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蹣跚前行了百年,趙匡胤的好政策,給大宋帶來了莫大的利益的同時,代價就是國家養著龐大的官僚隊伍,消耗了大量的國家財富,浪費了納稅人的錢糧,產生冗官、冗兵、冗費之弊。但「三冗」問題,事關宋朝的「立國之本」和「執政之基」,牽一髮而動全身,處置不當則動搖國本,關乎存亡!
先說冗兵,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長期堅持募兵制的朝代,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兵役制度,宋軍可以稱之為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常備僱傭軍,且待遇極為優厚,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今日的美軍,在當時也只有宋朝有實力實行募兵制,這需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
宋朝的募兵制其中最具獨創性的舉措就是「荒年募兵」,每當一地鬧災荒百姓生存不下去時,政府就在那裡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一人當兵,則全家溫飽無虞。宋代農民起義較少且規模都不大,荒年募兵功不可沒!可這一政策的後果就是冗兵和龐大的軍費開支。以當時全國不到一億的人口卻有近百萬僱傭軍的比例,花費確實驚人。大舉招募禁軍,無退役制度,年老也供養終身,更戍頻繁等,使軍費支出浩大。
但是如果沒有這項制度,宋朝能否保持歷代不可企及的內部的安定繁榮實屬難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政策具有社會保障的性質,是「政府在為國家由農業社會轉向工商業社會買單。」要革除冗兵之弊。就要以犧牲社會穩定為代價,怎能不慎?
話說回來。大宋重金養著的又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呢?
由於宋代「以文抑武」的文官制度貫徹實施,在宋代培養起一種輕蔑武人的觀念。尹洙曾比較說:「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未及也。」民間諺語也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充分體現了普通百姓對從軍的態度。
儘管宋朝政府擁有此時在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庫收入。同時還有技術工藝最高超的強弓堅甲裝備著數量舉世無匹的百萬常備軍,但在屢次對外戰爭中敗多勝少,與這種萎靡的民族心態干係不小。試想一個社會人人以從軍為恥,只能用高薪招募的方式獲得兵源,還需要在士兵臉刻字來維繫軍隊的穩定性,沒有尊嚴、沒有榮譽感這樣的軍隊如何會有強大的戰鬥力,人數再多也只是浪費米糧的一群飯桶。
而用文官指揮軍隊,「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內外相維,上下相制,等級相軋」,對武人的防範甚於防賊。再加上兵多而弱,缺乏訓練,禁兵調度頻繁。地方廂兵嬴弱,使有宋一代國力積弱。武功不振,無力抵制外患。宋與遼、西夏、金等強鄰交戰。迭遭失敗,終至今日險些滅亡,此實乃錢也花了,卻是棄本逐末……
同樣,「冗官」之弊與宋朝擴大科舉有關。而擴大科舉得以讓各種階層,包括平民百姓中的優秀人才參加到政權中來,從而加強執政基礎,保持社會穩定,這與「荒年募兵」異曲同工。而且我們還會發現,由此形成的士大夫階層和中產階級成為社會的精英和中流砥柱,成為引領有宋一代繁榮昌盛的中堅力量。
宋代統治者所信任和托付國事的就是這個階層的文人士大夫。這一大批出身貧寒門第卑微的知識分子能夠進入領導核心階層,出將入相,真正肩負起「治國平天下」的歷史使命,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們對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任途屢遭挫折,也此心不變。
特別關鍵的一點是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沒有勢家勢力作為社會背景,故也沒有深厚的社會根基和實力,其榮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極人臣,也不會對趙宋王朝構成潛在威脅。布衣卿相的仕宦經歷決定了他們對趙宋王朝的耿耿忠心,對皇室的依附性極強。他們一旦被罷免,就不再對朝政發揮影響!
