"敏妮開始解釋。但是她丈夫把這個話題包攬了過去。 “在那邊,"他指著東邊說道,"在東面。"于是他開始了嘉莉來后他的第一旋長篇大論,是關于芝加哥的城市布局的。 “你最好到河那邊,沿富蘭克林街看看那些工厂。"結束時他說,"許多女孩在那里工作。而且從那里回家方便,离這里不遠。"嘉莉點點頭,又向她姐姐打听附近的情況。她姐姐把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情況低聲地告訴她。這期間,漢生只顧自己逗孩子。最后他跳了起來,把孩子遞給他妻子。 “我明天早上要起早,我得去睡了。"說著他就消失在起居間隔壁的臥室,上床去了。 “他在离這里很遠的畜牧場上班,"敏妮解釋說,"所以他5點半就要起床。”“那你什么時候起來准備早飯呢?"嘉莉問。 “5點差20分左右。” 她們一起把當天的事情做完。嘉莉洗碗,敏妮給孩子脫衣服,放他到床上去。敏妮的一舉一動都顯出她慣于吃苦耐勞。 嘉莉看得出,姐姐的日子就是整天手不停地干活。 她開始意識到,她必須放棄和杜洛埃的交往。不能讓他上這里來。她從漢生的態度和敏妮壓抑的神气看出,事實上,從這個公寓的整個气氛看出,這里的生活態度保守,一年到頭除了干活,別的一切都是和他們格格不入的。漢生的日子就是每晚在前屋看報,9點上床,敏妮晚一點上床。他們對她的期待會是什么呢?她意識到她必須先找份工作,好有錢付食宿,安頓下來,然后才可以想到交朋友之類的事。她和杜洛埃的那一段小小的調情現在看來似乎出格了。 “不,"她心里思忖道,"他不能來這里。"她向敏妮要墨水和信紙,那些東西就在吃飯間的壁爐架上。等她姐姐10點上床,她就掏出杜洛埃的名片開始寫信。 “我不能讓你到這里來看我。等我下次寫信再說。我姐姐家地方很窄。"她尋思著再寫點什么,想提一提他們在火車上的那段交情,又不好意思。于是她只籠統地謝謝他在火車上的關心作為結束語。接著她又為如何寫署名前的敬語費了一番心思。最后她決定用一本正經的口气寫上"此致敬禮",可是隨后她又決定改為比較親切的"祝好。"她封好信,寫了地址,就走進前屋。前屋凹進去的地方擺著她的小床。她把那把唯一的小搖椅拖到開著的窗前,就坐在那里,靜靜地看著窗外的夜色和街道,心里默默地惊歎。最后她想累了,坐在椅子里感到睡意向她襲來,該上床了。于是她換上睡衣就睡了。 第二天8點鐘她醒來時,漢生已去上班了。她姐姐正在那間吃飯間兼起居間的屋里忙著縫衣服。她穿上衣服,就給自己弄了點早飯,然后她問敏妮該去哪里看看。自從上次分手以后,敏妮變化很大。她現在是個27歲的婦女,雖然還硬朗,卻已憔悴消瘦。她的人生觀受了她丈夫的影響,所以她現在對娛樂和責任的看法比當初在小地方做少女時還要來得狹隘。她邀請嘉莉來,并不是因為想念她,而是因為嘉莉不滿意在老家的生活。嘉莉在這里也許可以找份工作,自食其力。見到妹妹她當然也有几分高興,但是在嘉莉找工作的問題上,她和她丈夫的看法一致。干什么工作是無所謂的,只要有工資就行,譬如說,一開頭每周掙5塊錢。他們事先認為她可以做個女店員。她可以進某個大店,在那里好好干,直到--怎么說呢?直到有那么一天喜從天降。他們并不确切知道會有什么喜事,他們并不指望她有提升的机會,也并不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結婚上。不過他們朦朦朧朧地感到事情總會有轉机,于是嘉莉會得到酬報,不至于白白地到城里來辛苦一常那天早上,嘉莉就是抱著這种美好的愿望出門去找工作的。 在我們跟著嘉莉到處轉悠找工作之前,讓我們先來瞧瞧她寄予希望的這個世界。1889年芝加哥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甚至連年輕姑娘也會不畏風險地到這里來碰運气。