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既死,孫權哭倒於床前。這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策的二弟,今年方十九歲。生得紫髯碧眼,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昔日漢使劉琬入吳,見過孫家諸昆仲,回去對人道:「我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亨高壽,眾皆不及也。」孫權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見孫權哭得不省人事,張昭上前勸道:「主公,你受父兄重托,現在可不是哭的時候啊,應該一面治喪,一面處理軍國大事。」孫策這才停止哭泣。令族叔孫靜理會喪事。
張昭請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自此江東眾臣皆奉孫權為主。向外公佈孫策死訊。不一日,周瑜聞孫策身死,星夜提兵趕往吳郡。周瑜在江東威望甚重,時民間皆流傳周瑜有意取孫權而代之,眾臣聞周瑜提兵至,不禁大驚,皆勸諫孫權萬不可放他入城!
孫權慨然道:「兄長臨終有言,公瑾是我江東股肱之臣,豈會有異心乎?」當下不顧眾人反對,開門親自迎周瑜入城。
孫策哭拜於孫策靈柩之前,頓首立誓效忠孫權,並舉薦臨淮東川人,魯肅魯子敬為孫權效力。魯肅入拜孫權為主,與孫權高談闊論,終日不倦,孫權甚敬之。魯肅又舉薦一人,此人博學多才,事母至孝;複姓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陽人。孫權亦拜為上賓。
另有謀士張紘為孫權舉薦一人,姓顧,名雍,字元歎,乃中郎蔡邕之徒,其為人少言語,不飲酒,嚴厲正大。權以為吳郡郡丞,行太守事。至此孫權文韜武略威震江東,深得民心。
不過孫策一死,北上討伐曹操的事就徹底移出了東吳的大事議程,時有廬江太守李術聞孫策身死,意圖擁兵自立,江南一帶曾經被孫策打壓的山越部族也趁機蠢蠢欲動,孫權忙於鞏固自己的統治,根本無暇分兵,只得遣使向文遠說明情況,表達歉意。如此一番折騰,江東孫策算是徹底的退出官渡之戰這場決定中原霸主歸屬的爭霸大戲……
鄴都。
「孫策,還是死了嗎?」看著張紘送來孫權的親筆書信,文遠黯然一歎,一代豪傑,如此年紀輕輕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沉默了好一會,文遠才對張紘道:「你家主公信上的心意我已經明白了,仍有他承襲兄長的官爵,如今江東也處在風雨飄搖當中,不能出兵就不能出兵了……我會命人前去弔祭伯符,還有,替我轉達對你家主公的問候……」孫策已死,再惋惜也沒有用,現在文遠能做的只有和孫權搞好關係,這個時候,文遠絕不願意豎立一個新的敵手。
文遠當下令步騭為使入江東弔祭孫策,頒詔封孫權為破虜將軍,襲爵吳侯。張紘拜謝而去。
送走張紘,文遠心中一陣難以言喻的憋悶。彷彿一顆大石頭壓抑在胸口。孫策還是死了,聽說是因為曹操送去的一封書信和一面銅鏡,就氣殺了一代豪雄……
而且除了這個,另外幾件事情也來的太巧了吧!周瑜素來忠心於孫策,吳中怎會突然有他欲取孫權而代之的流言傳出?緊鄰豫州的廬江太守李術,怎麼會這個時候露出異心,欲擁兵自重,還有山越的騷動……如果說這一連串的事情都是巧合,文遠說什麼也不會相信!只怕發生的這一切,多半是出自曹操之手!
想到這,文遠不禁喃喃自語道:「曹操,你果然是令人不能小看呢,奉孝的釜底抽薪之計,就這樣被你輕易給破解了,而且還搭上孫策的一條命呢!」
江東那邊已經不能指望了,文遠只能自己動手,眼看著七月將至,文遠當場發令,先鋒顏良、呂蒙率軍進至陽武!大軍隨後趕赴!六月二十二,文遠在鄴都誓師,天子劉協親自到校場相送,文遠檢閱兵馬,合共出兵二十三萬之眾,檢閱已畢,大軍旌旗如林,浩浩蕩蕩的渡河南下,殺向陽武!
早在河北軍渡河之初,駐紮封丘的夏侯惇就得令退回官渡,陽武距官渡不過三十餘里,聞張遼大軍趕到,曹操留曹仁守官渡,親提兵八萬來迎。雙方在陽武擺開陣勢。兩陣對圓,數十萬兵相對,只是戰場鋪開就有十里長寬,只見河北軍麾蓋之下,一人手綽長戟,身披金甲,正是張遼、張文遠!身後數十員驍勇戰將簇擁。
對面,曹操也是兵強馬壯,為了等待這一戰,曹操足足準備了大半個念頭,麾下兵將摩拳擦掌,殺氣騰騰。
看著對面陣中的曹操,即便是身為對手文遠也不禁心生出一絲激賞,不過陣前顯然不是感慨的時候,見陣勢布成,文遠出馬以鞭指曹操喝道:「曹賊,我奉天子詔討汝,天兵到此,何不早降?」
曹操也出馬道:「你托名漢臣,實為漢賊也!囚禁天子,號令諸侯,實乃王莽、董卓之流!我奉天子密詔討汝!」
開戰之前,這種將自己放在正義一方的開場白是免不得的,雖然這東西在高層看來虛的不能再虛,但是至少要讓底層的士卒知道為什麼要發起這場戰爭。
開場白說完之後,文遠令魏延出馬,曹操也命曹洪來迎,二人交馬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河北軍中隨便一員小將上陣就有如此能耐,不禁面色凝重。只聽身後一聲暴吼,許褚揮刀縱馬前來助陣,河北軍中顏良挺刀來迎,四對將在場上捉對廝殺,文遠鞭梢一指,呂布又驟馬挺戟而出!曹操驚懼,急令李典、李通、樂進、史渙四將相迎。
呂布傲然不懼,拍馬舞戟奮力獨鬥四將,四人竟不能將呂布壓制住!文遠又令太史慈出馬,曹操咬牙令夏侯惇頂上,幾員戰將出馬之後,曹操終於漸漸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