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河東之地
三日後,軍行至鄭州,會合駐屯那裡的二萬禁軍,開赴西北增援西北,趙檉看看他們的隊伍咧了咧嘴,這叫哪門子軍隊,還拖家帶口的,不穿軍裝比穿軍裝的還多,如果不是打著軍旗,整個隊伍倒像是逃荒的贏q幣,
宋朝實行募兵制,家屬居住在軍營內宋太祖創禁軍戍法,分為屯駐禁軍、駐泊禁軍與就糧禁軍,輪流戍他地,戍以指揮為單位,通常一次以三年為期,家屬不得隨行,到期回原駐地,揀選精壯士兵補充上一級禁軍,淘汰老弱士兵降充下一級禁軍或廂軍或退役
屯駐屬正常戍,大多派往內地州、府,屬當地地方長官知州、知府等管轄地方州、府都設有兵馬都監或監押,具體負責屯駐禁軍及廂軍等的管理、訓練、調遣,以及當地的治安及處理軍民糾紛等,屯駐禁軍帶有朝廷派駐地方的治安部隊性質以後禁軍大增,大量禁軍常駐於外地的某一地方,也依戍法而被派往其他地方,三年或二年、一年回原駐地
凡是戍到邊防地區如河北、陝西等地,當地設有駐泊都部署都總管或部署總管,管轄駐泊禁軍,帶有朝廷派往邊境地區的邊防軍性質,凡是武臣專任的駐泊都部署或部署,對於邊防事務可自行處理而不必與知州等地方長官商議
移屯外地的第三種方式,稱為就糧禁軍,可帶家屬前往,「就糧者,本京師兵而便廩食於外,故聽其家往」;駐於外地的禁軍,也可以「就糧」於糧食豐產地區,通常是原駐營地區豐收或糧食問題解決後回原駐營地,也就是走哪兒吃哪兒可河東路並非糧食豐富的地區,卻因鄰接遼夏兩國,大部分州都有糧禁軍,實同於駐泊禁軍,因可攜帶家屬,有利於穩定軍情
但是不論是駐泊、屯駐、就糧禁軍,駐在同一地區的禁軍,通常並不屬於同一個系統,而是分屬於各司;即使屬於同一司,也分屬於不同的番號軍而且又分別歸屬於地方政府長官知州、當地軍事機構部署司及鈴轄,由都監、監押具體負責,以達到互相制約的作用
趙檉對此規矩也無可奈何,就是說這些兵雖然跟著自己同行,但卻跟自己沒有統屬級關係,名義上還是保護自己,以壯聲威兩萬人行軍就已經很壯觀了,再夾雜著家屬、隨軍民夫,人數翻了幾番,要是排成單列行軍,前頭部隊已經宿營了,恐怕後邊的人還沒動地方,一些商隊也看出了商機,幾萬人吃喝用度都是個不小的數字,便跟在屁股後邊進行隨軍保障
看著綿長緩行的隊伍趙檉便心頭發慌,聽著大人喊、孩子哭加煩悶,而這些人雖有兵士維持秩序,但是還是有人不斷的衝撞到他們的行軍隊伍中,他雖然橫,此時不敢也不能對這些婦孺動手,只能鑽進了馬車中來了個眼不見心不煩
附近州縣看大軍過境,早早關了城門,將他們所需糧草派人放到城門外,採買就是拿著大軍開出的證明都白搭,任憑怎麼叫喊也不再開門,如同防賊似的看著他們,好在有商隊跟著,否則只能吃白飯,喝白水啦
晚上宿營加的熱鬧,本應安靜肅然的軍營變成了菜市場,有家室的軍校領了柴米自己開伙,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一些精明的家屬也不閒著,在營區中的空地鋪開攤子向士兵兜售些小商品,營寨外是燈火通明,各個商隊搭起了篷子,擺滿了各種商品,吃喝穿戴無所不包,可謂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
經略司親軍大營雖然單獨闢出了營區,可周圍的人太多了,尿騷味、騾馬的糞便的臭味充斥著整個營區,看他們這邊衣甲鮮亮,騾馬眾多,想著也都是有錢人,一些商隊主動上門服務,聲稱可提供小到針頭線腦大到歌舞表演,妓女援交等業務,氣得看門的軍士一頓亂棍就把他們打了出去趙檉是這裡的最高長官,也是軍銜最高的人,卻對此也無能為力只能苦笑,大宋禁軍矯惰如此是沒有救了
