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望子成龍

第二卷 黃巾亂起發展勢力 第二章 七年生息七年變化(中) 文 / 狂妄之龍

    不得不說,張瓏的收穫非常巨大。連續三年往返兩次羅馬,第一次前去不僅完成了一條海上商道,還帶回了大量羅馬奴隸工匠和書籍善本;而張瓏第二次前去,不僅讓大漢的香水、絲綢、茶葉、陶瓷、玻璃鏡等奢侈品大賣,更是交好了羅馬皇帝,租借了一塊港口,並享有治外法權。

    海南的鐵礦在武昌三年就開始挖掘,大量優質的鐵礦隨著船隊一次又一次運回青州。而新型的煉鋼工藝、鍛造工藝的開發,合金的探索,直接導致各種品質的鋼材被提前創造出來,應用於各種領域。

    倭國已經被完全征服,雖然還允許他們保留基本的信仰,但漢化已經開始。話說周瑜也蠻嗜殺的,在攻打倭島的時候,就因為倭人太強悍,結果幾乎殺得倭人的男人幾乎死絕,剩下的也成為奴隸送回本土修路鋪橋開礦,只怕過幾年世界上就沒有倭人這個品種了。

    當然如此可怕的成績,也是歸功於破海軍的強大。雖然火器還沒有被研究出來,但飛剪船已經在武昌五年被開發出來,軟帆的使用更是使得海船在海中行駛如飛,大大減少了航行時間。

    弩炮與石油武器的使用,直接鑄就了破海軍戰艦的無敵威名。破海軍一次次的戰鬥,使得這支部隊不僅已經擴張到了六萬人,而且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在白刃戰與登陸戰中屢建奇功。

    (至於張瓏和周瑜在外國的那些事兒,因為和本書中心沒有太大的關聯,所以只是簡單帶過。)

    張瓏回來了,這個消息幾乎是在第二天就傳遍了整個陳留。

    而張銘則在議事廳議事的時候,直接宣佈了對張瓏的任免,即任命張瓏為兵部侍郎,同時身兼華夏大學名譽教授。

    張瓏接到任命之後,也是奇怪怎麼和之前說好的不太一樣?不過既然張銘如此看中自己,張瓏哪裡還敢推辭?於是,欣然拜首,接受了張銘的任免。

    這番舉動,讓不少蠢蠢欲動的臣子們心中複雜了許多。因為他們都看出了,張銘沒有更換繼承人的意思,張瓏依然是合法而且最被看好的繼承人。

    消息傳到了各個張家子嗣的耳中,大家也不過是一笑了之,沒有太大的反應。其實他們也明白,老爹此人做事總是不著邊際,而且老大哥張瓏又不是殘廢得沒法動彈,區區臉蛋問題,還不至於讓張銘改變主意。

    於是該幹嘛幹嘛,當然在外地的幾個兄弟,將恭賀張瓏返回大漢的禮品派人送過去就是了。

    要說唯一不爽的,大概也就是深居張府的張寧了。辛辛苦苦將張丕拉扯大,教會了他不少關於政治爭權的知識,如今看來雖說不是沒用,但基本上和雞肋沒什麼區別了。

    畢竟若張瓏即位,如果按照大漢的條例,當然也會看情況分封一些兄弟,只是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當地官吏的監視,而且只怕私兵都不能有多少;而日過張瓏出去幾年心態有了問題,因為毀容而變得殘暴了的話,只怕即位後甚至直接殺光所有兄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下,政治爭權知識還有什麼用武之地?

    張寧當然還不打算放棄那麼早,畢竟張銘的年紀放在那裡,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慢慢準備。背負太多東西的張寧,不會放棄心中那個在外人看來完全就是癡心妄想的計劃的。哪怕,在另外一個時空,她的計劃成功了。

    安排好了張瓏的事情,張銘也暫時不管那麼多了,兒子的事情有些父母可以操心,有些還得讓他們慢慢去體會,慢慢去學習。

    於是,接下的時間裡,張瓏又開始和朝臣們商量起政治制度改革的問題。

    隨著這幾年推行的『士人領頭,百行並進』的方針,確保了士人的優越地位沒有改變的前提下,將各行各業的的排行全部取消,商人不再是最低賤的職業,相反繳稅到了一定高度,還能獲得一些名譽的爵位。

    一開始當然有不少人反對,可幾年來大家經商賺得越來越多,甚至不少小地主都開始販賣田地,然後依靠官府給出的轉行證明,獲得了五年免稅等優惠政策,開設了工廠,買下了店舖經營了起來。

    而這些年經過張銘的不斷努力,某島省的贖買政策開始推行。簡單來說就是居民和官府合股買下一塊田地,居民每年的收入根據股份將對應的產出交給政府。到這裡也有一個硬性規定,一切收上來的股金,都只能用於提高農村基礎建設等公共開銷之中,同時將一切開支公佈出來,接受農民的監督。

    這樣不能說百分百杜絕基層**行為,只是多少也算是有效遏制了**的產生。尤其經過各種夜校和義務學校的多年教育,如今張銘麾下的農民大多識字,看得懂一些基本的文書佈告。雖然對自己的權利如何使用還不太明白,但他們只知道誰動了他們的錢,他們就能和誰拚命。

    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於是三省六部制度顯然也慢慢跟不上節奏。於是通過張銘的建議,再經過一干臣子的討論與思考。最終,在武昌二年刑部首先被拆分,直接分成了法院、檢察院與警察局三個部門。

    三個部門職能幾乎和未來的沒什麼區別,要說唯一的區別,就是檢察院的職員,全部都是民選。有沒有意義不知道,反正選出來的檢察院工作人員,代表著人民對政府的監督就沒問題了!

