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第一卷 我的地盤我做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夏州城 文 / 讓你窩心

    第一百八十三章夏州城

    統萬城它那屹立沙灘上的皇城雄姿,堅如磐石的白色牆體,林立的馬面,高聳的角樓,獨特的「祟台秘室」結構和雄偉的宮殿樓觀遺址,清晰地勾引出這座以「一統天下,君林萬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廈國都城的輪廓和規模。/——/——廣告全文字

    城池由東向西依此為外廊城、東城和西城。外廊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近四千步,東、西城中間由一道牆分開,周長都在二千步以上,俗稱頭道城、二道城和三道城。依地形成西北高,東南低,高出無定河水面十餘丈,皆是夯土築成,因遷就地勢和為包容最大的面積,頗不規則,外廓城逼臨無定河北岸台原邊緣,城牆高厚雄偉,無疑是出於盡量佔據有利地勢以鞏固城市防禦的軍事考慮。

    東內城和西內城組合成一個大型內城,這個大型內城實乃赫連勃勃營建的都城——統萬城,此後,夏州城增築一重外廓城,形成三重城圈,標識著夏州城區的不同功能區,西城(皇城)乃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及其宗室的居所、處理朝政之地,以及中央官署所在地;東城(外城)是普通居民區、商業區、手工業作坊分佈地,以及軍人營地。

    北魏太和十一年至隋唐時期始稱作夏州城,夏州城的城市功能區格局基本不變。西城先後成為夏州總管府、夏州都督府、寧朔大使府、夏州節度使司等高級軍政機關,以及夏州、化政郡、朔方郡諸衙署的駐在地,還有若干公共設施,諸如倉庫、鐘樓、鼓樓等分佈於此城內。東城則是巖綠、朔方等縣級衙署所在地,平民、商賈、旅客、軍兵居住區,商業與手工業分佈區。外廓城內成為軍隊營區、牲畜圈欄、手工業作坊、公共活動的場所。

    但此時的夏州城雄風不再,卻像進入了暮年的耄耋垂老,城中殘留的宮殿都變成了危房,城中只有幾百戶人家,其餘皆為駐軍和各司衙門。這雖然與宋朝廢城移民和歷史上的大地震有關,可也與夏國的傳統和習俗密閉可分。唐朝安史之亂後,喪失了關隴西部的疆域,隴右道和關內道之西部均屬於吐蕃王國。跟我讀h-u-n混*h-u-n——請牢記而唐末吐蕃王國衰弱,其種族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家,各有首領,處於分裂狀態,這時已經進入隴右、關內的黨項在社會經濟和生活習俗上都與吐蕃極其接近。

    由此造成的深刻變化是,唐朝以來的州、縣、鄉、裡的行政制度全面退化為部落制,而其風俗『多有世仇,不相往來,遇有戰鬥,則同惡相濟,傳箭相率,其從如流;而無魁首統攝,並皆散漫山川,居常不以為患』,因此導致僅有少量漢人居城內,蕃族生活在野外的情況。

    李繼遷叛宋後,有意識的發展這種狀態,在宋太宗淳化五年就徙綏州民於平夏,鹹平六年,又將銀、夏兩州富戶西遷,丁壯徙於河外,集人力、財力於興、靈地區,以充實王畿之地,結果是漢制在西夏名存實亡,蕃制充分發展起來。由此出現夏國之地,居民散居沙漠山野之間,無城郭之固的現象,不過幾十年,以致出現四年宋軍伐夏時『沿途所經,並無一縣,夏州城中居民僅數十家』的情況。

    西夏自建國以來就戰火不斷,加上處於氣候寒冷期,災荒頻繁,因此出於為軍事提供後勤保障和出於防災、減災的目的,夏政府在邊界地帶或是重要的戰略區域儲備糧食,並建立完備的儲備糧食的倉庫制度,分配司吏、案頭進行管理。夏州處於河套產糧區內,交通便利,北靠京畿,南臨宋夏邊界,歷來是戰時點集軍隊所在,黃土高原氣候乾燥,具有土質直立的特徵,便於挖掘土窖保存糧食,因此在緊鄰夏州城的七里坪修建了國窖倉儲糧,儲糧十萬石,夠十萬人吃兩個月。

    趙仁轉了一圈,情況基本明瞭,心裡也有了底,夏州城防佈局與情報司轉給他的報告並無多大出入。宋軍上次來這裡還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所以雖然戰爭不斷,但都是發生在邊境地區,夏州遠離邊境,又有天險,導致警惕性大大的下降了,城池防備鬆懈,軍士素質也與邊防上的士兵相差很大,甚至守城的還有不少女兵,出入城門都無人檢查。

