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長安美人香

正文 第353章 凶器出爐 文 / 婷在書裡

    在經過幾天的調養後,李世民的傷勢幾乎痊癒,於是他聯合他黨羽中的朝臣,一同商量了,如何才能讓李淵准奏,由他率軍前去助陣李元吉對敵。

    這日,李世民在早朝後,又獨自來到李淵的書房,並將前方戰事拖延的利害關係,都詳詳細細的分析講解了一邊,他知道,經過三番五次的探問,李淵早也看清此次局勢的不對,只是他過於前顧後盼,所以一直不想大動朝綱。

    李世民在李淵一再的沉默中,他又嚴肅的說道:「父皇,兒臣知道您顧慮大局,但兒臣只想一心為我大唐開創盛世,所以才不得已向您屢次請旨出戰,兒臣冒昧之處,還望父皇息怒,但兒臣還是決意請旨前去援助我軍。」

    「秦王的心意,朕明白;」李淵滿顏滄桑的說道:「只是眼下新年未過,朕若是派兵前去援助我軍,豈不是明擺著在說我大唐軍力不佳,所以才一直只駐守卻不攻,這樣一來,只會給我戰前的兵勢增加負擔,朕不得不考慮這些。」

    「可是」李世民還想繼續勸說,但李淵卻及時截斷他的話,又說道:「當然,秦王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眼下我大唐兵力如虎添翼,想對付一幫烏合之眾,那是輕而易舉之事,而齊王之所以只守不攻,想必也有他駐守的用意,畢竟咱們不在前鋒,也不清楚對敵的情況,所以朕打算在等上一陣子,待出了新年,再靜觀其變。」

    「可是父皇要知道,眼下天寒地凍,多駐守一天,就等於讓兵將們多受一天煎熬,況且冬季糧草本來就緊缺,如若再這樣拖下去,對我軍只有百害無一利,還望父皇慎重三思。」李世民句句嚴厲,他不相信李淵考慮不到這些,但是除了有意偏袒李元吉這邊,他想不到李淵還有其它更好的計策。

    「秦王所擔心的不無道理;」李淵當然知道李世民所言句句在理,所以他猶豫了一下又道:「不如這樣,近日朕派人前去打探一下前方的戰況,想必不需要幾日,便會有消息回來,秦王意下如何?」

    李淵是能緩則緩一緩,他總不能眼看著李元吉心懷不軌,卻還派李世民去捉拿他,這樣豈不是徹底將他們之間的暗戰拉開帷幕。

    「父皇英明,兒臣願意為我大唐坐一會探子,還望父皇准奏。」李世民嚴肅恭敬的拱手示意著,他猜想李淵是不會輕易准許他出戰援助,所以不如借此去探探風聲也不錯。

    李淵是左推辭,又婉拒,卻不想李世民竟如此執意,他已經一再的婉拒他出戰援助,按理來說,已經是說不過去,如果再不讓他去做這個探子,未免會引起李世民猜疑。

    李淵一臉凝重的糾結了一下,反正裡外都不行,他索性委婉的說道:「這件事先不急於一時,等前方匯報戰況,咱們再做打算也不遲,反正只是對付一群烏合之眾,咱們不怕就這麼耗著。」

    李世民已經看出李淵的堅定,所以他再說,只會引起李淵反感或猜忌,於是他低沉沉的說道:「父皇既然意決,兒臣謹遵聖命。」

    李淵這才稍稍安了心,也就在父子間僵持不下時,殿內的氣氛也壓抑而沉悶,好在這時李淵身邊的公公,略顯匆促的跑了進來,二人也稍稍緩解了臉上的凝重的表情。

    那名公公至殿內頷首說道:「啟稟皇上,殿外勘察部薛大人求見,隨來的還要王大人、洪臣相等人。」

    李淵聞言,暗自琢磨著來者貌似都是暗下和李世明較好的朝臣,想必也是趁機來替李世明壓陣,於是他冷顏說道:「就說朕和秦王正在商談國事,讓他們改日再來。」

    「額」公公稍稍猶豫了一下,又說道:「薛大人說了,此次前來求見,正是因為秦王上次狩獵誤傷一事,皇上看」

    公公欲言又止,也留給我李淵斟酌的空間,而李淵既然下令徹查那件事,眼下當著李世明的面,他總不好再出爾反爾,於是他只能故作慎重的說道:「快快宣見。」

    公公頷首退下後,不一會幾名朝臣便有序的走了進來,且紛紛行禮下跪說道:「臣等參見皇上、秦王殿下。」

    「平身。」在李淵的抬手示意下,幾名朝臣各自起身。

    這時李淵又說道:「聽說眾愛卿此來,是為了秦王狩獵時誤傷的是件而來,不知是否查出了什麼眉目?」

    「回皇上。」其中一名身形較胖的男子,正是勘察這件事的負責人『薛大人』所以他出列說道:「據微臣仔細勘察現場,且數遍從中尋找疑點,最終,終於在附近的一處懸崖峭壁上,搜尋到誤傷秦王殿下的真正凶器。」