    反正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檢察院要起訴某個官員的時候,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然後才能提出起訴。抓捕工作將交給警察局負責,抓捕完畢之後送交法院,由檢察院與被告對簿公堂,證據確鑿,那麼這個犯人就乖乖接受刑罰,就是那麼簡單。

    要說這裡面沒有貓膩那也是廢話,但至少能夠做到遏制**,那麼對於華夏而言,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隨後在武昌三年改組戶部,將戶部拆分為財政部、商業部、農業部、工業部、華夏銀行五個部門。基本的職能沒多少變化,所以就不多說了。

    武昌四年禮部改組,拆分成為了外交部、科學部、文化部、教育部、衛生部五個部門。基本職能沒多少變化,所以也不多說了。

    武昌五年工部改組,拆分成為規劃部、建設部、水利部、鐵路部(未來會有,如今蒸汽機剛剛投入使用,所以還不會有這個部門)四個部門,除了鐵路部暫時沒有設立,其餘三個部門的職能和未來差不多,所以就不多說了。

    武昌五年低改組吏部,將吏部改為人事部、人力資源部兩個部門。人事部足管官吏的任免、考核;人力資源部則涉及剩餘勞動力的安置工作、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工人權益保證等,實際上也兼職了一點勞動部和工會的工作。

    如今需要探討的,是兵部的改制問題。

    經過那麼多年的軍官培訓,大部分士卒已經識字,而且軍官培訓也到了伍長一級。也就是說,單獨某一個將領完全駕馭整個部隊的情況,在張銘治下已經基本杜絕。

    張銘就算一直不管事,但兵馬大元帥一職,以及中央軍校校長這兩個職位可一直沒有放下來過。他比誰都明白,一個君主手中沒有兵權,那麼就算他是千古帝君,也避免不了麾下造反的下場。

    說穿了,還是因為華夏的皇帝不值錢的關係。『能者居之』這四個字,不知道讓華夏大地面臨了多少沒有意義的內戰。

    經過各部的商量,首先確立的是將兵部改組為國防部、陸軍部和海軍部三個部門,統稱軍部,設一個主席和兩個副主席。主席當然是張銘負責擔任,這個誰也別指望,而副主席經過一番妥協之後,分別由黃忠和曹仁兩人擔任。

    黃忠當然是代表張銘嫡系一派的老臣子,而曹仁的上位不僅僅是張銘對世家的妥協,同時也是對以前張銘對曹家承諾的一個履行。

    當軍部的各種規章制度在漫長的口水仗中定出來之後,張銘最後加了一句:「既然維護治下安寧的機構已經完善,各位家族的私兵,是不是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一句讓所有世家子弟心中『咯登』了那麼一下。

    的確,按說法制健全的如今,各家族的私兵的確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可誰知道張銘勢力能不能千秋萬載呢?萬一不能,回到了封建制,家族手頭沒有點兵,萬一別人來侵犯怎麼辦?

    出於各種考慮,世家子弟都認為私兵不能取消。而張銘也給了最大限度的讓步:允許世家僱傭一定數量的保鏢和保安,但任何殺傷性武器,如同弓箭、弩矢、石油武器之類殺傷性的武器必須回收;同時,這些保鏢和保安的任何違法行為,僱主都必須根據其所犯的罪行,負擔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或全部責任。

    別拿控制不了手下來說事,簽訂合同(賣身契)之前,合同(賣身契)裡面就應該註明這點。到時候如果僱主因為家奴違法受到牽連了,僱主可以拿著合同到法院對涉案人員進行起訴。法院會委託警察局調查,並根據查明的事實,進行公正判決。

    最後世家弟子們還是妥協了,裁減了一批私兵。而這些白裁減了的私兵的工作也不需要擔心,人力資源部會幫助他們。而且如今需要勞動力的地方多了去了,不愁找不到工作。

    而世家真正妥協的地方,只因為朝堂之上,寒門的人數正在慢慢增多。地方官吏之中,寒門子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七年的時間裡,已經進行了兩次科舉,大量寒士被錄取,被吏部安排到了每一個郡縣之中。

    世家對文化的壟斷已經被打破,至於土地的壟斷也因為工商業的興起慢慢變得難以控制,佃戶更願意去工廠工作,所以為了挽留住佃戶,地主們不得不減少地租。

    加上國家針對擁有大量土地世家的抽重稅政策,也難怪一批又一批地主紛紛賣掉土地,進城做生意去了。

    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不僅代表著行政的快捷,同時也預示著社會正在不斷的進步。只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權力的理解和利用不斷深化的未來,張家的統治地位也會慢慢陷入危機之中。

    華夏皇帝不值錢,君主立憲能不能實施還是個迷。外國證明可以實施的東西,因為華夏國情的問題,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個張銘還需要慢慢思考。

    畢竟他可不是那些一統華夏,就不管死後洪水猛獸的牛人,擁有眾多子嗣,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張氏家族的張銘,必須為子孫後代千秋萬載而思考。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com|-就能看發佈的章節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