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烈手裡捏著一份才收到的電報,急匆匆走進了內閣左相潘祖蔭的辦公室。這段時間以來,他和潘祖蔭大概就是整個大明最辛苦的人物了。潘祖蔭主要負責組織戰時內閣和制定戰時經濟管制辦法的事宜,而他全力在負責外交上的合縱連橫。朱濟世的外交政策是30年一貫的——大明帝國必須在歐洲擁有強大的盟友,避免用一國之力去單挑整個白人世界。
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大自信,不過後世的美帝其實也是這麼搞的,在歐洲拉著個英國攪屎棍,總歸不讓西歐一體化;在亞洲拉著一堆小國圍堵中國,也絕對不會讓整個黃種明團結起來;在前蘇聯國家中也少不了拉上些盟友給俄羅斯添堵;即便在msl世界裡也一樣,肯定不會讓綠教國家來個大團結的。這分化對手的原則不管到哪裡都是管用的。所以趙烈手下的外交官這段時間就滿歐洲的在和各方面討價還價,商量著各種各樣的條約、協定。托了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的福,最先取得突破的居然是俄羅斯這個宿敵!新上台的尼古拉二世改變了父親的中立原則,藉著「替父報仇」的借口,將俄羅斯帝國的國策定位向西擴張,建立泛斯拉夫的東羅馬帝國。而俄國的西擴,自然意味著他們要在東方和中國和解。
潘祖蔭正在看著一份財政部總送來的報告,是關於戰時財政的。自從推行了「華元改革」之後。因為部分擺脫了金銀本位的限制,通縮不在是一個限制大明經濟擴張的難題。因而大明的經濟規模在過去10年經歷了一番快速膨脹,連帶著稅收也急速增長。1874年度。不包括藩屬國,大明的財政總收入已經超過了30億華元(其中中央財政收入16億)!如果按照市場上的華元和白銀比價計算,也相當於20億兩滿清的庫平銀。比道光年間的財入增長了足有50倍之巨!不過30億的年入大多都有了去向,並不能用來給戰爭買單。所以戰時的財政還需要用公債維持,財政部認為至少要發行200億元的國債才能滿足戰爭需要……
就在潘大左相聚精會神看著報告的時候,就聽見趙烈的大嗓門在門口就嚷嚷起來了:「伯寅,和俄國人談下來了!」潘祖蔭放下報告。臉上也露出了喜色,一抬頭就看見趙烈走進門來。
「曾劼剛這回立了大功。和俄國人談出了個同盟條約,由咱們援助俄國去反對德奧……如果英國和德奧結盟,俄國也會向英國宣戰。」
潘祖蔭拿過趙烈手中的電報,略略掃了兩眼。點點頭道:「這樣很好,俄國的工業雖然不行,但是其國是有軍事傳統的,還有7000多萬人口。只要咱們向俄國提供軍火,他們總能堅持下去的。有他們牽制住德奧,法國在歐洲大陸上就能立於不敗。這樣法國人就沒有可能被英國拉攏了,我們的贏面又大了幾分。」
對於這樣的結果,趙烈其實還有些遺憾。如果能拉攏德國和奧地利去瓜分俄國顯然更加理想。但是非常可惜,張之洞在德國和奧地利的外交活動沒有取得進展……這其實並不是張之洞的外交工作失職。而是朱濟世提出了過高的要價——他的要求不是烏拉爾以東而是伏爾加以東,同時還要和德國、奧地利佔領俄國餘下的部分。其實就是三國瓜分。可是德國和奧地利都不願意讓中國成為歐洲的一份子。而且,他們也不想瓜分俄國。他們想要的只是俄國西部和南部的土地。
當然,潘祖蔭和趙烈都不曉得。朱濟世壓根就沒有想過要和德國、奧地利去瓜分俄羅斯。他的如意算盤是俄國在苦戰幾年後發生革命,就像歷史上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樣。然後中國就在烏拉爾山以東扶植一個俄羅斯王國,讓「蘇俄」佔有烏拉爾以西地區。或者,乾脆再拿下一部分西伯利亞和哈薩克的地盤,同時扶植「蘇俄」去充當歐洲攪屎棍……只要有根攪屎棍讓歐洲無法團結。誰管它是「蘇俄」還是「白俄」呢?
趙烈坐在椅子上面,自己動手倒了杯茶。喝了一口。他剛剛會見了德國駐華大使,還來不及喝口水就接到電報,然後急匆匆趕來。這時他抬起頭剛想說些什麼,就聽見左相辦公室外面傳來了秘書的聲音:「相爺,皇太子殿下到了……」
話音剛落,兩個人還沒有來得及起立相迎,就看著朱國雄一臉凝重地走了進來。現在大明的政治和歷朝歷代完全不一樣。實行的是西方式的責任內閣制,皇帝和皇太子的工作不是非常繁忙,同時也不受官僚的制約——可不要以為傳統的中國皇帝就是權威無限,想怎麼就怎麼樣的。實際上他們也被龐大的官僚體系用各種各樣的「祖宗家法」約束著。皇帝老子每天的行程安排和見什麼人不見什麼人,都是有規矩管的。反而是現在的大明皇帝和皇太子比較自由……責任內閣實際上是議會選舉和皇帝任命的共同結果,管理國家的責任大部分也是他們的,君王是否勤勉反而不大要緊,所以不需要太多規矩管著。朱皇帝也不用擔心太過擔心自己的兒子(他和胡安之間其實是中華防備東華,而不是老子防備兒子),所以皇太子才可以輕車簡從地到內閣府來找首相談話。
潘祖蔭和趙烈互相看了一眼,趕緊起立鞠躬,朱國雄淡淡地還了一個禮:「惠甫你也在啊,大家正好在一起商量……」
潘祖蔭小心地問道:「殿下,商量什麼事情?是不是關於和俄國結盟的?」他看了一眼趙烈,「剛才惠甫正好帶來了和俄國達成初步結盟意向的事情,太子您一定已經知道了吧?」
朱國雄當然知道,中俄之間達成這個「初步結盟意向」可不是曾紀澤一個人的功勞,那是歐洲幾個強國之間互相博弈的結果。法國不希望俄國被德奧打得找不找北,而德國和奧地利也不希望和法國、大明完全翻臉,他們甚至不想消滅俄國,只是想佔點俄國的地盤。而英國則希望法國繼續保持中立……直到德奧把俄國打垮,然後再協調俄國和德奧,使之和解。總之,各方面反覆較勁的結果就是中俄同盟,英德奧同盟,法國接茬逍遙自在的中立。而朱胡安在整個協調談判的過程中,可是一直同朱濟世保持著聯繫的。
朱國雄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沖潘
潘祖蔭、趙烈招招手示意他們坐下:「我和父皇都已經知道了。局勢的變化真是太快了,昔日的死敵現在竟然要結盟……議會方面不會通不過吧?」
「不會的。」潘祖蔭笑道,「濟世青年黨的議員可佔下院的六成,而且東林黨也不會反對的。」
朱國雄點了點頭,「這次不反對,不代表下一次不反對……現在的責任內閣在和平時期是非常好的,執政黨負責,在野黨挑毛病。可是在戰時,還是應該團結的,否則兩個黨互相扯後腿,算怎麼回事?所以皇上希望可以組成一屆聯合政府,大家團結起來一起領導這場戰爭。」
他稍稍頓了一下,又道:「而且,皇上還想將大元帥府和內閣合併,成立一個擁有部分統帥權的戰時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