它的大量經商机會遠近聞名,使它成了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有的滿怀希望,有的出于無可奈何。有的是來發財的,還有的則是在別的地方碰壁破產以后來的。這個人口五十多万的城市,具有一個成為百万人口大都市的野心,气魄和事業。街道和房屋分布在七十五平方英里的大面積上。 它的人口激增,不是由于傳統的商業,而是由于各种工業。這些工業還在准備容納更多新來的人。到處可以听到建造新樓的鐵錘敲擊聲。大工業正在遷來。那些大鐵路公司看出這個地方的前途,所以早就占下大片土地,用于發展交通運輸業務。電車的路軌已舖到周圍的曠野,因為已預見到那里會迅速發展。在那些只有零星房子分布的地區,城市也修起了一條一條長長的馬路和下水道--這些都是未來繁華鬧市的先驅。 有些開闊地區還沒有房子遮風擋雨。然而一到夜里,一長排一長排煤气街燈就亮了起來,燈光在風里搖曳。窄窄的木板人行道向前伸展,這里經過一座房子,隔了老遠,又在那里經過一個店舖,最后一直通到開闊的草原。 市中心是一個大商業中心,還經營批發業務。消息不靈通的人們經常到那里去找工作。每個大一點的商號都單獨占据了一座樓,這是當時芝加哥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它們能這么做,是因為地方有的是。這一來,大多數批發商行看上去气勢宏偉。寫字間設在一樓,可以清楚地看到街上。大櫥窗玻璃現在已很普通,當時剛被廣泛采用,給一樓的寫字間增添了富麗堂皇的風采。閒逛的人經過這些成套珵亮的辦公設施時,可以看到許多毛玻璃,埋頭工作的職員,還可以看到穿著筆挺西裝干淨襯衫的商人們散坐著,或者聚在一起。方石砌成的門口挂著閃光的銅牌或鎳牌,上面用簡洁謹慎的措辭標明商號的名稱和性質。整個都市中心顯出一种財大气粗,高不可攀的气勢,為的是讓那些普通的求職者望而生畏,不敢問津,也為的是讓貧富之間的鴻溝顯得又寬又深。 嘉莉怯生生地走進這個重要的商業區。她沿著凡布倫街朝東走,穿過一個不太豪華的地段,繼續往前走,房子變得越來越一般,漸漸出現了簡陋小屋和煤場,最后到了河邊。求職的愿望促使她繼續勇敢地往前走,展現在面前的有趣事物又不時使她停住腳步。面對著這些她無法理解的赫赫財勢和力量,她不由感到孤獨無靠。這些高樓大廈是干什么的?這些陌生的行業和大公司做些什么生意?她能理解哥倫比亞城那個小采石場的性質,它是把大理石切割成小塊出售給私人。但是當她看到巨大的石料公司的采石場,看到里面縱橫交錯的鐵路專線和平板車,穿入石場的河邊碼頭,和頭頂上方的木制鋼制大吊車,她就莫明其妙了。她沒有見過世面,當然不明白這些東西的性質。 那些巨大的火車站調車場,她在河邊看到的那些密密排列的船只,還有對岸沿河的那些大工厂,同樣讓她摸不著頭腦。通過開著的窗子她可以看見穿著工作圍腰的男男女女在那里忙忙碌碌地走來走去。街上那些高牆聳立的商號對她來說又是一些不可捉摸的謎。那些大寫字間就像一些神秘莫測的迷宮,另一頭通向遠方的大人物。關于那些商界人物,她只能想到他們點鈔票,穿華服,和坐馬車。至于他們做的是什么買賣,他們如何做買賣,他們的買賣有些什么結果,對這些問題她只有一些最模糊的概念。看到這一切如此了不起,如此宏偉,如此高不可攀,她不禁感到气餒。一想到要走進這么气派的商號找工作,找個她能做的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她就嚇得心怦怦亂跳了。 ------------------ 書路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