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豪門醫少

《》章 節目錄 第1192章 人事不省 文 / 叨狼

    林正南對於孟大治刮目相看,譚應然書記自然也不會無動於衷-

    事實上,譚應然書記聽了孟大治的匯報之後,覺得這個年輕人之所以能夠在這個年紀就出任正廳級的幹部,確實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對於這些中青年幹部們的身份背景,譚應然書記自然是瞭如指掌,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對孟大治格外關注。

    當年西北的孟如山,那也絕對不是無名之輩,如果不是他身體確實有毛病,故土難離的話,孟如山怎麼也能夠在中常委的隊列裡面,混個一席之地。

    這樣的家庭熏陶出來的年輕幹部,果然是令人期待的,只是現在大家還不清楚,孟大治以後究竟會成長到什麼地步?

    想到這裡,譚應然書記不由得看了旁邊兒的林正南一眼,心中卻把孟大治跟林蕭做了一個比較。

    自然,他也就是這麼想一想而已,終究還是覺得林蕭要遠遠勝過孟大治許多。

    畢竟孟大治能夠做到的事情,許多人都能夠做到,但是林蕭能夠做到的事情,確實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的,這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最大區別。

    林蕭在整個華夏國內的政治地位,是無法撼動的,也是無可替代的,這一點不容否認。

    若非如此,旁邊兒的林正南也不可能這麼順利就拿下了明珠市委書記的位置,並且取得了局委之中的寶貴一票。

    以林正南的年紀而言,想要入局,真心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因為人家林正南上面有個當過中常委的好老子,下面有個可以為他撐起一片天地的好兒子。

    即便是因人成事,林正南也做到了極致,這樣的運道,誰人能夠比得了?更何況,林正南自己的本事,那也是相當厲害,可謂是四平八穩,於無聲處聽驚雷。

    別人不知道,但是地位到了譚應然書記這種,自然很清楚,想要成就大事,能力固然很重要,運道更是不可或缺。

    這世上的驚采絕艷之輩,層出不窮,但是能夠最後走到天下至尊位置上的,卻只有那麼一位,這裡面若是說沒有天大的運道,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而林正南現在,怎麼看都像是身具大運道之人。

    譚應然書記在這邊兒暗自琢磨林家父子,而林正南則是對孟大治所說的馬鈴薯計劃,非常感興趣,畢竟這件事情是高層的一個決策,他不可能不清楚。

    新年剛過的時候,農業科學院、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華夏種子協會,就在京舉辦了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以馬鈴薯主糧化與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深入研討馬鈴薯主糧化的戰略意義、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推進途徑。

    當時出席會議的農業部副部長在研討會上指出,馬鈴薯主糧化開發,是深入貫徹中央關於促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積極探索。

    他鼓勵各地要要牢固樹立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的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多措並舉,努力推動形成馬鈴薯與穀物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以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對主糧消費營養健康的新要求。

    會議參與者一致認為,馬鈴薯主糧化成為必然的選擇,因勢而謀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於改善膳食結構,滿足人民增強體質健康的願望,應勢而動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於挖掘生產潛力,開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途徑,順勢而為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於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馬鈴薯這東西,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的,簡單說就是土豆。

    事實上,自從土豆傳到了華夏之後,就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也使得華夏的人口,能夠有一個持續增長的可能。

    畢竟在以前的時候,因為糧食短缺以及天災**什麼的影響,再加上常年戰爭的摧殘,華夏的人口一直發展不起來。

    人口不足,就無法享受因為人口增長而帶來的各種紅利。

    尤其是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大量人口來做事的時候,所以那個時候各項政策都是從發展人口戰略的大方向出發的,土豆自然就在當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現在,大家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跟過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從根本上來講,華夏依然面臨著本土糧食危機的威脅,國內產的糧食,還是有點兒不大夠吃。

    多年以來,進口糧食一直是華夏積極去做的事情。

    現在雖然基本上沒有人吃不飽飯了,但是居安思危,把糧食安全寄托在別人的手上,顯然並不符合華夏的國家利益。

    所以,土豆戰略就應運而生了。

    京城的這一次農業會議上就提出,馬鈴薯主糧化的內涵,就是用馬鈴薯加工成適合華夏人消費習慣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目前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製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作為我國三大主糧的補充,逐漸成為第四大主糧作物。

