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正月,大將軍府正式下發整軍公文,擴充軍伍。
擴編最大的首先是五大戰兵,呃,應該說是六大戰兵。除了原有的五大戰兵之外,因為情勢需要,又增添了一支純戰兵組成的軍隊。這其中:
趙雲任前將軍,領冀州都督,統領冀州軍團,麾下偏將軍呂曠,裨將軍呂翔,軍團駐地設在黎陽,蒼亭一線,俯視兗州。
張頜任左將軍,領青州都督,統領青州軍團,麾下偏將軍管亥,裨將軍韓瓊。軍團駐地設在臨淄,守衛青州,劍指徐兗二州。
太史慈任右將軍,領司隸校尉,統領司州軍團,偏將軍眭固、裨將軍呂威璜。軍團駐地設在洛陽,拱衛三川,虎視四方。
郝昭任後將軍,領幽州都督,統領幽州軍團,偏將軍裴元紹、裨將軍蔣義渠。軍團駐地設在易京,鎮守幽州,北御胡虜。
麴義任討虜將軍,領并州都督,統領并州軍團,偏將軍於毒、裨將軍李大目。軍團駐地設在雁門,與郝昭遙相呼應。
這五支軍每支編制戰兵滿額為三萬零四百人,又細分為左中右三衛,每衛一萬部卒,設射聲營、先登營、龍槍營、輜重營,分別為弓手、牌手、長槍手,輜兵。每營兩千人,輜兵三千人,除輜重營外,每營各有輕騎一百人,以作傳遞消息之用。每衛另獨立配置輕騎五百,歸衛軍主將直接統領,軍團另有騎兵一千,歸軍團主將直屬。
這些戰兵軍團不受地方轄制,只聽命於大將軍府、可獨立作戰,而且一旦出現戰事,所轄州郡的輔兵也要聽從軍團主將的徵調指令。
而作為文遠曾經直屬的中軍,較其他幾支戰兵也有了較大的擴充,中軍分為左右兩衛,呂蒙任虎威將軍,統領中軍左衛,副將魏延、陳武。顏良任龍驤將軍,統領中軍右衛,副將張顗、王凌。
這兩衛各有兩萬部眾,這兩支軍戰時出戰,平時則駐紮在鄴都左近,拱衛都城。
此外由於佔據了幽並二州,取得了穩定的產馬地,文遠的騎兵部隊也獲得了極大的擴充,除去七支兵馬配備的近兩萬騎兵之外,驍騎營的建制也向提升了一步,擴充至一萬五千人,其中一萬騎兵,五千輜重兵。由驍騎將軍徐晃統領。
而一向擁有禁衛軍性質的玄纓衛也被分成兩部,由於重裝騎兵的大量裝備實在不符合實際,文遠只能將之徹底分成左右兩營,一營為中壘營,三千名清一色的重甲步兵,由中壘校尉越兮統領,一營為破軍營,三千名重甲騎兵,主將為破軍校尉烏蘭古。
這樣一圈擴編下來,文遠麾下的戰兵隊伍陡然膨脹至二十餘萬眾,以如此的規模應付日後的戰局應該足夠,各州城郡城另有次一級戰輔兵混編的郡兵三千人,此外河北四周、司州洛陽、河內五百多個縣視情況各有三百到一千衛軍、屯田並,算下來,文遠麾下一共有戰輔兵馬五十餘萬眾!
和之前相比較起來,文遠可謂是一口氣擴充了十幾萬兵眾,增加的兵員幾乎都在戰兵一頭,輔兵、屯田並的數量幾乎沒動,這主要是取決於經濟狀況的逐漸改善,這些年來,冀州青州都沒有遭受太大規模的天災**,以這兩州為根基,糧食儲量和百姓生活已經漸漸趨於穩定。
平靜安逸的生活就注定了百姓不再願意冒著死亡的威脅上戰場當兵,所以新的軍戶只能從新平定的幽並、司隸招募。
不過這樣也遂了文遠的心意,畢竟軍戶制度只能算是亂世中快速積累兵員糧餉的權宜之計,弊端有很多,明太祖皇帝倡行的軍戶衛所制度確實助他打下了大明三百年的基業,可到了最後,大明的衰亡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栽在腐朽的軍戶制度手裡。
所以文遠覺得還是應該未雨綢繆,如果實在不是糧食緊缺,就盡量不擴充軍戶,明中葉戚繼光的戚家軍就是募兵選拔的,戰績的輝煌就遠非一般軍隊能比……
大將軍府的詔令下來,頓時整個河北乃至天下都為之震動,招募輔兵,選拔戰兵,籌集糧餉軍械,馬匹兵器一系列的事情忙活下來,至少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徹底的整備。而天下群雄也無不為之憂懼,一想到一年之後,他們可能要面對二十餘萬驍勇善戰純職業化的河北軍,所有人脊背都會禁不住的泛起陣陣寒意。
為了應付河北張遼這只龐大的戰爭巨獸,他們也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擴充兵馬,吞併鄰近土地,當然還有一些明面上不為人知的東西……
…………
時間進入建安三年,這一年,河北就根本找不到一處地方時平靜的,到處都在招募兵士,整治軍械器具,到處都能聽見士卒訓練時嘹亮的喊殺聲音。
而要說那裡最熱鬧,當屬巨鹿郡大陸澤畔一片新擴建的鐵器工坊。
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熱火朝天,熊熊的爐火徹夜不息,冀州、乃至整個河北軍中的武器甲冑都有從這裡的出品。
巨鹿也成為壓過趙郡邯鄲、齊郡臨淄的河北冶鐵忠心。
這一切,都源於曾經在這裡擔任過太守的一個人的努力。
「拜見太守大人……呃不,拜見大將軍……」
五月的一天,文遠突然回到了這片土地,他本來是從鄴都出發要去視察清河郡,卻在中途突然得到馬鈞呈上來的消息,突然改變了行程,改道巨鹿郡。
因為馬鈞告訴他,自己搞出了可以大大提高製造鎧甲效率的好東西!
一聽到這個消息,文遠心中一陣狂喜,立即快馬飛奔至巨鹿郡。
重回發跡之地,望著曾經熟悉的街巷,文遠心中感慨不已,一些百姓依稀還能記得文遠的形貌,只是上前拜見時老是叫錯官位。
想想也是啊!當初洛陽出來募兵時,自己名聲不顯,無根無據,身邊只有二十餘個親衛,只頂著一個都尉的官銜而已。轉眼間八年時間過去,誰曾想過昔日丁原麾下的一個從事會打下這麼大一片基業,受萬人敬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