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巧取豪奪 文 / 讓你窩心

    「今日請大家來就是要議議銅資源短缺的事情,大家有什麼主意都提提!」吃飯的功夫,盛字號的另外兩位長老都趕到了園子中,趙檉待他們坐定便說道。

    「二爺,要想保證銅的供給,咱們最好能有自己的礦場專門供應工坊!」鄭祿想了想說道。

    「現在大宋的幾個礦場都已經是達到了最大的產量,產品也大多給了咱們工坊,可是杯水車薪,只能尋找新的礦場提高產量,再者銅關係到國家的命脈,暫時是不會交給民間打理的!」趙檉搖搖頭否定了他的建議。

    「現在只有提高銅價,以阻止銅的流出!」鄭壽又提議道。

    「提高價錢,提高多少呢?」鄭福笑問道,「扶桑對我朝所販物資主要是硫磺、木板和黃金,但其製造的銅器尤精於我國,但其少銅。便在不設市舶司的沿海諸州登陸向當地百姓高價廣收銅錢回國鑄器再販回獲利十倍、百倍;同樣交趾、爪哇等南洋諸國貿易金、香料,約定必以小平錢交換,而其國小平錢徐如不許出,他們便以貨易銅,歸國再以銅易貨,往返間獲利十倍之!」

    「是啊,如此暴利,銅價上漲幾分根本無用,而上漲過度則會傷害我們自己,使成本上升到無法承受的地步!」鄭壽這下不用別人說,自己就否定了自己,他歎口氣說道,「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再依賴銅鑄炮,那樣我們便不再如此費心了!」

    「嗯?!這個主意可以考慮!」趙檉突然伸手制止了他們繼續說下去。陷入了沉思,後世有許多鐵炮流傳於世,自己因為起初考慮的是便於加工和成功率而選擇了銅炮,卻忘記了鐵也能鑄炮,使自己走進了死胡同。

    「現在我們鐵的產量和質量如何?」趙檉思考了片刻問道。

    「二爺,自從您提出的以煤燒製成焦炭後,再用之冶鐵,質量和產量都有所提高。而其更容易成鋼!」鄭祿馬上回答道。

    「好,令工坊用鐵代銅試鑄鐵炮!」趙檉拍了下桌子興奮地說道。

    「二爺的主意好,如果我們能試鑄鐵炮成功,便不會為銅少而受制於人,而且重量也會下降許多。」鄭祿點頭道,眾人也覺得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二爺,我們即便以鐵炮代替銅炮,但是子彈、連珠槍和炮架上也需要大量的銅,這也只能緩解當前的緊張。從長遠考慮還是短缺。」興奮之後,鄭壽苦笑著說道,他又想到了這些。銅是製造子彈的必需品。發射後不能回收,別看一枚子彈用不了多少,但是所耗數量巨大,北伐一役便消耗了近千萬發子彈,積少成多,算起來也不是小數目。而以後隨著勢力的擴張子彈的消耗量只會多不會少。

    「大理國多銅,我已經讓禮部和他們商談開採,一旦成功我們缺銅的情況可以從根本改變,你們也要募集工匠和工人做好準備,達成協議後便前往大理開採!」趙檉說道。

    「那樣最好。可大理方面能同意嗎?他們的國王說話好像不算數,是由國相掌權的!」鄭祿有些懷疑地說道。

    「呵呵。二爺想要的東西哪次得不到,別說小小的大理,就是金國二爺想跟他們要什麼也都得乖乖地獻上!」鄭福笑著說道。

    「當然,二爺跟他們商量已經是給了他們面子,如果不識好歹大軍一動頃刻滅了他們的國家,到時候都是咱們的!」鄭壽也跟著言道,此刻他們已經不是當年三兩條槍、百十個人的時候了,處處看人眼色的小商隊了。

    「嘿嘿,你們真是烏鴉嘴,現在談判還真是不大順利,弄不好就得再起刀兵了!」趙檉聽著三個老頭吹捧自己,咧著嘴笑道,「那邊事成也需時日,咱們也不能任由那些投機者將咱們大宋的銅倒騰出去,得想個辦法給他們點教訓。」…

    ………

    再有兩個月信風將起,各個海商都在忙著備貨裝船準備,當然銅錢這種硬通貨都成了各家要準備的必需品,但是今年聽說皇帝下令嚴禁出海,違者將受到重罰,可大家並不在意,這種話不知道多少個皇帝說過,到頭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抓幾隻小蝦米砍頭了事。

    東南、江浙那些大商們不是財力雄厚,便是和有官府勾結,抓住了也是花點錢免災,誰也沒放在心上。按照慣例他們又派出手下收集銅錢,現在國家以交子和銀幣代替銅錢,並已經停止鑄造銅幣,所以銅錢是日漸稀少,價格看漲,都要早些下手,可是這次他們派出的人很多都是空手而歸。

