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望子成龍

第二卷 黃巾亂起發展勢力 第四章 出訪地方太學落成 文 / 狂妄之龍

    張銘最近很忙,而那所謂的『懶惰』前綴,終於可以拿走了。

    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的局面已成,藏拙已經變得沒有必要,雖然在軍事和很多層面上還有存在需要保密的東西,但向外擴張的氣氛,只怕就算是來往張銘治下領地的商人們都感受得到。

    而最近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前往河內、東郡、濟北和北海四地,訪問宣佈投靠自己的四個太守,從他們手中接收相關資料,同時做出慰問和新職位的安排。

    在虎牢關和匈奴會戰之中,三方太守已經見識到了張銘麾下將士的實力。三人偏偏不是與張銘接壤,就是根本就在張銘治下內,經過一番思慮之後,四人終於正式派出使者,向張銘投誠。

    為了能夠讓對方明白自己對他們這個舉動的重視,張銘就算再懶惰,也得乖乖去好好訪問一下四人。

    經過洛陽,太守鍾繇出門相迎,鎮守洛陽的大將關羽,副將李通也依次出現,跪倒在張銘的面前。

    「洛陽遭受戰火焚燬,能夠從一片廢墟變成現在這百廢待興的局面,元常功不可沒啊!」一把扶起跪在地上的鍾繇,張銘簡單說了幾句心裡話。

    說真的,從鍾繇到任後,憑著援助給他的錢糧很快招募大量流民,用起了以工代賑的方法,就將斷壁殘垣清理乾淨。隨後更是免費給選擇留在洛陽的流民登記造冊,給他們免費建起了舒適的房子。

    在這個基礎上,還免了商人一年的賦稅,同時給予了商人更多的權利。半年的功夫,大大小小二十多家商店作坊就在洛陽建立了起來,一些輕巧的商品也開始在這裡販賣起來。

    此時正巧北方袁紹與公孫瓚大打出手,西邊董卓和呂布又對上了,所以大量流民來到了洛陽。鍾繇不止完美地將流民安置完畢,更通過各種措施讓流民們在洛陽附近定居了下來。一些小世家更是出錢在洛陽城內買了地,建起了房子。

    這也直接導致張銘在經過洛陽前去河內的時候,看到正在熱火朝天搞建設的洛陽之後,發自真心地讚揚了鍾繇一句。

    「主公謬讚了,一切不過是元常分內之事,若是沒有做到,反而是元常的失職才是!」作為一個世家子弟,鍾繇有著自己的謙虛與矜持。

    「該賞某絕對不會不賞,以元常的成績,若是不賞只怕別人會說某處事不公。就賞你金五百,綢緞三百匹,如今兗州到處都要用錢,還望元常不要嫌棄賞賜太少才是。」半年前,鍾繇還是皮膚白嫩意氣風發,如今卻是一個飽經滄桑沉穩謙卑的模樣,一看就知道他的確為了洛陽的發展,付出了許多。

    客套了一番,張銘又轉頭看向了關羽和李通。

    「雲長,第一次鎮守要害,可感到力不從心?」如今南陽和關內都在董卓手中,洛陽屬於最前線,對於鎮守這裡的大將而言,壓力可想而知。

    「蒙主公信任,雲長豈能軟弱?只可惜數次襲擊函谷都沒能攻下,雲長有負主公所望!」雖然一次次出兵,將南下遠征的胡人、周邊盜匪全部清理,並且多次幫忙管理流民大隊,但函谷關一天不下,董卓都能奇兵而出突襲洛陽,所以關羽一直為不能攻下函谷感到遺憾。

    「昔日大秦以函谷為壁障,一次次在諸國聯軍之中安然度過。而且董卓若是沒有了這函谷關庇護,只怕離死不遠,不傻的話自然明白就算犧牲再多士卒,也要保住函谷不失的道理。」安慰了一下關羽,此刻沒有火炮的情況下,想要快速而少傷害地拿下函谷真不是一點難度,尤其是在董卓拚死防守的情況下。

    「雲長與次元(李通字)鎮守洛陽,功勞每一筆我都是知道的。故此賞雲長金三百,綢緞一百匹;賞次元金二百,綢緞五十匹。」鍾繇的付出比關羽多得多,所以關羽的獎賞就在鍾繇的基礎上減少一些;同理,李通作為副將,賞賜又在關羽的基礎上減少一些。

    「謝主公!」張銘的安排還算合理,而且這種東西本來是表示主公沒有忘記自己的一種表現,所以兩人當然欣然接受了張銘的賞賜。

    在洛陽住了兩天,訪問了一番在洛陽定居的流民,充分賺取了洛陽居民的尊敬之後,帶領訪問團北上河內。

    王匡老早就得知張銘來訪,提前了半天帶領麾下文武前來歡迎張銘的到來。

    「王太守,久仰久仰!」雖說是會盟的時候,這個猥瑣中年人就不知道看過多少次,但畢竟名義上雙方是第一次相見,所以張銘也表現得謙虛一些。

    「王某代河內人民,歡迎大將軍的到來!」張銘的樣子,王匡早從他兩個兒子的模樣中推斷出來,只是第一次面對面,他才發現這個大漢大將軍,居然如此帥氣。

    王匡這個人沒什麼缺點,要說缺點也就是男人都有的那種。此次決定投靠張銘,無非是他這個沒有任何大家族背景的太守,在北邊張揚與袁紹,南邊董卓和張銘之中,選擇了張銘作為自己的東家。

