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抗日學生軍

龍騰世紀 第四卷 猛虎出山 第二十七章 指導教官 文 / 白鬼

.    李校副跟王維一談過之後,沒有再去找馬強和張為國,他知道這兩人最服張野,也只有張野才能說服他倆。反正張野就要過來,還是把這個燙。

    不久,張野和沈最一起回到了安陽縣城。

    的安陽,一下子變成一座大兵營,街上來來往往,到處都是學生軍和「忠義救**」的官兵。好在之前就有駐軍的兵營,只需擴建即可。兵營都設在城外的山林之中,這是為了防備鬼子飛機偵察是為了不攪擾城內的居民。張野對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印象頗深,當然,不是八路軍告訴他而是後世帶來的。

    這麼多部隊是不可能在安陽長期駐紮下來要處理協調的事情太多了!就這麼短暫的日子,李校副已經忙得暈頭轉向了。匆忙中,他還是把調解何方和馬強張為國的矛盾交給了張野。

    張野很輕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把馬強和張為國找過來,直接跟他們

    「我不管你們對何方怎麼看,我需要獨立旅!現在學生軍力量太弱了。這是第一。第二,不管何方之前做過什麼,他現在回來了,能回來就好!俗話浪子回頭金不換,他還年輕,應該允許他犯錯誤當然也允許你們犯錯誤第三,他是跟我們一同殺鬼子起兵的同學,同學之間,可以有分歧,但不是敵人,沒必要搞對立!」

    他停了一會,看著低頭不做聲的兩人,又

    「馬老大,我知道你為機場那一仗犧牲的弟兄不平,可是你要清楚。真正導致弟兄們犧牲的是鬼子,不是何方!你不要再胡思亂想了。至於你,為國,你已經是一旅之長,要對幾千弟兄的生死存亡負責,再不能只憑好惡行事。我都不計較,你還起什麼哄!」

    他放緩了口氣,接著

    「何方向我承認了錯誤,我也已經批評過他了。這事就這樣過去了,啊!今後。大家還是好同學,之前的事,誰也不許再提。否則,我讓他去當伙夫!」

    張野面前,馬強和張為國都沒脾氣,面面相覷之後,只得乖乖應承。張野又悄悄跟何方要他私底下找馬強和張為國認個錯,給他倆一個台階下。何方對張野已是心服口服,自然言聽計從;再說自己那樣一走。確實傷了大家的心,所以他十分懇切地找馬強和張為國認了錯。一場矛盾就這樣煙消雲散。

    解決了將領之間的問題,張野開始思考下一個問題。

    還是在受傷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學生軍當時為什麼這麼脆弱,這麼經不起波折。當時只不過是暫時性地困難,竟然會導致學生軍四分五裂,差點一撅不振!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今後再遇到這種情況,還會不會再次出現呢?

    他總結了幾點:

    第一、部隊成立的時間太短,凝聚力不強。並且之前的戰鬥一般是通過先進火力裝備和奇計陰招取勝,部隊作戰太順利,沒有經受真正的血火拚殺、生死考驗,所以一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了。表面上看是沒有經過防空襲訓練。其實是部隊心理因素不過關。

    第二、部隊權力太過集中,領導層缺乏應變能力。整個部隊都以張野為主心骨,張野一旦出了狀況,部隊高層便不能凝聚成一股繩。

    第三、部隊雖然平均文化素質較高,但受教育情況參差不相互之間交流較少。競爭卻多。不夠團結,集體凝聚力不夠。

    第四、部隊缺乏一個有效的、從上至下的精神控制機制。比如八路軍。是以**教育為精神核心組織起來,所以才會這麼有戰鬥力,不論經受多大挫折也不會散伙。

    等等。

    針對以上問題,考慮到部隊的具體情況,張野決心在各級隊伍引入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主建國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機制,以達到統一思想,增加部隊凝聚力的目的。這套機制不僅要教育部隊,還要能夠控制部隊,監督部隊,做到如臂使指一樣方便快捷。

