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械投降者免死!逃跑者殺無赦!」文遠高聲喝道!四散逃逸之賊眾身心俱震!或許是懾於文遠方纔的神威,當時就有二十餘人扔下兵器伏地請罪,但仍有十幾個盜賊心存僥倖,更是賣力狂奔!轉眼之間便要跑出數十步!
文遠綽戟擎弓,閃電一般射出數箭!只要弓弦一響,百步之外就必有一人背心中箭撲倒在地!
親衛一個個早看的目瞪口呆,直到文遠連續射殺五人,才興奮的齊聲高呼:「威武!威武!」
一夥棄械投降的山賊看著文遠施展精妙箭技,心中則是暗暗慶幸自己剛剛的明智之舉。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文遠再次亢聲暴喝!轉眼之間,他已經連連射中七人!
逃,必死無疑,降,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如此沉重的壓力,剩下的幾個盜匪心智早已崩潰早已經接近崩潰,乍聞文遠高呼,頓時如蒙大赦,忙不迭跪倒在地,戰戰兢兢膝行回去。
親衛們心悅誠服,拱手拜道:「主公神射!我等拜服!」
這時賊眾跪成一堆,清點人數,共有三十二人,文遠令親衛看管,自己則策馬向那年輕儒生行去。
文遠行到近處,但見那年輕儒生年紀和自己相仿,雖一副儒生裝扮,身形卻魁偉不群。只是那袍子滿是污穢,彷彿已經幾個月沒洗,還破了幾個洞,看上去落魄至極。
那儒生也面有菜色,雙眼憔悴,見到文遠,躬身一禮道:「牽招謝過將軍救命之恩。」
文遠見他雖形容憔悴,卻禮數周全,想必只是暫時落魄不如意,當下不敢大意,下馬拱手回禮道:
「在下并州張遼,足下何方人士,這是……往何處去?」文遠看了看那口棺材,語氣不由頓了一頓。
那年輕儒生臉色一黯道:「在下牽招,安平人士,先師客死京師,招等身為先師弟子,欲送先師歸葬故里。」
牽招,文遠文遠並不熟悉,只知道他先事袁紹,後隨曹操,後來替曹操鎮守北疆,屢建功勳,也是三國歷史上又一有名有姓之人,忙躬身再拜道:「原來是牽先生,足下千里送師歸葬,孝義令人欽佩,請受張遼一拜,然我觀先生相貌非凡,何以淪落至此境地?」
牽招歎道:「張將軍何必多禮,哎,一言難盡,先師……」
此時張馭已護著劉惠近前,劉惠聽了牽招的話,思忖一陣,突然截口道:
「令師莫非安平樂隱樂文山?」
牽招點頭道:「正是!這位先生是……」
劉惠驚道:「某乃中山劉惠!令師大名,某早有耳聞,然令師為何車騎府中長史,因宮亂之事遭害,早已是三月之前的事,棺柩何以至此地?」
「原來是子惠先生,請恕牽招不知之罪!」牽招一聽來的乃是冀州名士劉惠,忙整衣行禮哭拜道:「先師受何車騎之禍牽連遇害,我與同鄉史路等人冒險收斂先師遺體,載其還鄉,不想道遇山賊,若非張將軍搭救,招於先師俱死無葬身之地!」
劉惠讚道:「千里扶柩,足下真義士也!何次於昔子貢之事孔聖?」
牽招連稱不敢,文遠道:「先生一路從洛陽來,千里迢迢,歷盡艱辛,何以只獨身一人?先生若不嫌棄,何不與某同往下曲陽,某再命軍士沿途保護,送先生回去。」
牽招千里扶柩,一路多有不便,文遠之邀固然令他心動,可想到帶著一副棺材去做客,心中總覺著不妥,當下一口回絕道:「不妥不妥,將軍救命之恩我已經難以報答了,這件事怎麼好再勞煩將軍?」
文遠相邀再三,牽招始終不願,文遠無奈,只得令叫過張馭囑咐幾句,張馭連連點頭,領著數騎疾馳而去。
牽招見文遠不再提前同去下曲陽之事,心中稍安,只是剛才被山賊搶劫,車伕、同窗盡皆逃散,只剩下他孤身一人,縱然想將樂隱棺樽送回觀津也是力有不逮。
文遠見他窘迫,便命麾下親衛讓一匹馬給他拉車,還使人替牽招拉車,牽招因此對文遠更加感謝。
文遠借此與牽招一同北行,牽招雖然愧疚不安,但感於文遠幾番好意,不忍當面拂卻,便悶聲不吭的同行了。
因為隊伍裡多了一副棺材,行進速度變得更慢,日行不過三五十里,三日之後才到巨鹿郡城地界。