    細一打聽,原來現在出現了一批人以高出市價兩倍的價錢收購銅錢,比之官價高出了三倍。這些大商們起先並不在意,都認為這不過是個噱頭,因為這麼高的價格收到銅錢後利潤會降下來很多,只是為了吸引人將錢送過去,等到人多了就會將價格降下來,因此他們都沉下心來等。

    十多天過去了,不僅那些人沒有收手,卻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些小販子不惜跑到消息閉塞偏遠的地方高價收錢,然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那些人,甚至有些人收到錢後囤積起來,等待價錢再漲。因此銅錢的黑市價格不但沒有降下來,反而有再升的趨勢。眼看信風到來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商船就要出海,而蕃舶也要靠港,可硬通貨還沒有到手,他們不免著急了,可還是想等一等看收錢的那些人有多少本錢。

    但這次這些大商們又押錯了寶,銅幣的價格又長了兩成,且此風迅速蔓延到了沿海各州府,一些人家將以備饑荒的積藏也都拿了出來兌換。大商們坐不住了,他們開始懷疑高價收錢的人的目的不止是想收到更多的錢,而是想壟斷市場,吃下蕃舶販來的貨物和海外市場,斷了他們的財路。

    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些大商們再也坐不住了,聯手加價收購銅幣,而這時的銅幣價格已經在原來的基礎上又翻了一番,可此時他們已經沒了後路,傾盡所有資財也在所不惜。結果還是不錯,他們還是『笑』到了最後,沒有人再敢跟他們抗衡,銅幣源源不斷的流進了他們的手,持續了兩個月的銅幣收購大戰以他們勝利告終。

    羊毛還得出在羊身上,蕃商們的船隊靠岸後,突然發現自己的貨物不值錢了,手中攥著大把銅幣的宋朝商人們集體砸價,想要銅幣就得付出更多的代價。正當蕃商們傻眼的時候,救星出現了,他們採用以貨易貨的方式與蕃商交易,但價格自然要便宜一些,走投無路的蕃商們也只能割肉了。

    這下輪到大宋的那些海商們傻眼了,自己的錢都壓在了銅幣上,自然沒有餘資採購貨物,但他們依然不肯降價,將希望寄托在走私一途上,他們算過銅幣雖然已經漲了五倍之多,但是如果販運到各個藩國仍由兩三倍的利潤。就是轉賣給那些逃避關稅而泊在海上不入港的蕃舶也是有賺頭的。

    正當大商們退而求其次的時候,突然傳來消息水軍和各州府巡檢加大了查緝銅幣走私的力度。原來的部隊盡數調防,各州府的巡檢也換成了鎮撫司禁軍的執法隊,這些人水潑不進根本無法通融。當他們想通過官府的內線走私時,卻發現這條路也走不通了,御史們已經將其控制起來押往京師問罪。

    壞消息接連傳來,據說水軍對泊在港外的走私蕃舶展開了圍剿,凡是船上發現大宋銅幣者一律將船隻貨物沒收,人員扣押,有發現苗頭不對逃跑的遭到水軍炮艦轟擊,結果是船毀人亡,片板無回。緊接著各府根據線索開始追查參與走私的大宋商人,不少人落網,輕者沒收所得流放,重者抄家斬首。

    銅幣不能交易,市價開始迅猛的回落,官價兌換也跟著調低。而這時官府也發佈通告,由於銅幣已經退出流通,各交子鋪和錢櫃將停止兌換銅幣。此刻大商們典當、抵押的房屋、田地將要到期,可收購的大量銅幣降到市價都沒有人肯再接盤。自己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將銅幣趕在官府停止兌換的最後時刻出手給官家!

    大商們欲哭無淚,瀕臨破產,細想之下明白自己是遭人算計了,可即使知道坑了他們的人,自己也無力去報復。因為能有如此大的財力收購銅幣、指示商隊與蕃商們交換大量貨物、再調動軍隊查緝走私、動用御史清除官府中的蛀蟲的人,在大宋只有一人——皇帝!

    大商們對皇帝是又敬又恨,這次行動不是僅需要財力和權力就能辦到的,還需精通其中的門道,要有縝密的心思和對形勢、時機的把握,行動任何一環出現紕漏都會導致失敗,且蒙受巨大的損失,這使他們不得不佩服皇帝的商業頭腦。可恨又恨不起來,皇帝在最後一刻放了他們一馬並未趕盡殺絕,收購了他們手中的銅幣,雖使他們受到巨大的損失,但使他們免於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