總之,兩宋期間的每次政權更替,政局有所波動,都是依賴士大夫的力量來平穩局勢,平衡各種政治勢力,保證國家的久治長安。為了維持這種『和諧』便不斷擴大科舉得以讓各種階層的優秀人才參加到政權中來,從而加強執政基礎,保持社會穩定。
但是結果便是宋代科舉取士之多,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但是到了此時大宋已經不堪重負,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可要是對這些既得利益者動刀,難度可想而知……
再說冗費,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在大多數的時間裡,宋代收支基本平衡。但是這些錢大多用來支付龐大的軍費和公務員們的人頭費,用於民生和基礎建設的錢少之又少,每逢『有事』便只能巧立名目搜刮百姓,靠橫徵暴斂來解決財政危機。大宋到了最會花錢的趙佶手中,他窮奢極欲,浪費驚人。蔡京和王黼斂財有術,稅賦是一加再加,百姓已經不堪重負,商人紛紛破產,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大宋的歷代皇帝和有識之士不是沒有認識到三冗的危害,也曾試圖改變這種狀態,但只是取得一效,轟轟烈烈的改革往往都是無疾而終,而情況不僅為得到改變,反而愈加惡化。
趙檉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深深體會到了三冗之害,使『百姓』和『朝廷』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已經到了非解決的地步了。否則即使不亡於外患,也得亡於內亂,不解決這個問題,便談不上中興大宋。所以即使明知是一片雷場也要趟過去,哪怕引來天雷滾滾也絕不能後退,因為他已經沒有了退路!
現在大宋經過伐遼之役,金軍的三次南下,京師失守,二帝北行等一系列重大打擊後,可以說成了一個破爛攤子,整個江北地區百里無人煙,除了少數州縣,官員多以逃亡、政權癱瘓、盜賊橫行,可以說大宋的整個官僚系統幾乎被摧毀,陷入了無政府主義。
而朝中的情況也不樂觀,主戰派官員多為女真人抓捕送往北地,還有些人守節自殺殉國,人員凋零;而投降派多數加入了偽楚政權,或是逃往江北,在收復汴京後,張邦昌被賜死,為首者下獄或是流放,從屬被追責逐出朝堂,基本上被根除;此時朝中權力出現了真空。
大宋的軍事力量經過連番征戰精銳的西軍損失殆盡,作為國防主要力量的禁軍全面崩潰,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全是靠臨時招募的新軍和義勇們支撐局面,人數雖然眾多,但是缺乏訓練,武器匱乏,裝備短缺,戰鬥力低下,根本無法擔當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財政狀況也惡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地方府庫在蔡京的『乾坤大挪移』變換之下只剩下幾間破屋還在,而皇家小金庫封樁庫和元豐庫都被女真人劫掠一空,百年積蓄崩子兒皆無,共損失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國庫真是比臉都乾淨。而此刻新君未立,沒有被戰火波及的江南地區官員對中央的詔令執行消極,虛以為蛇,百般搪塞,徵收的稅賦遲遲不肯上繳,更加劇了朝廷財政困難!
國家如此本是一件十分讓人頭疼的事情,可趙檉不僅看到了眼前的困難,也看到了解決三冗的機會…
趙檉向車外望去,中興軍的士兵們將他的座車簇擁在中間滾滾前行,在士兵們的眼中自己是他們的統帥和依靠,而在趙檉的眼裡這些士兵是他的兄弟、親人和守護者。多少年來自己就是靠著這支軍隊在這個世界打下了一片天地,一步步的走到了權力的巔峰,可以說是自己最為堅強的依靠。
「二爺,西京有報!」這時旺福上了車說道,「王妃與公主自大同啟程,由豹將及近衛旅護衛經太原向汴京開進!」
「嗯,我們中興軍這下湊齊了!」趙檉笑笑說道。
「是啊,有十萬大軍在側,看朝中誰敢不聽二爺的話,只要一聲令下便叫他們灰飛煙滅!」旺福湊趣道。
「呵呵!」趙檉笑出了聲,有這麼一支強軍在側,自己還有什麼可畏懼的,「萬事開頭難,那麼就先從改造大宋的軍隊開始吧!」
趙檉深知一切政權穩定的基礎就是強大的武裝力量,中興軍是自己從無到有一手締造的,他們忠於自己,認同自己的理念,以保家衛國為己任,經受了大戰的洗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的一支不同於這個時代的軍隊。
現在自己不僅要改變大宋羸弱的狀態,重要的要改變世人對武人的歧視,重振尚武之風,提高軍隊的地位,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是困難重重,有很多工作要做。雖然知道自己將面臨不知道多少困難,但是趙檉卻覺得此次回京的路似乎沒有前幾次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