    回去的路上,趙仁有了計較,他打算修改王爺制定的計劃,用兵重點放在七里坪,他們這支軍馬出征僅帶了十幾日的糧草,現在幾乎消耗殆盡,而戰鬥一起,他們必須堅守城池,便無處徵糧,其後王爺率軍合兵,也需要糧草供應,這都寄希望於七里坪的糧倉了

    趙仁回到板井驛,情報司的人已經到了,呈上河東的最新戰報,得知王爺已經將察哥大軍殲滅近半,餘部堵在濁輪川,被殲也只在眼前,眾將無不歡喜異常。忠勇軍滿編一萬八千多人,趙仁就帶出來八千餘眾,王爺只靠一萬人便擊敗察哥近十萬大軍,這在大宋歷史上還沒有先例,現在只等他們得手,便可揮軍西進,攻取興靈,大家自然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原本計劃十日到達豐州,由於途中遇到風暴,耽誤了兩天時日,而且大軍躲在這個小鎮子中,時間一長,難免走漏消息。眾人商議後,決定立刻結束休整,連夜行動。

    現在正是夏季,晝長夜短,寅時天便已經亮了,時不待人,趙仁將考慮好的計劃全盤托出:

    由趙勇率獅將三營、四營、龍將三營,加強軍直屬機炮一營、工兵營及斥候營一步擔任攻取夏州城的任務,戰鬥採用突襲戰術,如被敵發現,襲擊失敗,立刻轉為強攻,用炮轟開外廊城城門,強行進入,控制全城,然後向西派兵警戒,阻止餚州方向派出的援兵。

    由趙忠率龍將四營、虎將三營、四營,擔任攻取德靖鎮,殲滅守軍,佔領七里坪的任務。此戰要嚴防夏軍毀糧,完成任務後留部分兵力看守,遣兵攻取周圍部落,征發丁壯、駝馬、大車等一切運輸工具,配合輜重營將糧食運往夏州城。趙仁率軍親兵營、豹將三營、四營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兩軍,並向石州方向派出警戒,阻敵增援。

    分派已定,諸軍子時開飯,丑時趙勇率軍先行出發。馬摘鈴,人銜枚,在嚮導的引領下,沿大路向夏州城奔襲。半個時辰後,趙忠隨後向二十里外的德靖鎮出發,趙仁留守板井驛策應兩軍。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趙勇,他領軍一路疾馳,在丑時便到了夏州城下,離城三里全軍下馬,牽馬而行,距城一里,全軍停止前行,此時正是最黑暗的時刻,眼前只見黑乎乎的城池,和城上若隱若現的燈火。

    從事先的偵察,趙勇已經得知夏州防守鬆懈,三千人防守偌大的城池兵力已是捉襟見肘,況且是些不負責任的傢伙,所以城池雖堅,卻處處是漏洞。趙勇先從軍中挑選出擅於攀登的士卒百人由虎將三營指揮使張挺率領從防守最為鬆懈的東內城攀城而上,清除崗哨和守門的軍兵,打開城門迎大軍進城,來個肚裡開花。

    東內城過去為居民區和商業區,現在已經廢棄,護城壕幾乎被流沙填平,而城牆也修的最低,但也高達七八丈,相當於現在的七層樓那麼高,而且是夯土築城,面光如鏡,幾乎無處借力。張挺在北府訓練營時,就以擅長攀爬著稱,藉著微弱的星光找到一處遠離城門表面脫落的城牆,率先攀城。他背著一條長索,只攜帶一把匕首和一支短槍,輕裝上陣。

    由於城牆表面脫落,露出了當初築城時固定夯版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夯洞,攀爬只能借助這些深淺不一的小洞,困難可想而知。張挺束緊腰帶,深吸一口氣,在兩個兵士的協助下,猛力向上一竄,摳住夯洞,單手較力,身子上挺,腳盡力踏住牆面,試探著挪進夯洞穩住身體,然後再次往復向上看著張挺像壁虎一樣一點點向上,慢慢的變成模糊的黑影,直至消失在黑暗中,城下的人緊張的喘不過氣來,奇襲的成敗就看他的了。

    時間彷彿凝固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也許有一刻鐘,也許只有幾息,城上終於墜下了長索,大家才鬆了口氣,連忙抓住長索搖了幾下,告知指揮使繩索已經落地,待城上再次發出信號,幾個身背長索的軍士立刻依此攀城。隨著垂下的繩索越來越多,登城的速度也愈來愈快。

    城頭的燈籠突然熄滅,可過了片刻,燈籠再次被點燃,朝著城下晃了兩晃,「將軍,張指揮使成功登城,已經清除了崗哨!」城頭的變化立刻被城下的士兵發現,馬上向趙勇稟報。

    「全軍上馬,進城!」在城下焦急等待消息的趙勇猛的站起身,高聲吼道。

    這時兩顆紅色的信號彈沖天而起,在空中炸開,緊閉的城門被打開,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為他們指明了進攻的方向,夏州城的大門向忠勇軍敞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