這三日,文遠對牽招悉心照顧,因為帶著一副棺材的關係,牽招過城而不入,文遠便將所備帳篷分出一頂給他,每日吃食也讓心腹之人到附近買來,牽招感激之心益甚,每到無人時暗自感慨。
而文遠經過這兩日與牽招的接觸,也為他的才學感歎,更難得的是牽招能文能武,假以時日,必可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難怪日後牽招降曹後,命他都督青、徐二郡軍事,曹丕稱帝后,拜招使持節護鮮卑校尉,雁門太守,牽招在雁門十二年,威風遠震,胡虜為之膽寒。
一想到這,文遠招攬之心更切,只是深怕一時唐突,被牽招拒絕。
這一日,文遠一行到了郡城癭陶之外,自此往東二百餘里便是觀津,而文遠卻要往北。
文遠一路將牽招送到東門之外,握著牽招的手依依話別,眼看著再不出言招攬就在沒有機會,不久牽招就要投到袁紹帳下,遂硬著頭皮感慨道:「遼有軍務在身,不能親送子經回鄉,真乃生平大憾!子經此回觀津,待處理完俗事,切莫忘了來下曲陽,我必掃榻以待!」
牽招也滿臉不捨,道:「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今日明公與我就在此分別吧,公之大恩,招沒齒難忘,待安葬了先師,招心無牽掛,必定登門拜謝!」
「難道現在的我連個牽招都招攬不來嗎?」
見這幾日悉心照拂,仍不能換取牽招的效忠,文遠心情頗為沮喪,端起一碗酒敬於牽招,道:「既如此,請子經滿飲此杯,祝願子經一路順風!」
牽招亦舉酒祝道:「我亦祝願明公日後武運昌隆,宏圖大展!」
「干!」文遠一飲而盡,轉身向後擺擺手,黯然長歎。
只見一親隨手捧一盤上前,盤內奉金百鎰,新衣一領,牽招動容,躬身拜道:「公這是何意?」
文遠情緒低落,轉過頭去哽聲道:「沒什麼,子經一路辛苦,區區薄禮聊表我心,給子經路上做些盤纏。」
「明公……!」牽招泣而下拜,文遠這幾日對他解衣推食,心意他如何不知,只不過他雖出身寒門,卻素懷大志,,一旦出仕也必依附於世家大族門下,文遠不過一縣之長,若投了他何時能夠出人頭地?
只是文遠待他甚厚,越是待他好他越是心中難安,尤其是文遠此時滿臉失落之情,更令他愧疚不堪,這一次文遠送他衣物盤纏,他感動的差點就答應下來。熱淚早已在眼眶中流轉。
文遠搖頭歎息,牽招俯身長拜,場面頓時惆悵起來,恰在此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車馬喧囂之聲,文遠抬頭看去,卻是張馭和張南引三百軍士自北而來。
三百軍士奔行神速,須臾就到了文遠身前,鼓聲一歇,三百軍士動作頓止,雖一個個風塵僕僕,卻紋絲不動、整齊站立,宛如一座座雕像一般。
張南滾鞍下馬,向文遠躬身拜道:「小人領兵來遲,請主公恕罪!」
這時牽招早已注意到趕來的這三百兵士,只見這三百人個個身材魁梧,長相彪悍,隨便挑出一個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兵,只這三百兵,竟然牽招生出千軍萬馬的錯覺,更難得的是這三百壯士整齊站在那兒,千餘人同一個姿勢,緘口不言。他們前後左右的間距似乎經過非常嚴格的測算,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整齊的一列,本來莊嚴凝重的軍陣,讓人看了竟生出賞心悅目之感。
牽招也曾飽讀兵書,早被這三百兵展現出的氣勢震得目瞪口呆!連不懂兵事的劉惠,也忍不住發出讚歎。
或許是看到自己的士兵給在場眾人帶去的震撼,文遠頗感自豪,低落的心情稍稍振作一些,上前扶起牽招道:「如今盜賊四起,子經孤身上路,我心中實在難安,所以命麾下張南引三百士卒前來一路護送,必能保得子經周全!」
牽招淚流滿面,伏地拜道:「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