    今後地學生軍,要做到邊戰鬥、邊學習,學習作戰兩不誤。像最初的黃埔軍校一樣,將整個部隊組建成一個大大的軍校。在這個學校裡,不但要隨時能戰鬥,還要隨時能學習,讓士兵們除了學習軍事之外,還要學習一般文化知識和政治哲學理論,並接受類似於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地定期考核,不合格者要補考。

    由於部隊不可能長期集中坐在教室裡面上課,但精神引導教育又不可或缺,張野決心參照八路軍的政委方式,設立「指導教官」這一職務。

    指導教官與各級軍事主官同級,但不受軍事主官領導,而是直屬軍部政治部領導;指導教官要跟部隊同吃同住、定期組織文化教育培訓和體育娛樂活動,豐富官兵的業餘生活,並隨時答疑解惑;指導教官不參與軍事指揮,但要配合軍事主官的工作,同時軍事主官的各項決定也應報指導教官備案,以便今後的分析總結和明確責任。除了教育部隊外,指導教官還負責監督部隊的思想動態,從思想意識方面引導和控制部隊。

    想法基本成熟之後,他便找來李校副,跟他討論這個問題。李校副一聽,登時大為贊同,只是對各級指導教員的組成上,必須慎重行事。並且建議設置級別為連級。

    李校副地意見跟張野的設想基本一致。而對於各級指導教官的組成,張野的意思是從後方和各級部隊中選拔,重點考慮陪都和省城大學生出身,文化素質較高的官兵,以及李平掌握的內部監督人員。但是政治審查一定要過關。

    軍部要設立政治部,負責選拔和領導指導教官,組織考試考核,以及對部隊的政治控制。政治部主任,由李校副兼任,直接對張野負責。這種垂直控制方式,是張野從後世香港地廉政公署那裡學來的。

    之前的戰鬥中,各部隊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尤其是堅守浮山的李永貴第七團及軍部直屬警衛支隊,以及激戰安平嶺後又轉而保衛臥龍洞的特種支隊,還有在安平嶺參加殲滅第聯隊地第、第和第旅。所以張野利用這一次部隊休整和調整補充編製的機會,請李校副宣佈了設立學生軍政治部和各級指導教官的命令。

    因為李校副已經就此事徵求過各部隊的意見,所以大家的反映還算熱烈。不過張野心裡清楚,這是在用高壓行政手段迫使各部隊接受現實。就算一時得不到好處,從長遠來看一定是有益無害的。張野暗暗地想著命令頒布下去,後面地工作就是選拔和培養各級指導教官,以及編製各種文化教材和政治哲學理論。

    雖然指導教官是新設立地崗位,但是之前陳思奇、李平和李校副均負責過這方面的工作,並暗中建立了一支督察隊伍,已經有了較好地基礎,因此李校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同李平和已經病癒歸隊的陳思奇一起討論,已經將各級指導教官人選名單報至張野處了。

    張野知道現在部隊過於集中,時間緊迫,所以大筆一揮,便頒布實施。思想教育機制開始運轉,部隊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部隊在安陽休整了十天,這次休整對學生軍來說意義重大。教育監督體制的建立,使學生軍從精神層面真正統一起來,而部隊從此組成了一個整體,不再是一盤散沙,只知道盲從各級軍事主官的命令,而是團結在以張野為首的領導班子周圍,為驅逐日寇、重建中華而戰!

    雖然由於統屬不同,沈「忠義救**」沒有參加學生軍的機制改造,但是沈最對張野的這一舉措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請求張野在進行部隊教育時也要讓「忠義救**」積極參與,對於這樣拉進兩軍關係事,張野自然是來者不拒。

    「忠義救**」是戴長官以軍統的青年干訓班為主組建起來其官兵的基本組成也都是青年學生。因此對於學習教育並不排斥。

    之前的多次配合作戰中,「忠義救**」同學生軍一直保持著良關係,許多官兵都與學生軍的官兵關係密切。大家都知道張野同戴長官頗為默契並接受軍統的物資補給,又同沈最司令官是結拜兄弟,也算是一家人,現在又是在晉省的地盤上,並且委員長的命令就是服從張野的統一指揮,所以對於張野將學生軍機制改革延伸到「忠義救**」來,從上到下都有一種一視同仁的貼心感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