    「在發展目標上,我們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單產水平、總產量和主糧化產品在馬鈴薯總消費量中的比重均有顯著進步,逐步實現馬鈴薯生產品種專用化、種植區域化、生產機械化、經營產業化、產品主食化,形成馬鈴薯與穀物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孟大治這會兒正說到了興頭上,一時之間也停不下來了,「在推進原則上,我們要做到一不三堅持,一不就是不與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搶水爭地,三堅持就是堅持主食化與綜合利用相兼顧,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決定相結合,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

    看得出來,孟大治在這方面,確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數據和整體思路什麼的,在他的腦子裡面非常清晰,信手拈來一點兒都不費勁兒。

    「我們的專家也建議,馬鈴薯主糧化涉及科研、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多環節,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關,盡快研發生產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主糧化產品,豐富居民的餐桌、保障人民健康。下一步要制定發展規劃,開展主糧化技術模式攻關,改進和完善主糧化加工工藝,搞好主糧化消費宣傳引導,真正讓馬鈴薯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孟大治說道,「雖然我離開西北了,但是我依然會繼續關注這件事情,爭取做到有始有終。」

    眾人聽了,不由得紛紛鼓掌表示歡迎。

    對於孟大治所提到的這件事情,其實大部分人都有所感觸的,畢竟到了他們那種地位以後,對於糧食安全問題,更多一些感觸。

    國家提出了土豆計劃,也只是剛剛發生不久的事情,具體要怎麼搞,很多人都有點兒茫然。

    但是此時聽了孟大治的一番話之後,有些人的眼前頓時就一亮,似乎是找打了解決的辦法,從這方面來講,孟大治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尤其是孟大治在講解西北在馬鈴薯主糧化的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有效的成就,以及他們發現的一些問題和障礙什麼的,那些具體的數據,在孟大治的口中非常清晰,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這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

    譚應然書記和林正南對此都感到比較滿意,在今天的調研當中,他們發現這個孟大治確實是一塊兒值得重點培養的材料。

    畢竟他今年才二十九歲而已,若是再過十年的話,這樣的幹部如果不能夠走到正省部級的位置上,那就是他本身犯了錯誤了。

    若非如此,四十五歲入局,也不是什麼辦不到的事情,或者還會比這個時間更提前一些。

    眾人顯然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接下來的討論當中,針對孟大治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比較多了,有些自然是真心求教,有些這是帶著一點兒詰難的意味在裡面。

    畢竟突然發現自己的面前有這麼一位官場寵兒,很多人的心裡面除了佩服之外,還是有點兒嫉妒的,甚至有點兒其他的不好的想法。

    官場上的資源就是那麼多,如果別人多佔一部分,那麼自己就少占一部分,誰也不希望自己應該得到的那部分資源,被別人給搶佔了。

    就算是良性競爭,也是需要自己去跟別人爭的,直接就束手就擒的話,還說什麼爭天下?

    孟大治在這樣的場面中,倒是一點兒都不覺得尷尬,他跟眾人爭論的時候,就感覺自己有點兒像諸葛亮舌戰群儒一樣,應對自如,不時還有驚人之語,確實賺飽了眼球。

    林正南也看得暗自點頭,心說這人的確是將來接班人的一個好苗子,前途不可限量。

    不過也就是在他們討論事情的時候,孟大治的臉色忽然就變了,變得異常蒼白起來。

    「孟市長,你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嗎?」有人發現了這個情況,不由得就問道。

    「我……突然感覺……有點兒暈……」孟大治只是艱難地說了兩句,然後就一頭栽倒在地毯上,人事不省了。

    「啊,這是什麼情況?!」正在低頭交換意見的譚應然書記和林正南見了,不由得大吃一驚道。

    開會開到昏迷不醒的情況,以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但是像孟大治這麼年輕的幹部也會昏倒在地的情況,確實開天闢地第一回啊!

    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眾人的心中都有些惴惴不安起來。

    「快喊醫生!」譚應然高聲喊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