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四更,把加糖不加奶兄弟的帳還完,還有木有支持的了?學徒在這裡說一聲多謝!
…………正文…………
文遠之所以費如此大的精力研製出筒車,其實是有原因的。這些日子不時有人來獻治蝗之策,雖然古人對蝗災認識的不深,有人甚至將其當成一種天象的存在,以為這是上天發怒降下來的災劫。
不過文遠可是堅定的無神論者,才不信真有什麼上天,所以經過這段時間,他對蝗災已經多少有了一些瞭解。
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民間早有「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說法,所以如果能治理好旱災,對蝗災也能起到不小的抑製作用。
因此當文遠瞭解到這一條的時候,立即下達了一道命令,治下郡縣根據實際情況皆挖掘灌渠、興修水利。將屯田的二十萬輔軍,軍戶親眷,加上民戶中的青壯丁口盡數動員起來,只要應徵為官府挖渠,每人每日供兩頓飯,若是幹活勤快,每月還給以一定賞錢。
此時春耕剛過,正處農閒,各州郡的壯勞力在家裡本來閒著也是閒著,聽說了官府的這道詔令,頓時應者踴躍。
漢代制度要求百姓家中成年丁口每年都要服勞役,至於做什麼,百姓們可沒得選,服役期間雖然明面上說是官府負擔飯食,暗地裡卻沒有那麼光鮮,不少應徵役夫的吃飯問題甚至需要自己解決。況且現在兵荒馬亂的,有刀有槍的人腰板硬實,拳頭大的說話都能大聲一些,誰還管你這些小民的死活,把你抓來幹活給你口吃的算是仁慈,餓死了也是活該。
本來百姓們對新任州牧張遼也是持懷疑態度的,官府招人幫著軍戶墾荒屯田時,應者寥寥,沒多少人敢來。不過自幾個實在是餓的實在沒有出路的百姓跑去服役之後,風聲很快傳了出來,給新任州牧做事,每天當真是管飽的兩頓飯,雖然吃的一般,可總歸是能活人性命的兩頓飯,而且據說一些人因為幹得不賴,上官還給發了賞錢!
此消息一出,一時之間冀州青州各地如同炸了鍋一般,幾個屯田的郡縣裡報名應徵的人火爆踴躍,幾乎踢爛了各縣屯田官的門檻!至於開荒屯田之後修築灌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修灌渠澆地本來就是惠及萬民的功德,官府又講信譽,百姓們如何不報名踴躍?許多人甚至為了爭得一個服役的名額打得頭破血流,釀成流血事件。
所以沒費多大功夫,文遠共征發了治下青壯六十餘萬興修水利,開挖灌渠,最後實在因為巨大的糧食壓力才作罷,許多青壯因為沒有被徵用而慨歎連連,只能期盼著下次有機會能來的早一點。
六十多萬,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為了供應這些人吃喝,文遠已經下了嚴令讓甄儼盡快從徐州、幽州買回糧食來,好在這樣巨大的工程雖然耗時長遠,付出卻是一次性的,挖出來的灌渠只要日後稍加養護疏通,就能利及萬代。
除了打井修渠,取水工具的革新也是重要一環,文遠在巨鹿時就一直想弄前世在公園裡見過的那種水車,可是之後因為巨鹿的工匠們技術低下並沒有造出來,如今有馬鈞這麼一個機械專家在身邊,文遠哪能錯過,馬鈞果然也不負文遠重望,僅僅用了一月功夫,就將文遠想要的筒車給造了出來。
馬鈞對筒車讚不絕口,文遠聽著也心裡舒坦,既然這種工具效果不錯,文遠決定便決定推廣開來,當即道:「德衡!那就多辛苦你一番,這一陣子督促工匠全力製造筒車,當然你所說的龍骨水車也要加緊造出來,能造多少就造多少,還有打井,不要擔心錢糧這一塊……」
馬鈞拍著胸脯保證道:「是!謹遵主公吩咐!」
要說這筒車造價可著實不菲,用的木料必須是粗長耐磨的硬木,一座水車下來,就要花費四五萬錢。不過筒車的灌溉功率明顯要比打井划算,一座筒車就能灌溉三百多畝土地,而且不用人力提水,很是方便。除了筒車,龍骨水車、打井這些方面的進度一個都不能慢,加在一起,耗費的錢財只怕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錢財文遠倒是不擔心,有巨鹿紙、線裝書、巨鹿酒、折扇這些方面的收入,文遠手頭上一直不算缺錢,而且冀州還算是比較富庶的,去年攻下鄴城繳獲了六千多萬錢,還有剛剛收上來的賦稅,文遠短時間內根本不用擔心缺錢。
不過由於戰爭連年,各地物價飛漲,糧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貨,文遠不怕沒錢,畢竟錢又不能當飯吃,糧食才是真正的老大難,所以文遠不惜花費重金趕造水利工具,哪怕是把府庫裡的錢全部花完,只要能多打一些糧食,少餓死一些百姓,這才是文遠心中所願。
當今天下正是亂世,各路諸侯都想著擴軍伍、爭地盤,他們只知道部隊折損了,就從百姓中招募,很少考慮青壯勞力被抽調走了,誰來耕田?就是因為這種思想,加上天災,桓靈二帝至今短短數十年的功夫,大漢五千多萬人口已經縮水了一大半!
文遠也可以像其他諸侯那般出兵攻伐,麾下有那麼多的精兵強將,此時他若是西指張燕,張燕雖然也有十餘萬眾,但多半會在文遠兵鋒之下灰飛煙滅,若是北擊公孫,公孫瓚公孫度之流也未必能夠擋的下來,唯獨此時南面兗州曹操難對付一些。
但是文遠沒有這麼做,不是沒有這個心思,而是眼下冀州青州一攤子爛事就已經夠他勞心費神,治下百姓今年還要經受一場大災的考驗,打仗就意味著破壞,死亡、百姓流離、掠人而食,難道要打到哪裡破壞到哪裡?那樣的話和其他追求權勢地位、不顧百姓死活的諸侯何異?
文遠是從前世穿越到張遼這副身體之上的,看事物是站在整個華夏民族的角度上去考慮的,的所以便是碰上不錯的戰機,文遠也不願為之,比方說幽州公孫瓚剛剛吞併幽州、兗州曹操和徐州陶謙兵戎相見,此時兩家都並非無機可趁。
但是如今有了數百萬的子民,振興冀青二州民生,保存華夏民族的元氣才是文遠想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