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東收起命令,將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
所有人都沒說話,一齊瞅著葉飛。
葉飛醞釀著一臉的對流雲團:「都看我幹嘛!」本來就他一個提前晉陞一等兵,這下好,都趕上來了,讓他這個指揮怎麼見人?
齊曉東表面嚴肅,心裡早笑翻了。
實際上,葉飛的名字在所有人中排名第一,但是齊曉東刻意把他放到了最後,瞅瞅葉飛的表情,這小子一臉的不樂意,但是卻沒多少牴觸。
玩笑不能開得太過火,不然好事變悲劇,齊曉東輕咳一聲:「最後,鑒於葉飛的特殊貢獻,提前轉為正式隊員,破格晉陞少尉。」
「什,什麼?」所有人都驚呆了。
突擊隊的正式隊員還不到一個師,預備隊員倒兩個軍,一個正式隊員要從幾十個戰友脫穎而出,其難度可想而知,哪是那麼容易晉陞的?
實際上天軍突擊隊的編制有點歷史遺留問題。
最初突擊隊的編制只有一個連,那時天軍才剛剛成立不久,活動範圍也僅限於地球和月球之間,加上戰鬥裝甲的價格昂貴,國防部大筆一揮,直接建立了一個全軍官的戰鬥部隊。隨著天軍控制範圍越來越大,突擊隊的規模也隨之擴展,連擴成了營,營再擴成團,最後乾脆照比航空兵的編制提成了師。
可天軍的控制範圍已經擴展至小行星帶,一個師的人手實在捉襟見肘,幾次向國防部申請擴編,都因為優先保障艦隊組建而未成功。
後來天軍乾脆把幾個陸戰隊師歸到了突擊隊名下,用同樣的訓練和標準要求,但這幾個師只能按原本的陸戰隊編制,沒有全員軍官的待遇,天軍也只好將綜合素質最優秀的突擊隊員調入主力師,而將稍差一些的留在預備師,用這種似是而非的辦法解決戰鬥編製不足的尷尬。
國防部對此不置可否,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就是不給編製——全軍包括突擊一師在內只有三支全軍官編製的單位,一支屬於老大哥陸軍,另外一支屬於武警,最後就是天軍的突擊隊,根本沒海軍空軍什麼事兒。
天軍再建立一支全軍官師,海軍空軍看著眼不眼紅?雖說都頂著解放軍的頭銜兒,天軍也早成了四大軍種的no.1,可也不能偏向得太明顯吧?
天軍方面不甘心也沒辦法,折衷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預備隊員退役時給予相當於軍官的待遇,調出突出預備師的隊員,一般也會送進軍校進修。
由於突擊隊的危險性遠高於海空軍的其他軍兵種,這個辦法得到了國防部的默認支持。
直到今天,天軍仍然沒放棄解決預備師的地位問題,不過如果天軍肯放低標準,四個預備師的編制問題早就解決了。
轟地一聲,餐廳裡的氣氛陡然間沸騰起來,幾個戰友一齊撲了上去,抬起葉飛就往上扔,結果樂極生悲的葉飛險些一頭杵在天
花板上撞扁了鼻子。
姜宇飛站在一邊狂撇嘴,又落後了不說,距離不僅沒縮減,反而拉大了。仔細想想一陣氣餒,破格提拔也是人家自己賺來的,這一路上好幾次險死還生,捫心自問,換成他還真不敢這麼玩命。
齊曉東連喊了幾次安靜才讓興奮的突擊隊員們安靜下來:「命令還有一點兒補充,從現在開始,葉飛就是你們這支隊伍的指揮官了,你有權挑選隊員補全人員編制,恭喜你。」突擊隊的一個滿編戰鬥組是十二人,現在包括葉飛在內也只有五個。
「謝謝!」葉飛趕緊敬禮,雙手接過任命書,「天軍突擊隊預備二師一團二大隊三中隊二分隊……靠,這編製,真亂!」
「你小子還不知足!」齊曉東不輕不重地捶了葉飛一拳,「十九歲的少尉,全軍紀錄不敢說,最起碼在天軍,你小子算獨一份!」
兩年少尉四年中尉四年上尉,哪怕不提前晉陞,只要不捅簍子,二十九歲鐵鐵戴上少校軍銜,再加上在發現外骨人的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恐怕現在的葉飛已經進入了軍方大佬的視線,接下來和外骨人間的戰爭幾乎已經可以預見,只要葉飛再搞出點大動靜立下點不世戰功,四十歲之前沒準就能晉陞少將,端地是前途無量。
齊曉東都三十好幾了,才將將混了個少校,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說沒羨慕嫉妒恨,連他自己都不相信。
原本應當嚴肅認真的晉陞命令發佈會,最後變成了熱鬧非凡的菜市場,不過心情不要太好的齊曉東本來也不是規矩特別大的人,加上肯跟著他一起留在電光號上的艦員都稱得上心腹,最後居然變成了一場小規模的慶功會。
此前對葉飛的種種猜忌至此煙消雲散,現如今早不是那個為了民族生存而不得不奮起反抗的年代了,當兵雖然是個把腦袋拴褲腰帶上的高危職業,但待遇和收入在全國來說都稱得上不錯。
當兵的也有父母妻兒,也要養家餬口。為國家賣命,活著的時候能撫育妻兒,萬一死了還有國家撫恤,不必擔心家人生計的職業,最適合文化水平不高的純爺們兒。
既然原本參軍的目的就是養兒餬口,而不是唱高調的保家衛國,當兵的除了追求基本的軍人榮譽之外,更要考慮地位及經濟問題,晉陞代表的不僅是軍銜或職位的提升,工資也會隨之上漲。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好處是葉飛帶來的,大伙想起之前將怨氣堆到葉飛頭上的事情,都有點不好意思,紛紛跑來和葉飛拉關係。
能混進戰艦艦橋的,哪怕不是軍官,也是資深的軍士,資歷上比突擊隊這幾個新兵蛋子不知道深了多少,人家主動放低姿態,葉飛自然也不能端著。而且他在外面混了幾年,別的不敢說,場面話那是一套一套的信手拈來,場面上的氣氛一陣熱過一陣,沒多久就開始和大伙稱兄道弟插科打混,聽得黑熊等人一愣接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