    交割過程非常順利,雙方的感情進一步提升,一頓酒之後,已經到了稱兄道弟的地步。

    順利交割之後,張銘委派夏侯惇為守將,曹洪、李典為輔鎮守河內。任命劉馥為太守負責河內的各項改革。

    至於王匡,他本人決定退休,不再擔任任何文武職務,下海經商。張銘也給了他足夠的優惠條件,以及經商本金。王匡感恩涕零,但還是厚顏將兒子王恩推薦給張銘,希望能在張銘麾下混個一官半職的,對此張銘也答應了下來。

    在河內休息了幾天,張銘也拜訪了各大世家,保證各位的利益並一番警告之後,河內世家已經承認了張銘對河內的統治權。

    這其實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皇帝任命你當官你還不算官,地方世家承認了,你才真的算一個官。這個情況日後當然是要改革的,只是此刻的大環境下,還不適合那麼做。

    離開河內,張銘又一次造訪了東郡喬瑁、濟北鮑信和北海孔融。

    喬瑁雖然心中有點牴觸,但在大勢所趨之下,只能乖乖交出印璽,投入張銘麾下,事後進入陳留,擔任中書舍人一職。

    鮑信感於張銘為其弟弟報仇之恩,加上北方袁紹的存在讓他壓力倍增,張銘一到便欣然將印璽賬冊一干物品全部交出。當問及要不要出仕的時候,感歎鮑家子嗣不旺,加上弟弟又沒有後人,所以打算好好回去侍奉老母,不願再出仕。對此,張銘也不勉強他,給了他一些土地和賞賜,並好好安慰了幾句。

    孔融也是非常容易就獻城投誠,張銘也北海逗留的時候,也透露出即將建設一個綜合性的大學,希望孔融能夠擔任經史類教授,並任命其為禮部尚書。

    孔融也是在瞭解了一下那個大學的結構,以及禮部尚書的定義和職權之後,欣然拜首,感謝張銘的賞識。

    在北海逗留了幾天之後,張銘帶著孔融返回了兗州陳留。看到這個經歷了數次擴張,已經變得不亞於洛陽的大城市之後,孔融不由得感慨,自己沒有選擇錯誤。

    回到陳留,張銘在張府休息了三天才繼續工作。一切都在草創之中,所以就算他想偷懶,麾下文武也不會容許。

    回來後一個多月,也就是差不多193年五月左右,大漢第一所綜合型公立大學——華夏大學在陳留郊外掛牌成立。

    大學分為文科和工科兩個類別。文科涵蓋了:地理、歷史、經文、政治、經濟、社交五大類別;工科涵蓋了:數算、物理、化學、技藝四個類別;

    學生主要是各個州郡高中畢業生擇優錄取,不限定主修,選修,只是規定最少要修習兩門專業。只要學生願意,能夠安排足夠的時間消化知識,那麼全部修完都可以。

    大學畢業後的學生張銘使用了超級大殺器『分配工作』,在如今各項領域都嚴重缺人的情況下,這個制度起碼可以持續到政治體系大改革為止。

    至於各地沒有錄取的高中畢業生,因為已經多少有了一定的能力,在全國各地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且每三年(考慮到有些地方交通不便)開一次科舉,擇優選出一部分學子補充進政府部門。

    華夏大學的校長,依然是張銘負責擔任,當然只能算是掛名的那種。真正負責一切事物的是他老岳父蔡邕,以及兼職擔任副校長的孔融。

    華夏大學建立後,第一次高考也順利召開。雖然最終入讀大學的只有三百多人,不過未來的優良人才這裡面也有不少。

    首推就是小臥龍,因為青州因為張銘的關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黃巾作亂,所以琅邪諸葛家也就沒有搬遷,諸葛亮順利在家族啟蒙之後,在穎川遊學了一陣,隨後沒有南下荊州,而是進入了高中就讀。

    當時高中剛剛建立,各項制度還沒有完善,不求要學習夠那麼多年只求有那麼多學識就能入學。所以諸葛亮在順利考試過關之後,不過九歲的年紀入讀高中。

    兩年後將課業全部完成之後,聽說陳留建設起一所大學,並從今年開始有高考,因此欣然報告,而且成功考中了華夏大學。

    也因為這個時候他不過十二歲的年紀,所以理所當然成為了華夏大學年紀最小的大學生,這個記錄足足持續了一千五百多年才被一個更天才的少年打破。

    和他一樣在未來比較出名的,還有馬良、鄧艾、文欽等未來蜀魏兩國的新星。只是後來鄧艾和文欽被判斷軍事方面才華更高,便被送到了華夏軍校進修去了。

    至於沒有考中的,雖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事實。技不如人無所謂,三年後的科舉他們還有入仕的機會。於是紛紛刻苦讀書,爭取三年後獲得更好的成績。

    而當這些未來名臣猛將的名字出現在張銘桌上的時候,當晚張銘睡覺都笑醒了。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com|-就能看發佈的章節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