    李淵迫不及待的說道:「那麼凶器在哪,快快呈上來讓朕瞧瞧。」

    「這個」薛大人很是為難的遲疑了一下。

    「怎麼?」李淵不明而有些不耐煩的說道:「難不成是凶器沒找到?」

    薛大人見李淵情緒不佳,他也不敢過分怠慢,於是他又頷首說道:「回皇上,凶器已經被微臣派人找回,只是此事有關太子殿下,所以微臣不敢妄自做判斷。」

    李淵雖然有設想過,李世明的意外,有可能是和李建成有關,只是他做的天衣無縫,他也以為真相會一直這樣被埋沒下去,不想這麼快就被查出事實,讓他一時還真不好應對。

    但是真相如若擺在眼前,他自然也不好有任何偏袒,於是他依舊是冷顏說道:「你們不敢妄自做判斷,朕可以做決定,快快將凶器呈上來。」

    薛大人頷首『是』了一聲,隨即朝一旁的宮人示意了一下,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殿外的一名宮人,手捧著一個木盒,裡面擺著一支長箭,用錦緞蓋著。

    薛大人將蓋著的錦緞去下,並將木盒交給李淵的貼身宮人,那名宮人接過,隨即又送在李淵面前。

    李淵查看著長箭,雖然已經是長達數久,但是箭上除了殘留的血跡,箭柄的毛鋒,依舊是嶄新如初,一看就知道是出自皇宮的製造,特別是毛鋒那明顯的印章,唯獨太子專用的標記。

    李淵臉色立馬暗沉陰冷到極點,除了對李建成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之外,他更加擔心面對一場,爭奪儲君之位的大戰。

    不管怎樣,事已至此,李淵也很想知道李建成是什麼態度,於是他仰頭吩咐道:「來人,傳太子覲見。」

    「慢著。」李世明突然制止,而後他又很是嚴肅的說道:「父皇,兒臣斗膽請問,此事可是真的關係到大哥?」

    李淵一臉冷沉的猶豫了一下,隨即又對一旁的公公揚顎示意了一下,公公會意後,將那支長箭又轉送給李世明。

    李世明本還是有些不明,但他接過長箭看了一下,也很熟悉這是出自誰人所有,但畢竟是親兄弟,他又是受害者,他又怎好就這麼不發表一下態度。

    李世明將箭又交還給公公,並拱手對李淵說道:「父皇,兒臣有一事相求,還望父皇准奏。」

    「秦王有事,也不急於一時,待朕把此事處理清楚再奏也不遲。」李淵暫不確定李世明所奏什麼事,所以他只能先搪塞過去再說,於是他又仰頭吩咐道「來人,去宣太子覲見。」

    李世明又急切的說道:「父皇,兒臣所奏之事,也正是關於兒臣被誤傷一事,還望父皇聽兒臣把話說完。」

    李淵倒也想知道李世明對這件事的態度,不管是惡劣,還是他一貫的寬宏忍讓,對於他而言,都是秉公處理,於是他又冷淡的說道:「秦王有話就說吧。」

    「父皇,那次誤傷事件,對兒臣是影響重大,兒臣也至今都心有餘悸,但兒臣福大命大,僥倖逃過一劫,兒臣萬般慶幸,如今真相已出,兒臣也不想再追究兇手任何罪責,還望父皇成全兒臣這一次。」

    李世明深深的頷首示意著,他就是要以自己的仁慈,來激發李淵對這件事慎重,他相信,在物證據在的情況下,李淵不絕不會聽從他的請求,如若李淵萬一答應了他,那麼就是明顯對李建成的袒護,想必眾朝臣也不會贊同,而他就更有理由去對付李建成。

    李淵倒是沒想到,李世明在手握物證下,還能如此寬宏大量,但他也相信,李世明絕不會真的如口頭上所說的那樣,輕易不追究此事,所以他索性先做個好人,穩住李世明這邊,然後再做定論。

    「朕知道秦王是顧念手足之情,但是手足歸手足,政務歸政務,朕不會因為你們手足之情,而偏袒任何一方,況且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朕絕不允許我大唐出現任何包庇,或更加惡劣的行為。」

    「可是父皇,您若是就這樣將大哥宣見來質問,您將兒臣和大哥之間的感情置於何處,況且兒臣相信此事絕非大哥所做,此事一定存在著誤會,兒臣希望能由兒臣自己查明,還望父皇三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