晚飯時,統領大軍進西北的領軍鈐轄率大小武官覲見王爺,禮物當然是少不了的,正蹲在軍士堆裡吃飯的趙檉只說了兩句感謝的話,便讓他們帶回,弄得幾個人異常尷尬,心裡也加沒底,不知道這威名赫赫的『閻王』會怎麼折騰他們但是他們的擔心似乎多餘了,三天後的一個清晨,經略司大營突然沒打招呼悄悄地獨自離開了,只在他們大營的門口丟下了十多個被打了軍棍的軍校,這些誤闖行營的人都是後怕不已,昨夜是王爺開恩,只是略施懲罰沒有砍了他們腦袋
和援西禁軍走了三天不但趙檉被折磨的受不了啦,連帶著大家都快被每天三十里的行軍度逼瘋了,再這麼走下去,恐怕年都得在路上過了,最後大家經過商討,還是單干,於是便趁著天黑人不知鬼不覺的偷偷離開了,當然這要給上級打個招呼,理由有的是,隨便找一個便得啦
這次行軍度快了很多,大家心疼王爺,也為了保證他的安全,便把他塞進了馬車,其實是倆老頭騎了幾天馬,受不了了,可王爺都不坐車,他們又怎麼好意思呢寬大的座車中,有見喜和趙信兩人陪著,前邊的車轅上坐著武松兩個近衛,後邊的腳踏上還坐著個抱著槍的近衛,安全是沒問題了,趙檉琢磨著這要是換成吉普車,自己就是那巴頓將軍啦
坐車就是比騎馬舒服,趙檉半躺在厚厚的氈墊上,身上蓋著大氅,車廂裡點著火盆也不冷,紅泥小爐上邊煮著茶,身邊放著滿滿一箱子的,他正捧著本地誌,一邊看一邊與廂壁上掛著的地圖核對,瞭解自己將要去的地方
宋朝的西北邊境主要是鄜延路、涇延路、環慶路、秦鳳路、熙和路、河東路和河北路,分別以延州、渭州、慶州、秦州、熙州、并州和大名為路治北方軍事防禦區主要是河北、河東地區,而兩地自古以來就是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要地,漢朝之與匈奴,北魏之與柔然,隋唐之與突厥,五代、宋之與契丹都在此互有攻守到了宋代,河北、河東地區的戰略地位比過去得到空前提升因為北宋定都不是在以前山河四固的關中地區,也不是在關塞重重的伊洛流域,而是在交通便利卻又無險可恃的開封城,那麼河北、河東地區就代替陝北、河西成為庇護京畿的最後屏障
河東路「其地東際常山,西控黨項,南盡晉、絳,北控雲、胡,當太行之險地,有鹽、鐵之饒」除了代北為契丹所據以外,山川形勝還是比較完整的,主要是山地與黃土高原結合的地貌,而且區域分異明顯,東西兩側皆為山地與高原,分別以太行山、呂梁山為主體,中部則是河谷盆地相間其中,自古就有「山河表裡」的美稱
由於河東路的地理環境是山河相間,從北向南依次為晉北的恆山山脈,晉中的忻定、太原盆地,晉南的臨汾、運城以及上黨盆地,本朝以其為重鎮,屯精兵以控邊部其國防便是常用的依托代北恆山山脈起伏的山巒修建關隘要塞,特別是從契丹入侵晉中地區的四個主要交通孔道,是擇精兵以拒之
宋代的河東地區,轄區主要在黃河以東,大致相當於今山西省大部和陝西的部分,管轄太原、隆德、平陽三府,代、忻、憲、豐、府、麟、嵐、石、隰、慈、汾、絳、遼、澤十四州,寧化、保德、火山、晉寧、平定、威德八軍
路治太原府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下瞰長安謂開封,才數百里,誠古今必爭之地也宋太平興國四年,宋仁宗滅北漢後,毀舊城徙建城,以為北方重鎮「控扼二虜謂遼人,夏人也」太原府南下又分東西兩道,往西南走汾州大道可去平陽府、絳州以控制臨汾、運城兩盆地,再趨永興軍路可攻略關中太原府往東南走即為東南大道,經團柏鎮達威勝軍治銅鞮縣,再南至澤、潞州的上黨地區由於唐宋經濟政治中心的東移,河東地區聯繫東南道路繁榮起來,而澤、潞州也成為中原地區聯繫河東的要衝和軍事爭奪的焦點而且自此東南穿穴徑可達相州,東北通過壺關也可與太行山東麓大道相會隆德府往正南則是澤州險要天井關,可去孟津港渡大河
趙檉手指在地圖上劃過,直接越過這些地區,停留在陝北地區,那裡雖然只有麟州、府州和豐州那麼手指甲那麼一點的地方,但是這裡卻是宋、遼、西夏三國交界,其西及北是西夏領地,東北隔河又與遼國的東勝州、武州相望,乃是三國邊界的交會之處,也是西夏侵犯河東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